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預算/決算>部門預決算 > 預算決算歷史數據

陜西省文物局2012年部門預算說明

日期:2012-3-13

  一、省文物局的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擬訂并組織實施全省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劃,起草文物保護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草案和管理制度并監督實施。

  (二)組織文物資源調查,指導和協調全省文物保護工作,履行文物行政執法督察職責,依法組織查處破壞文物的違法行為,配合有關部門查處文物犯罪的重大案件。

  (三)負責全省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的監督工作,組織審核全省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協同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審核全省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申報,協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負責全省歷史文化名城(鎮、村)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四)審核、申報全國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審核、審批或申報全省文物保護和考古項目。

  (五)指導全省文物和博物館的業務工作,協調博物館間的交流與協作;負責全省文物和博物館公共服務工作。

  (六)負責全省文物和博物館有關審核、報批工作;依法監督、管理文物流通,負責文物復制品管理、流散文物征集、文物鑒定工作。

  (七)管理文物保護專項經費并監督使用。

  (八)統籌規劃全省文物、博物館專門人才的培養;組織指導文物、博物館方面的科研工作;組織開展文物保護宣傳工作。

  (九)管理、指導全省文物和博物館外事工作,開展文物對外交流與合作;受國家文物局委托,負責文物進出境審核管理工作。

  (十)指導全省文物和博物館社團工作。

  (十一)承辦省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2012年省文物局工作思路及工作任務

  2012年文物工作思路: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保護利用、普及弘揚并重,緊緊圍繞建設“彰顯華夏文明歷史文化基地”,以建立和完善文物安全設施及依法保護文物長效機制為抓手,全面提升文物安全管護水平,確保文物安全;以拓展周、秦、漢、唐大遺址為代表的大遺址保護利用為突破口,努力推動我省大遺址保護再上新水平;以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為重點,提升展示利用水平,深化文物惠民工程;以加強科技保護和信息體系建設為載體,扎實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進一步提高科技保護和信息化水平;以提升文物對外交流合作水平為特色,創新文物外展主題,加大學術交流力度,深化中外科技合作,努力使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為促進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

  2012年的主要工作任務:

 ?。ㄒ唬┣袑嵓訌娢奈锇踩ぷ鳎S護國家文化安全

  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物是載體和根基,保護文物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需要,強化文物安全是做好文物工作的生命線。各級文物部門要重點把握六個方面:一要進一步強化文物安全屬地化管理原則,強調地方政府法人是文物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把文物安全納入目標責任考核體系。二要加強文保員隊伍建設,提高文保員待遇,提升文物安全防范水平。三要加大文物安全投入力度,落實夜間文物安全巡查經費補助,加強安防、技防工程建設,更新防護裝備,提升安技防工程質量。四要落實文物安全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文物安全工作,推動文物行政執法隊伍和建立文物、公安聯合執法機制。五是加強田野文物夜間安全巡查并實現常態化,確保田野文物安全。六是積極協調公安機關牽頭,其他有關單位配合,嚴厲打擊文物犯罪活動,尤其是嚴厲打擊盜掘田野文物犯罪活動。

 ?。ǘ┘涌齑筮z址保護利用步伐,開創文物惠民新局面

  文物保護既是傳承民族文化、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千秋工程,又是改善城鄉環境、惠及百姓生活的民生工程。要把大遺址保護“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與當地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相結合”作為遺址保護的出發點,把大遺址保護與“當地城鄉基本建設相結合”作為遺址保護的切入點,把大遺址保護“與當地環境改善相結合”作為遺址保護的效果和目的,積極推廣大遺址保護的“國家公園”、“集團運作”、“市民公園”、“民營建設”、“退耕還林”等運作模式。加大編制《漢長安城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秦咸陽城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古邰國遺址公園規劃》、《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保護規劃》等工作力度,重點加快漢長安城、秦咸陽城、漢昆明池大遺址保護工作步伐。推進西安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建設,加強以西漢三遺址整合保護利用為重點的漢文化園區建設,積極做好耀州窯遺址、玉華宮遺址等大遺址保護項目,切實提升延安革命舊址保護利用水平,構建周、秦、漢、唐和人文初祖、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彰顯華夏文明歷史文化基地,努力建立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加強部門協作,進一步做好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繼續做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各項工作。積極推動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導、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文化遺產保護機制,全面落實文物保護“惠民工程”,實現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全民共享。積極配合做好大型基本建設中的考古工作,重點做好漢唐帝陵以及西安---成都鐵路客運專線等重大基本建設中的考古勘探工作,以實際行動服務于全省工作大局。

 ?。ㄈ┨嵘┪镳^整體水平,積極滿足百姓文化需求

  統籌博物館發展布局,形成門類豐富、體制多元的博物館發展體系。重點加快市級博物館和專業特色博物館建設步伐,支持西安市博物館群以及漢中市博物館、渭南市博物館、咸陽市博物院、安康市博物館建設,積極籌備建設中國第一座考古博物館、楊凌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推動建設一批縣級特色博物館。加快生態博物館建設步伐,支持漢中龍崗寺遺址、寧強羌文化、韓城黨家村、漢陰鳳堰梯田等生態保護區建設。加強國有博物館對口支持民辦博物館工作,推動國有、民辦博物館協調、均衡發展,形成以公有為主導、多元發展的良好局面。集中力量做好全省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為全國范圍內全面開展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探索經驗。按照“三貼近”原則,提升陳列展覽水平,加強宣教工作,努力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的精神食糧。開展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調研,加強博物館免費開放績效考評,進一步規范免費開放服務工作。積極推進博物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使中小學生接受更全面的傳統文化教育。進一步規范社會文物管理,加強文物進出境管理和文物鑒定工作。

