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統計信息>統計公報 > 市/區公報

2019年榆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面對風險挑戰不斷加劇的外部環境、國內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榆林煤礦大面積停產整頓的困局,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一致、多措并舉、共克時艱,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狠抓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各項“穩增長”政策落實,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圍繞實現“三大目標”和發揮“兩個更大”作用,采取“三大行動”攻堅克難,經濟運行低開回穩,逐季攀升,人民福祉不斷增進,社會各項事業繁榮發展。

一、綜合

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42.42萬人,出生率11.19‰,死亡率6.89‰,自然增長率4.30‰。城鎮人口203.88萬人,占59.54%;鄉村人口138.54萬人,占40.46%。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4136.28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0.72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2690.34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1195.22億元,增長5.8%。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6.1%、65.0%和28.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20908元,約合17200美元。

全年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1768.02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2.7%,比上年回落0.1個百分點。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3%,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5.3%。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6%。

二、農業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9.73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種植業產值272.17億元,增長5.3%;畜牧業產值135.72億元,增長0.7%;林業產值10.81億元,增長16.4%;漁業產值2.54億元,增長4.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8.48億元,增長7.9%。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727.27千公頃,同比增長0.2%,總產量265.48萬噸,下降0.3%(減產0.7萬噸)。

全年造林面積72.95萬畝,比上年下降2.1%。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898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4865.59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重工業總產值4757.79億元,增長8.6%,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7.8%;輕工業總產值107.80億元,下降2.7%,占2.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4%,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增長3.0%。

全市規上能源工業企業產值3945.91億元,同比增長11.6%,非能源工業產值919.68億元,下降3.4%,能源工業與非能源工業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產值的比重分別為81.1%、18.9%。能源工業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完成產值2313.19億元,增長11.4%;石油天然氣開采業525.02億元,增長1.8%;石油和煤炭加工業完成產值665.85億元,增長14.6%;電力熱力生產供應業441.86億元,增長21.7%。非能源工業中,化學原料制品制造463.44億元,下降5.0%;有色金屬冶煉業140.22億元,增長3.0%。

全市892戶規模以上直報工業企業(不含6戶省上反饋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500.4億元,同比增長1.7%;利潤總額715.0億元,下降10.7%。

全年建筑業總產值346.12億元,同比增長17.5%。增加值152.30億元,增長11.4%(可比增速)。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2%。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3%,跨區投資增長17.1%,農戶投資下降3.1%。在固定資產投資中,項目投資增長13.3%,房地產投資增長30.7%。民間投資增長22.6%;工業投資增長23.6%,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69.7%。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4.9%,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0%;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2.8%,占比為54.0%;其中,能源化工工業投資增長20.8%,非能源化工工業投資增長29.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5.9%,占比為42.0%。

從本年實際到位資金情況看,國家預算資金同比增長35.8%;國內貸款下降25.7%;自籌資金增長28.8%;其他資金來源增長99.3%。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3253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2公里。在總里程中,高速公路1145公里、國道1084公里、省道198公里、農村公路30106公里。在農村公路中,縣道1461公里、鄉道3296公里。

鐵路運輸中,貨運量20680.17萬噸,同比增長7.9%,貨運周轉量340.38億噸公里;客運量550萬人次,增長3.1%,客運周轉量40.99億人公里。公路運輸中,貨運量29968萬噸,增長3.9%,貨物周轉量764.86億噸公里;客運量2634萬人次,下降2.6%,客運周轉量32.44億人公里。民航運輸中,貨郵吞吐量8018噸,增長45.1%;旅客吞吐量253.15萬人次,增長21.1%;運輸起降23689架次,增長15.1%。

年末機動車保有量達到812498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668812輛。轎車保有量428922輛,同比增長8.6%,其中,私人轎車412691輛,增長8.7%;進口車輛38488輛,增長6.7%,其中進口轎車6688輛,增長6.9%。

全年郵電業務收入36.95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郵政業務收入6.11億元,增長11%;電信業務收入30.84億元,下降0.6%。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20.13萬件,訂銷報刊累計4596萬份,訂銷雜志累計146.73萬份,郵路長度達到11491公里,農村投遞線路6328公里。全市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492.81萬部,其中固定電話53.96萬部、移動電話438.85萬部。

六、國內外貿易和旅游業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5.29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234.73億元,增長3.2%(可比口徑)。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66.03億元,增長8.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89.26億元,增長7.5%。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487.22億元,增長6.9%;餐飲收入68.07億元,增長16.8%。在商品零售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222.04億元,增長3.2%。按用途分,吃類商品零售30.79億元,增長6.5%;穿類6.33億元,增長0.5%;用類184.50億元,增長2.8%。

全市進出口總值9.48億元,同比增長29.03%。其中,出口8.3億元,增長31.04%;進口1.18億元,增長16.49%。出口產品中,農副產品出口總值1.64億元,占進出口總值的17.3%。化工產品出口總值5.9億元,占進出口總值的62.2%。

全市旅行社達到42家、旅行社分社48家、網點106家。星級飯店共有29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3家、三星級20家、二星級5家。全市共有AAAA以上景區3個,AAA以上景區44個。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935.23萬人次,同比增長13.9%,旅游收入276.57億元,增長8.9%。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全年財政總收入926.72億元,同比增長0.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05.63億元,增長4.1%;財政支出744.11億元,增長14.7%。

