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民政廳2012年部門預算說明
日期:2012-3-21
一、部門主要職責
陜西省民政廳主要承擔社會救助、基層自治組織建設、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服務、社會福利等工作。其主要職責為:擬訂全省民政工作的方針政策及規章制度,編制全省民政事業發展規劃,負責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承擔對全省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及其分支(代表)機構的登記管理和執法監察責任;擬訂全省救災減災工作的政策辦法,承擔全省災民生活救助工作,實施減災計劃,開展減災合作與交流;負責全省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擬訂社會救助政策、規劃和標準,負責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生活無著人員救助工作;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指導全省城鄉社區建設,提出加強和改進城鄉基層政權建設的建議;負責全省社會福利事業和福利彩票管理工作;指導全省社會慈善、社會捐贈、群眾互助等社會扶助活動,促進慈善事業發展;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相關志愿者隊伍建設;負責全省婚姻登記管理、殯葬管理、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和兒童收養工作,推進婚俗和殯葬改革;負責全省行政區劃、地名管理及行政區域界線的管理和調整工作;負責全省優撫對象的優待、撫恤和補助工作;負責城鎮退役士兵、轉業士官、復員干部、殘疾士兵、軍隊離退休干部和無軍籍退休職工的接收安置和服務管理工作;組織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承擔省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負責民政事業經費的分配、監督和管理;負責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工作。
二、2012年度主要工作任務及目標
(一)防災減災救災工作
提升救災管理水平。廣泛宣傳《自然災害救助條例》和《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認真落實我省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健全各級救災資金分擔機制,指導市、縣修訂完善本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啟動國家自然災害災情管理系統在鄉鎮民政工作站的試點,探索建立自然災害災情評估制度,提升各級災情管理水平。
加大災害救助力度。加大市、縣配套資金落實力度,切實做好受災群眾緊急轉移安置、過渡性生活救助、因災倒損農房恢復重建和冬春救助工作。完善救災捐贈工作機制,規范全省救災捐贈統計工作。
推進防災減災工作。認真落實中省《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推廣安康、寶雞和銅川3市減災協調工作機構建設經驗,力爭年內7個市成立減災委員會及辦公室,2—3個市設立減災中心。抓好渭南、延安兩市減災宣傳教育基地項目前期立項、論證、審批工作,建成1個省級,寶雞、漢中2個市級和寧強、略陽、勉縣、陳倉4個縣級自然災害應急指揮系統。推進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建設。開展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工作和國家“防災減災日”主題活動,力爭每個市有4個以上社區達到民政部“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標準,加強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
?。ǘ┥鐣戎芾?/p>
完善社會救助政策。出臺《城鄉低保操作規程》、《社會救助資金管理辦法》,修改完善《城鄉醫療救助辦法》、《臨時救助辦法》。完善醫療救助模式,逐步將醫療救助范圍從低保對象、五保對象擴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低收入老年人。選擇社會關注、費用較高、療效確切的病種,在2—3個縣開展特重大疾病醫療救助試點工作。
健全救助工作機制。加強城鄉低保規范化管理,密切關注物價上漲情況,及時啟動掛鉤聯動機制,適時提高救助標準;依托社會救助動態監控系統,逐步開展居民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工作,提高社會救助瞄準率。在全省所有縣區推行“一站式”醫療救助運行機制。
加強救助管理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大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力度,重點抓好鄉鎮區域性敬老院建設,實現縣級中心敬老院全覆蓋。開展星級評定活動,全省所有建成敬老院入住率達到80%以上。加強業務培訓,提升各級社會救助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和管理服務能力。
(三)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
