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面掌握我國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注1]的發展規模、結構和效益等情況,建立健全基本單位名錄庫及其數據庫系統,為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高決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礎,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我市于2004年進行了第 一次全國經濟普查。這次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04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04年度。普查對象是在我市境內從事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注2]。
普查主要內容包括單位基本屬性、就業人員、財務狀況、生產 經營情況、生產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動情況等。經過全市各區縣、開發區和有關部門及全體普查人員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全市經濟普查的登記填報及數據審核匯總工作基 本完成。西安市第一次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和西安市統計局
將分三次向社會發布普查公報?,F將第一號公報發布如下。
一、單位基本情況
2004年末,我市共有從事第二、三產業的法人單位36403個。其中,企業法人單位23899個,機關、事業法人單位6333個,社會團體法人單位392個,其他法人單位5779個。產業活動單位42146個,其中,第二產業10419個,第三產業31727個。個體經營戶241244戶,其中,第二產業29394戶,第三產業211850戶(詳見表1)。
表1單位數與個體經營戶數
單位數(個) 比重(%)
一、法人單位 36403 100.0
企業法人 23899 65.7
機關、事業法人 6333 17.4
社會團體法人 392 1.1
其他法人 5779 15.8
二、產業活動單位 42146 100.0
第二產業 10419 24.7
第三產業 31727 75.3
三、個體經營戶 241244 100.0
第二產業 29394 12.2
第三產業 211850 87.8
與2001年第二次全市基本單位普查的同口徑數據比較,這次經濟普查的企業法人單位數為23899個,減少了503個。其中,國有企業[注3]1923個,減少1440個,下降42.8%;集體企業3524個,減少3249個,下降48.0%;股份制企業6904個,增加2719個,增長39.4%;私營企業9988個,增加672個,增長6.7%;其他企業1070個,增加723個,增長67.5%;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490個,增加72個,增長14.7%(詳見表2)。
表2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企業法人單位
單位數(個) 比重(%)
總計 23899 100.0
內資企業 23409 98.0
國有企業 1923 8.2
集體企業 3524 15.0
私營企業 9988 42.7
股份制企業 6904 29.5
其他企業 1070 4.6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68 0.7
外商投資企業 322 1.3
我市第二、三產業法人單位數名列前5位的區縣依次是: 雁塔區、碑林區、未央區、長安區和蓮湖區。 個體經營戶較多的前5個區縣是:長安區、雁塔區、新城區、碑林區和藍田縣(詳見表3)。
表3單位與個體經營戶的區縣分布
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個體經營戶(個)
?。▊€) ?。☉簦?
全市36403 42146 241244
新城 3161 3979 23268
碑林 4296 5587 21259
蓮湖 3266 3609 19751
灞橋 2713 2969 12970
未央 4049 4747 18633
雁塔 5535 6123 26418
閻良 834 1010 7735
臨潼 1671 1807 18708
長安 3298 3597 30186
藍田 2585 2744 21117
周至 1581 1915 18555
戶縣 2723 3120 16691
高陵 691 939 5953
在產業活動單位中,從事制造業的單位8897個,占21.1%;批發和零售業8569個,占20.3%;教育3275個,占7.8%;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7174個,占17.0%。以上四個行業合計占66.2%(詳見表4)。
表4產業活動單位的行業分布
單位數(個)比重(%)
總 計 42146 100.0
一、農、林、牧、漁業 15 0.0
二、采礦業 276 0.7
三、制造業 8897 21.1
四、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79 0.2
五、建筑業 1167 2.8
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661 1.6
七、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614 1.5
八、批發和零售業 8569 20.3
九、住宿和餐飲業 1511 3.6
十、金融業 1638 3.9
十一、房地產業 936 2.2
十二、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1765 4.2
