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榆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04年,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市委一屆四次、五次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要求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面落實各項宏觀調控政策措施,開拓進取,銳意改革,求真務實,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年初確定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任務,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全市經濟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一、綜合
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200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17.5%,增長速度連續三年全省第一, 分別比全國和全省快 8個和4.6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5.22億元,增長13.8%;第二產業增加值114.94億元,增長24%;第三產業增加值44.88億元,增長8.5%。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4∶57∶29調整為14∶62∶24,第二產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288元,分別比全國和全省低 5214元和2469元。
我市經濟快速發展,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是近年來全市上下始終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興市富民的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努力推動榆林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經濟發展的效應逐步顯現出來,使國民經濟逐步進入了快速發展周期。其次是堅持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推動一大批重大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建設和投產,為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和拉動作用。第三是抓住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機遇,充分發揮我市能源資源優勢,加快能源化工產業發展,積極為國家緩解煤、電、油、運緊張狀況做出努力和貢獻,并帶動了三次產業共同發展。第四是堅持把改善投資環境作為生命線,在環境建設上花大本錢、下大氣力,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企業集團來榆投資發展。
雖然近幾年我市經濟一年上一個新臺階,但同全市人民的期望比,同省內外先進城市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如經濟總量小,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目前全市生產總值僅占全省經濟總量的6.42%,人均生產總值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469多元,比全國低達5214元。經濟總量在全省10個市中排名第7位,也落后于周邊的鄂爾多斯、延安、銀川等地。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南六縣經濟總量僅占全市的12.6%,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全省水平低215元。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仍然很落后,制約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產出、低效益的問題突出。經濟發展的環境容量小,承載能力差,資源開發中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現象嚴重,山體滑坡、地面沉陷、水體滲漏等地質災害時有發生等等。這些均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差距很大,要在我市今后的經濟發展中進一步努力解決。
二、農業
2004年,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相繼出臺了有利農業生產,農民增收的相關政策措施。由于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加之糧食價格上漲,刺激了農民的種糧的積極性。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95億元, 比上年增長29.6%。其中農業總產值23.36億,增長44%;林業總產值2.02億元,下降16%;牧業總產值18.3億元,增長22%;漁業總產值0.26億元,下降2.6%。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43.71萬公頃,比上年增長7.2%; 經濟作物播種面積5.2萬公頃,比上年下降7.1。糧食總產量131.72萬噸,同比增長50.2%,比1996年(歷史最好年份)增長4.9%,再創歷史新高,擺脫了糧食產量連續7年徘徊甚至下降的勢頭,實現了跨越式增長。油料總產達到6萬噸,較上年增長1.5倍;果品產量15萬噸,較上年增長1.3倍;蠶繭總產量26噸。人工種草完成156萬畝,紅棗新增面積7.14萬畝,薯類總產量199.3萬噸。
畜牧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全年肉蛋奶總產量19.5萬噸。其中,肉類總產量13.2萬噸,禽蛋2.79 萬噸,牛奶3.14萬噸。全年畜禽存欄總量967.5萬頭(只),增長6.82%,其中大牲畜存欄總量達34.1萬頭,與上年持平。生豬存欄87.7萬頭,增長2.89%;羊子存欄382.3萬只,增長14.81%,其中綿羊144.9萬只,山羊237.4萬只;禽存欄463.43萬只,與上年持平。全年畜禽出欄總量651.07萬頭(只),增長3.9%,其中大牲畜5.9萬頭,生豬102.2萬頭,羊子223.4萬只,禽319.5萬只。農業機械化程度和農業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62.11萬千瓦。
生態環境建設發展迅速,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積12.78萬公頃,其中退耕還林0.51萬公頃,荒山造林6.1萬公頃,三北工程造林0.22萬公頃,飛播造林2.33萬公頃,封山育林0.39萬公頃。
農村扶貧工作扎實推進。今年全市安排扶貧資金6170萬元,其中用于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3800萬元,啟動建設重點村144個,續建2003年度重點村17個。用于移民扶貧異地開發1500萬元,完成了1700戶8000個的搬遷任務。用于職業技能培訓300余萬元,培訓轉移貧困戶勞動力4300人。全年投放扶貧貸款1.3億元,使3.2萬貧困戶得到有效扶持。全市貧困鄉新增基本農田8.2萬畝,新增和改擴建道路1480.6公里,建設人畜飲水工程160處,解決了5.41萬人、4.56萬頭牲畜飲水困難。新打加固淤地壩72座,新建沼氣池400多處,新修和維修小學136所。通過項目的實施,全市有6.41萬人解決了溫飽,12萬人脫貧,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710元。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88.7億元,比上年增長28.7%。全部工業總產值為 235.5億,增長33.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0.45億元,增長42.3%。工業產品銷售率98.94%,比上年下降0.06個百分點。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國有企業產值150.7億元,增長52.9%;集體企業產值2.8億元,增長29.7%;股份有限企業產值40.7億元,增長23%;聯營私營及其他企業產值6.2億元,下降11.5%;其中輕工業產值2.7億元,下降11%。重工業產值197.7億元,增長43.5%。規模以上工業(不含長慶)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17.2億元,實現利稅19.4億元,其中利潤總額7.7億元,虧損企業虧損額1.15億元,企業虧損面達26.9%。
表1. 規模以上主要產品產量
指標名稱 單 位 2004年 比上年增長 %
原煤 萬噸 4405.4 8.1
原鹽 萬噸 10 -
天然原油 萬噸 410.2 ?。?
