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 述 2015年,全省環保工作緊扣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以“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生態環境改革為動力,系統治理,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各項工作取得良好進展。
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2015年關中5市平均優良天數達到263天,比2014年增加39天,PM10和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12.4%和18.1%,其中西安市優良天數達到251天,比2014年增加40天,PM10和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14.3%和23.7%。
“一河兩江”水質穩步提升。渭河干流水質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較上年分別下降19.0%和33.3%、支流下降20.8%和16.1%,出省斷面保持Ⅳ類水質,提前一年并提高一個類別完成國家考核目標任務。漢江、丹江水質繼續穩定保持為Ⅱ、Ⅲ類優良水質。
農村環境整治和生態創建深入推進。完成190個鄉鎮的1323個行政村的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建設,總投資6.4億元。同時,被列為2015、2016年全國農村飲用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重點省,爭取中省下達治理資金9億元。
主要污染物減排圓滿收官。全省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削減3.13%、4.45%、5.88%、11.11%,均超額完成2015年任務。
環保改革與長效機制建設碩果累累。省人大審議通過《陜西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陜西省各級政府及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試行)》。全面完成10項省委改革任務,研究制定了《陜西省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等改革文件。
全省環境管理能力明顯增強,環評助力綠色發展作用凸顯,環??萍紕撔铝Χ燃哟螅h境宣傳引導機制不斷創新,環保執法持續強化,環境應急工作更加有力,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省環境安全形勢平穩可控。
環境質量 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 基本狀況 2015年,全省10個設區市、楊凌示范區、西咸新區和韓城市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以下簡稱“新標準”)監測與評價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結果顯示:13個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35.6%~83.8%,平均為69.5%;省會西安市優良天數比例為68.8%,比2014年提高11個百分點,空氣質量明顯好轉。
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全省13個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130~306天,優良率69.5%。超標天數中,輕度污染占20.4%,中度污染占5.0%,重度污染占4.2%,嚴重污染占0.9%。
2015年全省13個市(區)環境空氣質量類別統計表(天)
城市 |
優 |
良 |
輕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嚴重污染 |
優良天數合計 |
優良天數比例(%) |
西安市 |
15 |
236 |
76 |
19 |
18 |
1 |
251 |
68.8 |
寶雞市 |
28 |
244 |
59 |
19 |
12 |
3 |
272 |
74.5 |
咸陽市 |
23 |
235 |
66 |
17 |
20 |
4 |
258 |
70.7 |
銅川市 |
24 |
245 |
67 |
11 |
16 |
2 |
269 |
73.7 |
渭南市 |
22 |
241 |
64 |
18 |
14 |
6 |
263 |
72.1 |
楊 凌 |
27 |
235 |
67 |
19 |
15 |
2 |
262 |
71.8 |
西 咸 |
9 |
121 |
136 |
43 |
37 |
19 |
130 |
35.6 |
韓城市 |
6 |
144 |
148 |
32 |
28 |
7 |
150 |
41.1 |
延安市 |
7 |
275 |
67 |
14 |
2 |
0 |
282 |
77.3 |
榆林市 |
28 |
258 |
69 |
10 |
0 |
0 |
286 |
78.4 |
漢中市 |
83 |
199 |
49 |
14 |
19 |
1 |
