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統計信息>統計公報 > 市/區公報

2023年寶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寶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寶雞調查隊
(2024年8月30日)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寶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以“三個年”活動為抓手,深入實施“一四五十”戰略,銳意進取、攻堅克難,推動穩增長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全市經濟平穩增長,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較好成效。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3.1%;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3.3%。三次產業結構比為9.1∶56.4∶34.5。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0.1%。

全年財政總收入283.34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2.50億元,增長10.6%。稅收總收入251.95億元,增長14.4%。

全年財政支出418.77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城鄉社區支出38.20億元,增長33.8%;節能環保支出15.52億元,增長30.6%;農林水支出57.07億元,增長4.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5.31億元,增長3.2%;教育支出70.38億元,增長2.5%;衛生健康支出46.97億元,下降0.9%。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1.20億元,比上年增長4.2%。其中,農業(種植業)產值299.56億元,增長3.8%;牧業產值95.77億元,增長4.8%;林業產值12.80億元,增長0.6%;漁業產值1.70億元,增長6.8%。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56.05萬畝,比上年增長0.2%。糧食總產量147.32萬噸,增長0.4%。其中,夏糧產量88.73萬噸,下降0.3%;秋糧產量58.60萬噸,增長1.4%。

全年畜牧業生產形勢穩定,主要畜禽出欄、畜牧產品產量穩定增長。

表1 ?2023年全市畜牧業生產情況

指??標

計量單位

總??量

比上年增長(%)

生豬出欄

萬頭

91.41

2.2

牛出欄

萬頭

13.73

-1.3

羊出欄

萬只

27.69

-3.2

家禽出欄

萬只

669.02

5.3

奶類產量

萬噸

50.32

-3.3

#生牛奶產量

萬噸

35.23

-0.4

禽蛋產量

萬噸

5.76

9.5

天然蜂蜜產量

3904.72

51.9

生豬存欄

萬頭

71.40

-1.6

牛存欄

萬頭

29.05

-0.7

#奶牛

萬頭

8.38

-17.1

羊存欄

萬只

54.41

-4.2

家禽存欄

萬只

658.16

9.1

全年園林水果產量166.12萬噸,比上年增長5.7%。其中蘋果產量85.01萬噸,增長6.1%;獼猴桃產量67.91萬噸,增長6.2%。蔬菜產量181.21萬噸,增長5.0%,其中食用菌產量7.94萬噸,增長4.1%。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9%。按門類分,采礦業增加值增長9.9%,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0.1%。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7.6%;集體企業增長17.7%;股份合作企業下降27.4%;股份制企業增長5.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0.2%;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43.7%。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加值增長3.4%;重工業增加值增長5.7%。

全市34個行業大類中17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其中煙草制品業增加值增長1.6%,汽車制造業增長33.1%,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7.3%,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2.0%,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長20.0%。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7%(按現價計算)。年末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專業承包和勞務分包建筑企業282戶,全年共簽訂合同額下降17.5%。建筑業總產值下降13.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0.2%。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下降46.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8%,其中工業投資增長4.8%;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2%。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民間投資下降10.2%,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3.0%,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58.6%,文化產業投資增長75.1%。

全年房地產企業開發投資比上年下降24.8%。商品房施工面積下降11.9%,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下降26.2%。房屋竣工面積增長33.3%。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40.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39.0%;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下降88.7%。

五、國內貿易、對外經濟和旅游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下降1.9%。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下降3.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4.1%。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增長2.7%;商品零售下降2.6%。

全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下降5.0%。其中,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下降21.0%;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下降20.8%;日用類商品零售額下降40.5%;石油及制品類商品零售額下降2.4%;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增長3.4%;娛樂體育類商品零售額下降44.5%。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03.07億元,比上年下降8.8%。其中,出口72.09億元,增長19.3%;進口30.99億元,下降41.1%。

全年共實施招商引資項目1639個,實現到位資金2230.19億元,省際到位資金2027.40億元,實際使用外資3601萬美元,年內新設外資企業15戶。

年末全年共接待國內游客10736.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5.1%;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10.69億元,增長48.6%。

年末全市共有A級景區61個,其中5A級景區2個,4A級景區19個,3A級景區37個,2A級景區3個;有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全省唯一)1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2個、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1個、省級旅游休閑街區2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4個;有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5個、省級旅游特色名鎮25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20個、市級鄉村旅游示范村33個;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1個、市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13個、工業遺址旅游基地3個;國內旅行社51家,其中國際旅行社7家;星級賓館飯店16家。

六、交通和郵電

全年公路旅客運輸量837.94萬人,比上年增長30.0%;旅客運輸周轉量10.57億人公里,增長90.3%;貨物運輸量1.27億噸,增長10.7%;貨物運輸周轉量143.70億噸公里,增長3.5%。年末擁有營運載貨車輛18366輛,營運客車1133輛。全市共有24家公共汽車公司,共有公共汽車1828輛。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66.41萬輛,比上年末增長5.4%。其中,載客汽車48.52萬輛,增長7.4%;載貨汽車3.9萬輛,增長0.5%。

