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統計信息>統計公報 > 省統計公報

省統計局:陜西省第二次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第二次經濟普查辦公室

陜西省統計局

2010112

 

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我省于2008年進行了第二次經濟普查。這次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081231,時期資料為2008年度。普查對象是在我省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1]。普查主要內容包括單位基本屬性、從業人員、財務狀況、生產經營情況、生產能力、能源消耗、科技活動情況等。普查目的是為了全面掌握我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2]的發展規模及布局,了解我省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的現狀以及各生產要素的構成,摸清我省各類企業和單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況,建立健全覆蓋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基本單位名錄庫、基礎信息數據庫和統計電子地理信息系統,為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

 

經過各地區和有關部門及全體普查人員近兩年的共同努力,全省經濟普查的登記填報及數據審核匯總工作基本完成。陜西省人民政府第二次經濟普查辦公室采取分層隨機等距整群抽樣的方法,對10個市及楊凌示范區的數據質量進行了抽查,共抽查了38個普查小區的2179個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抽查比例約為8.8‰),個體經營戶6312 戶(抽查比例約為5.3‰)。抽查匯總結果,數據填報綜合差錯率為2.2‰,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3個千分點,數據質量達到方案規定目標要求。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的有關要求,經省政府批準,陜西省人民政府第二次經濟普查辦公室和陜西省統計局將向社會發布經濟普查公報。現將第一號公報發布如下  

  一、單位基本情況

 

2008年末,全省共有從事第二、三產業的法人單位178950,2004年第一次經濟普查相比,增加26048,增長17.0%;產業活動單位228519個,增加28749,增長14.4%。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647855戶,增加332432戶,增長1.1倍(詳見表1)。

 

1  單位數與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數

 

單位數()

比重(%)

一、法人單位

178950

100.0

企業法人

91632

51.2

   機關、事業法人

41599

23.2

       社會團體和其他法人

45719

25.6

二、產業活動單位

228519

100.0

第二產業

39890

17.5

第三產業

188629

82.5

三、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

647855

100.0

第二產業

39825

6.1

第三產業

608030

93.9

 

2008年末,企業法人單位91632個,比2004年末增加28111個,增長44.3%。其中,國有企業4915個,減少1275個,下降20.6%;集體企業6456個,減少5101個,下降44.1%;股份合作企業657個,減少699個,下降51.5%;聯營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共14622個,增加2828個,增長24.0%;私營企業62289個,增加34241個,增長1.2倍;其他內資企業1832個,減少2039個,下降52.7%;港、澳、臺商投資企業299個,增加44個,增長17.3%;外商投資企業562個,增加112個,增長24.9%(詳見表2)。

 

2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企業法人單位

 

  單位數(個)

  (%)

合  計

91632

100.0

內資企業

90771

99.1

  國有企業

4915

5.4

  集體企業

6456

7.0

  股份合作企業

657

0.7

  聯營企業

284

0.3

    國有聯營企業

52

    集體聯營企業

146

0.2

    國有與集體聯營企業

31

    其他聯營企業

55

0.1

  有限責任公司

12404

13.5

    國有獨資公司

231

0.3

    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12173

13.2

  股份有限公司

1934

2.1

  私營企業

62289

68.0

  其他企業

1832

2.1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299

0.3

外商投資企業

562

0.6

 

第二、三產業法人單位半數以上集中于關中地區[3],單位數自關中、陜南、陜北呈遞減態勢。關中地區擁有法人單位116180個,占64.9%;陜南地區33649個,占18.8%;陜北地區29121個,占16.3%。關中地區擁有產業活動單位139714個,占61.1%;陜南地區49942個,占21.9%;陜北地區38863個,占17.0%。關中地區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372475個,占57.5%;陜南地區161616個,占24.9%;陜北地區113764個,占17.6%(詳見表3)。

 

3 單位與有證照個體經營戶的地區分布

 

法人單位

產業活動單位

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

數量()

比重(%)

數量()

比重(%)

數量()

比重(%)

合 計

178950

100.0

228519

100.0

647855

100.0

西 

52426

29.3

60246

26.4

167427

25.8

 

4808

2.7

6261

2.7

14507

2.2

 

17709

9.9

21806

9.5

54090

8.4

 