282 |
77.3 |
安康市 |
69 |
218 |
50 |
14 |
14 |
0 |
287 |
78.6 |
商洛市 |
39 |
267 |
46 |
8 |
5 |
0 |
306 |
83.8 |
平均占比(%) |
20.4 |
5.0 |
4.2 |
0.9 |
-- |
69.5 |
可吸入顆粒物(PM10) 各市(區)可吸入顆粒物年均值范圍為76~168微克/立方米,平均為109微克/立方米,均超過新標準年均值二級標準(≤70微克/立方米)。
細顆粒物(PM2.5) 各市(區)細顆粒物年均值范圍為38~92微克/立方米,平均為59微克/立方米,均超過新標準年均值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
二氧化硫(SO2) 各市(區)二氧化硫年均值范圍為14~93微克/立方米,平均為28微克/立方米,除韓城外其他城市均達到新標準年均值二級標準(≤60微克/立方米)。
二氧化氮(NO2) 各市(區)二氧化氮年均值范圍為20~50微克/立方米,平均為36微克/立方米,除延安、韓城、西咸、西安外其他城市均達到新標準年均值二級標準(≤40微克/立方米)。
一氧化碳(CO) 各市(區)一氧化碳年均值范圍為2.3~4.0毫克/立方米,平均為3.0毫克/立方米,均達到新標準24小時平均值二級標準(≤4.0毫克/立方米)。
臭 氧(O3) 各市(區)年均濃度范圍為128~182微克/立方米,平均為143微克/立方米,除西咸、韓城外均達到新標準日最大8小時平均值二級標準(≤160微克/立方米)。
關中各市(區)和延安市環境空氣質量變化情況
關中各市(區)和延安市自2014年起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變化情況如下:
優良天數:西安增加40天、寶雞增加30天、咸陽增加41天、銅川增加40天、渭南增加43天、楊凌增加22天,延安增加29天。
重度以上污染天數:西安減少19天、寶雞減少13天、咸陽減少4天、銅川減少12天、渭南減少13天、楊凌增加2天,延安減少5天。
主要污染物濃度變化: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年均值均有所下降,降幅在11.1%~14.9%之間,延安降幅最大。細顆粒物(PM2.5)均有所下降,降幅在5.0%~23.7%之間,西安降幅最大。二氧化硫(SO2)均有所下降,降幅在21.4%~41.7%之間,寶雞降幅最大。二氧化氮(NO2)咸陽、渭南和楊凌有所上升,寶雞持平,其他城市均有所下降,降幅在2.0%~10.0%之間,銅川降幅最大。一氧化碳(CO)西安、渭南分別上升13.3%和13.0%、咸陽持平,其他城市均有所下降,降幅在2.6%~26.5%之間,銅川降幅最大。臭氧(O3)銅川、楊凌分別下降10.8%和8.3%,其他城市均有所上升,升幅在3.6%~10.7%之間,西安升幅最大。
降塵
10個設區市和楊凌示范區開展自然降塵監測,降塵量年均值范圍為5.00~15.98噸/平方公里·月,平均為10.14噸/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下降3.15%。最低為漢中市,最高為延安市。
酸雨
10個設區市共采集雨樣875個,未檢出酸雨樣品。
沙塵天氣
2015年共監測到沙塵天氣10次,其中受沙塵天氣影響2次,浮塵8次。與上年相比,沙塵天氣發生次數和強度均有所下降。
2015年陜西省沙塵天氣統計及對比(次)
沙塵天氣
級別 |
西安市 |
銅川市 |
延安市 |
榆林市 |
合計 |
2014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5年 |
受沙塵天氣影響 |
— |
— |
— |
— |
1 |
— |
— |
2 |
1 |
2 |
浮塵 |
2 |
1 |
1 |
— |
4 |
6 |
4 |
1 |
11 |
8 |
揚沙 |
— |
— |
— |
— |
3 |
— |
5 |
— |
8 |
— |
沙塵暴 |
— |
— |
— |
— |
— |
— |
1 |
— |
1 |
— |
強沙塵暴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計 |
2 |
1 |
1 |
0 |
8 |
6 |
10 |
3 |
21 |
10 |
二、水環境質量 基本狀況 2015年,全省河流水質穩中向好,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56.5%,較上年上升4.7個百分點;Ⅳ~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30.6%,較上年下降5.5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2.9%,較上年上升0.8個百分點。與上年相比,關中渭河流域水質持續改善,干流由中度污染轉為輕度污染;陜北延河、無定河水質有所下降;陜南漢江、丹江、嘉陵江水質繼續保持優;黃河干流水質由優轉為良好。3個湖庫水質無明顯變化。
黃河流域 黃河干流 榆林磧塄和柏樹坪斷面均為Ⅲ類,水質良。
入黃支流(除渭河) 10條入黃支流總體水質為輕度污染,同比水質無明顯變化。其中:南洛河水質優;悖牛川、禿尾河、清澗河、云巖河、仕望河和徐水河水質良好;涺水河、金水溝輕度污染;窟野河入陜重度污染,中游輕度污染,下游水質良好。
渭河干流 渭河干流由中度污染改善為輕度污染。Ⅰ~Ⅲ類斷面比例為21.4%,與上年持平;Ⅳ~Ⅴ類斷面比例為64.3%,較上年上升7.1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14.3%,較上年下降7.1個百分點。渭河干流化學需氧量、氨氮同比分別下降19.0%、33.3%。