液化石油氣 萬噸 6.44 -2.0
天然氣 億立方米 59.5 20.4
原油加工量 萬噸 69.82 3.3
汽油 萬噸 29.8 1.0
柴油 萬噸 38.3 8.7
精甲醇 萬噸 32.86 50.5
發電量 億度 39.52 20.9
火電 億度 38.94 21.4
平板玻璃 萬重量箱 324.5 326.6
焦炭 萬噸 5.57 9.7
氮肥 萬噸 5.01 9.4
電石 萬噸 25 3.3
水泥 萬噸 41.4 48.7
鐵合金 萬噸 2.15 1.5
建筑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市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筑企業房屋建筑面積 289.45萬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150.9萬平方米,全員勞動生產率 90400元/人。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迅速擴大。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8億元,比上年增長30%,高出全省9.3個百分點,其增加值占地方生產總值的14.18%.其中基本建設完成129億元,增長42%,更新改造5.12億元,增長4.8%,其它投資完成14.7億元,增長15.3%,城鎮工礦區私人建房2.76億元,減少21.5%。全年投資在50萬元以上項目為366個,其中新開工項目254個。建成投產項目227個,新增固定資產73.5億元。
在基本建設投資中,農林牧漁業完成投資1.52億元;制造業完成14.4億元;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完成25.1億元;交通運輸郵電業完成25.5億元?;窘ㄔO投資新增主要生產能力:原煤開采70萬噸、天然原油46萬噸、新建公路344.7公里、改建公路177.66公里、造林面積0.19萬畝、水庫容量0.15億立方米、中等學校學生席位8966個、小學校學生席位2900個、城市道路擴建9.11公里、城市排水管道鋪設7公里。
重點項目建設取得重大成果。全市共新開工項目146個,超過億元投資的項目22個,錦界煤電一體化、廟溝門、清水川電廠、GZ35子靖、子吳高速公路、陜蒙另半幅高速公路、采兔溝水庫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靖安高速公路、李家梁水庫、神木60萬噸甲醇一期、神木10萬噸聚氯乙烯、米脂10萬噸聚氯乙烯等項目進展順利。神朔復線、府店一級公路、楊陳一級公路、靖王高速公路、上河電廠、榆天化20萬噸甲醇技改等建成投運。50萬噸電解鋁、兗礦60萬噸甲醇、300萬噸煤液化及機場遷建、榆神高速公路、王圪堵水庫等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五、交通運輸、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2004年共完成增加值 13.74億元,比上年增長12.4 %。
全年公路客貨運輸周轉量完成486098萬人(噸)公里,其中完成客運量1898萬人次,旅客運輸周轉量236945萬人公里,貨運量1942萬噸,貨物運輸周轉量 249153萬噸公里。
鐵路運輸取得巨大成績。全年通過鐵路向外發運煤炭4769.6萬噸,其中神華4089萬噸??瓦\列車增加至每天三趟,鐵路輸送旅客50.23萬人次,大大方便了旅客的出行、流動。榆林鐵路大動脈的開通,對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的推動作用將越來越大。
全市全年完成公路建設投資33.39億元。截止2004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達21855.93公里,等級以上公路7823.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8公里;一級路為101.16公里,二級路908.99公里,三級路2012.8公里,四級路4552.96公里。通油路鄉鎮達77%,84個未通路行政村被打通,實現了村村通路的目標。公路密度達到17.95公里/百平方公里。2004年公路建設重點工程有7個,已建成3個,新開公3個,續建1個。府店一級公路于10月通車,楊陳一級公路全線通車,靖王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吳子、子靖、陜蒙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靖安高速公路工程進度進展順利。
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猛。全年郵政業務總量為7458.34萬元,同比增長8.98%。電信(含網通)通訊業務收入26672萬元,至2004年底,全市電話 交換機總容量為61.1萬門,比上年增長28.36%,固定電話用戶(含小靈通)44.35萬戶,其中市話17.57萬戶,農話13.6萬戶,小靈通10.4萬戶,公用電話2.6萬戶。移動(含聯通)通信業務收入53649萬元,新增移動電話用戶23萬戶,年末達到100萬戶,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44.35萬戶,電話普及率達每百人41.25部。
2004年我市旅游業有了很大發展,星級飯店管理水平和接待能力有較大提高,各旅行社的管理更加規范,景區景點的維護與開發有所加強。我市全年接待游客265萬人次,旅游收入約為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42%和78.23%。至2004年末,全市有星級飯店17家,比上年增加4家;客房1784間,比上年增加393間。星級飯店客房出租率為60.27%,比上年提高了1個百分點,營業收入10378萬元。全市有旅行社13家,旅行社營業收入2355萬元,組團13838人次,接團10729人次。
