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統計信息>統計公報 > 市/區公報

2015年楊凌示范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5年,在黨工委管委會的堅強領導下,全區上下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緊緊抓住新常態帶來的新機遇,主動作為,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經濟社會呈現出快速發展良好態勢。

  一、綜合

  2015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104.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12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55.06億元,增長12.6%;第三產業增加值42.05億元,增長12.7%。一、二、三次產業結構從上年的7.1:55.6:37.3調整為6.8:52.8:40.4。人均GDP達到51293元,同比增長12.0%。

 

   二、農業

  2015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47億元,增長 5.3 %,其中,農業總產值8.45億元,同比增長13.2%,牧業總產值2.86億元,增長0.4%,林業總產值1.16億元,較上年增長16.4%。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9360畝;糧食產量21058噸,較上年增加1713噸,其中夏糧產量10410噸,較上年增加1595噸,秋糧產量10648噸,較上年增加118噸。蔬菜種植面積32280畝,增長1.3%,蔬菜產量145846噸,增長3.72%。

  2015年全區植樹5.6萬棵,造林面積2000畝,育苗面積17760畝。實現林業總產值11593萬元,較上年增長16.4%。

  全區實現畜牧業產值28594萬元,增長0.4%。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5年,全區96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29.25億元,增長13.3%;實現增加值36.43億元,增長13.2%;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19.01億元,增長10.6%;工業產品產銷率92.1%。按工業類型分,重工業產值41.27億元,增長6.1%,輕工業產值87.98億元,增長17.1%。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7.17億元,比上年凈增6.84億元,增長7.6%;實現利潤總額5.19億元,增長8.1%。

  2015年,全區資質以內建筑業企業新增4戶達到36戶,實現產值96.42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建筑工程完成產值63.37億元,增長18.6%;安裝工程完成產值23.63億元,下降12.1%。企業竣工產值19.75億元,增長42.5%。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23.28萬平方米,增長54.4%。房屋竣工面積356828平方米,下降31.1%。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15年,全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4.25億元,增長25.1%,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9.94億元,增長23.0%,農戶投資完成4.9億元,增長0.07%,跨區域投資完成0.13億元,下降98.1%。固定資產投資中房地產投資完成9.37億元,增長17.23%,商品房銷售面積39.6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1%。

  分三次產業看,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3.55億元,增長72.3%;第二產業完成投資71.02億元,增長37.0%;第三產業完成投資65.37億元,增長13.6%。

  2015年,全區共安排重點項目138個,實際施工項目100個,其中,續建項目69個,新開工項目31個。全年完成投資108.35億元。按項目類別分,產業發展項目完成投資53.04億元,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10.68億元,城市配套設施項目完成投資5.49億元,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44億元,民生及社會事業項目完成投資27.61億元。

  五、交通、郵電和旅游

  
2015年,區內公路里程達到381.3公里,高速公路14公里。全年完成客運量282萬人次,比上年減少26.9%。全年完成貨物運輸量256萬噸,比上年減少2.9%。

  年末全區通訊光纜皮長8042公里,固定電話用戶數3.77萬戶,比上年減少0.13萬戶;移動基站總數486個,其中4G基站255個,移動電話用戶數22.58萬戶;全區寬帶用戶數3.06萬戶,除城區全覆蓋外,農村寬帶已覆蓋71個自然村,用戶數達8248戶。

  年末全區有線電視用戶19000戶,其中城鎮17000戶,農村2000戶。

  全年接待旅游人數402萬人次,同比增長3.3%,其中接待國內旅游人數401.9萬人次,增長3.3%,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3億元,增長19.8%。

  六、商貿流通和對外經濟

  2015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6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2% ,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96億元,同比增長16.7%。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11.4億元,增長14.0%;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3.26億元,增長10.6%

  2015年,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3.34億元,同比下降21.3%。其中,進口總額2.14億元,同比增長157.5%;出口總額1.2億元,同比下降64.8%。

  七、財政和金融

  2015年,全區財政總收入完成17.53億元,增長17.4%。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2.08億元,增長20.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26億元,增長16.7%,其中,示范區本級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14億元,增長15.8%;財政總支出27.41億元,增長13.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23.62億元,增長9.7%。

  2015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54.9億元,增長11.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91.01億元,增長11.3%;金融機構貸款余額74.85億元,增長11.3%。