渭河支流 渭河17條支流水質總體為中度污染,與上年相比無明顯變化。千河水質優;清姜河、金陵河、黑河、澇河、小黑河水質良好;灃河、北洛河輕度污染;漆水河中度污染;皂河、臨河、沋河、石川河和新河重度污染;涇河上中游水質良好、下游輕度污染;灞河上游水質良好、下游重度污染;小漆水河上游水質優、下游水質重度污染。渭河支流化學需氧量、氨氮同比分別下降20.8%、16.1%。
延 河 延河水質輕度污染。與上年相比,石窯村斷面因總磷和氨氮濃度上升,水質由Ⅲ類下降為Ⅳ類;朱家溝斷面因氨氮濃度上升,水質由Ⅳ類下降為Ⅴ類。
無定河 無定河水質輕度污染。與上年相比,米脂斷面因氨氮和化學需氧量濃度上升,水質由Ⅲ類下降為Ⅳ類;劉官寨和魚河斷面因氨氮濃度上升,水質由Ⅳ類下降為Ⅴ類。辛店斷面因氨氮濃度下降,水質由Ⅳ類改善為Ⅲ類。
長江流域 漢江、丹江、嘉陵江 水質穩定保持優。
湖庫
2015年,全省3個湖庫營養狀態:石門水庫、王瑤水庫均為中營養,與上年相比,富營養化程度無明顯變化;紅堿淖為輕度富營養,富營養化程度有所減輕。
湖庫水質狀況:石門水庫水質優,王瑤水庫水質良好,紅堿淖重度污染。與上年相比,各湖庫水質均無明顯變化。
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
2015年,全省25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共取水64814.45萬噸,達標水量64814.45萬噸,達標率為100%。與上年相比,取水量減少425.95萬噸。
三、聲環境質量 區域環境噪聲 10個設區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在53.7~57.4分貝之間,聲環境質量等級介于二級和三級之間。西安、延安、榆林和安康4個城市聲環境質量等級為二級,其余6城市聲環境質量等級為三級。
功能區噪聲 10個設區市中,各類功能區晝間噪聲平均值達標的城市比例為80.0%~100%,夜間平均值達標的城市比例為70%~100%,晝間聲環境質量達標情況好于夜間。寶雞、咸陽、銅川、渭南、安康和商洛等6個城市各功能區噪聲晝、夜間全部達標,其他城市各功能區噪聲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標。
道路交通噪聲 10個設區市開展道路交通噪聲監測,監測路段444條,總長775.77公里,平均等效聲級介于59.9~68.3分貝之間,聲環境質量等級介于一級至二級之間。全省平均等效聲級為66.0分貝,聲環境質量等級為一級。道路交通噪聲路段達標率為92.3%。
四、輻射環境質量 2015年全省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陜西環保大廈等5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1個核安全預警自動監測站、1個鈾濃縮自動監測站連續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均屬于正常水平;西安市沙坡等23個陸地輻射監測點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γ輻射累積劑量監測結果正常;我省14個土壤監測點樣品中放射性活度濃度屬正常環境水平; 長江、黃河兩大水系流經我省支流的9個斷面水體及11個飲用水源地水體及1個地下水共計16個水體樣品中各種放射性活度濃度屬于正常水平,無異常情況;西安市廣播電視塔等52個電磁輻射監測點綜合電場強度監測結果正常;西北核技術研究所等3個國家重點監管的核與輻射設施周圍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良好。
措施與行動 一、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 2015年,全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為48.91萬噸、5.56萬噸、73.5萬噸、62.74萬噸,較2014年分別下降3.13%、4.45%、5.88%、11.11%,較2010年下降14.16%、13.61%、22.44%、18.07%,分別完成國家下達“十二五”任務的186%、139%、284%、183%。
納入國家“十二五”減排目標責任書的192個減排項目全部完成。新增脫硫提標改造火電機組47臺、脫硝火電機組77臺、城鎮污水處理廠3座,完成11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建成2條年處理能力3.1萬噸的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系統。城鎮污水處理率83.2%、污泥無害化處置率100%,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率15%;單位工業增加值排放強度COD、氨氮較2010年分別下降50.3%、51.4%;規?;笄蒺B殖場(小區)污染治理率80.6%。16臺火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環保改造106臺229.65萬千瓦機組,關停2臺2.4萬千瓦機組,不達標小火電裝機容量減少62%。48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實施SNCR技術脫硝改造,其中日產2000噸以上生產線全部脫硝。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89萬噸,其中淘汰水泥熟料產能85萬噸,電解鋁產能4萬噸,節約標準煤23.42萬噸,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完成新增(改)107家國控重點污染源排污核定,核定總數達到585家。完成2603家企業排污核定工作。