 ?。ㄋ模┥罨瘜ν饨涣骱献鳎嵘兾鲊H影響力

  陜西文物外展是提升陜西國際影響力的重要載體。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文化自信,進一步做好文物外展工作,更好地推動文化發展繁榮。重點做好在臺灣舉辦的《赫赫宗周---陜西出土青銅器展》;積極做好在香港舉辦的慶祝香港回歸十五周年《秦始皇文物大展》以及在日本、美國等國家的展覽籌備工作。積極編寫語言種類齊全的外宣資料,擴大陜西對外宣傳的影響力。繼續與德國合作開展秦俑、紫陽壁畫等保護合作項目。做好“三秦友誼獎”評審工作。發揮“磚石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陶質彩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考古發掘現場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科研基地”、“科技部文物保護國際合作基地”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西安國際保護中心”等科技平臺作用,推動我省對外文物科技保護合作再上臺階。

  (五)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實現社會經濟效益雙贏

  拓寬博物館與文化投資企業、創意產業企業合作渠道,增強博物館的“造血”功能。支持群眾依法興辦以文物為載體的文化團體,精心培育根植群眾、服務群眾的文化載體。繼續堅持在文化產品開發上“放活促強倡名牌”,進一步利用新興文化產業開發具有豐富文物元素的創意產品,發展文物旅游,擴大文化消費。積極與陜西省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公司合作,共同打造陜西文物復仿制基地,在政策方面給予支持,形成從創意、生產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繼續引導秦陵博物院、大唐西市博物館等單位的文化產業發展,引導文博單位把陜西的文物元素做成文化產業品牌,努力創造社會、經濟價值,實現兩者共贏。要進一步規范文物商店、文物拍賣、文物復仿制企業的行業管理,努力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

  (六)積極做好文物宣傳,著力提升文物信息工作水平

  圍繞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黨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利用文化遺產日、國際博物館日等節慶,繼續深入開展文物保護法規、文物保護成就宣傳,推動文物知識宣傳普及。完善文物行業新聞發布制度和重要事件新聞發布制度。積極協調中省主流媒體以及海外媒體,緊緊圍繞文物重點工作,加大宣傳力度,提升陜西文物的影響力。切實辦好漢唐網站,積極運用網絡媒體擴大影響。繼續做好《陜西文化遺產》、《文博》、《陜西省文物工作年鑒》等報刊發行出版工作,鞏固宣傳文化陣地。加強文物宣傳隊伍建設,提高宣傳工作水平,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積極推動陜西省文物保護綜合信息資料庫、陜西省文物數字信息平臺、虛擬文物“數字博物館”、全省文物“數據容災備份中心”、重要文物安全信息監測系統建設,不斷提高我省文物信息化建設水平。

 ?。ㄆ撸┘訌娙瞬抨犖榻ㄔO,為文物事業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大力推進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和體制創新,積極穩妥地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完善事業單位的內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以加強能力建設為重點,以提高隊伍素質為核心,加強與高校文博院系的合作,建立干部教育基地,鼓勵支持在職人員參加學歷教育培訓,加大與北京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的合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文物干部教育培訓,全年各類培訓不少于4期。加強執法、管理、科研和宣教四支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文博隊伍的整體素質。建立符合文物系統實際的競爭激勵機制,創新人才管理模式,促進人才的教育培養、考核評價、選拔任用等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培養和引進一批我省文物工作亟需的專業人才,一批懂經營、會管理、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一批高層次的學術帶頭人,為全省文物事業長遠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智力支撐。

  三、省文物局系統單位基本情況

  陜西省文物局系省政府直屬機構。現設辦公室(財務處)、政策法規處、文物保護與考古處、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督查與安全保衛處、外事處、人事處(老干處)等7個內設機構;下轄省文物局機關等11個預算單位。其中:省文物局機關為行政單位;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為全額事業單位;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陜西省文物鑒定研究中心為差額事業單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漢陽陵博物館、陜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陜西省文物信息咨詢中心、局機關后勤服務中心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局系統現有在編人員1255人,其中行政51人、事業1204人(全額209人、差額412人、自收自支376人、其他207人)。離退休人員338人。行政類總資產3684.88萬元,事業類總資產100832.93萬元。

  四、部門預算收支編制的測算依據

  根據省財政年度下達的部門預算控制數,人員經費核定的范圍為單位實有正式職工,人員經費支出(差額及自收自支)按國家規定的工資福利政策標準核定。日常公用經費支出根據機構日常工作任務需要和預算定員定額標準測算。項目支出依據年度目標任務和事業發展需要,遵循統籌兼顧、確保重點的原則,根據當年開展的各項工作任務確定。

  五、2012年預算收支情況

  2012年部門預算是根據局主要工作任務、目標,按照保證重點、兼顧一般、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編制。

  2012年文物局系統收入預算總額43976.80萬元,其中公共預算撥款40940.60萬元,其他收入3036.2萬元。2012年文物局系統支出預算總額43976.80萬元,其中工資福利支出9984.99萬元,商品和服務支出23363.98萬元,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2629.33萬元,其他資本性支出7435.90萬元,其他支出562.60萬元。

  附件:陜西省文物局2012年部門預算表.XLS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