  八、教育、衛生和科學技術

  2015年末,區內2所高校共有教師2901人,在校學生56017人;5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共有教師424人,在校學生5526人;全區8所普通中學共有教師816人,在校學生10234人,25所小學共有教師560人,在校學生12215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57.8%;高考二本線以上545人,其中文史類107人,上線率33.7%,理工類438人,上線率45.6%。

  全區共有醫院12個、衛生院5所,擁有床位1120張,醫生(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955人,注冊護士802人。

  全區科研單位和企業到位研發經費5.42億元,專利申請數1003件,專利授權量471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85件。全年新建示范推廣基地29個,培訓農民4.1萬人次。農民技術職稱認定2389人。年示范推廣總面積5520萬畝,推廣總效益158.1億元。

  九、農高會

  以“創新引領特色現代農業”為主題的第二十二屆農高會重點展示新時期現代農業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集中舉辦了現代農業理論研討、特色農業展覽展示、農業科技成果信息發布等8大板塊、69項重大活動。設3個室內展館、6個室外展區,其中室內標準展位1750個。國家10個部委、19個外省市、國外等1900多家企業和單位組展參會,集中展示了8500多項農業科技成果及先進適用技術, 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名政府官員、農業專家和知名企業家齊聚楊凌,共同探討農業發展重大問題。本屆農高會首次開通運行網上農高會,搭建了在線交易和展示平臺,網上農高會點擊量達17萬人次;與阿里巴巴聯手舉辦了60小時的“聚變農高會”活動,銷售額突破2100萬元。本屆農高會項目簽約投資及展會交易總額達1105.9億元,較上屆增長9.7%,其中,合同項目金額310.4億元,協議項目金額706.5億元;各展館及場外貿易成交金額89億元。接待國內外各界代表和群眾165萬人次,其中知名專家和高端客商1300多人,專業觀眾1.06萬人。共評出“后稷特別獎”40項、“后稷獎”153項、優優秀組織獎57個,優秀展示獎145個,優秀成交獎11個,優秀服務獎18個。

  十、環境保護、安全生產

  2015年全區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較低水平?;瘜W需氧量同比上年消減0.64%,氨氮同比上年消減0.84%,氮氧化物同比上年消減4.06%,二氧化硫與上年持平。全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62天,較上年增加22天;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4.4%,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城區居民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4.36平方米。

  2015年全區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7人,億元GDP死亡率0.067,工礦商貿企業10萬就業人員死亡率7.313,均未突破省上下達的控制考核指標。其中,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與上年持平,工礦商貿企業10萬就業人員死亡率比控制指標低0.03,億元GDP死亡率比控制指標低  0.012,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5年全區常住人口20.34萬人,出生率8.5‰;死亡率3.99‰;人口自增率4.51‰。

  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生活質量進一步改善。全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38907元,比上年增加2899元,增長8.1%,農民人均純收入15423元,比上年增加1377元,增長9.8%,城鎮居民居住環境進一步改善,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5.6平方米。

  2015年度全區城鎮登記失業率2.12%,比上年略增0.06個百分點,就業壓力有所加大。

  2015年度,全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2055人,其中離退休人員3107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9746人,居民醫保參保人數56362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13761人,比上年凈增2110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4325人,比上年增加1020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5585人,比上年增加710人。全區享受最低生活保障755戶,1943人,其中,城鎮194戶, 401人;農村561戶,1542人。

  注:1. 為保持公報數據的可比性,部分指標仍采用省統計局反饋的快報數據;

    2. 本公報水果產量包括果用瓜;

    3. 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資料來源:本公報中有關交通及人均住房建筑面積數據來自示范區規劃局;郵電數據來自示范區電信局、中國移動楊凌分公司、中國聯通楊凌分公司、陜西廣電網絡傳媒楊凌分公司;教育及旅游數據來自示范區教育局;外貿進出口及安全生產數據來自示范區經貿安監局;財政數據來自示范區財政局,金融數據來自示范區金融辦;科技示范數據來自科技局;農高會成果數據來自示范區展覽局;衛生數據來自示范區社會事業局;環境保護數據來自示范區環保局;城區居民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數據來自示范區市政管理局;社會保障數據來自示范區人事勞動局、社會事業局和養老保險經辦處;其余數據來自示范區統計局。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