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統計信息>統計公報 > 省統計公報

能源生產消費大變革 綠色低碳轉型新進展——新中國成立75周年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四

新中國成立75周年來,陜西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加速轉型,能源生產由傳統能源加速向新能源轉變,能源消費結構由原煤為主加速向多元化、清潔化轉變,能源消費得到有效控制,節能降耗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重大進展。

一、能源生產跨越式發展,能源保供能力顯著增強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省能源生產能力較弱,主要以原煤生產為主。隨著陜北地區特大煤田和油氣田的相繼發現,陜西能源生產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煤炭、石油、天然氣產量跨越式增長,國家重要能源基地地位逐步彰顯,承擔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責任。

(一)能源生產規模逐步壯大。建國初期,陜西煤礦規模小,設備簡陋,技術落后。1949年,陜西原煤產量僅43.60萬噸標準煤?!耙晃迤陂g”銅川礦區的三里洞煤礦正式投產,是西北第一個現代化礦井。從1965年到1979年陜西以開發渭北煤炭資源為重點,擴建銅川礦區,在韓城、蒲城、澄城三個縣新建礦井。1982年陜西發現神府特大煤田,神華集團和榆林地方大型煤礦相繼建成,陜西煤炭生產迎來新一輪增長期。邁入二十一世紀后陜西先后整合了全省多家煤礦企業,對全省優質煤炭資源地區實施改擴建,陜西擁有了多個年產千萬噸煤炭產能的企業,煤炭生產步入了黃金期。到如今,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煤炭先進產能不斷釋放。2023年,陜西能源生產總量較1949年增長1563倍,其中,原煤產量7.62億噸,較1949年增長1350倍,原煤產量穩居全國第三。在煤炭工業的支撐下,我省火力發電、水泥、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煤化工等行業得到了長足發展。2023年,陜西生產原油2489.79萬噸,居全國第四位。2023年陜西生產天然氣328.48億立方米,居全國第三位,能源生產規模不斷壯大。

(二)能源生產結構不斷優化。1949年,全省能源生產總量僅43.7萬噸標準煤,原油產量0.1萬噸標準煤,天然氣、水電、風電及其他能發電量幾乎為0。原煤產量占全省能源生產總量的99.8%。直到七十年代末,全省原煤生產占比都在97%以上,煤炭一直占據能源生產的絕對主導地位。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省石油開采步入高速增長期,原油產量成倍增長。從1978年到2023年,全省原油生產量增長413倍,占全省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提升至5.2%,石油勘探、石油開采、石油加工全產業鏈布局全面完成,石油工業成為我省經濟的主要支柱之一。1997年6月靖邊至西安天然氣管道工程通氣點火,標志著陜西天然氣正式步入大規模開發利用階段,1997年至2023年,全省天然氣產量增長352倍,占全省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提升至6.0%。一次電力及其他新能源從無到有,占比達到2.6%。能源生產由單一向多元轉變,生產結構不斷優化。

(三)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1949年,全省只有6家小電廠,總裝機容量僅1.3萬千瓦,全省年發電量僅2837萬千瓦小時。1952年和1956年,我省先后在西安開工建設灞橋、戶縣熱電廠,1959年為配合寶成電氣化鐵路建設,開工建設寶雞發電廠,到1965年全省發電量14.48億千瓦時。1966~1978年,陸續開工并建成了渭河、略陽、秦嶺、韓城、延安發電廠和石泉水電廠,到1978年全省發電量66億千瓦時。改革開放以后,陜西開始了以建設大型電廠為重點的新時期,我省火力和水力發電建設并舉,電力裝機容量不斷擴大。十八大以來,在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的背景下,陜西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截至2023年底,我省全口徑發電裝機9606.50萬千瓦,同比增長18.5%,其中:風電1285.33萬千瓦,同比增長10.4%;光伏2292.06萬千瓦,同比增長51.2%,分布式光伏裝機466.4萬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超過4000萬千瓦,占全省電力裝機的40%以上,創歷史新高。2023年我省全口徑發電量3103.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8%。其中:風力發電220.1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9%,占發電總量的7.1%;太陽能發電196.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4%,占發電總量的6.3%。

從為新中國建設發光發熱的歷史深處走來,陜西能源始終擔當著能源保供的“國家使命”。75年來,陜西能源產業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興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生產基地,全省能源生產總量的70%以上外調往其他省份,三秦大地的煤、油、氣、電,為新中國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澎湃動力。

