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引領帶動作用凸顯——新中國成立75周年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九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伴隨著新中國前進的腳步,陜西戰略性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提升,引領帶動作用凸顯,已成為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生力軍。
一、戰新快速發展,實力顯著增強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礎上,代表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新方向,體現當今世界知識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發展潮流,尚處于成長初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對經濟社會具有全局帶動和重大引領作用的產業。
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我省也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列為重點。《陜西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提出,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和高端裝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支柱產業提質增效,布局建設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氫能、核能、鋁鎂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打造全國重要的集成電路基地、衛星應用產業集群和優勢明顯的稀有金屬深加工基地。
戰略性新興產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現代化水平、總體發展狀況的重要標志。2023年,陜西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增加值3507.2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10.4%;2019年至2023年年均增速7.7%,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的比重5年來穩定在10%以上,2023年占全省GDP的比重為10.4%,2022年占比最高達12%。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變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已逐步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2023年末,陜西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共1961戶,比2018年末凈增加485戶;總產值較2018年增長53.2%,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份額連創新高,2023年占比達到26.2%,比2018年增加6.7個百分點,單位數、產值和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發展成效顯著。分產業看,2023年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四大產業,其總產值占全省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的74.8%。
二、產業提質增效,發展各具特色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占比持續攀升。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942.6億元,占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26.9%,比2018年提高1.3個百分點,占戰略性新興產業份額進一步提高。近年來陜西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迅速,在龍頭企業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西安中興通訊終端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安比亞迪電子有限公司帶動下,構建起了存儲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完整產業鏈。華為、中軟國際和美光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在西安建立研發機構,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持續壯大我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力,有力推動了陜西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成效顯著。隨著《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的實施意見》的深入推進,陜西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高端裝備制造業增加值由2018年的399.5億元增加到2023年445.9億元,鐵路運輸設備制造業發展成效顯著,戰新產值占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比重為26.7%。石油鉆采專用設備制造主要集中在西安與寶雞兩市,戰新產值占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比重為16.4%。我省增材制造裝備制造和金屬切削機床制造已初具規模,在戰新產值占有較高份額。
(三)新材料產業綜合優勢突出。2023年,陜西新材料實現增加值253.4億元。近年來,我省將新材料列為著力打造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重點發展以鈦、鋁、鋅、鎂等輕質合金為主的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其中,鈦及鈦合金、鎂及鎂合金兩大產業高度集中在寶雞與榆林兩市,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寶雞市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鈦及鈦合金產業)入圍國家發改委2019年首批認定的66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目前,我省已開展秦創原未來產業創新聚集區(新材料)項目建設,將進一步提升陜西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優勢和產業集聚優勢。
(四)生物產業發展勢頭良好。2023年,陜西生物產業實現增加值419.3億元,生物產業戰新產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11家。近年來,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我省生物產業發展重點,已列為陜西重點打造的六大新支柱產業和《〈中國制造2025〉陜西實施意見》重點培育的14個重點產業之一,西安、咸陽和漢中三地在科研院校、企業布局和資源稟賦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匯聚了西安楊森制藥、步長制藥、漢王藥業等一批大型企業,推動我省生物醫藥產業強有力發展,進而帶動我省生物產業不斷邁上新臺階。
