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統計信息>統計公報 > 市/區公報

2010年銅川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十一五”收官之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形勢,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為統領,以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改善民生為己任,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力以赴抓落實,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主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超預期完成,實現了“十一五”圓滿收官。

  一、綜合

  經濟快速增長。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7.73億元,剔除價格因素,同比增長15.6%,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18億元,增長7.7%;第二產業增加值116.5億元,增長18.1%;第三產業增加值57.05億元,增長12.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22317元,比上年增長15.3%。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7.6%,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62%,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0.4%。

 

  非公經濟快速發展。2010年全市實現非公經濟增加值82.13億元,剔除價格因素,增長16.3%;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末的42.1%提高到43.7%。

  物價高位運行。居民消費價格一季度同比上漲1.1%,二季度上漲1.7%,三季度上漲3.6%,四季度上漲5.6%,全年累計上漲3%。其中,食品價格上漲6.1%。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6.3%,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1%。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633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7%,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7766人,轉移農村勞動力98861人,新增公益性崗位2682個。

  二、農業

  農村經濟運行平穩。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15億元,剔除價格因素,增長7.7%;年末耕地面積94.06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26.63萬噸,比上年增加3.31萬噸,增長14.2%。其中,夏糧總產9.43萬噸,減產2.9%;秋糧總產17.2萬噸,增產21.5%;水果總產55.78萬噸,增長18.4%;其中,蘋果總產53.20萬噸,增長18.8%。

  全年肉類總產量1.46萬噸,較上年增長19.3%;牛奶產量2.60萬噸,增長15.7%;禽蛋產量1.38萬噸,增長24.1%。全市有效灌溉面積18.44萬畝,新增22150畝。

  植樹造林27.09萬畝;四旁植樹612萬株。 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39.17萬千瓦,增長6.5%;全市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628臺,增加473臺;小型拖拉機5020臺。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103.99億元,剔除價格因素,同比增長1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6億元,增長19.6%。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45.29億元,增長24.6%。

  傳統行業發展良好。煤炭行業完成產值85.48億元,增長23.4%;非金屬礦物制品業47.08億元,增長30.5%;有色金屬冶煉業36.18億元,增長26.7%;電力生產和供應業37.1億元,增長17.9%。

  轉型產業快速發展。裝備制造業完成產值11.7億元,增長24.5%;食品制造業12.6億元,增長41.5%;醫藥制造業2.9億元,增長27.3%;紡織行業完成產值1.89億元,增長13.4%。

  企業效益持續好轉。1-12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繼續好轉,盈利水平不斷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4.48億元,同比增長36%;實現利稅30.68億元,增長51.1%;實現利潤15.02億元,增長77%。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指標 2010年 增長(%)
原煤 2141萬噸 11.1
水泥 997萬噸 33.3
水泥熟料 817萬噸 40.3
電解鋁 23萬噸 2
變壓器 517857千伏安 -25.1
服裝 186萬件 24.6

   建筑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4.2億元,增長23.2%,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0.79億元,增長20.1%;全市擁有資質等級以上建筑業企業27家,較上年增加2家;年末從業人員10334人,增加5094人。實現利潤71037 萬元,增長16.2 %;實現稅金358萬元,增長2%。全年房屋施工面積213.93萬平方米,增長55.8%;其中,當年新開工面積119.78萬平方米,增長120.2%;房屋竣工面積47.08萬平方米,增長166.5%;商品房銷售面積76.56萬平方米,增長137%;商品房銷售額9.34億元,增長163.7%。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7.23億元,較上年增長33%;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3.32億元,增長33.7%;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91億元,增長17%。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4.18億元,增長29.7%。

  結構不斷優化。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6.77億元,較上年增長72.7%;第二產業完成44.82億元,增長23.6 %;第三產業完成61.73億元,增長38.4%。投資繼續向傳統優勢行業和交通、房地產等民生領域集中。其中,煤炭開采業、制造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分別完成投資10.79億元、27.36億元、17.63億元和10.26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4.5%、42.3%、42.6%和11.8%。

2010年全市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分行業情況

                             單位:萬元,%

  行業     總 計        投資額      所占比例

        1133157                 100
  第一產業              67681      6.0

 ?。ㄒ唬┺r、林、牧、漁業       67681       6.0

  第二產業              448187      39.5

 ?。ǘ┎傻V業            107938       9.5

 ?。ㄈ┲圃鞓I            273590      24.1

 ?。ㄋ模╇娏Α⑷細饧八纳a和供應業 62008       5.5

 ?。ㄎ澹┙ㄖI            4651       0.4

  第三產業              617289      54.5

 ?。┙煌ㄟ\輸、倉儲和郵政業    102583      9.1

 ?。ㄆ撸┬畔鬏?、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1214        0.1

 ?。ò耍┡l和零售業         37556       3.3

 ?。ň牛┳∷藓筒惋嫎I         17938       1.6

  (十)金融業 - -

 ?。ㄊ唬┓康禺a業          176295      15.6

  (十二)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715       0.1

 ?。ㄊ┛茖W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244      0.02

 ?。ㄊ模┧?、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181795    16.0

 ?。ㄊ澹┚用穹蘸推渌諛I       292     0.03

  (十六)教育              28734     2.5

 ?。ㄊ撸┬l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16069     1.4

 ?。ㄊ耍┪幕Ⅲw育和娛樂業        4608     0.4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49246     4.4
  
  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全年實施重大項目50個,完成投資額46.81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9.9%。2010年新建廉租房項目、后烈橋至黃陵店頭二級公路、新耀污水處理及回用工程、市圖書館二期工程等11個項目建成或投產;白石崖煤礦年產45萬噸技改、陜汽銅川汽車零部件加工基地、鳳凰日產45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陜西煤炭建設公司管件設備廠遷建增能工程、照金-香山風景名勝區開發建設項目等31個在建項目進展順利。延安大學銅川校區建設項目、北市區垃圾處理工程、30萬噸碳素項目等項目開始啟動。