二、能源消費快速增長,能源消費結構日益優化

新中國成立75年來,隨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能源消費整體呈現較快增長態勢,能源消費總量不斷發展壯大,用能方式加快變革,能源消費結構日益優化。

(一)能源消費總量不斷擴大。建國初期,我省能源消費品種主要是煤炭,自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工業全產業鏈逐步完善,居民生活質量大幅提高,對能源總量和品種的需求快速提升,陜西能源消費從較為單一的煤炭逐步過渡到煤炭、石油、天然氣、風電、光伏發電等多種能源,能源消費總量快速增長,能源消費結構日益優化。2023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比1978年增長13.7倍,年均增長6.2%。每萬人能源消費量比1978年增長9.3倍,年均增長5.3%。

(二)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隨著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全省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天然氣和水風光電等清潔能源消費占比大幅上升。1978年,全省能源消費主要以煤炭為主,煤品消費占比83.6%,煤炭消費量雖逐年快速增長,但煤品消費占比整體呈現下降趨勢。2023年能源消費總量中,煤品消費量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比重73.0%,較1978年降低了10.6個百分點;油品消費量不斷增長,但消費占比有所降低,2023年油品消費占比較1978年降低5.1個百分點;天然氣從無到有,消費量和占比均不斷提高,2023年消費量占比達10.2%;近幾年,水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快速發展,2023年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較1978年提高了5.6個百分點。

三、節能降耗成效顯著,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

“十一五”時期以來,陜西高度重視節能降耗工作,不斷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降耗,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通過加快產業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加快科技進步和改進生產工藝,陜西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節能降耗取得巨大成效。

(一)能耗強度顯著下降?!笆晃濉币詠?,單位GDP能耗指標作為約束性指標被納入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在各項節能降耗政策措施的大力推動下,經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全省節能降耗取得了突出成效?!笆晃濉睍r期,2010年全省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累計降低20.3%,超額完成節能降耗目標任務0.3個百分點?!笆濉睍r期,2015年全省單位GDP能耗比2010年累計降低16.3%,超額完成節能降耗目標任務0.3個百分點?!笆濉睍r期,2020年全省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累計降低15.2%,超額完成節能降耗目標任務0.2個百分點?!笆晃濉敝痢笆濉?,我省以年均7.0%的能源消費增長速度支撐了年均10.1%的GDP增長?!笆奈濉逼陂g,全省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持續推進節能降耗工作,基本完成節能降耗目標進度。

(二)能效水平顯著提升。近年來,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推進工業設備的更新改造和新工藝、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強重點耗能企業的用能管理和能效對標,工業領域能效水平大幅提升,主要耗能工業企業單位產品能源消費情況顯著下降,2023年與2005年相比,電廠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 53.41克標準煤/千瓦時,單位合成氨生產綜合能耗下降 486.24千克標準煤/噸,單位電解鋁綜合能耗下降 267.57千克標準煤/噸,單位電石生產綜合能耗下降 61.49千克標準煤/噸,軋鋼工序單位能耗下降 54.16千克標準煤/噸;煉鐵工序單位能耗下降 189.61千克標準煤/噸,煉焦工序單位能耗下降 268.38千克標準煤/噸;轉爐煉鋼綜合工序單位能耗下降 66.77千克標準煤/噸。

(三)加工轉換效率顯著提高。陜西是能源加工轉換生產大省,隨著生產工藝的改進和節能技術的進步,能源加工轉換效率明顯提高。1990年,全省能源加工轉換投入產出總效率為53.2%,其中,發電效率為31.8%,供熱效率為84.8%,洗煤效率為86.2%,煉焦效率為92.7%,煉油效率為96.2%。2023年,全省能源加工轉換投入產出總效率為78.1%,比1990年提升了25個百分點,其中,發電效率提高了9.4個百分點,洗煤效率提高了10.4個百分點。加工轉換效率提高對減少煤炭消費,促進節能降耗和大氣污染防治發揮了重要作用。

75年來全省能源工業發展的巨大變革,是陜西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具體體現和生動實踐,有力地促進了全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當前陜西要立足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塑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以資源環境剛性約束推動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在不斷增強能源供應保障能力的基礎上,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推動清潔能源消費占比不斷提升,加快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為保國家能源安全,持續貢獻優質“能量”。(文章來源:陜西省統計局)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