六、貿易和對外經濟
消費品市場活躍。全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62萬元,比上年增長6%。對外經濟貿易取得可喜成績。對外貿易出口總值突破5000萬美元大關,達5119.72萬美元,較去年增長30.59%,其中農副土特產品及化工產品出口總值1724.72萬美元,增長48.1%;煤炭出口總值3395萬美元,增長23.2%。
榆林投資環境明顯改善,利用外資的規模、質量和水平都有所提高。全年合同利用外資3.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27.4萬美元。經濟技術協作領域進一步擴展,橫向經濟聯合進一步加強,全年引進國內資金實際到位56.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98.68%。
招商引資活動取得巨大成績。在第八屆東西部合作和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我市共簽訂招商引資項目31個,投資總額544.41億元人民幣,引進資金541.64億元人民幣。其中合同項目18個,協議項目13個。在陜港經貿合作周活動中,我市突出特色,廣泛尋求合作伙伴。通過積極洽淡,共簽訂合同項目6個,引進國外資金3.65億美元;協議項目4個,引進國外資金20.1億美元,創我市境外招商引資新高。
七、財政與金融
各級財稅部門狠抓征收管理,積極組織財政收入,精心安排財政支出,深化和推進各項財政改革,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財政重點支出得到保障,促進了社會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2004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95423萬元,比上年增收71918萬元,增長58.2%,加上上劃中央“兩稅”及上劃中省所得稅共計完成403153萬元,比上年增收143144萬元,增長55.1%。全市地方財政支出完成330087萬元,結轉下年支出76325萬元,比上年增支74545萬元,增長29.2%。市本級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9569萬元,比上年增收26993萬元,增長82.9%。市本級財政支出61919萬元,比上年增支20844萬元,增長50.7%。
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穩定增長,貨款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229.28億元,比上年增加58.33億元,增長34.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20.54億元,比上年增加20.8億元,增長20.8%;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貨款余額184.8億元,比上年增加30.64億元,增長20.7%,其中短期貨款81.64億元,增加20.45億元,增長34.1%,中長期貨款82.54億元,比上年增加4.86億元,增長6.6%,全市貨幣呈回籠態勢,累計回籠貨幣14558萬元。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穩定發展。全市各類學校 3876所,其中高等學校 2 所,中等學校 8所,普通中學 274所,小學 3425 所。全市小學及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分別達99.39 %和 95.54 %,分別比上年提高 1.24%和0.23%,小學和初中輟學率為 0.4 %和5.4 %。普通高中招生 31601人,在校學生達83100人。2004年高考再創佳績,文、理、外三科上省二本線人數達6967人,同比增長38.4%,上線率為29.8%,取得歷史最好水平。
全市教師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全年完成各類教師培訓近7000名.組織開展評優樹模活動,全市有30名教師被評為全國和全省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德育工作先進個人、師德先進個人。至2004年底,全市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為 98.48%、84.84 %、 72.51% ,分別比上年提高0.86個、6.34個、7.51個百分點。教育行風政風建設扎實推進。市縣兩級共對1299所中小學的收費情況進行了檢查,共清退違規收費268.6萬元。
科技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全市人民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加強科技宣傳,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綜合管理能力,狠抓科技引進、示范和推廣,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根本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科技下鄉,共組織專家教授120多人次到工廠、礦山到田間地頭指導生產,贈送各類科普書籍5000多本,發放科技資料4萬多份。圍繞草、羊、棗、薯四大主導產業,生態環境建設和特色農業開發,安排科技試驗示范項目37個。推廣了旱作農業、設施農業、抗旱造林、良種苗木繁育、紅棗矮化密植、脫毒馬鈴薯繁育、農村沼氣、動物免疫、奶牛無公害化生產、無公害栽培和舍飼養畜等十項先進技術。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全市共受理科技獎34項,經專家評審,市科技評審委員會綜合審議評出“2004年榆林市科學技術獎”20項。組織登記科技成果24項,組織申報省科技成果10項,綜合技術水平達國內先進的5項,省內先進的11項,市內領先或填補空白的5項,均為實用新型技術,已授權專利4項。
