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陜西非公經濟發展穩中有升
今年以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三個年”活動部署,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各級各部門精準施策,多措并舉大力服務非公經濟發展,不斷改善發展環境,激發非公經濟活力,促進全省非公經濟健康發展,市場預期改善,非公經濟發展穩中有升。
一、總量增加,比重小幅上升
一季度,全省非公經濟良好開局,呈現后勁蓄勢向好態勢,實現非公經濟增加值3961.7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09.82億元,占GDP比重達51.8%,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
從產業結構看,全省非公經濟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37.22億元、2085.35億元、1739.2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3.5:52.6:43.9,呈現出“二、三、一”的產業結構趨勢,第二產業占主導地位,高于第三產業8.7個百分點。
二、三次產業發展穩中向好
(一)一產發展平穩
由于受季節因素影響,種植業特別是屬于公有制經濟范疇的主要糧食作物及果業尚未到收獲時節,而屬于非公范疇的養殖業發展較好,使非公經濟占比維持在較高水平。一季度,全省一產非公增加值137.22億元,占一產增加值的比重為55.8%,較上年同期提高4.0個百分點。
(二)二產逐步提高
全省二產非公經濟增加值2085.35億元,較同期增加74.42億元,占二產增加值的比重為56.0%,較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其中,工業非公增加值為1868.55億元,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7.6%,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建筑業非公經濟增加值占行業比重為44.4%,同比下降4.1個百分點。
(三)三產小幅回落
全省三產非公增加值1739.22億元,占三產增加值的比重為47.2%,較上年同期下降0.9個百分點。其中,批發零售業實現非公增加值307.21億元,占行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7.2%,較上年同期下降7.3個百分點;住宿餐飲業非公增加值102.05億元,占比為93.2%,同比下降3.8個百分點;金融業非公增加值為135.13億元,占比為21.6%,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房地產業非公增加值為356.15億元,占比為91.6%,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非公增加值為127.11億元,占比為40.9%,與上年同期持平;其他服務業非公增加值687.15億元,占比為41.6%,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
三、地區發展仍不平衡
在全省11個市(區)中,非公經濟增加值比重南高北低的態勢沒有變,陜北兩市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陜北GDP的比重為35.5%,遠低于關中53.0%和陜南56.7%,最高的安康比最低的延安非公占比高出30.1個百分點。
從總量上看,陜西省非公有制經濟主要集中在關中一帶。一季度,僅西安、寶雞、咸陽三個市的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共計2170.89億元,占全省非公有制經濟總量的57.9%,較2022年提高3.4個百分點。
分市(區)看,11個市(區)中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0%的有9個。其中,非公經濟比重排前三位的分別是安康60.4%、商洛56.6%和漢中54.4%,排在后三位的分別是銅川51.0%、榆林37.2%和延安30.3%。
四、對外貿易喜憂參半
一季度,全省進出口總額1037.52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436.90億元,增長18.0%,占進出口總額的42.1%,較上年同期提升10.4個百分點,增速高于全省增速29.3個百分點;外資企業進出口524.38億元,下降26.9%,占進出口總額的50.5%。(來源:陜西省統計局)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