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民生工程年度報告(2010)
2010年是我省實施民生工程的第三年,也是投入最大、成效最為顯著的一年。全省財政用于民生的投入達1720億元,其中民生工程投入420.29億元。全年民生工程實施呈現出實施方案確定快、投資計劃下達快、資金撥付速度快、前期工作進展快、基建項目開工快的良好態勢,解決了一大批群眾生產生活方面的突出問題,城鄉生活設施明顯改善,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有效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實惠。
第一章 社會保障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年末全省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04個縣(區),新農合參合人數達到2581萬,參合率達到95%。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再次提高,由80元提高到120元。共籌集資金38億元,其中:中央補助15億元,省級補助11億元,保證了新農合工作的順利開展。
城鎮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947.21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數474.16萬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數473.05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78.59萬人,增加13.79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80.08萬人,增加15.68萬人。積極推進大學生參保,參保人數達到92.2萬人,參保率達到95%以上。
城鄉居民養老。參加城鎮養老保險人數492.62萬人,其中: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357.38萬人、離退休人員人數135.24萬人;擴面新增參保人員31.09萬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繼續提高,月人均養老金水平由2009年的1206元提高到1382元,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82元。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繼續擴大,全省共有58個縣區啟動新農保試點工作,占農業人口縣區總數的55%以上,(其中國家試點縣區37個,省級試點縣區13個,自行試點縣區8個),全省約109.88萬人享受中央財政每人每月55元基礎養老金補助政策,567.27萬人享受省財政繳費補貼政策。省政府下發了《關于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全省共有27個縣區啟動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參保人數8.45萬人,約4.72萬人享受養老保險政策。
最低生活保障。全省先后2次提高城市低保保障標準,最高已達到360元/人月、最低290元/人月,平均為305元/人月,年末納入城市低保38.5萬戶、86.4萬人,支出22.56億元。納入農村低保81.4萬戶、212.7萬人,支出資金19.67億元。并安排專項資金,向城市低保戶每戶發放取暖費260元,農村低保戶每戶100元。
生活補助補貼。為九類對象發放或提高生活補助補貼。一是兩次提高企業最低工資標準,一類地區提高到860元/人月、二類地區780元/人月、三類地區730元/人月、四類地區680元/人月。二是兩次提高失業金標準,一類地區提高到645元/人月、二類地區585元/人月、三類地區547元/人月、四類地區510元/人月。對企業退休人員、城鄉低保對象、殘疾人發放每人100元的一次性物價補貼,受益人群705萬人。三是推進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從省級獎勵資金的籌集、政策制定、社保關系銜接、農民工進城稅收優惠政策、宅基地、建筑物的處置和補貼資金保障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四是農村五保對象供養標準每人每年最高5400元,最低3200元,惠及全省14.27萬名農村五保對象。五是提高重點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水平。從2010年10月1日起,再次提高了全省25萬名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同時為2527名在鄉抗日老戰士按每人3000元的標準發放了一次性生活補助費。對抗美援朝老戰士按每人10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惠及全省抗美援朝志愿軍老戰士26049人。六是調整六十年代精減職工生活補助費及喪葬費標準,7474人受益。七是按照參加革命工作時間將去世離休人員無工作配偶生活補助標準每月提高到500-700元。八是按照參加革命工作時間,將離休干部護理費標準提高到每月600-1200元。九是發放高齡補貼。從2010年10月起,對全省80歲以上高齡老人發放補貼,其中:80-89周歲高齡老人,每人每月發放50元生活保健補貼、90-99周歲高齡老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生活保健補貼、100周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每人每月發放200元生活保健補貼。受益老人達60.45萬人。
殘疾人事業。進一步加大扶助殘疾人工作力度,從2004年起為殘疾人做好“十件實事”,全省249萬殘疾人在就業、康復、教育、生活、文體、維權、綜合服務和“兩個體系”建設等方面得到較大改善。
第二章 城鄉就業
就業基礎設施建設?;鶎泳蜆I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試點工作順利開展,全省市、縣(區)已安排8個縣級和32個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項目。117個勞動力市場建設進展順利,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市場92個,占79%,正在建設的市場25個,占21%。
就業培訓。2010年實施以高技能人才培養帶動職業培訓戰略,進一步加強職業培訓工作,全年培訓新技師10100人,預備技師6110人,支持建立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7個。以促進就業和服務經濟發展為出發點,大力開展特別職業培訓,全年用于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補貼資金達2.8億元。一年來,開展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81.8萬人,農村“兩后生”勞動預備制培訓14萬人,城鎮失業人員技能培訓7.8萬人,企業在崗農民工培訓4.1萬人,困難企業職工培訓3.6萬人,登記求職高校畢業生技能培訓1.4萬人。全年開展創業培訓5萬人。