加快發展養老服務事業。落實《陜西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加快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向所有城市覆蓋。全面實施養老機構準入、退出、管理制度,制定落實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社會福利機構的相關扶持優惠政策,爭取將社會養老機構床位補貼和運營補貼納入財政預算,全省社會養老床位新增2萬張,達到11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22張。加強養老機構監管,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工作。推進高齡老年人生活補貼和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建設。積極探索發展農村養老服務的有效途徑和辦法。繼續推進縣區社會福利中心建設。開工建設陜西省肢體殘障人康復中心。
積極發展兒童福利事業。全面落實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全省兒童福利信息系統,推進規范化管理。繼續實施“十二五”兒童福利機構“藍天計劃”建設項目,抓好“明天計劃”、“重生行動”、“疝氣兒童康復計劃”等孤殘兒童、貧困家庭兒童康復手術項目。制定下發《陜西省兒童福利機構康復、特教、生活、醫療設備器材明細表》,完善兒童福利機構醫療康復、特殊教育等功能。完成100名孤殘兒童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任務。實施孤兒職業技能培訓項目。
穩步發展福利彩票事業。落實《彩票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實施《陜西福利彩票“十二五”發展規劃》。推進福彩機構能力建設和福彩文化建設,加強風險防控,確保安全運行,保持發行量平穩增長,實現年增長15%的銷售目標。修訂完善省級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辦法,加強公益金管理和社會宣傳,完善公益金社會公示制度,強化對公益金使用的效能評估,促進公益金使用與福彩發行良性互動。
大力發展社會慈善事業。推進《陜西省慈善事業促進條例》立法。開展“三秦慈善獎”評選表彰活動,完善評比表彰辦法,籌備召開全省慈善大會。進一步落實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探索建立慈善信息統計和信息公開制度。
?。ㄋ模碥妰灀岚仓霉ぷ?/p>
完善優撫安置政策體系。根據新頒布的《兵役法》、《軍人撫恤優待條例》、《退役士兵安置條例》,制定我省具體實施辦法,推動優撫安置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大優撫安置政策落實力度,著力破解優撫安置難題,維護社會穩定。
提高優撫對象保障水平。繼續推動建立“普惠”加“優待”的優撫保障模式。積極建立撫恤補助標準與社會平均生活水平指標掛鉤聯動機制,促進社會優待政策落實。探索重點優撫對象基本醫療保障辦法,協調加大優撫對象醫療補助投入,省屬優撫醫院休養員床位費增長11%。加強優撫數據和資金的規范化、信息化、精細化管理,普遍實施撫恤補助金社會化發放。實施省屬三所優撫醫院新建擴建項目,推動光榮院醫務室建設和生活設施改造工程,推廣復退軍人精神病巡診制度,深化軍民共建優撫醫院及優撫醫院間共建幫扶活動,全面提升收治收養能力和服務水平。
加強烈士褒揚工作。認真貫徹《烈士褒揚條例》,落實民政部《關于在全社會進一步弘揚烈士精神的意見》。推進以弘揚烈士精神為主題的教育基地建設,啟動全省零散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和縣級以上烈士紀念設施維護改造工程。
推進退役士兵安置改革。落實中央關于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的部署,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建立完善新時期退役士兵安置制度體系。落實和完善扶持退役士兵創業的優惠政策,深入開展退役士兵免費教育培訓,確保有意愿的退役士兵全部參加教育培訓、退役士兵參訓合格率達到90%以上。認真做好新老安置制度并存期間的安置工作,基本解決城鎮退役士兵安置遺留問題,確保新老安置制度平穩過渡、有序銜接。
加快軍休軍供服務創新。全面完成剩余符合房改條件的軍休干部房改任務,6月底前完成住房補貼申報工作。做好軍隊退休干部和離休退休退職職工、無軍籍退休職工接收工作。推進軍休機構規范化、信息化管理,促進服務方式創新和能力提升。調整軍休服務站(點)規劃布局,實施省級軍休服務中心、陜南軍休干部療養院建設項目和部分重點城區軍干所維修改造工程。推進軍供保障方式改革,啟動國家確定的重點軍供站改擴建項目,爭取將軍供站日常維修和過往部隊用餐補助納入省級財政預算。
加大傷病殘退役軍人安置力度。完善傷病殘軍人退役交接和安置工作政策和規程,健全交接、安置工作機制。積極推動“傷病殘退役軍人住房問題納入安置地經濟適用房保障范圍”政策的落實,確保具備移交條件的傷病殘退役軍人接收安置率達到100%。
推動雙擁工作社會化。貫徹落實全國雙擁工作會議精神,完善雙擁政策法規,破解雙擁工作熱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國防和雙擁宣傳教育,加強雙擁文化建設,推進雙擁工作社會化進程。圍繞深化軍民融合式發展,加強軍地在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領域的相互支持。