二、大氣污染防治 持續實施“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大措施?!皽p煤”:關中地區削減燃煤414萬噸,完成任務的138%;全省拆除鍋爐3867臺,超額完成任務的239%?!翱剀嚒保禾蕴S標車及老舊車113023輛,完成任務的113%。淘汰黃標車7.8萬輛,完成任務的120%,淘汰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黃標車23546輛,完成任務的101.5%,老舊車35023輛,完成任務的100%。 “抑塵”:推行建筑工地施工揚塵治理措施16條,檢查工地10100家,對防治措施存在問題的工地進行通報查處;西安市實施《揚塵污染防治條例》。關中城市建成區主要車行道機掃率達到90%,其他城市達到65%?!爸卧础保和瓿?8臺763萬千瓦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占關中火電裝機總量的近四成;全省大火電機組、新型干法水泥全部脫硝;鋼鐵燒結機、石油石化催化裂化全部脫硫;開展石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陜南3市實施加油站、油庫和油罐車的油氣回收改造工作?!敖肌保簱h保部衛星監測數據,全年全省疑似起火點23個,較去年同期下降35%,西安市已連續六年未發現疑似起火點?!霸鼍G”:造林綠化490.7萬畝,完成全年任務的122.7%;百萬畝森林完成125萬畝,百萬畝濕地完成123萬畝,“兩個百萬畝”建設均提前超額完成任務。
三、區域流域污染防治 省政府出臺《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鞏固提高三年行動方案(2015-2017年)》,渭河污染治理新三年行動全面啟動并有力推進。新三年行動將在鞏固提升現有水質治理成效的基礎上劍指更多存在污染問題的支流沿線,全面消除污染嚴重水域,穩步恢復河流生態系統功能。
繼續實施《陜西省漢江丹江流域水質保護行動方案(2014-2017年)》,聯合省財政廳印發《陜西省漢江丹江流域水質保護行動方案(2014-2017年)實施情況綜合考核方案》,啟動漢江丹江流域上下游污染補償,探索在漢、丹江流域建立上下游水污染補償制度和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機制。
完成國家對我省重點流域規劃2014年度實施情況考核,評定結果為較好。劃定楊凌城區地下水水源地保護區、榆林市榆陽區尤家峁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略陽縣城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和旬邑縣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完成2014年度27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管理狀況評估工作。
四、環境執法監督管理 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要求,全年開展環境監察稽查及后督察、漢丹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核查、榆林市能源化工企業執法檢查、秦嶺生態、農村環境等環保專項執法檢查,出動執法檢查人員6.5萬余人次,檢查工業園區163個,水源地207個,自然保護區69個,企業20904家次,檢查發現存在問題企業4686家,其中責令停止建設企業239家,責令停產企業950家,責令限期整改或限期治理企業(含責令限期補辦環評)2670家,關停取締企業94家,淘汰落后產能364個,移送環境污染違法犯罪案件19件,處罰企業790家,處罰金額8537.62萬元。其中咸陽市對陜西煤化能源有限公司長武二甲醚項目按日計罰1580萬元,震懾了環境違法企業,在省內外引起較大反響。
全省受理群眾信訪投訴舉報案件23113件,辦結23098件,辦結率99.9%。省級“12369”環境投訴舉報受理中心環保維權崗,被省委省政府授予 “陜西省人民滿意公務員示范崗”榮譽稱號。省級征收20家30萬千瓦以上電力企業排污費4832.95萬元。在2014年度全國排污申報核定與排污費征收匯審考評中綜合得分全國第一,并連續三年獲得全國一等獎。全省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傳輸有效率為93.18%,達到國家考核標準。
全省發生突發環境事件58起,其中1起較大突發環境事件,其他為一般突發事件,均得到妥善處置,環境安全形勢基本穩定。修訂《陜西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會同省安監局開展陜北地區原油管道泄漏專項整治。妥善處置甘肅省隴星銻業有限公司尾礦庫泄漏跨省環境污染事件。
五、輻射安全管理 全年省級辦理輻射類項目環評、驗收及許可證頒發等審批事項302件,其中新辦許可證39家、注銷許可證8家,變更、延續和重新辦理許可證分別為37家、10家和26家;辦理同位素轉讓事項188件,異地備案43件,豁免確認16件。