九、文化、體育和衛生
文化事業取得新成就。全市有14個藝術表演團體,12個藝術表演場所,12個文化館,12個公共圖書館處3個博物館。全市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活動,全年送戲2800多場,送書27.4萬冊,送電影3萬場,極大豐富了農村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神木橫山等縣舉辦了文藝調演,榆陽區的“激情廣場”廣泛吸引機關、工廠、學校參與,成為我市文化生活的新亮點。
狠抓搶救維修,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保護。榆林西城墻修復工程的第一標段竣工并通過有關部門驗收,對南門甕城、梅花樓、凌霄塔進行了維修。同時加強基本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完成了陜西中能昌汗界煤礦等13個基本建設項目的文物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在吳堡辛家溝鎮李家河村,勘探發現了1處距今約4500多年的保存較為完整的龍山文化遺址,在全國考古界引起了轟動。
加強管理,文化市場經營秩序得到進一步規范。全市重點對“網吧”、校園周邊文化經營場所、音像市場、非法出版等進行了治理整頓。全市共處罰違規“網吧”42家,取締“黑網吧”47家,收繳盜版光盤15000多張,收繳盜版圖書1630多冊,盜版教輔3100多冊,有害卡通畫冊、“口袋書”讀物163冊。
體育事業穩步發展。2004年7月份舉辦了榆林市田徑、摔跤、舉重三項運動會,為全面備戰全省第十屆運動會選拔了不少優秀苗子。雅典奧運會上,我市運動員楊翠萍獲得賽艇四人雙槳第四名。在日本世界青年摔跤錦標賽上,我市運動員景瑞雪獲得第三名;在參加全省2004年體育新單項比賽中,共獲得團體第一名獎杯6座,金銀銅獎牌160枚,其中金牌57枚,銀牌56枚,銅牌47枚。2004年共舉辦各類群眾體育活動170余次。同時體育設施建設也取得了新的發展。建成全民健身廣場5個,均配套安裝了全民健身路徑工程。還建成了“榆林市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并投入使用。這些設施的建成對我市的體育事業發展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全市體育彩票事業健康發展。目前,全市已設立體育彩票投注站70多個,全年銷售額達1800多萬元。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到2004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342個,其中醫院48所,婦幼保健機構13所,專科疾病防治院2個。衛生機構床位數7090張,衛生技術人員7662人,其中執業醫師3276人,執業助理醫師725人,注冊護士1748人。全市疫病預防控制中心13個,衛生技術人員428人,衛生監督機構7個衛生技術人員120人,鄉鎮衛生院230個,床位2204張,衛生技術人員2030,村衛生室覆,蓋率達到了80%。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疾病防治、宣傳活動,給10萬名適齡兒童補種了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全市兒童計劃免疫“五苗”接種率分別為:卡介苗87.85%,脊髓灰質炎糖丸93.17%,百白破三聯疫苗92.02%,麻疹疫苗90.39%,新生兒乙肝疫苗90.98%。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到2004年末,全市總人口為349.96萬人,比上年增加1.7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02‰,出生率為9.38‰,死亡率為4.36‰。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13元,較上年增加629元,增長12.4%;人均消費支出4538元,增長10.2%。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652元,較上年增加214元,增長14.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561元,增長11.9%。城鎮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積為19.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20.28平方米。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城市為34%,農村為39.9%,由于食品價格上漲因素,比上年略有上升。消費品市場銷售平穩增長。商品價格總水平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 5.2 %。分類別看,食品類價格上漲 12.2 %,其中糧食及鮮菜分別上漲 23.1 %和23.4%;居住類上漲8.2 %;煙酒及用品、醫療保健用品、交通和通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類價格微升。全年商品零售價格上漲4.2 %。