十三、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984 2.3
十四、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269 0.6
十五、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958 2.3
十六、教育 3275 7.8
十七、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2843 6.7
十八、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515 1.2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7174 17.0
此處的農、林、牧、漁業為第二、三產業法人兼營的第一產業 活動單位(下同)。
個體經營戶較為集中的五個行業是:工業23783戶,占9.9%;交通運輸業30536戶,占12.7%;批發和零售業112052戶,占46.4%;住宿和餐飲業27594戶,占11.4%;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30770戶,占12.8%(詳見表5)。
表5個體經營戶的行業分布
戶數(戶) 比重(%)
總 計 241244 100.0
工業* 23783 9.9
建筑業 5611 2.3
交通運輸業 30536 12.7
批發和零售業 112052 46.4
住宿和餐飲業 27594 11.4
房地產業 62 0.0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2607 1.1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30770 12.8
教育 791 0.3
衛生和社會福利業 5301 2.2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2137 0.9
包括采礦業、制造業和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二、就業人員
2004年末,我市第二、三產業的就業人員[注4]數為2264210 人。其中,第二產業的就業人員為688728人,占30.4%;第三產業的就業人員為1575482人,占69.6%。在合計中,單位就業人員1676501人,占74.0%;個體經營人員587709人,占26.0%。在單位就業人員中,女性605266人,占36.1%。
就業人員較多的前五個區依次是:雁塔區387375人,占17.1%;碑林區358326人,占15.8%;蓮湖區259101人,占11.5%;新城區249990人,占11.0%;未央區206972人,占9.1%(詳見表6)。
表6第二、三產業全部就業人員區縣分布
就業人員(人) 比重(%)
總計 2264210 100.0
新城 249990 11.0
碑林 358326 15.8
蓮湖 259101 11.5
灞橋 133859 5.9
未央 206972 9.1
雁塔 387375 17.1
閻良 61974 2.8
臨潼 101489 4.6
長安 202374 8.9
藍田 79586 3.5
周至 62935 2.8
戶縣 116569 5.1
高陵 43660 1.9
在單位就業人員中,制造業564771人,占33.7%;建筑業185084人,占11.0%;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116869人,占7.0%;教育129478人,占7.8%;批發和零售業152489人,占9.1%(詳見表7)。
表7單位就業人員行業分布
就業人員(人)比重(%)
總 計 1676501 100.0
一、農、林、牧、漁業 116 0.0
二、采礦業 6460 0.4
三、制造業 564771 33.7
四、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13789 0.8
五、建筑業 185084 11.0
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106326 6.3
七、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46368 2.8
八、批發和零售業 152489 9.1
九、住宿和餐飲業 70644 4.2
十、金融業 41381 2.5
十一、房地產業 30704 1.8
十二、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38684 2.3
十三、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75943 4.5
十四、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10827 0.6
十五、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23145 1.4
十六、教育 129478 7.8
十七、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43970 2.6
十八、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19453 1.2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116869 7.0
此表數據不包括個體經營戶就業人員。
在單位就業人員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大學本科、???、高 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人員分別占1.7%、13.8%、20.7%、38.7%和25.1%。在具有技術職稱的人員中,具有高級、中級、初級技術職稱的人員分別占15.3%、38.9%和45.8%。在具有技術等級資格證 書的人員中,具有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資格證書的人員分別占2.7%、7.1%、40.4%和49.8%(詳見表8)。
