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安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07年,安康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帶領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陜南突破發展重要戰略決策,聚精會神謀發展,努力推進全市經濟社會突破發展,實現了“農業恢復增長、工業快速增長、效益迅速提升、投資規模擴張、消費需求旺盛、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的預期目標,全市經濟社會突破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07年安康市生產總值(GDP)189.85 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04億元,增長8.8%,占生產總值的27.4%;第二產業增加值59.05億元,增長16.4%,占生產總值的31.1%;第三產業增加值78.76億元,增長12.2%,占生產總值的41.5%,人均生產總值7160元。各縣區生產總值(GDP)見下表:
縣區 | 2007年 (單位:萬元) | 增長±% |
漢濱區 | 714360 | 11.8 |
漢陰縣 | 156130 | 11.6 |
石泉縣 | 130440 | 14.1 |
寧陜縣 | 61220 | 15.1 |
紫陽縣 | 159720 | 12.3 |
嵐皋縣 | 86310 | 6.4 |
平利縣 | 125970 | 13.9 |
鎮坪縣 | 37510 | 12.4 |
旬陽縣 | 329670 | 13.1 |
白河縣 | 113810 | 13.2 |
二、農業
2007年,全市糧食生產喜獲豐收,糧食播種面積485.6萬畝,較上年增長1.44%,總產量穩定增加;果業生產再上新臺階,園林水果總產量11.72萬噸。
2007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 |||
產品名稱 | 單位 | 絕對量 | 增長±% |
糧食 | 萬噸 | 104.77 | 9.48 |
夏糧 | 萬噸 | 33.77 | 3.92 |
# 小麥 | 萬噸 | 16.94 | -0.69 |
秋糧 | 萬噸 | 71.00 | 12.34 |
# 水稻 | 萬噸 | 21.08 | 10.25 |
玉米 | 萬噸 | 34.84 | 15.32 |
油料 | 噸 | 89773 | 15.2 |
油菜籽 | 噸 | 71246 | 14.14 |
藥材 | 噸 | 151319 | -5.49 |
烤煙 | 噸 | 15312 | -5.24 |
茶葉 | 噸 | 5322 | 13.33 |
園林水果 | 噸 | 117205 | 19.36 |
蔬菜 | 噸 | 796985 | 10.39 |
林業生產以營建經濟林、改善生態環境為方向,經濟林木效益顯現,主要林產品產量快速增長。
品 名 | 單位 | 產 量 | 增長±% |
核桃 | 噸 | 3451 | 30.75 |
板栗 | 噸 | 8413 | 32.57 |
生漆 | 噸 | 789 | 23.28 |
油桐籽 | 噸 | 6077 | 9.36 |
畜牧業生產平穩發展。2007年,我市積極貫徹《國務院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精神,加大了對生豬等畜禽養殖生產的政策補貼和資金扶持力度,確保了畜牧業生產的平穩。
指 標 | 單位 | 數量 | 增長±% |
肉產量 | 噸 | 187967 | 9.7 |
?。!∝i肉 | 噸 | 155747 | 8.51 |
牛肉 | 噸 | 8877 | 21.65 |
羊肉 | 噸 | 10247 | 10.77 |
出欄:豬 | 萬頭 | 198.8 | 9.62 |
羊 | 萬只 | 61.31 | 10.82 |
家禽 | 萬只 | 745.45 | 9.05 |
存欄:豬 | 萬頭 | 195.08 | 7.8 |
羊 | 萬只 | 76.49 | 6.15 |
家禽 | 萬只 | 759.59 | 6.79 |
全年水產品產量7173噸,比上年增長24.83 %。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0.88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全年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0.76%,比上年下降2.7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8.28億元,比上年增長44.89%;實現利潤3.17億元,增長3.9倍;稅金總額3.06億元,增長41.3%。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產值過億元企業達到14戶,比去年凈增加5戶,共完成產值39.46億元,增長62.6%;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有33戶企業,比去年凈增加6戶;產值超過1000萬元的有128戶,凈增32戶。
我市分布的2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16個行業保持增長,5個行業呈現下降勢態。在重點行業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增長91.4%、煙草制品業22.6%,醫藥制造業5.5%,紡織業11.9%,電力生產供應業38.3%,對全市工業增長拉動作用明顯。主要工業產品多數保持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如下: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 |||
產 品 名 稱 | 計量單位 | 產 量 | 增長±% |
絲 | 噸 | 1792 | 46.2 |
機制紙板 | 噸 | 6231 | 11.5 |
卷煙 | 萬支 | 675000 | 6.7 |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 千升 | 2495 | 3.7 |
食用植物油 | 噸 | 11840 | -5.5 |
中成藥 | 噸 | 51 | -19 |
化學原料藥 | 噸 | 805 | 11.9 |
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總計(折純) | 噸 | 33387 | 23.9 |
原煤 | 萬噸 | 50.63 | 33.7 |
水電量 | 億千瓦小時 | 41.35 | 41.7 |
十種有色金屬 | 噸 | 1682<, /P> | 17.1 |
水泥 | 萬噸 | 106.75 | 22.2 |
鐵合金 | 噸 | 45046 | 1.6 |
