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面對復雜困難的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突出“加快發展、率先跨越”主基調,加大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力度,攻堅克難,力促經濟轉型升級,全市經濟保持穩中有進,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綜 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09.87億元,比上年增長 1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143.26億元,增長 5.7%;第二產業增加值 932.65億元,增長 18.7%;第三產業增加值 333.96億元,增長 9.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 37778元,折合 6010美元(匯率為 1美元兌 6.2855元人民幣)。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 698.69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達 49.56%。
2008-2012年全市生產總值及增速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 2.3%;商品零售價格上漲 2.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 0.0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0.06%;農村生產資料價格上漲 5.7%。
全年實現財稅總收入 172.99 億元,比上年增長 14.1%。財政總收入 159.28億元,增長 16.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 64.85億元,增長 26.1%。全年國稅收入 91.98億元,增長12.5%;地稅收入 44.37億元,增長 7.8%,兩稅合計 136.35億元,增長 10.9%。
全年財政支出 203.53億元,比上年增長 24.3%。其中 :教育支出 53.93億元,增長43.7%;農林水事務支出 32.14億元,增長31.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 11.08億元,增長 31.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 23.87億元,增長 5.4%;醫療衛生支出 15.78億元,增長13.3%;住房保障支出 10.61億元。
2008-2012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及增速
二、農 業
全年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服務業完成總產值 239.97億元,比上年增長 5.7%。其中,農業產值 128.34億元,增長 5.7%;畜牧業產值 93.43億元,增長 5.4%。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 33.75萬公頃,比上年增長 0.6%;油料播種面積 1.23萬公頃,比上年下降 5.3%。糧食總產量 153.59萬噸,增長 7.8%。其中,夏糧總產 83.59萬噸,增長8.0%,秋糧總產 70.0萬噸,增長 7.5%。油料總產 2.20萬噸,比上年下降 2.8%。
全年畜牧業生產形勢良好,主要畜牧業產品產量增加,畜禽存欄保持穩定。
全年園林水果總產量 122.75萬噸,比上年增長 3.5%。其中,蘋果產量 66.01萬噸,增長 3.2%;獼猴桃產量 45.39萬噸,增長 10.0%。全年蔬菜產量 120.10萬噸,增長6.7%。
全年水產養殖面積 3029公頃,比上年增長 3.0%,水產品產量 7077噸,增長 2.1%。
農用機械總動力 225.2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 7.6%。大中型拖拉機 1.52萬臺,增長 10.9%;小型拖拉機 3.53萬臺,增長11.6%。
農田有效灌溉面積 16.0萬公頃,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 4.38萬公頃。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 771.07億元,比上年增長 20.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 690.61億元,增長 22.6%。2008-2012年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及增速
年末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446戶,其中年內新增 64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 1934.69億元,增長 22.0%。其中國有企業 771.90億元,增長 22.3%;集體企業 5.59億元,下降 20.1%;股份合作企業 2.81億元,下降 15.8%;股份制企業 974.27億元,增長23.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160.70億元,增長 11.6%;其他經濟企業 19.42億元,增長19.2%。輕工業產值 415.32億元,增長 19.6%;重工業產值 1519.37億元,增長 22.7%。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八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 1906.74億元,增長 21.9%。其中:有色冶金工業 695.88億元,增長 32.2%;裝備制造業 482.27億元,增長 5.3%;食品工業 294.17億元,增長 19.2%;能源化工工業220.99億元,增長 32.3%;非金屬礦物制品業96.08億元,增長 23.