表8單位就業人員學歷、職稱、技術等級情況
就業人員(人) 女性 女性比重(%)
一、就業人員合計 1676501 604543 36.1
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者 27763 8085 29.1
具有大學本科學歷者 231334 84674 36.6
具有大專學歷者 347511 143079 41.2
具有高中學歷者 649081 240735 37.1
具有初中及以下學歷者 420812 127970 30.4
二、具有技術職稱的人員合計406832 147921 36.4
具有高級技術職稱者 62359 15571 25.0
具有中級技術職稱者 158246 58064 36.7
具有初級技術職稱者 186227 74286 39.9
三、具有技術等級證書人員合計258317 63952 24.8
高級技師 6905 1340 19.4
技師 18453 2415 13.1
高級工 104359 23420 22.4
中級工 128600 36777 28.6
三、企業實收資本
2004年末,我市第二、三產業23899個企業法人單位的實收資本[注5]總額為1363.7億元。在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實收資本總額中,由國家投入的資本960.0億元,占70.4%;集體投入的資本53.2億元,占3.9%;個人投入的資本297.3億元,占21.8%;港澳 臺投入的資本19.1億元,占1.4%;外商投入的資本34.1億元,占2.5%。其資本來源構成(詳見表9)。
表9企業實收資本來源構成
單位:% 實收資本 國家 集體 個人 港澳臺 外商
資本 資本 資本 資本 資本
總計 100 70.4 3.9 21.8 1.4 2.5
國有企業 100 98.9 0.9 0.2 0.0 0.0
集體企業 100 7.3 85.4 7.3 0.0 0.0
股份合作企業 100 13.1 15.7 71.2 0.0 0.0
國有聯營企業 100 97.4 0.4 2.2 0.0 0.0
集體聯營企業 100 0.9 75.3 23.8 0.0 0.0
國有與集體聯營企業100 68.6 28.4 3.0 0.0 0.0
其他聯營企業 100 1.7 21.3 77.0 0.0 0.0
國有獨資公司 100 99.5 0.2 0.3 0.0 0.0
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100 53.7 2.8 42.5 0.4 0.6
股份有限公司 100 54.5 3.3 41.7 0.5 0.0
其他內資企業 100 0.5 1.4 97.9 0.2 0.0
私營企業 100 2.2 13.4 82.8 0.1 1.5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100 12.1 3.9 1.97 7.9 4.2
外商投資企業 100 49.8 1.9 1.5 2.3 44.5
四、普查數據質量情況
國務院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及省經濟普查辦公室對我市的數據質量進行了抽查,抽查匯總結果,全市數據 填報綜合差錯率為2.4‰,數據質量達到預期目標。
注釋:
?。圩?]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 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第三產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本次普查未包括國際組織。
?。圩?]法人單位是指具備以下條件的單位:⑴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⑵獨立擁有和使用(或授權使用)資產,承擔負債,有權與其他單位簽訂合同;⑶會計上獨立核算,能夠編制資產負債表。在有關部門登記為法人,但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或作為產業活動單位普查,或并入上一級法人。
產業活動單位是法人單位的附屬單位,且具備以下條件:⑴在一個場所從事一種或主要從事一種社會經濟活動;⑵相對獨立組織生產經營或業務活動;⑶能夠掌握收入和支出等業務核算資料。
個體經營戶是指除農戶外,生產資料歸勞動者個人所有,以個體勞動為基礎,勞動成果歸勞動者個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種經營單位。包括:(1)經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注冊并領取《營業執照》的個體工商戶。(2)經民政部門核準登記并領取證書的民辦非企業單位。(3)沒有領取執照或證書,但有相對固定場所、年內實際從事個體經營活動三個月以上的城鎮、農村個體戶。但不包括農民家庭以輔助勞力或利用農閑時間進行的一些兼營性活動。
?。圩?]國有企業:包括國有、國有聯營、國有獨資公司;集體企業:包括集體、集體聯營、股份合作企業;股份制企業:包括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其他企業:包括國有與集體聯營、其他聯營、其他。
?。圩?]就業人員是指2004年12月31日在第二、三產業單位 和個體經營戶在崗的就業人員,未包括上述范圍之外的就業人員,如保姆、家教、自由職業者等,故比統計年鑒數小。
?。圩?]實收資本是指企業投資者實際投入的資本(或股本),包括貨幣、實物、無形資產等各種形式的投入。實收資本按投資主體可分為國家資本、集體資本、個人資本、港澳臺資本和外商資本等。企業實收資本的登記范圍不含行政、事業單位和個體經營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