  五、國內貿易和旅游業

  城鄉市場繁榮活躍。2010年,全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5億元,同比增長18.5%,分城鄉看,城鎮完成34.23億元,增長17.5%;農村實現11.27億元,增長21.6%。

 

  從行業類別看, 2010年,批發業實現零售額3.23億元,增長20%,零售業實現零售額34.89億元,增長17%,住宿業實現零售總額1.17億元,增長21.3%,餐飲業實現零售總額6.21億元,增長26%。

  旅游業健康發展。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95萬人次,同比增長15%。其中,接待國外游客2.24萬人次,增長27%;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5億元,增長62%。

  六、對外經濟

  外貿出口逐步回升。據海關統計,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90萬美元。其中,進口額99.3萬美元,較上年減少72.4%;出口額390.7萬美元,較上年增長8.4%。

  七、交通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2010年全市實現客貨周轉量36.58億噸公里,較上年增長15.3%。其中,公路客貨周轉量30.1億噸公里,增長18.3%;鐵路客貨周轉量6.48億噸公里,較增長9.0%。

  2010年末境內公路總里程3534.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99.09公里,國道117.11公里,省道68.7公里,縣道578.17公里,鄉道882.84公里,村公路1730.68公里,專用公路58.08公里。全年建成縣鄉油路81.6公里,通村油路455.5公里。

  郵電通信業穩定發展。全年實現郵電主營業務收入4.93億元,較上年增長14.2%;年末移動電話用戶64.26萬戶,同比增長7.1%。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高速增長。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28.28億元,同比增長34.3%;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3.75億元,增長36.5%;其中,各項稅收7.59億元,增長32.5%。全市財政支出53.89億元,同比增長59.9%;其中,面向民生工程的公共服務支出9.03億元、教育支出7.86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64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31.5%、14.3%和44.9%。

  金融穩健運行。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50.92億元,同比增長21.4%,當年新增存款44.3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50.25億元,增長19.4%;機關團體存款余額28.71億元。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79.40億元,同比減少1.8%;其中,短期貸款余額38.22億元,減少7.2%;中長期貸款余額40.91億元,增長6.9%。

  保險業較快發展。全年實現保費收入44038萬元,較上年增長17.1%;其中,財險保費收入14439萬元,增長36.8%;人壽險保費收入29598萬元,增長9.5%。全年理賠10389萬元,增長10.1%;其中財產險7056萬元,增長8.3%;人壽險3333萬元,增長14.1%。

  九、科技、教育

  科技水平有所提高。2010年,全市共有民營科技企業77家,全年共推廣轉化科技成果8項,專利申請受理120項,專利申請授權60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2010年全市共有各類學校284所,在校學生11.8萬人。全年普通高中招生7667人,在校學生22695人,畢業生7169人;普通初中招生10128人,在校生35719人,畢業生14438人;普通小學招生7983人,在校生 51166人,畢業生9795 人。全市共有各類幼兒園51所(公辦17所、民辦28 所、集體辦4 所、其他部門辦2 所),在園兒童9402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97 %。全市高考二本上線人數2201人,較上年增加521人,增長31%。

  十、文化、衛生、體育

  文化事業穩步發展。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個,文化館5個,文化站42個,公共圖書館5個;全市共有國家綜合檔案館5個,國家專業檔案館1個,大型企業檔案館1個,館藏案卷45.69萬卷,以件為保管單位檔案10.28萬件,全市館藏資料4.34萬冊。年末有線電視用戶達到12.8萬戶,比上年增長5%,當年新增用戶7322戶。

  醫療衛生健康發展。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48個(不含村級衛生室),其中,醫院、衛生院107個(含37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防疫站)7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5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4658張,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5161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1405人,注冊護士1971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覆蓋,農民參合率達到95.6%。

  體育事業穩步發展。全年舉辦各類大型群眾體育競賽活動20次,主要包括:第六屆市直機關聯通杯全民健身運動會,共有80多個機關、73個代表隊,2600余人參加;銅川市市直機關黨員干部“迎新年、樹新風、創新業”冬季長跑活動,1200余人參加;2010年玉華宮避暑休閑節登山活動,1200余人參加。組團參加了省第14屆運動會,獲團體總分4090.75分,獎牌30枚,其中,金牌17枚。年銷售體育彩票2400萬元。

  十一、 環境保護

  環保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年內關閉落后水泥熟料生產線3條,水泥粉磨站1個,淘汰落后產能28萬噸水泥和15萬噸水泥粉磨生產線,限期治理污染企業8家,改造燃煤鍋爐39臺,新建水煤漿鍋爐4臺,天燃氣鍋爐28臺。市區規劃內的所有燃煤鍋爐已經全部治理改造完畢?;瘜W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2%和1.5%。全年空氣質量達到二級和好于二級標準的天數330天。

  生產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70人,比去年下降2.8%,億元GDP死亡率0.4%,工礦商貿十萬人死亡率2.6%,萬車死亡率5.6%,煤礦百萬噸死亡率0.5%,低于省控指標。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2010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4元,同比增長15.8%;農民人均純收入4789元,同比增長20.7%。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2010年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11.5萬人,比上年增加0.34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3.6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職工17.7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14.04萬人。

  全市共有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15個,擁有床位1050張。全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1.34萬人,城市低保人均月補差提高到由去年的135元提高到200元,農村低保人均月補差有去年的50元提高到85元。

  注:1、生產總值為初步核算數,已經省統計局評估。

    2、生產總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