關于陜西省2010年財政決算和2011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2011年7月20日在陜西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
陜西省財政廳廳長 劉小燕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現將陜西省2010年財政決算和2011年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2010年全省及省級財政決算情況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人大的監督指導下,全省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和嚴重的自然災害挑戰,我省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良好。
(一)2010年全省公共財政預算收支平衡情況
2010年,全省財政總收入1801.11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12.72%,比上年增加409.97億元,增長29.47%。其中:上劃中央“四稅”842.9億元,增加187.04億元,增長28.52%;地方財政收入958.21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12.55%,增加222.94億元,增長30.32%,增幅居全國第8位,絕對額繼續保持第18位。
全省地方財政收入主要項目完成情況是:增值稅(25%部分)140.27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14.64%,增長26.11%;營業稅265.94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10.27%,增長36.74%;個人所得稅35.54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5.8%,增長32.25%;企業所得稅84.81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18.27%,增長32.1%;國有資本經營收入76.35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19.51%,增長22.99%;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61.08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42.22%,增長35.11%;專項收入88.4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91.16%,增長25.45%。
2010年,經省人大十一屆三次會議批準的全省財政支出預算為1455.78億元,當年預算執行中,中央財政增加補助和我省地方財政收入超收等,使支出預算增加了935.22億元,全年財政支出調整預算為2391億元。2010年,全省財政支出2218.83億元,比上年增加377.19億元,增長20.48%;完成調整預算的92.8%,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支出進度創近年來最好水平。
全省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是:一般公共服務287.29億元,增長19.07%;公共安全111.5億元,增長17.96%;教育377.79億元,增長21.49%;科學技術25.25億元,增長21.18%;文化體育與傳媒47.86億元,增長17.05%;社會保障和就業315.61億元,增長21.79%;醫療衛生156.66億元,增長24.5%;環境保護82.88億元,增長4.25%,主要是2009年中央下達了兩個年度的退耕還林補助抬高了基數,以及2010年部分退耕面積享受補助政策到期使補助資金減少,剔除此因素,同口徑增長32.96%;農林水事務267.16億元,增長21.04%;住房保障支出68.72億元,增長145.87%,主要是各級政府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設投入力度。
在上述各項支出中,全省財政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合計1726億元,增長21.04%。
2010年全省財政收支平衡情況是:
全省地方財政收入958.21億元,加上中央對我省的各項補助收入1138.99億元,地方政府債券收入63億元,上年結余和調入資金等228.3億元,全省收入總計為2388.5億元。
全省財政支出2218.83億元,加上上解中央支出7.04億元,國債轉貸支出375萬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6億元,結轉到2011年繼續使用的資金174.24億元,減去市縣動用預算周轉金8247萬元,全省財政總支出2405.33億元。
2010年全省財政總收支相抵,累計赤字16.83億元,其中當年赤字8.61億元,主要是部分市縣為保障和改善民生、規范地方津補貼和實施績效工資等,加大了支出,出現了財力缺口,增加了當年財政赤字。
(二)2010年省級公共財政預算收支平衡情況
2010年,省級地方財政收入309.23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12.54%,比上年增加72.22億元,增長30.47%。
省級地方財政收入主要項目完成情況是:增值稅(25%部分)45.19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12.31%,增長23.54%;營業稅106.01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6.59%,增長32.17%;個人所得稅17.79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5.55%,增長31.93%;企業所得稅42.41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17.95%,增長32.07%;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4.6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35.19%,增長71.76%,主要是一次性股權轉讓收入增加較多;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13.41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200.14%,增長63.96%,主要是開征水土流失補償費以及將部分預算外收入納入預算管理,增加收入較多;專項收入50.27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9.43%,增長26.54%。
2010年,經省人大十一屆三次會議批準的省級財政支出預算為384.75億元,加上中央財政增加補助和省級地方財政收入超收等增加的支出預算254.46億元,全年省級財政支出調整預算為639.21億元。2010年,省級財政支出586.24億元,比上年減少24.48億元,下降4.01%,主要是原在省級列支的基本建設支出改在市縣列支和中央部分擴大內需專款減少,剔除此因素,同口徑增長21.23%;完成調整預算的91.71%,比上年提高1.87個百分點。
省級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是:一般公共服務48.7億元,增長11.31%;教育77.19億元,增長22.84%;科學技術11.47億元,增長21.42%;文化體育與傳媒18.09億元,增長18.19%;社會保障和就業131.49億元,同口徑增長12.4%;醫療衛生26.92億元,同口徑增長36.2%;環境保護28.96億元,同口徑增長32.4%;農林水事務56.31億元,同口徑增長28.3%;住房保障支出10.31億元,同口徑增長170%。
匯總統計2010年省級行政事業單位用財政撥款開支的出國(境)經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支出,合計7.27億元。其中,出國(境)經費0.29億元,車輛購置及運行費4.93億元,公務接待費2.05億元。
2010年省級財政收支平衡情況是:
