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漢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漢中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汛情疫情雙重考驗,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以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為牽引,以“四個在漢中”為總抓手,戮力同心、奮楫篤行,經濟運行呈現加快恢復、質效提升、動能增強的良好態勢,高質量發展邁上了新臺階,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1768.72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3.60億元,增長6.4%;第二產業增加值755.08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740.04億元,增長9.1%。人均生產總值55279元,增長9.5%。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3.7%,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9.3%。
生產總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分別為15.5%、42.?7%和41.8%。與2020年相比,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提高2.0個百分點,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分別下降0.9個、1.1個百分點。
二、農業
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484.64億元,比上年增長6.6%;實現增加值281.80億元,增長6.3%。其中,農業產值323.13億元,增長5.7%;林業產值13.46億元,增長5.6%;牧業產值125.16億元,增長9.0%;漁業產值8.13億元,增長6.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4.75億元,增長2.2%。
糧食播種面積378.61萬畝,比上年減少2.96萬畝;油料種植面積118.9萬畝,增加1.92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129.09萬畝,增加0.67萬畝;茶園種植面積114.48萬畝,增加1.95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01.54萬畝,與上年持平;園林水果種植面積53.03萬畝,增加0.59萬畝。
三、工業、能源
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847.69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輕工業完成產值581.38億元,增長14.4%;重工業完成產值1266.31億元,增長14.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6%。
分行業,規模以上工業35個行業大類中33個保持增長。分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制造工業完成產值518.79億元,比上年增長19.3%;高品質食藥工業完成產值502.05億元,增長15.3%;現代材料工業完成產值603.66億元,增長11.1%;能源化工工業完成產值129.78億元,增長7.1%;高新技術工業完成產值469.85億元,增長20.3%。
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3.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6.27億元,增長14.2%。
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405.62萬噸/標準煤。全社會用電量104.39億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量63.05億千瓦時。
四、投資、建筑
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9.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比上年增長39.6%;第二產業完成投資增長37.4%,其中工業投資增長37.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增長11.2%。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投資占比分別為16.1%、19.0%和64.9%。
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17.46億元,比上年增長14.4%;房屋施工面積1695.28萬平方米,增長14.1%;商品房銷售額152.95億元,增長23.2%。
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74.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1%。資質等級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56.36億元,增長16.2%。其中建筑工程產值完成328.60億元,增長15.7%;竣工產值134.67億元,下降48.0%;簽訂合同額525.29億元,增長10.9%。
五、貿易、物價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8.67億元,比上年增長15.2%。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86.80億元,增長14.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1.88億元,增長17.3%。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515.61億元,增長14.4%;餐飲收入83.06億元,增長20.0%。
自營外貿進出口總額31.05億元,比上年增長57.3%。其中,出口20.89億元,增長47.6%;?進口10.16億元,增長82.1%。
市中心城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0%,漲幅比上年回落1.3個百分點。從八大類看,食品煙酒類下降0.1%,衣著類上漲2.8%,居住類上漲1.2%,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9%,交通和通信類上漲1.0%,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3.1%,醫療保健類下降0.5%,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1.7%。
六、交通、郵電
客貨運輸周轉量582244萬噸公里,比上年下降1.3%;旅客周轉量63426萬人公里,下降40.4%;貨物周轉量575901萬噸公里,下降0.6%。
公路客運量1117萬人,比上年下降3.2%;公路貨運量4369萬噸,增長5.6%。
電信業務總量338.79億元,比上年增長23.0%;郵政業務總量11.36億元,增長13.3%。年末固定電話裝機用戶48.92萬戶,增長11.4%;移動電話用戶359.03萬戶,增長1.6%;寬帶接入用戶115.25萬戶,增長22.0%。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總收入完成133.3億元,比上年增長8.7%。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2.5億元,同口徑增長9.8%,其中稅收收入36.7億元,增長7.4%。財政支出367.1億元,同口徑增長7.3%。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2714.29億元,比年初凈增加206.99億元。其中住戶存款余額2114.45億元,比年初凈增加226.66億元。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1166.20億元,比年初凈增加100.68億元。其中住戶貸款余額475.40億元,比年初凈增加54.77億元。
保險業保費收入78.62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5.95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62.67億元。保險賠款給付支出18.74億元。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10.18億元,人身險賠付支出8.56億元。
八、教育、科技
普通高等學校3所,普通高等教育本??普猩?.45萬人,在校生4.90萬人,畢業生1.14萬人;研究生教育招生485人,在校生1152人,畢業生243人。
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3所,專任教師1133人;招生6948人,在校生2.10萬人,畢業生4116人。
普通中學206所,專任教師1.47萬人。高中招生2.02萬人,在校生6.05萬人,畢業生2.55萬人;初中招生3.37萬人,在校生9.97萬人,畢業生3.36萬人;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100%。