(五)新能源產業呈現集聚發展。2023年,陜西新能源產業增加值407.1億元,較2018年增加170.1億元,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11.6%,占比較2018年提升2.6個百分點。我省新能源產業發展聚集效應較為明顯。行業方面,陜西新能源主要集中在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業,產值占新能源產值比重達53.8%。產業方面,陜西新能源產業主要集中在太陽能產業,其中光伏設備及元件制造、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制造產值和電子專用材料制造占新能源產業比重達79.4%。區域方面,新能源產業主要集中在西安、咸陽、延安、榆林四市,2023年占全省新能源產業產值95.8%。其中,西安、咸陽以新能源產業的研發和制造為主,延安、榆林利用自然優勢發展太陽能發電和風能發電產業。
(六)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優勢明顯。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增加值248.1億元,較2018年增加194億元。近年來,陜西搶抓新能源汽車發展重要機遇,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2023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105.2萬輛,居全國第三位。龍頭企業比亞迪汽車、西安吉利汽車、寶雞吉利汽車2023年實現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業產值占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的70.5%。我省氫能重卡也有競爭優勢,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力和核心競爭力,陜汽重卡等企業擁有氫燃料電池發動機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高市場占有率。
(七)節能環保產業呈現一降一升。2023年,全省節能環保產業增加值289.5億元,較2018年下滑177.2億元。全省節能環保產業企業共366戶,較2018年增加44戶。目前,陜西企業在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三大產業均有分布,但產值主要集中在高效節能產業,占節能環保產業產值比重59.2%,先進環保產業產值占比11.4%,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占比29.4%。
(八)數字創意產業快速發展壯大。2023,全省數字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408.6億元,數字創意產業中戰新服務業部分增加值占99.6%。我省數字創意產業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最為耀眼,戰新營業收入占比達64.0%。近年來,我省積極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成功打造了西安高新區絲路軟件城,該地在行業應用軟件、信息技術服務兩大領域,打造了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的優勢產業集群,目前聚集軟件企業超過4300家,落戶世界500強41家,中國軟件百強60家。
(九)相關服務業逐步成長壯大。2023,全省戰新相關服務業實現增加值92.68億元。我省戰新相關服務業主要集中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57.6%。近年來,我省堅持科技創新戰略,以秦創原平臺建設為抓手,積極推動各類創新主體、服務機構通力合作,加速“兩鏈”融合,戰新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規??焖賶汛?,涌現出西安長立油氣工程技術服務、陜西天地地質、中煤航測遙感集團等一批龍頭企業。
三、區域競相發展,關中優勢顯著
從區域看,2023年關中地區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全省的88.9%,其中西安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全省的71.9%;陜南、陜北地區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分別占全省的2.8%和8.3%。關中地區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全省比重較2018年上升15.5個百分點,其中西安市占比上升23.2個百分點,陜南、陜北占比大幅下降。
與2018年相比,經過5年發展,關中地區進一步夯實了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主體地位。截止2023年末,西安有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企業單位數超700家,占全省比重為30.7%;咸陽、寶雞、渭南、銅川、楊凌五市(區)企業合計超600家。關中地區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單位數占到全省68.9%,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聚集地。西安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全省的71.9%,以絕對優勢居首位。關中地區其他五市(區)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全省17.0%。
陜南地區以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為主導產業。2023年,陜南地區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全省的2.8%。依托陜南秦巴山區巨大生態優勢,以漢王藥業、盤龍藥業、天谷藥業為引領的陜南生物產業蓬勃發展。商洛和漢中新材料產業較為突出,商洛比亞迪實業、陜西中釩昌盛新材料、漢中佳中友、漢中禹龍科技新材料等企業為行業翹楚。紅石綠能光電、曼巴瑞興鋁型材、陜變智能電力裝備制造等企業助力安康新能源產業較快發展;此外,隨著漢中航空智慧新城建設的持續推進,漢中市航空裝備產業發展較為突出,產業規模達全省第二。
陜北地區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集聚發力。在陜西延長中煤榆林能源化工、北元化工的引領下,榆林市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占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比重為61.8%,新材料產業占比大且相對集聚,排名第二的新能源產業占比17.7%。延安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集中在節能環保產業和新能源產業,占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比重分別為43.9%和27.5%。
目前,陜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地區發展各有特色。為進一步加快陜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加強產業發展潛力,陜西應積極貫徹落實戰略性新興產業萬億級產業集群戰略部署和《關于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求,全面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繼續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等一批產業集群,加速發展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產業,強化支撐產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培養,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競爭力,加快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扎實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文章來源:陜西省統計局)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