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68.97億元,增長 20.4%;紡織服裝工業 31.44億元,增長 18.4%;醫藥制造業 16.93億元,增長 32.6%。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 161.58億元,比上年增長 16.3%(按現價計算)。全市四級以上總承包、專業承包及勞務分包建筑企業 115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 286.37億元,增長48.2%,實現利潤 22.67億元,增長 54.6%,其中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一級資質企業 12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 169.4億元,下降 8.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1311.69億元,比上年增長 30.1%。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212.05億元,增長 31.0%;農戶投資 47.88億元,增長 5.6%;跨市區項目投資 51.76億元。
2008-2012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及增速
固定資產投資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 87.25億元,增長 1.38倍;第二產業投資 532.29億元,增長 24.6%;第三產業投資592.51億元,增長 30.5%。
全年房地產企業開發投資 75.88億元,比上年增長 4.4%。商品房施工面積 523.8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 13.5%,其中新開工面積237.94萬平方米,增長 39.0%。商品房銷售面積 220.53萬平方米,增長 4.1%,其中住宅209.57萬平方米,增長 3.0%。
全年完成保障性住房投資 73.69億元,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建項目 207個,比上年增加 67個,其中新開工項目 132個,本年竣工項目 95個。全年新開工保障性住房 45708套,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 112.9%,年內竣工保障性住房 26935套,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 103.6%。
五、國內貿易、對外經濟和旅游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 151.70億元,比上年增長21.1%。其中,餐飲收入 8.0億元,下降 3.6%;商品零售額 143.70億元,增長 22.9%。從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主要類別看:吃類商品 13.57億元,增長 22.7%;穿類商品 16.07 億元,增長 20.9%;日用類商品 3.53億元,下降 1.3%;石油及制品 32.64億元,增長16.8%;汽車類 9.90億元,增長 1.4%;娛樂體育類 0.29億元,增長 20.6%。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 7.45億美元,比上年下降 9.4%。其中,出口 5.52億美元,增長10.7%;進口 1.93億美元,下降 40.4%。
全年簽訂利用外資項目 8個,實際到位資金 6015萬美元。其中市區項目 2個,到位資金234萬美元。
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 275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 31.0%,其中境外游客 25.3萬人次,增長 25.0%。實現旅游綜合收入 176億元,增長 33.0%。我市榮登“ 2011中國旅游百強城市排行榜”第 74位。
全市現有各類旅游景區(點) 48個,其中人文景區 27個,自然景區 21個。全市 A級旅游景區(點) 26個,其中國家級 4A級旅游景區 5個,3A級旅游景區 13個,2A級旅游景區 7個,1A級旅游景區 1個。全國工、農業示范點 5個。年末國內旅行社 43家,星級賓館飯店 36家。太白縣黃柏塬水利風景區被命名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法門寺文化景區榮獲“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稱號。
六、交通、郵電
全市境內公路總里程 15003公里,公路密度達到 82.7公里 /百平方公里 (含村公路 )。
全年公路旅客運輸量 9999萬人,比上年增長 4.0%,旅客運輸周轉量 26.7億人公里,增長4.8%;貨物運輸量 8933萬噸,增長 15.6%,貨物運輸周轉量 95.9億噸公里,增長 18.1%。全市共有營運載貨車輛 21468輛,營運客車 6174輛,其中出租汽車 3169輛。全市共有 27個出租車公司, 44個汽車租賃公司。
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 16.99萬輛,比上年增長 6.4%。其中:載客汽車 12.89萬輛,增長14.9%;載貨汽車 2.32萬輛,下降 21.0%;其他汽車 1.78萬輛,下降 1.6%。
全年郵電業務總收入 23.18億元,比上年增長 17.2%。其中:郵政業務收入 2.63億元,增長 14.3%;電信收入 20.55億元,增長17.6%。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387.39萬戶,其中:固定電話 64.49萬戶,移動電話 322.9萬戶。電話普及率 103.67部 /百人?;ヂ摼W用戶 35.9萬戶。