20171

11.3

24617

10.8

65763

10.2

     

20134

11.3

25708

11.3

67578

10.4

     

11894

6.6

16678

7.3

36381

5.6

     

13708

7.7

21125

9.2

67407

10.4

     

17227

9.6

22185

9.7

77383

12.0

     

10211

5.7

13769

6.0

55672

8.6

     

9730

5.4

15048

6.6

38537

5.9

     

932

0.5

1076

0.5

3110

0.5

 

從產業活動單位構成看,占比重較大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的單位32055個,占14.0%;制造業的單位28461個,占12.5%;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的單位23185個,占10.1%;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的單位64888個,占28.5%。以上四個行業合計占65.1%(詳見表4)。

 

4  產業活動單位的行業分布

 

單位數()

比重()

       

228519

100.0

農、林、牧、漁業 *

507

0.2

采礦業

3741

1.6

制造業

28461

12.5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1482

0.6

建筑業

6206

2.7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4680

2.0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4113

1.8

批發和零售業

32055

14.0

住宿和餐飲業

5423

2.4

金融業

7784

3.4

房地產業

4299

1.9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6880

3.0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5545

2.4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2355

1.0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3044

1.3

教育

20745

9.1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23185

10.1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3126

1.5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64888

28.5

*此處的農、林、牧、漁業為第二、三產業法人兼營的第一產業活動單位

 

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較為集中的五個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335729戶,占51.8%;交通運輸業110737戶,占17.1%;住宿和餐飲業67201戶,占10.4%;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60862戶,占9.4%;工業34383戶,占5.3%(詳見表5)。

 

5  有證照個體經營戶的行業分布

 

單位數()

比重()

  

647855

100.0

    工業*

34383

5.3

    建筑業

5442

0.8

    交通運輸業

110737

17.1

    批發和零售業

335729

51.8

    住宿和餐飲業

67201

10.4

    房地產業

343

0.1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6937

1.1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60862

9.4

    教育

1585

0.2

    衛生和社會福利業

16388

2.5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3798

0.6

    其他

4450

0.7

* 此處的工業包括采礦業、制造業和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二、從業人員

 

2008年末,全省第二、三產業單位和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4]數為7712161,2004年第一次經濟普查相比,增加2067728,增長36.6%。其中,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為3090284人,增加577380,增長23.0%;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為4621877人,增加1490348,增長47.6%。在從業人員中,單位從業人員5991545人,占77.7%;有證照的個體經營人員1721356人,占22.3%。在單位從業人員中,女性1871172人,占單位從業人員的31.2%。

 

在單位從業人員中占比重較大的行業是:制造業1536793人,占25.6%;建筑業924009人,占15.4%;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702416人,占11.8%;教育577933人,占9.6%;批發和零售業424096人,占7.1%(詳見表6)。

 

6  單位從業人員的行業分布

 

從業人員()

  (%)

  

5991545

100.0

  農、林、牧、漁業

2367

0.0

  采礦業

346171

5.8

  制造業

1536793

25.6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107941

1.8

  建筑業

924009

15.4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196455

3.3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84988

1.4

  批發和零售業

424096

7.1

  住宿和餐飲業

209042

3.5

  金融業

153064

2.6

  房地產業

117721

2.0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96398

1.6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153531

2.6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60387

1.0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36790

0.6

  教育

577933

9.6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200472

3.3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60971

1.0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702416

             11.8

 

在單位從業人員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大學本科、???、高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人員分別占1.8%、13.9%、22.6%、32.9%和28.8%;具有技術職稱的人員共1278084人,占單位從業人員的21.3%;具有技術等級資格證書的人員共652808人,占單位從業人員的10.9%(詳見表7)。

 

7  單位從業人員學歷、職稱、技術等級情況

 

從業人員()

比重(%)

一、從業人員合計

5991545

100.0

      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者

109679

1.8

      具有大學本科學歷者

833962

13.9

      具有大專學歷者

1352000

22.6

      具有高中學歷者

1972801

32.9

      具有初中及以下學歷者

1723103

28.8

二、具有技術職稱的人員合計

1278084

100.0

      具有高級技術職稱者

154479

12.1

      具有中級技術職稱者

474097

37.1

      具有初級技術職稱者

649508

50.8

三、具有技術等級證書人員合計

652808

100.0

      高級技師

23200

3.6

      技師

75686

11.6

      高級工

246085

37.7

      中級工

307837

47.1

 