表2.各類價格指數
類 別 指數(上年=100)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105.2
食品 111.9
#糧食 123.1
煙酒及用品 104.3
衣著 101.0
紡織品 103.0
體育娛樂用品 100.0
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 100.3
交通和通訊 101.1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103.3
居住 108.2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 104.2
燃料類 116.6
在崗職工工資穩步增長。全市在崗職工18.77萬人,工資總額224773萬元,比上年增發 45943萬元,增長20.4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1956元,比上年增加1790元,增長 17.6%。
積極發展勞務經濟。全年全市共有37.4萬名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勞務收入大16.2億元。
社會福利事業不斷發展。2004年全市各類社會福利院5所,共有床位611張,收養618人。我市已基本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養老、醫療、教育、住房等專項救助為輔助,以社會互助為補充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全年全市城鄉15萬特困群眾得到了有效救助。福利彩票發行創歷史新高,舉行兩次大獎組發行,銷售288萬元。電腦福利彩票全年銷售1600萬元,創15年來最高紀錄。福利資金資助大學生57名,資助貧困鄉村學校8所,為5所敬老院增添了服務設施。
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年末全市參加養老保險人員9.02萬人,比上年增長13.7%;參加醫療保險人員15.28萬人,增長7.8%;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2.35萬人,增長1.4%。新增就業崗位1.85萬個,有效地緩減了就業和再就業壓力,全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十一、 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穩步提高。至2004年底,全市城市面積332.1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95.13平方公里;綠地面積885萬平方米;城市道路476.4公里,道路面積811.1萬平方米;城市供水管線長度481.4公里,供水總量2253萬噸,城市自來水普及率88.7%;使用燃氣戶數91018戶,其中天然氣用戶16396戶,使用燃氣普及率59.78%;全市集中供熱面積98.6萬平方米,其中榆林城區58.6萬平方米。全市公共汽車和出租汽車運營車輛2154輛,其中出租汽車是1711輛。全市詳規覆蓋率達到45%,其中,榆林城區達到75%。全市住宅建設完成投資9億元,建成面積80萬平方米。
全年全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入5.2億元。榆林市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3億元,縣區2.2億元。市區主要項目有:古城步行街建設順利進行;永濟路、永濟橋建設和上郡路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對世紀廣場、凌霄廣場和210國道兩側、榆溪河西岸部分地段的綠化,完成投資1000萬元,新增綠化面積12萬平方米,城區人均綠化面積達到3.5平方米。各縣實施的主要項目有神木縣杏花灘公園綠化,府谷縣濱河大道一期工程,定邊縣西環路道路三期工程,靖邊縣東西大街改造,長城路二期建設工程,清澗到秀延廣場建設工程,綏德縣永樂大道和廣場綠化工程。
環境保護事業穩步發展,“五小企業”污染治理整頓取得階段性成果。對府谷縣工業污染進行了重點整改,對國家環保局查出的府谷縣24重點企業,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7家已徹底取締和關閉,剩余的17家全部完成了治理整改任務。其他縣區的許多企業也實現了達標生產。資源環境管理逐步規范。目前全市2314口油井,90%以上達到清潔文明井場建設標準;限期整改13家違法排污企業;強化了煤炭運輸管理。
榆林城區大氣污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強行拆除了城區集中供熱管網通達區域內的33臺燃煤采暖鍋爐;對1019戶餐飲業全部實施禁燒原煤,用上了天然氣、石油液化氣、焦碳等清潔燃料;115戶豆腐坊改用焦碳燃料;10家規模較大的飯店安裝了油煙凈化器;建成西沙火車站天然氣加氣站,北郊天然氣加氣站已完成“三通一平”;開展居民禁燒原煤試點工作。
注:
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
2、地方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人口數使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基數。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