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統計信息>統計公報 > 市/區公報

2016年楊凌示范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持續加大的下行壓力,全區上下在黨工委管委會的堅強領導下,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緊盯追趕超越新目標,全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全區經濟運行呈現穩中向好發展態勢。

一、綜合

2016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118.98億元,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61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62.90億元,增長12.8%;第三產業增加值48.47億元,增長7.5%。一、二、三次產業結構從上年的6.7:51.8:41.5調整為6.4:52.9:40.7。人均GDP達到58278元,增長9.6%。

二、農業

2016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1億元,增長3.9%,其中,農業總產值8.2億元,增長4.9%,畜牧業總產值2.96億元,下降1.4%,林業總產值1.0億元,增長8.2%。2016年,全區植樹5.6萬棵,造林面積2000畝,育苗面積18130畝。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8330畝;糧食產量20618噸,較上年減少440噸,其中夏糧產量9928噸,較上年減少482噸,秋糧產量10510噸,較上年增加42噸。蔬菜種植面積32630畝,同比下降0.2%,蔬菜產量147587噸,同比增長1.2%。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6年,全區116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58.7億元,增長19.3%;實現增加值43.0億元,增長14.3%;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45.0億元,增長18.3%;工業產品產銷率91.4%。按工業類型分,重工業產值68.5億元,增長47.8%,輕工業產值90.2億元,增長4.0%。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8億元,比上年凈增20.7億元,增長20.7%;實現利潤總額7.4億元,增長34.5%。

2016年,全區資質以內建筑業企業增加1戶,總數達到37戶。實現產值112億元,增長16.2%,其中:建筑工程產值69.2億元,增長9.1%;安裝工程產值20.2億元,下降14.5%。企業竣工產值9.5億元,下降51.8%。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72.5萬平方米,增長39.9%。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16年,全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8.97億元,增長24.1%,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74.78億元,增長24.9%,農戶投資完成4.19億元,與上年持平。房地產投資11.0億元,增長17.5%,商品房銷售面積40.4萬平方米,增長1.8%。

分三次產業看,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7.88億元,增長12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61.76億元,下降14.2%;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05.14億元,增長63.3%。

2016年,全區共安排重點項目176個,實際施工項目152個,其中,續建項目86個,新開工項目66個。全年完成投資142.04億元。按項目類別分,產業發展項目86個,完成投資66.09億元;民生及社會事業項目39個,投資39.65億元;城市配套設施建設項目18個,投資5.12億元;基礎設施項目8個,投資12.65億元;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項目7個,投資5.85億元;房地產開發項目12個,投資10.96億元;農業和農村類建設項目6個,投資1.72億元。

五、交通、郵電和旅游

2016年,區內公路里程387.6公里,高速公路14公里。全年完成客運量414萬人次,全年完成貨物運輸量259萬噸。

年末全區固定電話用戶數3.08萬戶,比上年減少0.69萬戶;移動基站總數573個,其中4G基站351個,移動電話用戶數23.68萬戶;全區寬帶用戶數4.4萬戶,除城區全覆蓋外,農村寬帶覆蓋55個自然村,用戶數1.26萬戶。

年末全區有線電視用戶28941戶,其中城鎮26589戶,農村2352戶。

全年接待旅游人數420萬人次,增長4.5%,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1.7億元,增長13.5%。

六、商貿流通和對外經濟

2016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76億元,增長14.3% ,其中,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13.23億元,增長16.1 %;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3.53億元,增長8.2%。

2016年全區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6億元, 增長26.1%,實現網絡銷售1739.9萬元,增長167.1%。

2016年,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3.27億元,下降1.9%。其中,進口總額1.67億元,下降21.5%;出口總額1.6億元,增長33.2%。

七、財政和金融

2016年,全區財政總收入17.77億元,增長1.4%。地方財政收入12.35億元,增長2.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32億元,增長0.7%,其中,示范區本級6.01億元,下降2.1%。財政總支出28.35億元,增長3.4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25.13億元,增長6.6%。

2016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76.81億元,增長14.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01.93億元,增長12.0%;企業存款余額74.68億元,增長17.2%。各項貸款余額69.4億元,下降7.2%。