開展為期一年的核安全文化和《陜西省放射性污染防治條例》宣貫專項推進活動。舉辦核安全文化宣貫培訓班28期,培訓企業負責人及骨干人員15270名;制作視頻動漫片、宣傳教育片和應急專題片,陜西日報、中環報、陜西電視臺等媒體對活動進行了專題報道,并通過發放宣傳冊、宣傳掛圖、開辦宣傳專欄、建立輻射單位QQ群等形式,在生產一線宣傳相關法律和科普知識。活動持續時間之長、覆蓋面之全、氛圍效果之好,在我省輻射安全監管史上尚屬首例。開展以“兩個全覆蓋”和“兩個零容忍”為主要內容的專項執法檢查,出動執法檢查人員2252人次,檢查核技術利用單位1500余家,查處違法行為89起,消除安全隱患235個,提出整改措施306條,督促整改落實269條。立案查處11起核技術利用單位、6起電磁輻射類環境違法問題,下達處罰金額126萬元。2015年全省未發生任何輻射事故。
六、固體廢物管理 加強固體廢物法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配合完成《陜西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條例》立法工作,該《條例》為我省固體廢物發展規劃、環境準入、環境執法等多方面提供更為健全的法律依據,對我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積極推進固體廢物行政審批改革,成立“陜西省固體廢物行政審批審查委員會”,全年集體審議危險廢物經營許可申請56件;辦理危險廢物跨省轉移行政審批100批次;通過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動態監控轉移危險廢物210477.4噸,辦結電子聯單18206條。完成全省工業企業固體廢物申報登記工作,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單位2167家,產生量7665.11萬噸;危險廢物產生單位1202家,危險廢物產生量109.45萬噸,其中年產生危險廢物100噸以上的單位143家。截至2015年底我省從事危險廢物經營的單位72家,其中醫療廢物處置單位9家,處置醫療廢物2.79萬噸;危險廢物經營單位64家,共處置利用危險廢物87.04萬噸,固化采油、采氣行業產生的廢棄鉆井泥漿32.05萬立方米。
開展“十二五”末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達標考核確保環境安全專項行動,共考核危險廢物產生和經營單位400多家,下達責令限期整改意見300余條。開展全省機動車保養維修重點企業和石油天然氣開發行業落地油泥環境監督管理專項檢查。統計2014年度全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2014年全省廢棄物焚燒、鐵礦石燒結、煉鋼生產等9個主要行業二噁英類總排放量為55.336gTEQ。制定我省“加強地方消耗臭氧層物質淘汰能力建設項目”二期項目實施方案。完成《陜西省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催化劑技術標準》和《陜西省含油污泥回收利用處置污染控制技術標準》兩個標準的項目建議書及工作方案。
七、環??萍寂c國際交流 建立水專項技術成果應用推廣平臺和省級環保技術國際智匯平臺。推廣單塔一體化脫硫除塵深度凈化、燃煤機組超低排改造、干熱巖供熱、生活污水處理、污水再生水利用、濕地治污及城市污水處理廠剩余污泥處置等新技術的應用。開展陜西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陜北地區大氣環境容量測算等宏觀戰略性研究。組織實施關中大氣細顆粒物排放源清單及動態管理平臺研究和渭河水污染防治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渭河水污染防治專項技術研究與示范、陜北侏羅紀煤制蘭炭清潔生產工藝研究及示范項目分別獲省科學技術二、三等獎。
《關中地區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漢丹江流域(陜西段)重點行業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立項5項強制性排放標準,完成《在用車排氣污染物限值及檢測方法(遙測法)》等3項標準編制。截至2015年底,我省現行地方環境標準達到22項,其中污染物排放標準6項、環境監測規范4項、管理規范類標準12項。
加強國際交流,成立“陜西省環境保護廳-韓國環境部環保合作事務委員會”,簽署《環保合作事務委員會章程》,召開兩屆陜韓合作委員會會議,雙方在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電廠脫硫脫硝技術、生態保護等方面開展環保工作考察交流。通過省友協與日本京都府在環境保護、污染防治領域開展合作接洽。
八、建設項目環境管理 建立建設項目環評技術評估、試生產和竣工驗收管理新體系。停止收取環境影響技術評估費用,取消建設項目試生產審批,推行竣工驗收改由環保部門委托,由財政保障相關費用,減輕企業負擔。省級審批建設項目環評文件101個,投資總額達987.68億元;退回或不予審批的高污染高排放等不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項目8個,涉及投資86億元。完成5個規劃環評的審查,推動21個項目落實園區、行業發展規劃及規劃環評要求。省級對69個建設項目開展試生產核查,對未按照環評及其批復落實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措施的3個項目下達不同意試生產通知,省級完成111個項目竣工環保驗收。全年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審批率達99%以上。