2007年,全市建筑業生產保持穩步增長,企業經濟效益繼續好轉。全市建筑業完成增加值18.2億元,增長12.1%。53戶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0.19億元,比上年增長45.1%;實現利稅總額0.57億元,增長198.95 %。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34.17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9.6萬平方米,下降6.68%;房屋竣工面積60.47萬平方米,減少11.08萬平方米,下降15.49%。虧損企業個數10個,比上年增加1個,虧損面為18.87%,比上年上升了1.89個百分點。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07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7.74億元,比上年增長36.5%。地方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9.14億元,增長39.33%,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83.19億元,增長45.57%;農村固定資產投資15.95億元,增長13.86%。
從三次產業投資看,一、三產業投資高速增長。2007來,全市第一產業在蠶桑產業建設、茶產業建設、畜牧業、農村沼氣工程等項目的拉動下,完成投資6.67億元,同比增長52.42%,高于全市投資13.0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投資66.52億元,同比增長47.39%,高于全市投資8.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5.95億元,同比增長19.88%。
投資新增主要生產能力
指 標 | 單 位 | 絕對數 |
水力發電 | 萬千瓦 | 0.63 |
新建公路 | 公里 | 451 |
改建公路 | 公里 | 69 |
輸電線路長度(11萬伏及以上) | 公里 | 549 |
中成藥 | 噸/年 | 27 |
學生席位 | 個 | 55449 |
醫院病床 | 張 | 203 |
城市排水管道鋪設長度 | 公里 | 2.85 |
城市自來水供水能力 | 萬噸/日 | 3 |
移動通訊基站設備(指安裝能力) | 個/年 | 73 |
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商品房銷售良好。2007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6.32億元,比上年下降3.11%。商品房屋建筑面積69.32萬平方米,增長20.1%;商品房屋銷售額10.25億元,增長36.02%。
五、交通、郵電
全年完成客貨運輸周轉量(不含鐵路,下同)30.94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7.45%。
全年完成公路貨物發送量7425萬噸,比上年增長18.67%。其中,公路7013萬噸,增長18.75%;水運412萬噸,增長17.34%。
全年完成旅客發送量12145萬人,比上年增長14.42%。其中,公路11619萬人,增長25.34%;水運527萬人,增長17.34%。
全年郵電主營業務收入7.25億元,比上年增長15.46%。其中,電信6.27億元,增長14.92%;郵政0.99億元,增長17.9%。郵電業務總量7.63億元,比上年增長38.54%。其中,電信6.37億元,增長47.25% ;郵政1.25億元,增長6.49%。
全市電話用戶達131.77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52.11萬戶,增長14.65%;移動電話用戶達79.94萬戶,增長24.36%。城市固定電話用戶26.03萬戶,農村固定電話用戶26.08萬戶,分別增長9.19%和18.71%。
六、內外貿易和旅游業
2007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6億元,比上年增長18.1%。
城鄉市場穩步發展。城市市場消費品零售額19.79億元,增長19.55%;縣及縣以下市場消費品零售額42.81億元,增長17.51%。
住宿和餐飲業增勢強勁,批發和零售業穩步增長。全年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54.31億元,增長17.70%;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7.97億元,增長25.7%。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2007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350.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9.0%。其中,進口1.2萬美元;出口34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8.6%。
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2007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資項目3個,實際利用外資2054萬美元,增長9倍。
2007年,我市積極培育壯大旅游產業,著力打造旅游精品,努力擴大旅游產品知名度,進一步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旅游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入境人數8000人次,比上年增長32.5%。其中,外國人4237人次,增長19.25%;香港、澳門和臺灣同胞3763人次,增長51.3%。在入境旅游者中,過夜人數7520人次,增長31.8%。國際旅游外匯收入144萬美元,增長35.3%。全年國內游客在安旅游人數達206萬人次,增長28.75%;國內旅游總收入7.21億元,增長28.75%。
七、市場物價
市場物價上漲較快,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上漲4.8%,商品零售價格指數103.8%,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105.3%。2007年各類價格指數如下(以上年價格為100):
| 2007年 | 同比增長±% |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 104.8 | 4.8 |
一、 食品 | 111.9 | 11.9 |
# 糧食類 | 108.9 | 8.9 |
油脂類 | 120.2 | 20.2 |
肉禽及其制品類 | 131.0 | 31.0 |
蛋類 | 106.9 | 6.9 |
菜類 | 108.9 | 8.9 |
二、煙酒及用品 | 101.8 | 1.8 |
三、衣著 | 100.4 | 0.4 |
四、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 | 103.0 | 3.0 |
五、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 101.2 | 1.2 |
六、交通和通信 | 99.2 | -0.8 |
七、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 99.9 | -0.1 |
八、居 住 | 103.4 | 3.4 |
八、 金融、證券和保險業