就業和再就業。2010年中省下達就業資金24.9億元,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8.9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6.59萬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就業4.96萬人,分別占年度計劃的122%、141%和155%,年末全省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5%,低于控制目標0.75個百分點。
城鄉居民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5695元和4105元,分別是“十五”末的1.9倍和2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4.11:1縮小為3.82:1。
第三章 保障性住房建設
農民安居工程。2010年農村危房改造與農民安居工程統籌實施擴大到全省所有涉農縣區。中、省共投入21億多元,安置住房困難群眾9.48萬戶、34.46萬人,其中:以工代賑易地扶貧搬遷1.19萬戶、5萬人,農村危房改造6.73萬戶、安置22.7萬人,移民扶貧搬遷1.56萬戶、安置6.73萬人,有力地改善了農村困難群眾的居住條件。
廉租房建設。制定了《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實施意見》,在資金、土地、稅費等政策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省政府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將廉租房省級補助標準由每平方米200元提高到400元。全年共安排廉租住房新建項目110個,總建筑面積205.22萬平方米、4.1萬套,總投資28.4億元,其中中央安排補助投資10.26億元,省級安排補助投資8.15億元,截至年底,110個項目全部開工建設,8個項目已完工,其余102個項目在建。廉租住房租賃補貼項目共爭取中央廉租住房保障專項補助資金6.09億元,省級配套資金0.96億元,使11萬戶申請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得到應保盡保。
棚戶區改造。國有工礦區棚戶區改造投資5.19億元、4482套、29萬平方米,到年底,除一個項目因建設地址變更正在辦理有關手續外,其余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國有重點林區棚戶區改造投資2.97億元、4000戶,國有林場危房改造投資4.48億元、7465戶,兩類項目已全面實施。
第四章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設。全省鄉鎮衛生院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實施藥品“三統一”、實行零差率銷售,群眾看病費用明顯下降。印發了《陜西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經費補償暫行辦法》,省財政經費補償基數由2008年決算數調整為2009年決算數,并及時下達中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資金1.84億元,使基本藥物制度在我省能夠順利推行,藥價與國家基本藥物指導價相比平均降幅達到46%以上。
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2010年我省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年人均21.5元,比中央要求年人均15元的標準高6.5元。在實施國家9類21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同時,為270萬名城鄉65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27.2萬名農村婦女免費住院分娩,對1.94萬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復明手術,對32.4萬例農村婦女進行了“兩癌”檢查,15歲以下兒童乙肝疫苗補種3年任務兩年完成,108.4萬名兒童受益。全年累計實施城鄉醫療救助68萬人次內均救助1110元。農村改廁項目加快推進,改廁22.6萬戶。
公立醫院改革試點。2010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一些縣(區)不同的醫改模式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鄉鎮衛生院內部改革全面完成。公立醫院各項改革試點工作順利推進,省、市、縣共下達公立醫院改革資金4.76億元,主要用于縣級醫院(含中醫院)建設和醫院重點學科建設。繼續做好農村三級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2008年我省制定了《關于加強農村中醫藥工作的意見》,決定從2008年起用三年時間基本建成以縣中醫院為主體的農村中醫藥服務體系,2010年省級下達三級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資金1641萬元,為28個縣級中醫院配備設備,到2010年底,已全面完成規劃要求的74所縣級中醫院的設備配備任務。下達寶雞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200萬元,專項用于國家聯系試點城市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及其他改革試點工作。
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93個、重點中醫院建設項目3個、精神衛生防治體系建設項目5個等,使我省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得到進一步加強。省本級按照每個村衛生室1萬元的補助標準,完成了11049個村衛生室的標準化建設,兩年共完成26049個。繼續做好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為最后一批4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5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配備設備,并培訓社區醫護人員2910人。截至2010年底,已全面完成全省178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405所衛生服務站的設備配備工作,共培訓3198名全科醫生和2986名護士。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技人員培訓。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萬名醫生培訓計劃,5年培養全科醫生1萬余人,省財政按照每人1萬元補助, 2010年共培訓2000人。