對接省級重點項目,實行臺賬管理,推行“一對一”、“點對點”服務。先后10余次赴20多家企業調研,現場了解企業存在環保問題,幫助業主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和要求做功課、找答案、強措施。2015年內,新建銀川至西安鐵路等8個重大項目先后獲得環保部正式審批,3個項目通過環保部驗收。
九、環境監測與信息 組織開展全省空氣、水、聲、生態等環境質量監測、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和各類專項監測,對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進行數據有效性審核。定期通報全省環境質量狀況、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結果和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結果,并通過新聞發布會、政府網站和報刊等媒體向社會公布。發布《2014年陜西省環境狀況公報》。
截至2015年底,全省建成143個空氣自動監測站,實現縣縣都有空氣站,形成全面覆蓋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與省財政廳聯合印發《陜西省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第三方運行維護管理辦法(試行)》?!蛾兾魇∩鷳B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通過省委深改領導小組會議審議。完成省本級和西安市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建設和信息發布工作。組織西安市完成第一階段大氣顆粒物源解析工作。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采取城市互查、飛行檢查、手工比對、質控考核等方式開展全省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監督檢查,跟蹤督辦檢查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
印發《陜西省2014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計劃》,實行按月調度核查、按季匯總分析通報,全省444家國控企業自行監測公布率和監督性監測公布率分別為93.9%和97.8%,均達到80%和95%的國家考核要求。完成全省41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工作。聯合省人社廳、省總工會、省婦聯、共青團省委舉辦第五屆全省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活動。截至2015年底,全省通過標準化驗收的監測站達到24家。全年委托機動車環保檢測資質81家,培訓考核1100多人;全省機動車環保檢測標志管理系統實現國、省、市三級聯網。
完成“環保天眼”視頻監控項目驗收工作。實施陜西環境信息存儲交換服務平臺建設,初步搭建起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云服務平臺架構。落實24小時值守制度,遠程和現場解決問題1500余件次,保障污染源在線監控等數據穩定傳輸。省環保廳網站發布信息9400多條,網站訪問量350萬人次。網上受理行政許可事項551項,領導信箱130件,網上投訴525件,發布公示公告360條,上網公開公文1100余份,答復網上留言約200件,發布政策信息和問題解答333條,制作在線訪談8期。向環保部網站報送信息450條,向省政府網站報送信息220條,采用率均居全國環保廳(局)和我省省級部門前列。省環保廳網站被環保部辦公廳評為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優秀等次。
十、自然生態環境保護
省政府在延安市寶塔區召開全省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現場會。省政府印發《關于推進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工作的通知》,對全省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新思路、新要求。全省43個示范縣區190個鄉鎮1323個行政村開展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建設,建成項目2122個,總投資64040萬元。建設農村污水處理設施252處、垃圾處理設施70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設施655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設施1686處,配置垃圾處置車輛1085輛。聯合省財政廳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環境基礎設施運行監管工作的通知》?!蛾兾魇⊥七M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改革的意見》通過省委深改領導小組會議審議。