省級地方財政收入309.23億元,加上中央對我省的各項補助收入1138.99億元(其中:返還性收入123.69億元,專項轉移支付495.28億元,均衡性轉移支付和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208.32億元,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和中央調資轉移支付120.48億元,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25.39億元,公共安全轉移支付13.8億元,教育轉移支付40.31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轉移支付59.83億元,農林水轉移支付5.12億元,企事業單位經費劃轉補助19.14億元,資源枯竭城市、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轉移支付等其他補助27.63億元),市縣上解收入35.4億元,地方政府債券收入63億元,上年滾存結余和調入資金等88.84億元,省級收入總計為1635.47億元。
省級財政支出586.24億元,加上上解中央支出7.04億元,補助市縣支出950.5億元,國債轉貸支出375萬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6億元,轉貸市縣地方政府債券支出32.1億元,結轉到2011年繼續使用的資金52.97億元,2010年省級財政總支出為1634.89億元。
2010年省級財政總收支相抵,累計結余5756萬元,其中當年結余781萬元。
(三)2010年基金預算和預算外資金收支情況
1、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2010年,全省基金收入459.49億元,比上年增加255.31億元,增長125.05%,主要是將車輛通行費、彩票公益金等納入基金預算,以及土地出讓收入增加較多;基金支出440.05億元,增加251.69億元,增長133.62%;基金累計結余154.33億元。
2010年,省級基金收入173.64億元,比上年增加132.52億元,增長322.35%;基金支出144.09億元,增加118.88億元,增長471.58%;基金累計結余84.02億元。
2、預算外資金收支情況
2010年,全省預算外資金收入118.07億元,比上年增加2.93億元,增長2.55%;預算外資金支出114.5億元,減少0.33億元,下降0.29%;預算外資金累計結余27.95億元。
2010年,省級預算外資金收入59.92億元,比上年增加3.77億元,增長6.72%;預算外資金支出56.64億元,增加2.12億元,增長3.9%;預算外資金累計結余13.49億元。
(四)2010年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安排使用情況
2010年,中央下達我省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191.33億元,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16.99億元,共208.32億元,比上年增加33.42億元,增長19.11%??紤]到基層財政促發展、保民生、規范津補貼和實施績效工資等支出壓力加大,以及部分地區遭受嚴重洪澇災害的實際,省財政進一步加大了對困難市縣的均衡性轉移支付補助力度,當年共安排使用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213.26億元,主要項目是:(1)分配下達困難市縣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175.44億元,其中:享受均衡性轉移支付的縣區80個,補助資金157.03億元;享受均衡性轉移支付的市本級7個,補助資金18.41億元。(2)分配下達市縣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16.99億元。(3)安排省對縣區農村義務教育學??冃ЧべY轉移支付配套資金、彌補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缺口、農村公路建設、提高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標準、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獎補等支出20.83億元。
省對市縣均衡性轉移支付補助力度的加大,進一步提高了困難市縣財力保障水平,有效地緩解了基層財政的收支矛盾。按照財政供養人員計算的縣級人均財力由2009年的4.48萬元提高到2010年的5.26萬元,當年增加了7800元,有力地保障了財政困難市縣干部職工工資和津補貼發放、機構正常運轉,以及民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等支出需要。
過去的一年,我省財政收入任務圓滿完成,財政支出進度明顯提高,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財政改革不斷推進,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同時,也應看到,我省財政運行中還存在著財政支出壓力越來越大、預算編制不夠細化、預算執行進度不夠均衡、一些部門和單位仍存在財政資金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對此,我們將積極采取措施,加強收入的組織協調,保證財政收入可持續增長;優化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重點支出需要;進一步細化預算編制,加快資金撥付進度,提高預算執行的均衡性;加強財政監督管理,不斷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2011年1-6月份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11年1-6月份,全省財政總收入1528.46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72.12%,比上年同期增加641.64億元,增長72.35%(增幅較高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充分利用“5.12”特大地震后國家將兩權價款、礦產資源補償費收入中央分成部分留給地方的優惠政策,我省加大了礦權處置力度,“兩權”價款等收入集中入庫,剔除這一一次性不可比因素后,同口徑增長35.28%,下同)。其中:上劃中央“四稅”568.79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58.23%,增加145.16億元,增長34.27%;地方財政收入959.67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83.99%,增加496.48億元,增長107.19%(同口徑增長36.2%),增幅居全國第一位。全省財政支出1285.15億元,增加470.7億元,增長57.79%,完成調整預算的52.52%,支出進度居全國第三位。
省級地方財政收入519.28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39.52%,增加373.04億元,增長255.08%(同口徑增長35.42%)。省級財政支出390.68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55.19%,增加130.66億元,增長50.25%。
上半年全省財政預算執行的特點和主要工作是: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實現財政“十二五”的高點起步。今年以來,貨幣政策日趨收緊,物價指數持續上揚,企業生產經營壓力加大。同時,兩權價款等一次性收入集中入庫,增加了收入組織協調的難度。對此,各級財政部門密切關注宏觀形勢變化,加強研判,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積極研究制定稅收減免政策,并加大政策落實力度,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加大礦權處置力度,及時安排收入繳庫,切實用足用活中央優惠政策,確保財政收入快速增長。1-6月份,全省財政總收入超進度22.12個百分點,增收額是上年同期的3.29倍,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44.21個百分點,實現了財政“十二五”的高點起步。從行業看,煤炭、石油、建筑安裝、金融、房地產、批發零售等行業稅收增收貢獻突出,占到全省稅收收入增收額的75%以上;從市區看,11個市區地方財政收入全面增長,其中,榆林(增長50.17%)、銅川(增長48.65%)、咸陽(增長47.53%)、商洛(增長43.81%)、漢中(增長41.89%)、西安(增長38.88%)、楊凌(增長36.85%)、渭南(增長35.24%)、寶雞(增長31.5%)等市區收入增幅在30%以上,安康(增長25.29%)、延安(增長25.93%)收入增長也超過了25%。