全年郵電業務總收入44.2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郵政業務收入12.33億元,增長13.1%;電信業務收入31.87億元,增長7.3%。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29萬件,包裹業務1696.67萬件,快遞業務6504萬件,快遞業務收入5.88億元。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449.49萬戶,其中,固定電話56.10萬戶,移動電話393.39萬戶?;ヂ摼W用戶205.53萬戶。

七、金融、證券和保險業

年末共有各類金融機構133家。其中,銀行類機構35家,證券期貨類機構26家,保險公司42家,小額貸款公司17家,融資擔保公司4家,典當行9家。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224.03億元,比年初增加170.05億元,增長4.2%。其中,住戶存款余額3039.24億元,比年初增加322.25億元,增長11.9%。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679.91億元,比年初增加235.91億元,增長9.7%。其中,短期貸款998.69億元,增長14.9%;中長期貸款1501.77億元,增長12.1%。

年末全市17家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16.04億元;貸款余額18.51億元,當年累計貸款投放55.63億元。

全年證券市場各類證券成交額3197.85億元,比上年下降1.1%。其中,A股成交額2242.28億元,下降4.6%;B股成交額604.08萬元,下降47.2%;基金交易量64.25億元,增長41.7%;債券交易量169.57億元,下降1.1%。

年末共有保險機構42家,營業網點275個,其中,財產險公司18家,人身險公司24家。全年實現保費總收入88.68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9.99億元,增長5.5%;農業險保費收入3.18億元,增長19.5%;人身險保費收入68.69億元,增長0.9%。全年各類賠款與給付支出35.33億元,增長21.4%,其中財產險賠付13.94億元,增長29.6%;人身險賠款及給付21.39億元,增長16.6%。保險深度(保費收入/GDP)3.36%,保險密度(保費收入/兩年平均人口)2719.37元/人。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7所,招生2.14萬人,在校學生6.13萬人;普通高中37所,招生2.02萬人,在校學生5.81萬人;職業高中及中等學校22所,招生0.83萬人,在校學生2.60萬人;普通初中138所,招生3.74萬人,在校學生10.55萬人;普通小學337所,招生3.75萬人,在校學生21.93萬人。共有幼兒園550所,入園幼兒2.42萬人,在園幼兒8.79萬人,其中學前班幼兒3.37萬人。特殊教育學校6所,招生286人,在校學生1473人。

年末,全市共擁有科技型中小企業728戶、高新技術企業489戶、瞪羚企業110戶。建成各業科技創新平臺294個,其中國家級研發中心及分中心18個,省級研發平臺108個。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27個,其中國家級4個、省級9個。建成眾創空間孵化基地51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14個。建成星創天地75個,其中國家級8個、省級22個。建成技術轉移示范機構16家,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7個,省級縣域科技創新實驗示范站9個,省級科技示范鎮4個,省級鄉村振興科技示范村4個,省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6個,省級藥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8家。

全年獲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7項。認定登記技術合同431項,完成技術合同成交總額45.51億元。入選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名、省科技創新創業人才7名、省青年科技新星1名,培育市級青年科技新星16名。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14個,其中國家級6個、省級67個、市級143個;共有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區)、鎮(街)16個;共有藝術表演場館15個,文化(群藝)館14個,公共圖書館13個,展覽演出場館13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16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323個;文化藝術類培訓機構328家,演出經營單位74家;共有市級廣播電臺1個,電視臺1個,縣區級廣播電視臺10個。全市廣播覆蓋率99.98%,電視覆蓋率100%。

年末共有各類文物點3476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3處,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89處。31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96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全市國有可移動文物543150件(組),等級以上珍貴文物11089件(組),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39件(組),二級文物1396件(組),三級文物9154件(組)。全年博物館年接待觀眾297萬人次,共有263件文物在國內外18個城市展出。

年末共有醫療衛生健康機構2828個。其中,醫院10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676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41個,其他衛生機構6所?;鶎俞t療衛生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69個、鄉鎮衛生院151個、門診部41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756個、村衛生室1659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包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3個、衛生監督所13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3個、采供血機構1個、計生技術服務機構1個。其他衛生機構包括,醫學在職培訓機構2所,臨床檢驗中心1所,醫療輔助型機構1所,其他2所。

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422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603人,注冊護士14692人。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30824張。其中,醫院24276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887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661張。