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陜西省地方級自然保護區調整管理辦法》。紅堿淖自然保護區通過國家林業總局預審,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省政府上報國務院,摩天嶺自然保護區通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下達省級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補助資金1495萬元,支持2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綜合科學考察、劃界立標、科研監測和增添巡護設備等工作。聯合省林業廳開展“5·22生物多樣性日”紀念宣傳活動。截至2015年底,全省建立自然保護區61個,保護區總面積1.13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5.49%,其中國家級23個,占全省保護區總數的37.7%,居全國第六位。
13個縣創建省級生態縣、277個鄉鎮、253個村創建省級生態鎮村通過驗收;完成《生態紅線劃分技術報告》、《秦嶺國家公園建設研究成果報告》和《陜西省“十二五”期間土壤環境質量調查報告》。省環保廳自然生態保護處榮獲全國土壤污染調查先進集體。
十一、環境宣傳教育 召開新聞發布會5場,發布全省環境質量狀況、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結果、渭河流域污染防治等內容。刊(播)發環境新聞4971篇,其中《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央視新聞聯播刊(播)發新聞50條,《陜西日報》和《中國環境報》頭版刊發新聞98篇,《陜西新聞聯播》播出新聞259條。
開展“追趕超越爭上游、同步夠格奔小康”集中采訪活動。發布2015年陜西十大環境新聞及陜西環保十大成效;在《陜西日報》推出“輝煌‘十二五’數字看環?!毕盗袌蟮馈V谱鬏浨槿請?48期、月報12期、專報14期,處理負面輿情535條,領導批示專報4期。
圍繞“綠色生活,從我做起”主題,“六·五”世界環境日期間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我省紀念環境日主要活動安排、踐行綠色生活倡議書、環保大檢查情況。舉辦“踐行綠色生活”自行車公益騎行大賽和秦嶺垃圾撿拾活動、“我為環保建一言”大賽、第七屆大學生環保創意大賽、全民盯防舉報污染等一系列紀念環境日宣傳活動,成功舉辦首屆中國(西安)環保產業博覽會。
完成紀錄片《渭河新生》、宣傳片《蒼穹之藍》等10部影視專題的拍攝制作。聯合省科協推出以紀念2015年“世界環境日”為主題的8幅圖文并茂的科普掛圖;與戶縣農展館聯合創作一批環保題材的農民畫;與新華社聯合出版《清清渭河》畫冊;制作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動掠影畫冊1000本及展板49個。我省在環保部全國環境宣教工作績效評估中被評為優秀等次;“陜西環?!惫俜轿⑿疟粐揖W信辦評定為“政務微信優秀公眾賬號”,是我省唯一獲獎的政務微信公眾賬號;省環保廳被省委網信辦、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評為“2015年度網絡宣傳工作先進單位”。
十二、政策創新與資金投入 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陜西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陜西省各級政府及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試行)》,開展環境監察網格化管理,落實監管責任。推進清理非行政審批事項、清理中介服務、精簡前置審批、規范后置審批、推動并聯審批、推行隨機抽查規范事中事后監管、全面實行行政許可、行政處罰7個工作日內雙公示等多項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清理行政職權154項,下放91項。
開展“十二五”環保規劃終期評估工作,編制“十三五”環保規劃。我省因“十二五”環保規劃執行情況良好,在2016年度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做交流發言。2015年,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爭取省級環保資金9.6億元,爭取中央環保資金8.6億元,全年安排中省環保資金18.2億元,比上年增加2.7億元。重點支持燃煤鍋爐拆改、超凈排放改造、黃標車淘汰、農村環境治理、陜南水污染防治、重金屬污染治理和監管能力建設等重點環保工作,為關中地區大氣質量改善、南水北調水質安全和農村環境質量提升提供強力支撐。配合審計署駐西安辦派駐的重金屬專項審計組、穩增長審計組、省委書記省長經濟責任審計組、水污染防治專項審計組對我廳進行審計。依法依規開展政府采購工作,省環保廳被評為2015年度全省政府采購先進單位。全面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省環保廳2015年度“兩聯一包”考核結果為優秀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