2007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25.4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5.12%。其中,企業存款余額36.08億元,增長16.89%;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47.96億元,增長11.26%。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25.5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8%。其中,短期貸款64.12億元,增長3.87%;中長期貸款56.82億元,增長20.96%。
2007年末,全市有各類保險公司(含代理、營業部等)13家,年保險業務收入3.91億元,比上年增長35.46%。其中,財產險收入1.63億元,增長64.68%;壽險收入1.99億元,增長19.92%。全市各類保險公司2007年賠付額1.31億元,比上年增長8.12%。其中,財產主意外傷害險賠付0.66億元,增長14.12%;壽險賠付0.60億元,增長 2.21%。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實力不斷增強。2007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3所,共招收普通本??茖W生0.27萬人;在校學生0.86萬人。
中等職業教育規模持續擴大,招生1.06萬人;在校學生2.31萬人(不含技工學校)。
義務教育階段有了新進展。2007年,全市共有初級中學185所,招生4.97萬人,在校學生15.10萬人。全市小學1303所,招生3.60萬人,在校學生24.97萬人,小學學齡人口入學率為99.98%,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為 99.75%。普通高中在校生7.66萬人。
2007年,全市地方登記的科技成果共24項,其中:農、林、牧、漁業17項,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7項。
受理專利申請量總計60件,其中發明專利12件,實用新型專利 件,外觀設計專利23件;專利授權量總計25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6件,實用新型專利16件,外觀設計專利16件。
2007年,全市全年各類技術合同認定11項,合同成交總額1200萬元。其中,技術開發合同2項,成交金額935萬元;技術轉讓合同 2項,成交金額240萬元;技術服務合同1項,成交金額25萬元。
質量、標準化和計量建設進一步加強。2007年,全市共有各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35個。完成對32個企業的產品認證。全市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23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2.7萬臺(件)。全年共制訂、修訂各類地方標準21個,按制定、修訂分:制定21個、修訂0個;按性質分:強制性0個、推薦性21個。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2007 年,我市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亮點增多,成績斐然。
2007年,文化事業保持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3個,藝術表演場所3個,少兒圖書館1個,圖書館10個,藝術館1個,文化館10個。
2007年,全市共創作小戲小品42個,文學作品200余件,舞蹈作品180余件,歌曲40余首,書法、美術、攝影作品1640余件,有110余件獲得省級以上獎勵。其中:張虹的電視劇本《愛無盡頭》在上海、長春、四川、北京等地播出,電影劇本《英雄戴俊》、《老槍》在國家廣電總局立項;李春平的長篇小說《領導生活》出版發行,熱銷市場;舞蹈《一見妹妹掉了魂》、紫陽民歌《郎在對門唱山歌》參加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河風”專題晚會,分別榮獲一等獎。小品《村委會的晚宴》、表演唱《賣報大嫂》、《茶香飄五洲》參加全省社區文藝調演獲得優秀節目一等獎,民歌情景對唱《這山望著那山高》、民間歌舞《我村時尚有點怪》、表演唱《社區里的新鮮事》、戲曲《我在城里賣杏子》、《新夫妻觀燈》、《逛安康》、《金豬拜瑞獻女婿》、《西部開發就是好》獲得節目二等獎,市文化文物獲得組織工作獎;漢陰縣快板舞獲得全省財政系統文藝匯演一等獎;旬陽漁鼓說唱獲得全省衛生系統文藝匯演一等獎。
群眾文化生活繁榮,基層文化建設得到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五大工程”取得顯著進展。今年,我市啟動了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的試點建設,落實財政資金80萬元,為189個行政配備文化活動器材,改造了1個影劇院,全市農村電影放映3萬場次,觀眾達3728萬人次,實現了全市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同時為2個劇團配備了流動舞臺車和鑼鼓、樂器、秧歌等設備。
廣播電影電視業保持穩定發展。至2007年末,全市共有廣播電臺11座,電視臺10座,縣級廣播電視臺9座。全市共播出2套廣播節目。廣播節目中,市臺2套,縣級廣播電視臺 9套。全市共播出12套電視節目。其中,市臺無線節目3套,有線節目3套,縣級廣播電視臺節目9套。
2007年,全市(包括市級、縣級及縣以下)廣播電視傳輸網干線總長1763.22公里,市以上干線網總長較上年新增135公里。縣級及縣以下干線網總長達到1223.88公里。全市有線廣播電視用戶數12萬戶,較上年末新增0.95萬戶,數字電視用戶達到0.8萬戶,比上年增加0.6萬戶。
全市共有中短波廣播發射臺1座,發射功率20千瓦。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1座,發射功率20千瓦,一千瓦以上調頻發射臺和轉播臺2座,發射功率9千瓦。2007年,完成農村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覆蓋年度建設任務,全市廣播發射功率比上年新增3千瓦,電視發射功率比上年新增10千瓦。
全市廣播綜合覆蓋率86.43%,電視人口覆蓋率90.84%,分別比上年末增加0.59和0.49個百分點。
2007年,全市出版報紙2種, 5.2萬份, 41.6萬印張。綜合檔案館11個,全部面向社會開放,其中:檔案館館藏資料99212冊,館藏檔案393717卷,現開放檔案19300卷。2007年接待查檔15809卷次,資料1301冊。
2007年全市擁有衛生機構287個(不包括診所),全市共有床位6290張,其中,醫院床位4122張,衛生院病床1962張。衛生人員919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7609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3691人,注冊護士1967人。截止2007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了全市10個縣(區),參合農民達到224.61萬人。