七、金融、證券和保險業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450.84億元,比年初增加 230.02億元,增長18.8%。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 910.64億元,比年初增加 146.78億元,增長 19.2%。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 633.10億元,比年初增加 113.26億元,增長21.8%。其中短期貸款余額 246.56億元,比年初增長 21.4%;中長期貸款 362.90億元,增長19.8%。埠外銀行投放寶雞貸款余額 95.09億元。
年內引進招商銀行寶雞分行和西安銀行寶雞分行兩家銀行業機構。年內新增小額貸款公司 4戶,年末共有 11家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金 6.1億元,貸款余額 6億元。
年內中郵證券寶雞營業部、中信建投寶雞營業部先后開業,全年證券市場各類證券成交額 480.94億元,比上年下降 15.3%。其中,基金、股票成交額 429.28億元,下降 22.2%。
年末共有保險公司 32家,其中財險公司 17家,壽險公司 15家。實現保費總收入 32.29億元,比上年增長 10.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7.36億元,增長 15.2%;壽險保費收入 23.67億元,增長 8.1%;健康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1.26億元,增長 35.5%。全年各類賠款與給付支出 7.68億元,增長 3.2%。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 3.87億元,增長 26.9%;人身險賠款與給付支出 3.81億元,比上年下降 13.2%。保險深度(保費收入 /GDP) 2.29%,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 865.23元 /人。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 6所,招生1.33萬人,在校學生 3.91萬人;普通高中 57所,招生 2.79萬人,在校學生 8.73萬人;職業高中及中等職業學校 34所,招生 1.97萬人,在校學生 5.54萬人;普通初中 160所,招生 3.92萬人,在校學生 12.63萬人;普通小學 757所,招生3.24萬人,在校學生 20.39萬人。共有幼兒園337所,入園人數 5.48萬人,在園幼兒 9.2萬人,其中學前班幼兒 3.74萬人。特殊教育學校 2所,招生 46人,在校學生 132人。
全年組織爭取國家、省科技項目 118項,爭取資金 10835萬元。其中,國家“ 863”計劃和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等項目 35項,爭取資金 6652萬元;省科技統籌創新工程、特色科技產業基地建設項目等科技項目 83項,爭取資金 4183萬元。實施市級科學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和重大科技專項計劃項目 102項,其中重大科技專項項目 53項,科學技術研究發展項目 49項。全年專利申請量 1400件,專利授權量 799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 358件,發明專利授權量 120件。全市技術合同登記額達到 12.2億元。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共有藝術表演團體 12個,群眾文化館13個,公共圖書館 13個。農村鄉鎮文化站 106個,農家書屋 1714個,數字農家書屋 130個,為 1425個村、 166個社區配送農村文化器材。民間文藝團隊 1547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13個,藝術科研機構 1個。藝術表演場所 3座?!按河旯こ獭敝驹刚哌吔谢顒颖晃幕勘碚脼槭痉俄椖?。
年末有市級廣播電臺 1座,電視臺 1座,縣區級廣播電視臺 10座。全市電影放映機構 21個。
全市共有各類文物保護點 3939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52處。全市館藏文物5萬多件 (組 ),等級以上珍貴文物 10719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 374件,二級文物 1303件,三級文物 9042件,被譽為“青銅器之鄉”。
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 2816個(含 1833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其中:醫院 85所,鄉鎮衛生院 171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76家,疾病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 27所,婦幼保健機構 13所。衛生人員達到 2.66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96萬人(執業醫師 0.55萬人,執業助理醫師0.14萬人,注冊護士 0.68萬人,其他醫技人員0.59萬人)。床位 1.85萬張,其中醫院 1.24萬張,衛生院 0.35萬張。
全年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分別為 16.82/10萬和 8.29‰,兒童免疫規劃接種率達到 99.57%,規范管理高血壓病人 22.38萬人、糖尿病人 3.40萬人,重型精神病人 3343例。
甲類傳染病無發病 ,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為 213.77/10萬,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328.86/10萬。
全市 48所二級以上醫院全部開展臨床路徑試點工作,共有 92個病種 6000余例患者進入路徑管理。
