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楊凌示范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3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全區上下在示范區黨工委管委會正確領導下,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全年經濟總體呈現穩步發展良好態勢。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13年全區生產總值(GDP)完成84.71億元,同比增長14.0%。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7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47.2億元,增長17.4%;第三產業增加值30.8億元,增長10.8%。一、二、三次產業結構從上年的8.3:54.5:37.2調整為8.9:51.0:40.1。人均GDP達到41896元,增長13.8%。
二、農業
2013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11.05億元,增長5.2%。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5330畝;糧食產量22598噸,較上年減少7052噸,其中夏糧產量10880噸,較上年減少4013噸,秋糧產量11534噸,較上年減少3039噸。蔬菜種植面積30880畝,增長4.27%,蔬菜產量133368噸,增長10.93%。
2013年全區植樹5萬棵,造林面積2000畝,苗木產量0.74億株,育苗面積1.64萬畝。實現林業總產值9171萬元,較上年增長7.6%。
全區實現畜牧業產值26132萬元,較上年增長3.1%。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3年,全區65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88.32億元,增長21.6%;實現增加值31.79億元,增長21.9%;實現工業銷售產值84.34億元,增長24.73%;工業產品產銷率95.5%。按工業類型分,重工業產值34.44億元,增長16.04%,占工業產值比重為38.99%,輕工業產值53.88億元,增長24.93%。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4.63億元,比上年凈增11.74億元,增長18.66%;實現利潤總額3.87億元,增長17.86%。
2013年,全區資質以內建筑業企業新增5戶達到24戶,實現產值79.68億元,增長21.7%。其中:建筑工程完成產值47.96億元,增長30.7%;安裝工程完成產值27.68億元,增長8.3%。企業竣工產值7.65億元,下降30.3%。房屋建筑施工面積82.52萬平方米,下降36.3%,房屋竣工面積29.42萬平方米,增長20.9%。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13年,全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1.37億元,增長20.1%,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3.25億元,增長26.6%,農戶投資完成4.17億元,增長2.96%,跨區域投資完成3.95億元,下降44.68%。固定資產投資中房地產投資完成19.77億元,下降9.9%,商品房銷售面積44.8萬平方米,下降9.2%。
分三次產業看,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2.16億元,增長116%;第二產業完成投資33.34億元,增長100.64%;第三產業完成投資47.75億元,下降7.13%。
五、交通、郵電和旅游
2013年,區內公路里程達到351.2公里,境內高速公路14公里。全年完成客運量458萬人次,比上年下降7.9%。全年完成貨物運輸量68萬噸,比上年下降12.3%。
年末全區固定電話用戶數4.33萬戶,比上年增加0.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數16.37萬戶;國際互聯網用戶數4.17萬戶,比上年增加0.48萬戶。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51億元。
年末全區有線電視用戶累計發展52225戶,其中城市有線電視用戶48618戶;農村有線電視用戶3607戶,城市有線電視用戶數占有線電視總戶數的93%。
全年接待國內旅游人數315萬人次,增長2.6%。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5億元,增長6.6%。
六、商貿流通和對外經濟
2013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9%。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8.7億元,增長<,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mso-bidi-font-size: 16.0pt">12.9%;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2.6億元,增長12.9%
2013年,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8405.2萬美元,下降9.3%。其中,進口1023.7萬美元,下降4.0%;出口7381.5萬美元,下降10.9%。
七、財政和金融
2013年,全區財政總收入完成11.72億元,增長30.1%。完成地方財政收入7.24億元,增長45.2%。其中,示范區本級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24億元,增長30.1%。
2013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26.91億元,增長10.8%。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3.12億元,增長18.6%;金融機構貸款余額45.15億元,增長25.4%。
八、教育、衛生和科學技術
2013年末,區內2所高校共有教師2218人,在校學生40965人,其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師1698人,在校學生38913人;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教師520人,在校學生11819人。陜西國防職業學院、陜西醫科學校、楊凌中等職業學校、楊凌現代中等職業學校等4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共有教師523人,在校學生6016人。全區8所普通中學共有教師871人,在校學生1.03萬人,23所小學共有教師633人,在校學生1.13萬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6.4%。成人高校在校學生數9767人。
全區共有醫院、衛生院15個,床位1025張,醫生(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320人,注冊護士587人。
全區科研單位和企業到位研發經費5.02億元,審定農作物新品種14個;專利申報數達到811件,比上年增長55.96%,擁有發明專利447件,比去年增長151.12%。新建示范推廣基地21個,培訓農民35080余人次。農民技術職稱認定778余人。年示范推廣總面積4709萬畝,推廣總效益133億元。