鄉鎮衛生院“周轉房”建設。為解決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住宿問題,省政府決定實施鄉鎮衛生院“周轉房”建設項目,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計劃為全省每個鄉鎮衛生院建設15間醫務人員“周轉房”,每間30平方米,同時建設一間50平方米左右食堂。
2010年省級預算內基建資金投入600萬元,在全省3個縣進行試點,安排項目15個,總建筑面積7500平方米,目前試點項目已全部啟動實施。
人口計劃生育。重點實施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生殖健康促進、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及計劃生育事業發展四類項目。一是對8.23萬名農村實行計劃生育60周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發放60元獎勵扶助金, 對6467名獨生子女意外傷殘或死亡的父母給予扶助,對12238名55-59周歲的獨女戶父母每人每月發放60元獎勵金,對2043個農村自愿放棄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一次性獎勵,對271.59萬名農村獨生子女戶、雙女戶家庭的夫妻及其子女在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給予補助。二是對全省500多萬農村育齡婦女給予免費體檢和簡單婦科病治療,對試點的4個縣農村準備懷孕的夫婦免費提供孕前檢查;向廣大農村育齡婦女免費提供技術服務、免費發放避孕藥具。三是按照計劃生育服務站規范化建設要求,對160多個縣鄉服務站給予補助,提高服務站服務能力;為商洛等四市200個中心鎮配備小型流動服務車;支持全省人口計劃生育信息網絡建設,對陜南受災縣鄉給予補助。四是支持開展人口計劃生育政策宣傳工作,對完成人口計劃生育目標任務的地區、人口計劃生育綜合改革先進縣給予獎勵,支持基層技術人員培訓。
食品藥品監管。下達中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經費5951萬元,主要用于食品藥品監管隊伍能力建設、藥品檢驗能力建設、基本藥物質量信息建設平臺建設、食品藥品抽驗和食品安全縣建設經費補助,有力的支持了各地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的開展。
第五章 教育發展
學前教育。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試點順利進行,已在旬陽縣、鎮安縣、富平縣、洋縣、延長縣、子洲縣和長武縣七個縣進行幼兒園建設、辦園體制等試點,安排試點項目52個,總建筑面積4.65萬平方米,購置玩教具、生活用品等5萬多個(套、件),目前進展順利。
義務教育。加快推進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支持了全省107個縣中小學校對8130棟1033萬平方米校舍安全改造;繼續實施農村初中校舍改造、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等工程,支持全省869所農村中小學取暖、宿舍、食堂等生活設施改造和完善;新建縣級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8所,全省投入使用的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達到82所;實施“蛋奶工程”,受益學生263萬人;對城鄉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免除雜費,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生活費。
高中教育。支持全省20所普通高中教學及輔助用房建設;支持西安市八一民族中學建設;對31.3萬名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按每人每年1000元和2000元兩個檔次給予資助。
職業教育。安排了9個中等職業學?;A能力建設項目,支持了3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10所綜合性實訓基地建設、30個專業性實訓基地建設和63個精品示范專業建設;支持實施“人人技能工程”,對10萬名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對中等職業學校一、二年級在校近32萬貧困學生每人每年資助1500元;對16.7萬名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費。
高等教育。繼續實施“211工程”院校建設,重點支持了西北大學等省屬高校的建設;對普通高校25.6萬余人發放國家助、獎學金;應對食品價格上漲,給高校發放了食品補貼。
特殊教育。大力發展特殊教育,實施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工程,重點支持我省35個市、縣級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總建筑面積12.49平方米,并購置相關康復、教學儀器設備,進一步提高了我省特殊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
第六章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飲水。加大對農村飲水工程的支持力度,建設各類農村供水工程4000多處,解決了318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沼氣建設。統籌各級各類資金,切實推進農村戶用沼氣建設,全年新建沼氣池19.6萬口,“一池三改”率達到85%以上,超額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18萬口的目標任務。
村莊道路。年初計劃建設村莊道路400公里, 343個項目,目前項目已全部完成,實際建設村莊道路450.1公里,超額完成了年度建設任務。
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公路10095.9公里,其中:通鄉油路1368.6公里、縣鄉油路1672.6公里、通達工程3854.7公里、通村公路3200公里?!笆晃濉逼陂g,全省新建和改建農村公路11萬公里,實現了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通油路、建制村通公路、83.7%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解決了農村群眾行路難的問題,使2.4萬個建制村的1900萬農民群眾走上了致富路。
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本口田建設。投資近12億元,建設退耕還林地區基本口糧田130萬畝。