三、企業資產總額

 

2008年,全省第二、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額為33382.3億元,2004年(下同)增加12852.5億元,增長62.6%。其中,國有企業資產總額8904.5億元,增加2202.2億元,增長32.9%;集體企業資產總額1372.1億元,增加356.7億元,增長35.1%;股份合作企業資產總額773.1億元,增加523.5億元,增長2.1;私營企業資產總額3269.0億元,增加2408.2億元,增長2.8倍;港、澳、臺商投資企業資產總額390.9億元,增加239.3億元,增長1.6倍;外商投資企業資產總額841.8億元,增加520.5億元,增長1.6倍(詳見表8)。

 

8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企業資產總額

 

資產總額(億元)

比重(%)

 

合計

33382.3

100.0

 

內資企業

32149.6

96.3

 

  國有企業

8904.5

26.7

 

  集體企業

1372.1

4.1

 

  股份合作企業

773.1

2.3

 

  聯營企業

126.3

0.4

 

    國有聯營企業

108.2

0.4

 

    集體聯營企業

11.0

 

    國有與集體聯營企業

3.4

 

    其他聯營企業

3.7

 

  有限責任公司

6618.2

19.8

 

    國有獨資公司

2074.5

6.2

 

    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4543.7

13.6

 

  股份有限公司

11021.4

33.0

 

  私營企業

3269.0

9.8

 

  其他企業

65.0

0.2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390.9  

1.2

 

外商投資企業

841.8

2.5

 

 

四、企業實收資本

 

2008年,全省第二、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不含銀行、保險和證券)的實收資本[5]總額為5976.10億,比2004年增加3300.92億元,增長1.2倍。在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實收資本總額中,國家資本2550.30億元,增加1310.23億元,增長1.1倍;集體資本196.29億元,增加64.82億元,增長49.3%;法人資本1380.47億元,增加632.39億元,增長84.5%;個人資本1563.19億元,增加1083.33億元,增長2.3倍;港澳臺資本105.98億元,增加71.94億元,增長2.1倍;外商資本179.87億元,增加138.21億元,增長3.3倍。

 

注釋:

[1]單位的劃分:

法人單位是指具備以下條件的單位: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2)獨立擁有和使用(或授權使用)資產,承擔負債,有權與其他單位簽訂合同;

(3)會計上獨立核算,能夠編制資產負債表。

法人單位包括企業法人、事業單位法人、機關法人、社會團體法人和其他法人。

產業活動單位是指具備以下條件的單位:

(1)在一個場所從事一種或主要從事一種社會經濟活動;

(2)相對獨立組織生產經營或業務活動;

(3)能夠掌握收入和支出等業務核算資料。

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是指除農戶外,生產資料歸勞動者個人所有,以個體勞動為基礎,勞動成果歸勞動者個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種經營單位。即按照《民法通則》和《城鄉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規定經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注冊、領取《營業執照》的個體工商戶。具體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許范圍內,依法經核準登記,從事工業、商業、建筑業、運輸業、餐飲業、服務業等活動的個體勞動者。

  [2]三次產業的劃分:

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

  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

  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具體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本次普查未包括國際組織。

  [3]關中地區包括西安、銅川、寶雞、咸陽、渭南、楊凌;陜南地區包括漢中、安康、商洛;陜北地區包括延安、榆林。

[4]從業人員:是指20081231在第二、三產業單位和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在崗的從業人員。未包括上述范圍之外的從業人員。

單位從業人員是指在本單位工作并取得勞動報酬或收入的年末實有人員數。包括:在各單位工作的外方人員、港澳臺方工作人員、兼職人員、再就業的離退休人員、借用的外單位人員和第二職業者。但不包括離開本單位仍保留勞動關系的職工。

[5]實收資本:是指投資者按照企業章程,或合同、協議的約定,實際投入企業的資本。企業實收資本按照投資主體劃分為國家資本、集體資本、法人資本、個人資本、港澳臺資本和外商資本六種。

[6]表中的合計數和部分計算數據因小數取舍而產生的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