以“現代農業創造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第二十屆農高會取得圓滿成功。本屆農高會集中舉行了展覽展示、國際農業合作交流、科技成果及植物新品種信息發布、項目及技術洽談與交易、農業技術咨詢培訓、評獎評優等六大板塊73項活動。來自美國、德國、以色列、加拿大、新西蘭等五大洲的40個國家和100多家涉農企業組團參展。項目簽約投資及交易總額達913.36億元,較上屆增長10.84%,其中,合同項目金額458.65億元,協議項目金額431.09億元,各展館及場外貿易成交金額23.62億元。共評出“后稷特別獎”38項、“后稷獎”134項、優秀組織獎42個、優秀展示獎76個、優秀成交獎8個,優秀服務獎18個。
九、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環境質量總體上繼續保持良好態勢,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居全省前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較低水平。全年COD排放總量5283噸,較上年下降2.91%;SO2排放總量683噸,較上年下降2.01%;氨氮排放量333噸,較上年下降2.55%,氮氧化物排放量1203噸,較上年下降3.0%。全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16天,較上年增加1天;水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超過96%,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0%;城區居民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14平方米。
2013年全區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7人,億元GDP死亡率0.083,工礦商貿企業10萬就業人員死亡率4.94,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0.64,均在省上下達的控制考核指標內。其中,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比上年減少2人,工礦商貿企業10萬就業人員死亡率比控制指標低3.17,億元GDP死亡率和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比控制指標各低0.03和0.01,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保持穩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3年全區常住人口20.24萬人,出生率8.33‰;死亡率4.03‰;人口自增率4.3‰。
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生活質量進一步改善。全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33007元,比上年增加3082元,增長10.3%,農民人均純收入12435元,比上年增加1594元,增長14.7%,城鎮居民居住環境進一步改善,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2.5平方米。
2013年度我區城鎮登記失業率2.20%,比上年降低0.03個百分點,就業壓力持續降低。
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據勞動部門統計,2013年度,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10910人,比上年凈增520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314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4819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1442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2997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00人。
指標解釋:
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對于一個地區來說,稱為地區生產總值。英文縮寫統稱為GDP。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在一定時期內全社會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的總稱。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批發和零售業、餐飲業、新聞出版業、郵政業和其他服務業等,售予城鄉居民用于生活消費的商品和社會集團用于公共消費的商品之總量。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得到可用于最終消費支出和其它非義務性支出以及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人均收入。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指農村住戶當年從各個來源得到的總收入相應地扣除所發生的費用后的人均收入,主要用于再生產投入和當年生活消費支出,也可用于儲蓄和各種非義務性支出。
注:1、為保持公報數據的可比性,部分指標仍采用省局反饋的快報數據;
2、本公報水果產量包括果用瓜;
3、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4、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從2011年開始,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的工業企業起點標準從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
5、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從2011年開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起點標準從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農戶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包括城鎮項目投資、非農戶項目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
6、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資料來源:本公報中公路數據來自交通局;郵政和電信分別來自郵政局和電信、移動、聯通公司、廣電網絡公司;旅游數據來自旅游局;外貿進出口數據來自經貿局;金融數據來自人民銀行楊凌區支行;科技成果、專利數據、技術合同等數據來自科教局;農高會成果來自展覽局;衛生數據來自衛生局;環保數據來自環保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安監局;城鎮就業、失業、社會保障數據來自人事勞動局。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