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以“三個確?!睘橹攸c,加大整村推進力度。新啟動1149個扶貧重點村建設和206個寧強、略陽、勉縣、陳倉等4個汶川地震重災縣(區)受災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積極爭取,我省商南、嵐皋、略陽、隴縣、耀州、淳化等6個縣(區)又被列入國家連片開發試點縣范圍,對10個以上集中連片貧困村進行“統一規劃、綜合治理、整體推進”。同時,省本級選擇彬縣、合陽、西鄉、漢濱、丹鳳等5個縣(區)開展省級連片開發試點,目前試點項目已經全部啟動實施。穩步推進千村貧困人口搬遷工程,搬遷貧困人口1.8萬戶、7.8萬人,建設移民新村284個。
第七章 公益性文化體育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了20戶以上自然村通廣播電視工程,35053個20戶以上自然村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實現了我省建設9078個行政村廣播室。支持了2500個行政村建設農家書屋,解決了這些行政村群眾看書難的問題。建設64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全省基本實現鄉鄉有綜合文化站、群眾文化活動設施基本普及的建設目標。
農村信息化建設。2010年建成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7995個,累計共建成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27914個,實現了全省行政村廣播、電視、電話100%覆蓋,通信光纜延伸到100%鄉鎮,行政村有線寬帶覆蓋率由35%提高到80%,無線寬帶覆蓋75%農村地區。
文化體育器材配送。為全省356個已建成的鄉鎮綜合文化站、273個城市社區文化中心(文化室)、1743個行政村配備了文化活動器材,為全省23259個村配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設備,基本建成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城鄉的省、市縣、鄉鎮、村四級數字化服務體系。對全省11個地市250個城市社區配備了全民健身器材。支持農村舞臺藝術繁榮,為基層21個藝術表演團體購置流動舞臺車、配置燈光、音響等演出設備,評選獎勵優秀農村題材文藝作品和深入農村演出的劇團。
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支持48家博物館、紀念館繼續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向農村免費放映公益電影34.06萬場,實現了1村1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支持開展“科技之春”大型宣傳、農民科技知識培訓、城市社區科普等宣傳培訓活動2200多項,科技報告和研討會770多場次,科技下鄉服務450多次,科普展覽270多場次,對農民群眾進行科技培訓11.7萬人次。
第八章 社區服務體系建設
城市社區建設。支持各地做好城市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省級按照每個社區服務站8萬元,街道中心26萬元,縣級中心120萬元,市級信息平臺400萬元的標準進行補助,建設資金按照省、市、縣三級1:1:1比例配套。城市社區服務體系項目4大類243個項目,其中改擴建社區服務站181個,新建街道社區服務中心31個,新建縣級社區服務中心28個,新建市級社區服務信息網絡平臺3個。
農村社區建設。按照每個行政村200平方米的標準,安排農村社區建設項目1500個,各地正在有序實施。安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項目49個,全省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設備配置和人員培訓等也取得了新進展。
第九章 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
抗洪救災。2010年陜南等地發生洪澇災害后,省政府迅速做出反應,及時下撥中、省救災補助資金15.62億元,幫助受災市縣做好災民緊急轉移安置、因災死亡人員家屬撫慰金發放和災后重建工作,截至年底,全省因災倒塌需重建的房屋已開工74123戶222441間,開工率99.89%,已竣工68269戶187747間,竣工率92%。同時,密切關注自然災害對農民生活的影響,及時下撥寒潮冰雪及冬春期間災民生活救濟資金,幫助各地解決好受災群眾口糧、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難。制定下發了洪澇災害救災資金管理辦法,將救災資金納入特設專戶管理,直接撥付到受災縣,保證了救災資金安全高效使用。
地震災后恢復重建?!?﹒12”汶川大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順利推進,2010年4月,天津對口援建項目全部建成并完成集中移交,9月底前4個重災縣災后重建所有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年底前已完工項目占總項目數的88.4%,完成規劃總投資的92.7%,基本完成了地震災后重建規劃任務,實現了“三年規劃、兩年完成”的目標,奪取了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重大勝利。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富民強省的重點,是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好“富民強省十大民生工程”,重點抓好構建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和民生社會救助體系,加大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力度,建立和完善促進就業的綜合政策支持體系,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促進教育科學發展,完善以縣為主體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深化平安陜西建設等七件實事。同時,原來實施的扶貧脫困、安全飲水、農業生產條件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農民增收工程等民生項目還要繼續抓好。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將會同各有關部門抓緊做好銜接,制定具體的民生工程年度實施方案,確保2011年民生工程目標的實現?!笆濉逼陂g,將以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擴大范圍、提高標準,著力構建符合省情、能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全面推進“促進就業、收入倍增、全民社保、教育提升、衛生健康、文化惠民、保障住房、消除貧困、改善環境、服務生產”10大領域的100類基本建設項目和政策性補助項目,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