?。ㄎ澹┗鶎用裰骱统青l社區建設
深化城鄉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貫徹落實《村委會組織法》和我省兩個《辦法》,指導完成全省第八次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召開總結表彰大會。扎實推進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繼續開展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示范單位創建活動,做好“難點村”后續治理工作。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意見》,出臺我省具體實施意見和相關配套文件,明確工作職能和服務內容,加大資金、設施、人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籌備召開全省和諧社區建設大會。指導市縣加大對村(居)委會班子的培訓力度,舉辦三期全省村(居)委會主任示范培訓班。
統籌推進城鄉社區建設與服務。落實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年度任務,開展社區管理服務體制創新試點。著力改善社區服務設施條件,提高社區工作者服務能力。開展面向社區的各類評比達標表彰活動的清理規范工作。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創建活動,申報一批國家級示范單位。研究制定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政策措施,深入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全覆蓋示范創建活動,積極推進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推廣應用全國城鄉社區標識。建設省級社區服務信息化網絡平臺,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
(六)社會組織管理
加強和創新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推動建立統一登記、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分級負責、依法監管的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推進管理體制調整銜接工作,制定配套辦法規定。推動建立社會組織管理協調機制和全省社會組織管理信息系統。強化社會組織外部監督機制,完善社會組織年檢、評估和檔案管理制度。加大對社會組織的行政執法力度,建立綜合執法監督機制。加快社會組織信息平臺建設,推進社會組織信息公開。
支持和引導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指導社會組織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促進社會組織加強黨的建設。探索社會組織分類評估和第三方評估制度,全省社會組織評估率達到20%以上。落實政府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購買服務、資金扶持等引導社會組織發展的政策,爭取各級財政配套。推動建立公共財政對社會組織資助和獎勵機制,發揮社會組織服務社會的功能。推動各地建立社會組織培育基地和扶持基金,指導社會組織完善規章制度、健全內部治理機制、擴大公開透明度。加大對社會組織負責人的培訓力度,健全社會組織人事管理、職稱評定、崗位培訓、社會保險等政策。
(七)行政區劃和地名管理服務
扎實推進區劃調整工作。探索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約高效、符合省情的行政區劃管理體制。積極開展開發區、城市內部和縣城行政區劃管理體制等專題調研,配合做好經濟發達鎮體制改革工作,開展縣政府駐地鎮設立街道辦事處試點。建立完善行政區劃調整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穩妥推進行政區劃調整事項的科學論證和跟蹤評估,完成我省行政區劃調整專項規劃。
提升地名公共服務水平。加強地名管理立法調研工作。與大專院校合作,組建陜西地名咨詢委員會。開展地名公共服務體系示范建設活動,完善地名規劃、地名標志設置工作。啟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前期工作。健全地名標準體系,清理整頓不規范地名。啟動實施地名文化建設工程,加強地名文化遺產保護,組織開展“千年古縣”、“千年古城(都)”、“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考證認定工作。實施地名信息化工程,拓展行政區劃和地名信息應用服務。出版發行《陜西省行政區劃圖冊》。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陜西分卷)編纂工作。
鞏固平安邊界建設成果。完成省級陜蒙線第二輪聯檢工作,上半年召開陜蒙兩省區落實國函〔2001〕49號批復會議,協調推動相關工作。啟動第三輪行政區域界線聯檢工作。繼續開展平安邊界創建考評和示范活動,加強對重點地區、敏感地帶邊界糾紛的預防、排查和調解,健全定期走訪、應急處理、聯席會議、信息通報、矛盾排查等長效機制,切實維護邊界地區社會穩定。
?。ò耍m椛鐣聞展芾?/p>
推進殯葬管理服務改革。推動建立全省殯葬救助制度,力爭實現惠民殯葬政策全部覆蓋低收入群體的目標。開展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設試點工作,實施農村公益性公墓生態化改造。全力做好清明祭掃服務保障工作。抓好經營性公墓年檢工作。積極開展殯葬改革示范單位創建活動。