全市先后承辦了全國大學生男女柔道錦標賽、全國女子足球聯賽寶雞賽區(第二站和第六站)比賽、全國“羽林爭霸” 2012紅牛城市羽毛球賽(寶雞站城市賽)、全國“元老杯”足球邀請賽、鳳縣“鐵棋仙跡”全國象棋公開邀請賽、全國航空動力傘邀請賽、中國西部地區空竹邀請賽等 7項全國性比賽和陜西省青少年田徑、籃球、拳擊、柔道、皮劃艇、賽艇、射箭、游泳等 8項錦標賽暨省十五運會年度賽,在省內外產生較大影響。組織 748名運動員參加省十五運會項目 18個,取得金牌 226枚、總分 9425.1分,實現金牌、總分全省雙第一。市游泳跳水館開工建設,截至年底完成投資 4600萬元。開工建設市游泳訓練館、市射擊射箭中心,工程完成施工前期設計、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招標。舉辦了市十運會年度賽, 13個縣區2334名運動員參加 18個大項的比賽。舉辦 5期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 1000余名,其中二級 500多人。
全民健身活動取得新突破。全年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128個,社區健身路徑工程 31個,建成鄉鎮健身廣場 12個,爭取國家體育總局“雪炭”工程 1個(麟游縣)、“四個一”工程 1個(扶風縣),投資 500多萬元建成市五環體育公園,投資 300多萬元正在建設濱河健身長廊。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373.67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 9.63‰,死亡率為 6.1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 3.48‰。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 5.8萬人,爭取就業資金 2.1億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3.26 %以內。全年農民工總數為 90.16萬人,其中本地農民工 36.93萬人,外出農民工 53.23萬人。全年勞務輸出技能培訓 17.5萬人。實現免費就業創業培訓 5.3萬人,我市榮膺創業先進市殊榮,市人社局被評為全國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777元,比上年增長 15.4%,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 12.8%。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 17499元,增長 14.6%。農民人均純收入 7373元,增長16.3%,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 12.9%。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5934元,增長 12.6%。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 31.7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 33.0平方米。2008-2012年全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年末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 51.94萬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 52.03萬人,失業保險參保 32.19萬人,工傷保險參保 35.77萬人,生育保險參保 23.44萬人。年末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 150.28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49.20萬人,參保率 96.3%。
全市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業人數 267.07萬人,平均參合率 98.85%,新農合基金補助436.5萬人次,其中住院補助 38.23萬人次,大病救助農合基金補助 4319人次。
年末全市社會福利院 3個,光榮院 3個,共有福利床位 1991張,收養各類優撫、“三無”對象 1096人。兒童福利機構 2個,床位 435張。全市收養孤兒 734人,其中集中供養 315人。救助站 11個,救助人次數 8069。婚姻登記機構 9個,登記結婚 28182對,離婚 3742對。殯葬管理、服務機構 8個。社區指導、服務中心 13個,社區服務站 161個。
全市共有 80947名城市居民, 190509名農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補貼。農村養老服務機構 77個,床位 4646張, 6589名農村五保戶得到政府救濟,其中集中收養3211人。全市醫療救助 42014人次,其中城市4027人次,農村 3798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新合作醫療 11263人次。建立實施臨時救助,共有 8593戶得到幫助,優撫對象享受撫恤補助總人數達 22147人。
全面貫徹落實《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 2011— 2020年)》,啟動實施國家秦巴山和六盤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強力推進縮差共富“六大扶貧工程”,深入持續突破西山,加快以北部喬山地區、南部秦嶺山區和西部關山山區三大區域為重點的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全年共實現 7.465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
十一、城市建設