全年組織舉辦陜西省第四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奔跑吧?少年”兒童青少年主題健身活動暨寶雞市首屆少兒體育嘉年華(親子運動會)等賽事活動,組織開展全民健身系列賽事活動383場次,28.7萬人參與。我市體育健兒參加杭州亞運會,獲金牌1枚、團體金牌1枚,銀牌1枚,參加全國比賽獲得金牌17枚、銀牌9枚、銅牌5枚,四至八名12人次。年末共有市級體育協會45個,縣級體育協會190余個,社會體育指導員1.35萬人。

十、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寶雞市常駐人口325.74萬人,城鎮人口比重61%,出生率7.5‰,死亡率8.63‰,人口自然增長率-1.13‰。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48元,比上年增加2060元,增長5.1%。其中,工資性收入25721元。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6247元,增長3.7%。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84元,比上年增加1399元,增長8.3%。其中,工資性收入10304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5212元,增長10.8%。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70元,比上年增加1924元,增長6.8%。

全市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33:1,比上年縮小0.08。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5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95%,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7.2萬人。全市開展各類補貼性培訓1.9萬人次。

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87.89萬人,失業保險參保25.71萬人,工傷保險參保43.02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有效參保145.7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322.36萬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61.50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60.86萬人。

年末共有養老機構57所,其中公辦26所,民辦31所,養老機構床位13912張,入住老人5315名。共有農村特困供養服務機構20所。年末納入城市低保6489戶、10189人,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662元;農村低保39748戶、88999人,保障標準為每人每年5964元;城市特困供養對象367人,其中集中供養297人,供養標準每人每月最低861元;農村特困供養對象7124人,其中集中供養2206人,供養標準每人每年最低7764元。全年累計實施臨時救助1.56萬人次。

十一、環境、資源和安全生產

全年市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37,二級及以上優良天數274天;全市Ⅰ-Ⅲ類水質占比96.8%,整體水質狀況為優,水環境質量指數3.84;市區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全年平均氣溫為9.1~14.6℃,千陽接近常年,其余縣區偏高0.3~0.9℃。全市年降水總量為625.7~864.2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鳳縣、渭濱、太白接近常年,其余各縣偏多1~4成??側照諘r數1629.0~1985.2小時,除麟游偏少1成外,其余各縣區接近常年。

全年用水總量7.21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4.1%,其中農業用水4.92億立方米,占68.2%;工業用水0.61億立方米,占8.5%;生活用水1.52億立方米,占21.1%;人工生態環境補水0.16億立方米,占2.3%。總供水量7.21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工程供水3.69億立方米,占51.2%;地下水工程供水3.35億立方米,占46.5%;其他水源供水0.17億立方米,占2.3%。

全年完成營造林面積19.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含人工更新)4.39萬畝,封山育林0.25萬畝,退化林修復10.06萬畝,森林撫育4.8萬畝。1581.1萬畝森林資源得到全面有效管護。

全年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3起、死亡9人,同比分別下降50.0%、35.71%。未發生較大生產安全事故。

指標解釋:

國內生產總值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對于一個地區來說,稱為地區生產總值。英文縮寫為GDP。

固定資產投資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在一定時期內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的總稱。

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指具有集體、私營、個人性質的內資調查單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的調查單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造或購置固定資產的投資。

基礎設施投資包括交通運輸、郵政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

高技術產業投資包括醫藥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等六大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和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等九大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企業(單位、個體戶)通過交易直接售給個人、社會集團非生產、非經營用的實物商品金額,以及提供餐飲服務所取得的收入金額。個人包括城鄉居民和入境人員,社會集團包括機關、社會團體、部隊、學校、企事業單位、居委會或村委會等。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調查期內城鄉居民家庭成員人均獲得的、可用于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體現各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變化情況。按照收入的來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項,分別為: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

城鄉居民收入比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用于衡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居民消費支出指居民用于滿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費需要的全部支出,既包括現金消費支出,也包括實物消費支出。消費支出包括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務八大類。

注釋:

1、本資料為初步統計數。

2、本公報表格中符號“#”表示其中項。

3、地區生產總值、各行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4、此公報數據若與上年公報數據有不銜接之處,系按2022年統計年報最終核準數據調整。

數據來源:本公報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用水量數據來自市水利局;外貿進出口數據來自西安海關;外商直接投資數據來自市招商局;廣播電視、旅游數據來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公路客貨運輸量、運輸周轉量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民用汽車數據來自市公安局;郵政業務總量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年末固定電話及移動電話用戶數,互聯網用戶數等數據來自電信、移動、聯通、廣電寶雞分公司;金融數據來自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銀行數據來自人民銀行寶雞市中心支行;保險業數據來自市保險協會;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科技項目、專利數據、技術合同等數據來自市科學技術局;文物數據來自市文物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障數據來自市醫療保障局;社會服務、低保和五保供養數據來自市民政局;環境監測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氣象預警、平均氣溫等數據來自市氣象局;林業等數據來自市林業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市應急管理局。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