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機制。制定流浪未成年人需求和家庭情況評估標準。完成2008—2012年縣級救助管理站建設項目檢查驗收工作,繼續支持重點縣(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建設,新建4個縣級救助管理站,推行救助管理機構等級評定工作。全面開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專項行動,實現城市街面基本無流浪兒童的目標。
加強婚姻登記服務管理。加強婚姻登記工作標準化建設,開展等級婚姻登記機關創建活動,啟動婚姻登記機關等級評定工作。加大婚姻登記工作執法檢查力度。
規范兒童收養登記工作。加強收養登記機構和隊伍建設。加強依法登記管理工作,優化涉外收養集中辦理程序。進一步完善涉外收養跟蹤反饋制度,繼續開展“尋根回訪”活動。
?。ň牛┓ㄖ平ㄔO和政策創制
加強民政法制工作。貫徹落實《陜西省民政法制建設“十二五”規劃》和《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政法制工作的意見》,統籌安排2012年民政立法工作,積極推進民政立法項目的研究和起草工作進程,重點做好《陜西省擁軍優屬條例(草案)》、《陜西省慈善事業促進條例(草案)》、《陜西省地名管理辦法(草案)》、《陜西省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管理辦法(草案)》、《陜西省〈退役義務兵安置條例〉實施細則》、《陜西省實施〈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辦法》和《陜西省基層民政能力建設評估辦法》等修訂工作。抓好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工作。完善民政行政執法責任制,提高行政執法效能。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實“六五”普法規劃。繼續加強民政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
加強政策創制工作。建立下訪調研工作長效機制,制定和實施年度調查研究和政策創制計劃,加強和改進民政政策理論和法制理論研究,重點圍繞社會救助城鄉一體化、惠民殯葬政策、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城鄉社區治理模式、社會組織管理和作用發揮、區劃地名工作適應城市化趨勢、優撫安置難點問題等方面,著力在政策研究、試點試驗、解決問題上下功夫、求突破、出成果。
(十)民政綜合能力建設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制定落實民政領域人才政策和干部教育培訓計劃,對不同層級、不同領域、不同地域的民政干部職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重點圍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現代民政理論研究、民政項目規范化管理、民政政策創制和落實、民政干部如何應對媒體等方面,對新任民政局長、處(科、股)長,分級開展系列培訓活動,著力提高民政干部研究政策、創新發展、推動落實、應對媒體的能力。推進民政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積極開展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和比武活動。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出臺社會工作者登記管理辦法和社會工作者繼續教育實施辦法。
三、部門基本情況
單位名稱 | 編制人數 | 經費管理方式 | |
行政 | 事業 | ||
省民政廳機關 | 116 | 19 | 全額 |
省榮復軍人第一醫院 | 198 | 全額 | |
省榮復軍人第二醫院 | 160 | 全額 | |
省榮譽軍人康復醫院 | 202 | 全額 | |
省自強中專學校 | 121 | 全額 | |
省軍隊離退休干部休養所 | 30 | 全額 | |
省革命英烈紀念館籌建辦 | 19 | 全額 | |
省救災物資儲備中心 | 17 | 全額 | |
省民政干部培訓中心 | 10 | 差額 | |
省救災募捐中心 | 6 | 全額 | |
省假肢中心 | 128 | 差額 | |
榮軍招待所 | 35 | 自收自支 | |
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 | 10 | 自收自支 |
四、部門收支預算編制的依據及測算說明
2012年收入預算9235.14萬元,支出預算9235.14萬元,包括工資和福利支出3327.13萬元,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1078.14萬元,商品和服務支出931.69萬元,項目支出3897.98萬元。工資福利支出是按照國家規定的工資福利政策標準,按單位2011年底在冊人數測算填報;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主要是住房公積金、離退休人員生活補助等;商品和服務支出根據機構正常運轉和日常工作任務需要測算填報。項目支出是按照當年開展的各項工作任務而確定。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