年末城市道路長度 489公里,人均道路面積 15.2平方米,路燈總盞數達到 5.68萬盞。城市公交營運車輛 751臺,運營線路 40條,線路總長度 510公里,年客運量 2.03億人次,萬人擁有公交車輛 11標臺。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 83.2%;城市居民用氣總戶數 31.1萬戶,燃氣普及率 98.75%;城市供水管網總長 665公里,用水普及率 100%;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12%,綠地率 38.0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4平方米。
十二、環境、資源和安全生產
全年 COD排放量 4.99萬噸,比上年削減4.2%, SO2排放總量 4.22萬噸,削減 13.2%。市區空氣質量二級和二級以上天數為 315天,占全年監測天數的 86%。市區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 100%,市區污水處理率 93.4%,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100%。
全年平均氣溫為 8.2℃~ 13.4℃,各地較常年偏高 -0.3~ 0.3℃。年極端最低氣溫:川塬區: -16.2℃~ -10.6℃,山區: -21.0℃~-15.1℃。年極端最高氣溫:川塬區: 35.9℃~37.7℃,山區 : 30.6℃~ 34.6℃。全年總降水量為 508.7~ 763.0m m,總日照時數 1591~2018小時。全年我市主要氣象災害有干旱、暴雨(雪)、大霧、低溫凍害、高溫、雷暴、大風、冰雹、連陰雨等,市氣象臺共發布各類氣象災害預警信號 34次。
全年用水量 7.13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0.9%,其中:生活用水量 1.46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 17.7%;工業用水 0.84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 9.1%;農業用水 4.83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 9.3%。
實施渭河綜合整治,新修加固堤防 88.4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7925.2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積的 65.7%。
全年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工程等林業重點工程造林 41.78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9.78萬畝,封山育林 16萬畝,飛播造林 6萬畝。1392萬畝森林資源得到全面有效保護。全民義務植樹 935萬株,育苗面積 18165畝。森林公園接待游客 62.5萬人次,森林旅游綜合收入 4230萬元。全市森林覆蓋率 53.78%。
我市耕地保有量 543.92萬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 493.46萬畝。全年投資溝道造地 2.17萬畝。
年末全市境內共有礦產地 202處,發現各類礦種資源 45種,其中列入陜西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種 26種,礦區 94處,已探明礦產資源儲量潛在價值列全市前三位的礦種有:水泥用灰巖、磷、煤。全市共有各類采礦企業 338戶,共設置探礦權 87個,全年勘察投入 1.55億元,勘察登記總面積 2616平方公里。
全年全市共發生安全生產事故 1612起,比上年上升 6.5%,死亡 181人,上升 0.5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 166人 ,與上年持平,火災無死亡人員,工礦商貿死亡 13人,與上年持平。
注:1.本資料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從 2011年開始,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的工業企業起點標準從年主營業務收入 500萬元提高到 2000萬元。
4.從 2011年開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起點標準從計劃總投資 50萬元提高到 500萬元,投資統計制度將統計范圍從城鎮擴大到城鎮和農村企事業組織,并定義為“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
5.從 2010年開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采用新的分組,將經營單位所在地分組由“城市”、“縣及縣以下”改為“城鎮”、“鄉村”,新設按“商品零售額”和“餐飲收入額”兩種消費形態的分組。
數據來源:本公報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數據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數據來自財政局;水產品產量數據來自水利局;林業、森林旅游等數據來自林業局;公路里程,公路運輸客貨量、周轉量來自交通局;年末固定電話及移動電話用戶數、互聯網用戶數等來自電信公司;保障性住房、城市污水處理、城市集中供熱面積、建成區綠地率數據來自住房和城市建設局;貨物進出口數據來自西安海關;外商直接投資數據來自招商局;民用汽車數據來自公安局;郵政業務數據來自郵政局;旅游、文物數據來自文物旅游局;銀行數據來自人民銀行寶雞市中心支行;保險業數據來自寶雞市保險協會;教育數據來自教育局;科技項目、專利、技術合同等數據來自科技局;氣象預警、平均氣溫等數據來自氣象局;藝術表演團體、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廣播電視、圖書等數據來自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體育數據來自體育局;衛生、新農合數據來自衛生局;社會服務、低保和五保供養數據來自民政局;全市境內各種礦產資源數據來自國土資源局;環境監測數據來自環保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安全監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