八、教育、衛生和科學技術

2016年末,區內2所高校共有教職工5350人,其中教師2856人,在校學生50354人,其中在讀研究生7619人;5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共有教師280人,在校學生5141人;全區8所普通中學共有教師657人,在校學生9343人;24所小學共有教師673人,在校學生10468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8.0%。高考二本線以上588人,其中文史類91人,上線率40.4%,理工類497人,上線率55.0%。

全區共有醫院11個,衛生院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所,村衛生室111所,擁有床位1121張,醫生(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509人,注冊護士802人。

全區專利申請受理數1450件,有效發明專利數611件。全年新建示范推廣基地42個,培訓農民51908人次。農民技術職稱認定1899人。年示范推廣總面積6589.56萬畝,推廣總效益175.69億元。

九、農高會

第二十三屆農高會以“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為主題,集中舉辦了國際農業合作交流、現代農業發展研討、特色現代農業展覽展示、涉農品牌標準成果信息發布等8大板塊、82項重大活動。共設4個室內展館、2020個標準展位以及6個室外觀摩體驗區,國外客商展位266個,較上屆凈增113個。專設了眾創田園創客創新創業體驗區,48家大學生創業企業、8家瞪羚企業、40家創新創業大賽優勝企業、20家農業創業與研發設計企業等超過200個項目參展。舉辦了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農業領域巡回展、全國地理標志產品專題展等36個專題展和楊凌現代農業高端論壇、中德現代農業發展研討會、絲綢之路經濟帶跨境投資推介會等19項國際合作交流活動。國家9個部委、18個省市以及國外的2000多家企業和單位組展參會,集中展示了8500多項農業科技成果及先進適用技術。與阿里巴巴、京東、蘇寧、中糧等知名第三方平臺合作,舉辦“聚變農高會”系列活動,參與活動的37個單品累計實現銷售額4100萬元;網上農高會點擊量達35.6萬人次,線上可交易單品2200多種。共評出“后稷特別獎”50項、“后稷獎”161項。項目簽約投資及交易總額1167.8 億元,較上屆增長5.6%。其中,簽約項目349個,總金額1060.7億元;各展館及場外貿易成交金額107.1億元。接待國內外各界代表和群眾 170萬人次。

十、環境保護、安全生產

2016年全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16天,較上年減少了46天;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4.1%,城鎮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農村飲用水普及率達9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建成區綠地率35.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75平方米。

2016年,全區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8起,死亡9人,其中,建筑施工事故4起,死亡4人;工商貿企業事故3起,死亡4人;校園修繕事故1起,死亡1人。全年未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6年全區常住人口20.49萬人,出生率9.10‰,死亡率3.98‰,人口自然增長率5.12‰。

2016年,示范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90元,增長8.7%,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10元,增長7.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9元,增長8.5%。

2016年,全區城鎮居民居住環境進一步改善,人均住房面積48.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3平方米。

2016年度全區城鎮登記失業率2.0%,比上年下降0.12個百分點,就業壓力有所緩解。

2016年度,全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6376人,其中離退休人員4414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2346人,居民醫保參保人數53864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14161人,比上年凈增400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6070人,比上年增加1745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5949人,比上年增加364人。全區享受最低生活保障782戶、2089人,其中,城鎮202戶、423人;農村580戶、1666人。

注:1. 為保持公報數據的可比性,部分指標仍采用省統計局反饋的快報數據;

2. 本公報水果產量包括果用瓜;

3. 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資料來源:本公報中有關交通、郵電數據數據來自楊陵區交通局、示范區電信局、中國移動楊凌分公司、中國聯通楊凌分公司、陜西廣電網絡傳媒楊凌分公司;人均住房建筑面積數據來自示范區規劃局;教育及旅游數據來自示范區教育局;外貿進出口及安全生產數據來自示范區經貿安監局;財政數據來自示范區財政局,金融數據來自示范區金融辦;科技示范數據來自科技局;農高會成果數據來自示范區展覽局;衛生數據來自示范區社會事業局;環境保護數據來自示范區環保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建成區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數據來自示范區市政管理局;城鎮飲用水水質達標率和農村飲用水普及率達來自示范區水務局;社會保障數據來自示范區人事勞動局、社會事業局和養老保險經辦處;其余數據來自示范區統計局。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