普通小學457所,專任教師1.50萬人。招生3.31萬人,在校生20.28萬人,畢業生3.37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幼兒園788所,專任教師6477人。在園幼兒(包括附設幼兒班)10.65萬人。有特殊教育學校8所,在校殘疾學生1757人。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5家。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168項,技術交易額達8.77億元。取得科技成果399項,達到國內領先和國內先進水平180項。
全年共獲授權專利1959件,增長29.3%。其中,發明專利169件,實用新型專利1563件,外觀設計專利227件?,F有有效發明專利量731件,增長29.8%;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276件。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劇場9個,影院26個,公共圖書館11個,文化館12個,文化站177個,博物館24個;圖書總藏量110.94萬冊;廣播及電視發射臺11座,擁有發射機75部,電視人口覆蓋率99.9%,廣播人口覆蓋率99.9%。
擁有各類衛生機構3617個(包括村衛生室2542個),床位數2.7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2674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555人,注冊護士11251人,藥師(士)?1308人,技師(士)1680人。
成功舉辦“十四運”鐵人三項和跆拳道比賽。體育場地面積689.28萬平方米,體育場館37個,市級體育俱樂部12家,市級體育社團組織37家。新建體育場地總面積24.88萬平方米,新建體育場地250個(塊)。
十、城建、環保
市中心城區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20億元,建成城市市政道路16條。各縣城和建制鎮建成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51.55億元,27個省市級重點示范鎮、文化旅游名鎮完成投資60.89億元。中心城區新建、改建市政道路10.15公里,新增公園綠地面積22.37公頃。
市中心城區優良天數304天,優良率達83.3%,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97。
全市11個縣區環境空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均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11個縣區環境空氣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第90百分位數濃度均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日最大8小時平均濃度二級標準;11個縣區環境空氣一氧化碳日均第95百分位數濃度均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日均濃度二級標準;11個縣區環境空氣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均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南鄭區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超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其余縣區符合標準。
全市監測的漢江、嘉陵江干支流等64個斷面年均濃度符合水域功能區劃標準;?2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所測項目全部合格。
市中心城區及開展區域聲環境質量監測的8個城區,城固、鎮巴、留壩縣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為“好”;市中心城區及洋縣、西鄉、勉縣、寧強縣為“較好”,略陽縣為“一般”。市中心城區及開展酸雨監測的6個縣區均未出現酸雨。
十一、人口、民生和社保
年末戶籍總人口379.6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2.61萬人。年末常住人口318.93萬人,出生率為7.35‰,死亡率為7.52‰,自然增長率為-0.17‰,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2.26%。
城鎮新增就業3.80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77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0.85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21億元。勞務輸出94.3萬人,職業技能培訓6.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0%。
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15元,比上年增加2047元,增長9.4%。其中,工資性收入11594元,增長3.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48.5%;經營凈收入4151元,增長15.5%,占17.4%;財產凈收入1441元,增長7.0%,占6.0%;轉移凈收入6729元,增長18.0%,占28.1%。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5376元,比上年增加1881元,增長13.9%。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23元,比上年增加2706元,增長7.9%。其中,工資性收入18784元,增長2.5%;經營凈收入5531元,增長17.5%;財產凈收入3082元,增長5.6%;轉移凈收入9726元,增長14.9%。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0833元,比上年增加2165元,增長11.6%。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74元,比上年增加1337元,增長11.2%。其中,工資性收入5801元,增長3.5%;經營凈收入3040元,增長12.1%;財產凈收入119元,增長17.8%;轉移凈收入4314元,增長22.7%。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980元,比上年增加1579元,增長16.8%。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7.31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14.44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61.63萬人、23.78萬人、31.78萬人和21.49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06.52萬人。
城市低保人數1.94萬人,發放保障金1.3億元;農村低保人數13.6萬人,發放保障金6.3億元。優撫補助3.23萬人,發放撫恤金2.46億元。各類養老服務設施(機構)?1871個,提供床位33640張,年末養老服務機構在院人數9715人。全年接受社會捐贈款1450萬元(含物資捐贈折價)。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個別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分項與合計不等的情況。
[2]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及有關制度規定,2017-2018年生產總值、2017-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修訂后數據。
[3]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均按現價計算。
[4]本公報中,部分農業、物價、居民收入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漢中調查隊;對外貿易數據來自西安海關;公路運輸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郵政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寬帶數據分別來自中國電信漢中分公司、中國移動漢中分公司、中國聯通漢中分公司;財政稅收數據來自市財政局;金融數據來自人民銀行漢中市中心支行;保險業數據來自市保險協會;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高等院校數據分別來自陜西理工大學、陜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科技數據來自市科學技術局及市場監督管理局;文化事業數據來自市委宣傳部及文化和旅游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體育事業數據來自市體育局;市政建設數據來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環境保護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就業、社保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及醫療保障局;社會低保和救助數據來自市民政局及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社會捐贈款來自市民政局及紅十字會;其他數據均來自市統計局。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