2019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178.20億元,同比增長8.5%;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122.75億元,增長2.1%。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175.74億元,同比增長8.5%,較年初增加324.7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122.49億元,增長2.1%,較年初增加35.79億元。

全市有證券公司11家,期末證券開戶總數15.75萬戶,2019年新開1.41萬戶,市場各類證券交易量1276.87億元。

全年有各類保險公司39家,全年保費收入61.27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財產險收入21.36億元,下降3.3%;壽險收入39.92億元,增長6.2%。各類保險公司累計賠付支出19.64億元,增長3.7%,其中,財產賠付支出13.60億元,增長5.2%;壽險賠付支出6.04億元,增長0.5%。保險深度1.48%,保險密度1793元/人。

八、教育、科學技術和文化

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623所,其中,高等學校3所;中等職業學校25所;普通中學197所;小學324所;幼兒園1065所;特殊教育學校9所。

全市基礎教育及中等職業學校累計招生186954人,畢業175793人,在校學生數706403人。在校學生中,中專4177人、普通高中62442人、職中19151人、初中113863人、小學329645人、幼兒園176222人、特殊教育903人。各級各類學校共有專任教師50972人,代課教師902人。學前、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達98.3%、100%和99.99%。

全市組織評議登記科技成果65項,其中科技成果綜合水平達到國內領先31項,獲“陜西省年度科學技術獎”3項(三等獎3項)。申請專利2676件,申請發明專利1198件,授權專利1063件,技術交易合同登記額4.77億元。

2019年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4個,影劇院38個(劇院9個、電影院29個)。文化藝術館13個,藝術學校1個,公共圖書館12個,文化站212個,博物館、紀念館27處。全市廣播、電視轉播臺20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3%;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7%。

九、衛生、體育和檔案

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826個,其中,醫院108家,社區服務中心13家,衛生院224家,村衛生室2776個。共有床位21803張,其中醫院病床17493張,衛生院病床3652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9207人。已建成三級綜合醫院4個,二級綜合醫院15個。共有婦幼保健機構12個,中醫醫院13個,??漆t院22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94.62萬人,參合率達99.5%。

年末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0.91平方米,擁有大型體育場6座,體育館5個,游泳館3個。全年共舉辦各類大型體育活動240次,其中市級舉辦50次。全年共派出1250名運動員參加省運會的比賽項目,共獲得金牌162枚,銀牌146枚,銅牌126枚。完成了年度國家、省級各項體育惠民工程,實施了214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1個社區路徑配送工程,全年全市652個體彩網點共計發行體育彩票7.04億元。

2019年全市年末擁有綜合檔案館13個,專業檔案館1個,館藏案卷643632卷,以件為保管單位檔案808171件,館藏資料142458冊。

十、水利水保

全年水利水保投資28.87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12.1平方公里,新建、加固、維修淤地壩312座,新修高標準農田24.78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2.08萬畝。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333處,鞏固提升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54.77萬人。

十一、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年榆林城區監測二級以上天數為295天,其中達到一級標準天數為27天。剔除沙塵天氣,全年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4.0%。市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全市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85起,同比下降24.1%,死亡106人,上升5.0%。其中,發生較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9起,死亡30人;發生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1起,死亡21人;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26,與上年持平;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0.063,上升320.0%。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13元,同比增長9.2%。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04元,增長8.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26元,增長9.9%。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82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02萬人,困難人員再就業405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

全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36.2萬人(不含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傷保險參保人數65.13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29.35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31.6萬人。

全市共有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81個,擁有床位24280張。全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3.32萬人(農民8.46萬人,城市居民4.86萬人),城市居民低保標準每人每月636元,農村居民保障標準每人每年4300元。

注釋:

1.本公報中生產總值、公路里程等指標為初步統計數;

2.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3.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4.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從2011年開始,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的工業企業起點標準從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

5.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從2011年開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起點標準從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包括固定資產投資、農戶投資和跨區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包括城鎮項目投資、非農戶項目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

6.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指標解釋:

國內生產總值(GDP) 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對于一個地區來說,稱為地區生產總值。英文縮寫統稱為GDP。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在一定時期內全社會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的總稱。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指企業(單位、個體戶)通過交易直接售給個人、社會集團非生產、非經營用的實物商品金額,以及提供餐飲服務所取得的收入金額。個人包括城鄉居民和入境人員,社會集團包括機關、社會團體、部隊、學校、企事業單位、居委會或村委會等。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城鄉居民所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價格和服務項目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是對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進行綜合匯總計算的結果。通過該指數可以觀察和分析消費品的零售價格和服務項目價格變動對城鄉居民實際生活費支出的影響程度。

指標數據來源:

本公報中公路里程、公路運輸數據來自市交通局;車輛數據來自市車管所和市農機局;鐵路運輸數據來自市鐵路辦;郵電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和市工信局;旅游數據、圖書館、文化館、廣播、電視數據來自市文化和旅游局;金融數據來自人民銀行榆林分行;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證券、保險業數據來自市金融工作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科技成果、技術合同等數據來自市科技局;專利數據來自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報紙、期刊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檔案數據來自市檔案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健委;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水利數據來自市水利局;部分農業數據來自市農業農村局;環保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市應急管理局;城鎮就業、失業、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人社局;社會福利數據來自市民政局;造林面積數據來自市林業局。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