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統計信息>統計公報 > 行業公報

2018年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報告

經濟規模不斷壯大 發展質量不斷提升

2018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調結構促轉型,強優勢補短板,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新型縣域工業和現代服務業,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縣域經濟呈現較快增長、規模壯大、質效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興縣強縣建設邁上新臺階。

一、攻堅克難,擴規模優結構上水平取得新進展

一是縣域經濟總量突破萬億。2018年,全省77個縣(市)實現生產總值10738.27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較上年增長8.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1個百分點。縣均生產總值139.46億元,生產總值超過100億元的縣(市)39個,較上年增加4個。超過200億元的縣(市)11個,較上年增加1個。

二是縣域總稅收收入躍上千億。2018年,全省77個縣(市)實現總稅收收入1023.56億元,首次躍上千億元新臺階,較上年增長2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1.4個百分點??h均總稅收收入13.29億元,總稅收收入超過10億元的縣(市)17個,較上年增加3個。總稅收收入占縣域生產總值的9.5%,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三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2018年,全省77個縣(市)服務業增加值較上年增長9.4%,快于縣域生產總值增速1個百分點。服務業占比31.8%,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占比48.4%,較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城鎮化率46.7%,較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四是工業經濟支撐有力。2018年,全省77個縣(市)實現工業增加值5358.12億元,同比增長9.5%,較上年加快0.3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5個百分點。工業占比49.9%,高出全省水平10.5個百分點,對縣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6%,拉動縣域經濟增長4.4個百分點。

五是投資消費較快增長。2018年,全省77個縣(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增長13.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增長26.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4.2個百分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86.77億元,較上年增長11.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4個百分點。

六是發展動力不斷增強。2018年,全省77個縣(市)新增統計調查單位2500個,占在庫統計調查單位的19.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179個,較上年增加了70個。

七是改革開放深入推進。2018年,全省77個縣(市)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達到4443億元,同比增長19.9%。旅游收入達到2507.96億元,較上年增加了559.5億元。

八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2018年,全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7.01,較上年下降10.7%,各縣(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綠化覆蓋率35.99%,有44個縣(市)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城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達到92.05%,較上年提高0.49個百分點,有14個縣(市)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38%,較上年提高0.26個百分點,有37個縣(市)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九是民生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2018年,全省77個縣(市)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65人,較上年增加了4人。普惠性幼兒園占比83.8%,較上年提高了10.7個百分點。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44.8%,較上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全省公眾安全感滿意率為94.22%,有50個縣(市)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十是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2018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19元,較上年增長8.1%,有5個縣(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省平均水平,有56個縣(市)增速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增速。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13元,較上年增長9.2%,有22個縣(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省平均水平,有57個縣(市)增速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增速。

二、總體實力偏弱,發展水平亟待提高

2018年,我省縣域經濟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但與發達省份相比,總體實力偏弱的狀況尚未根本性改觀,結構性矛盾和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一是對標安徽,經濟強縣偏少、競爭力偏弱。2018年,我省77個縣(市)實現生產總值10738.27億元,僅為安徽61個縣(市)生產總值的76%??h均生產總值139.46億元,僅為安徽的60.2%。生產總值超過200億元的縣(市)11個,比安徽少24個。生產總值超過300億元的縣(市)5個,比安徽少8個。2017年,陜西全國縣域經濟強縣4個,比安徽少10個。

二是縣域服務業、非公經濟和城鎮化水平低下。2018年,全省縣域服務業發展、非公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水平雖較上年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與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其中服務業占比31.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11個百分點。非公經濟增加值占比48.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5.8個百分點。城鎮化率46.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11.4個百分點。

三是區域發展不平衡,陜南縣域經濟發展實力較弱。2018年,陜南縣域經濟增速達到9.5%,繼續領跑三大區域,分別高于關中和陜北2.1個和0.7個百分點。但多年較快的經濟增長尚未改變陜南縣域經濟實力較弱的狀況,縣均生產總值99.38億元,比全省縣域平均水平低了40.08億元,僅為關中的73.1%、陜北的52.1%??h均總稅收收入3.61億元,比全省縣域平均水平低了9.68億元,僅為關中的43.2%、陜北的11.33%。

四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農民收入水平過低。2018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13元,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相差22106元,差距進一步擴大。與標桿安徽比,相差2783元。與全國平均水平比,相差3404元。2018年,全省有55個縣(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不到全省平均水平,有33個縣(市)不到1萬元。

三、突出重點抓短板,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前,全省正處在決勝全面小康、奮力追趕超越的重要階段,縣域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如何在新的起點上推動縣域經濟實現新發展,需要全省上下強化問題導向和短板意識,著力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狠抓工業轉型升級,全力打造新型縣域工業。工業是我省縣域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是有效提升縣域經濟實力的關鍵。目前我省縣域工業技術含量低、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急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一要加大科技成果縣域轉移轉化力度,推動傳統工業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發展。二要強化技術創新,針對縣域工業企業研發創新不足或缺位問題,盡快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充分發揮省市產業專項基金作用,支持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技術研發,加快形成以創新為核心動力的工業發展模式。三要敢于“無中生有”,著力克服縣域有限資源制約,通過優化營商環境,精準招商,大力發展新動能新產業。四要堅守生態環保紅線,推動產能過剩行業、低端污染行業加快出清,積極探索和發展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新型縣域工業。

二是狠抓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切實增加農民收入。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提高農民收入的根本路徑。目前我省縣域農業主導產業不突出、經營水平不高、帶動農民增收能力不強,是“三農”問題的主要癥結所在。一要圍繞全省農業特色產業“3+X”工程總體布局,深入推進“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特色產業建設,提升特色農產品品質,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縣域農業主導產業板塊。二要在農村剩余勞動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全面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加快土地流轉、入股、托管步伐,推進特色農業集約集聚發展,著力提升農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水平。三要加強農業領域招商引資工作,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特別是高端農副食品產品加工業,支持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力打造農業生產、加工、物流、銷售等全產業鏈,推進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讓廣大農民提高綜合經營收益。

三是狠抓非公經濟發展,著力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非公經濟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體,是繁榮縣域產業發展的基本力量。目前我省縣域非公經濟體量小、發展不平衡,特別是非公成分較高的服務業發展水平低下,必須采取措施深化提高。一要將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培育發展作為縣域經濟工作的重點,加快落實國家對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創新拓寬融資渠道,優化發展環境,促其茁壯穩定成長,促其個轉企、小升規,使其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有生力量。二要從提升縣域服務業發展水平入手,支持鼓勵民間資本發展縣域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休閑娛樂、健康醫養、文創等新興產業,不斷強化非公經濟滲透力,拓展縣域服務業發展空間。三要加快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以陜北縣域為重點,以省屬國有企業為突破口,鼓勵非公資本參股經營,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穩步推進。

四是狠抓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統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h域是鄉村振興的主戰場,鄉村振興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目前我省鄉村基礎設施顯著改善,但鄉村整體發展水平不高,要實現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總要求,還需系統思維、統籌規劃,重點突破。一要抓好鄉村組織振興,按照全省鄉村組織振興行動方案,選好配強村級干部,加強村級干部管理,提高村干部帶領群眾增收致富能力。二要抓好鄉村產業振興,充分挖掘特色農業、觀光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發展潛力,將農村獨特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三要抓好農業經營主體振興,強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積極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激勵吸引大學生投身農村,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鄉村振興主體。四要抓好鄉村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