2007年,以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為主題,加快構建全民健身體系。全年舉辦各種群眾性體育活動100余次,參與人數近10萬人。全市共同投資200余萬元,在70個行政村和30個鄉鎮、社區實施了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進一步改善了城鄉群眾健身設施和條件。全年通過培訓新增社會體育指導員150余名。成功舉辦了安康市第八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
全面加強競技備戰,努力提升競技體育水平。2007年我市運動員參加省以上體育競技,共獲得冠軍7個,亞軍10個,第三名17個。
十一、環境保護、安全生產
2007年,市委、市政府把環境保護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礎性工程,擺在了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全市環境保護工作出現新的轉折。在全市經濟社會保持較高增幅的情況下,我市的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好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出現明顯下降趨勢。
2007年全市自然保護區總數達3個,總面積60275公頃,占我市國土面積的2.56%。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總面積達28103公頃,占我市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46.62%。2007年,城市空氣質量進一步提高,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天數為354 天,綜合污染指數平均為2.12比2006年下降18.8%,躋身全省十一個城市(區)考核的前列。漢江安康段及其主要支流8個監控斷面水質全部達標,漢江出陜斷面水質穩定在國家Ⅱ類標準,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市功能區環境噪聲和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控制在國家環境噪聲標準以內,比上年有所好轉。
2007年,列入省委、省政府目標責任考核的兩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實現雙下降,完成了污染減排目標,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比2006年削減6.11%,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3.8%。
2007年全市生產安全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大幅度下降,全面完成了省上下達我市的安全生產控制考核指標,全市安全生產形勢出現了總體穩定、趨向好轉的發展態勢。
據統計,2007年全市共發生各類事故494起,同比減少222起,下降31%;死亡127人,同比減少115人,下降47.5%。其中,發生較大事故8起,同比減少3起,下降27.3%;死亡33人,同比減少11人,下降25%。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自然增長率略有回升。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5.25萬人。全年出生率10.07‰;死亡率7.87‰,自然增長率2.20‰。
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生活質量進一步改善。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51元,比上年增加1192元,增長17.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0%;人均消費支出6226元,增長1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7%。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5平方米。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256元,比上年增長15.5%;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13元,比上年增長14.15%。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1.07平方米
2007年末,我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員為11.85萬人,減少1.25%。據勞動部門統計,2007年度,我市新增就業人數12929人,登記失業人數8787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人數為3592人,年末登記失業率為3.51%,就業壓力依然很大。
在崗職工工資高速增長。2007年度,我市在崗職工工資總額為20.67億元,增長32.57 %。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8266元,增長35.45%。
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據勞動部門統計,2007年度,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8.6萬人,比上年凈增2877人;企業養老保險新增參保0.6萬人,參加養老保險職工人數9.4萬人,離退休人員總數2.33萬人;全市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數15.3萬人,比上年增加1.62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5.1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8萬人。
2007年全市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97個,共有床位 17250張,收養人數達16720人。其中,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有173個,床位數11000張,收養人數9576人。
2007年是我市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截至十二月底全市共保障2.16萬戶、4.64萬人。其中,享受“分類施?!?553人,保障標準每人每月145元,支出低保金5328萬元,基本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焙桶丛律鐣l放。 2007年,我市加大農村低保工作力度,提高保障標準,擴大保障范圍,全年農村低保人數達到24.69萬人;全市3.09萬名農村“五?!睂ο笾?已集中供養0.96萬人;城市醫療救助試點達到4個,覆蓋城市低保對象2.75萬人,截止2007年底,對全市1.74萬城市低保對象實施了醫療救助;農村醫療救助已達19.24萬人次,其中,資助參加合作醫療人數達17.75萬人次。2007年安置城鎮義務兵和士官288人。
注:1、本公報部分指標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