——支出進度創歷年同期最好水平,重點支出保障有力。省財政繼續把加快財政支出進度作為財政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切實提高預算執行的均衡性。加大“四掛鉤”機制落實力度,收回部分預算單位結余資金3000萬元;夯實工作責任,按月下達支出任務;強化考核,定期通報部門和市區財政支出完成情況;建立重點項目資金預撥制度,切實加快預算下達和資金撥付;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優化支出結構,保障重點支出需要。經過扎實有效的工作,全省財政支出高速增長,進度明顯加快。1-6月份,全省財政支出1285.15億元,增長57.79%,增幅較上年同期加快34.36個百分點,創歷年同期最好水平;完成調整預算的52.52%,進度較上年同期加快8.56個百分點,首次實現了時間過半、支出進度過半。同時,教育、科技、社保、農業、醫療衛生、交通運輸、住房保障等支出增幅均在40%以上,重點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創新財政政策機制,大力支持調結構、轉方式。一是積極研究財稅扶持政策。出臺了《關于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若干財稅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了支持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進節能減排、提高企業融資能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25條政策措施;按照“減輕稅負、扶優扶強”的思路,制定了《關于減輕我省裝備制造業稅負有關財稅政策的意見》,對產值在 50億元以上的裝備制造企業實行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的50%通過財政列支補助、降低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征收標準等優惠政策;提出了加快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30條政策措施,支持全民創業、科技創新。二是大力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創新投入方式,通過國庫資金調度、財政周轉借款、增加補助等方式,緩解交通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壓力;積極研究支持西咸新區、寶雞副中心城市、陜南循環經濟發展等扶持政策,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三是加大對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的投入力度。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關中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率先構建創新型區域的決定》,撥付省級“13115”科技創新資金3.7億元,重點支持10個資源主導型產業重點關鍵技術和3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開發;撥付省級節能減排資金2億元,重點支持企業節能減排技術改造、主要污染物減排。四是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撥付各類惠農補貼和農民增收工程資金49.5億元,支持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撥付資金9500萬元,支持縣域工業集中區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完善重點示范鎮財政體制,促進重點鎮加快發展。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各級財政新增財力的80%用于民生,上半年,全省各級財政撥付民生資金1026億元。在教育方面,大力支持學前教育,提高并統一了城鄉中小學校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了高校生均經費補助標準,出臺了促進高?;鈧鶆盏莫勓a實施方案。在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方面,支持醫療制度改革,支持城鄉居民養老實現全覆蓋,提高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城鄉公共衛生服務等補助標準,落實了參加襄渝鐵路建設傷亡民兵的生活補助,出臺了對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和農村籍軍隊退伍義務兵參加新農保享受優待的政策。在保障性住房方面,除地方各級財政預算安排外,將中央下達我省的政府債券資金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足額落實了廉租房、公共租賃住房、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地方配套資金;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建立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確保陜南陜北移民搬遷資金需要。在城鄉居民收入方面,落實提高我省國有紡織、食品、森工企業職工收入財稅政策,啟動了城鄉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費用補貼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企業退休軍轉干部生活補助等補助標準,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
——大力推進各項改革,不斷提高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完善定員定額體系,10個省級部門的部門預算向社會公開;加大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力度,將地稅、工商等垂直管理系統基層單位納入改革范圍,基本實現了省級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辦法,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提高基層政府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全面清理省級專項資金,圍繞重點工程、項目規劃、投資平臺、部門分工進行整合,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積聚效應;全力推進電子化政府采購,增強政府采購的透明度;加強財政監督管理,初步建成了“縱橫并舉”的動態監控體系,對撥付到省級單位、下達到市縣特設專戶的所有中省專項資金,實行全程跟蹤監控,實現了對財政資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監督。繼續開展小金庫專項資金治理活動;大力加強政府債務管理,認真清理地方融資平臺,規范政府舉債行為,防范債務風險。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下半年,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認真落實“十二五”規劃、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決議和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意見,統籌兼顧,把握好收入節奏,大力支持經濟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強化財政管理,確保圓滿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附件:決算報告附表.xls
2011年07月23日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