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服務業發展規劃
來源: 陜西省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 2010-06-07 00:00
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加快發展服務業,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提升經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為進一步促進我省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特編制本規劃。規劃實施期2010年—2015年。
一、發展基礎
?。ㄒ唬┌l展現狀。
近年來,我省服務業獲得長足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
1. 規模不斷擴大。2008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2700億元,同比增長13%,占全省生產總值的36.9%。服務業增加值位居全國第19位,在西部處于第4位,比1998年增長4倍,年均增長11.6%。
2. 投資快速增長。2008年全省服務業完成投資2947億元,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60.7%,是1998年的8倍多。鐵路、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創新高,房地產、教科文衛等社會發展項目建設力度加大。西安國際港務區、西安浐灞金融商務區、西安軟件產業園、商丹循環工業經濟園區綜合服務體系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
3. 結構逐步優化。2008年全省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1250.1億元,占服務業增加值的46.3%;分別比1998年提高了1052億元和6.7個百分點?,F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技術、房地產業和商務服務等新興服務行業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成為全省服務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4. 布局日趨合理。已形成以關中為核心、陜南和陜北為兩大輻射圈的布局。西安國際港務區建設快速起步,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大學科技園區的裝備制造業服務平臺、高新技術服務平臺初具規模,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商丹循環工業經濟園區服務體系建設進展較快,在產業發展中發揮了較大作用。
5. 就業明顯增加。2008年全省城鎮服務業就業人數達到462.2萬人,占全部城鎮從業人員的59.9%,比2004年增加13.7%。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房地產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從業人員增加較快。
?。ǘ┐嬖诘膯栴}。
盡管我省服務業發展取得了較大成效,但總體看服務業仍然是國民經濟中相對薄弱的產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整體實力增長緩慢。幾年來服務業增加值增速一直慢于全省GDP的增速,占全省經濟總量比重一直在35%左右,低于全國平均40%的水平。2008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國比重為2.02%,低于GDP和人口所占比重。人均服務業增加值5928元,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74.6%。二是區域發展不夠平衡。全省服務業增加值中,關中、陜北、陜南地區分別占78%、10%和12%。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關中、陜北、陜南分別占43.4%、18.6%和39.7%。在加快服務業發展中,陜北跨越發展、陜南突破發展的任務很重。三是產業結構急需優化。我省服務業增加值中,傳統服務業占比依然較高,生產性服務業增速緩慢。2008年,全省傳統服務業所占比重達到53.7%,生產性服務業比整個服務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低3個百分點。四是市場化程度不高?,F代服務業市場發育不足,資源優化配置不夠,生產要素的市場定價機制和途徑尚未真正形成,中小企業發展不充分,產業集聚程度較低,阻礙了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ㄈ┟媾R機遇。
1. 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機遇。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我省服務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為服務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家繼續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為全省服務業加快發展帶來更多新的機遇。《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給服務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為服務業創造了較好的發展環境。
2. 大力實施工業化戰略的機遇。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工業經濟得以持續快速增長,對信息、物流、技術、金融等服務產生了巨大需求,為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大力發展圍繞農業、裝備制造業和能源化工業的現代物流、公共研發、會展交易、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已迫在眉睫。
3. 進一步擴大需求和承接產業轉移的機遇。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和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推進,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擴大內需成為保持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推動力。我省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明顯提高,加快推進城鎮化,壯大縣域經濟,實施新農村建設,為服務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我省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科技、文化、教育、旅游資源和區位優勢明顯,積極承接國際國內服務業的梯度轉移,為更好地利用資金、吸引高端人才、增強自主創新和自我發展能力提供了有利條件。
4.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機遇。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努力實現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為加快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加快發展服務業,對促進我省經濟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增加社會就業和地方財政收入,緩解節能減排壓力和提高對外開放合作水平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把保持服務業平穩較快增長作為首要任務,大力培育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水平,促進全省服務業總量增加、結構優化、領域拓寬、功能增強、水平提高,努力構建支撐第一、第二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增加值高、就業面廣、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區域服務業體系,全面提高服務業綜合競爭力。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壯大實力。整合資源,聚集發展,打造品牌,做大規模,提高產業競爭力。抓住體制和機制創新,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努力在生產性服務業和消費性服務業上實現新突破,實現服務業整體實力新的跨越。
二是堅持優化結構。堅持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方向,在發展中優化結構,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促進服務業全面發展,推進現代服務業和新型工業化融合互動,發揮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
三是堅持創新機制。著力解決制約服務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深化服務業體制機制改革,順應市場需求變化,推進理念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業態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資源要素合理集聚,推進服務業標準化進程。
四是堅持協調發展。大力培育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實現生產性服務業和消費性服務業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城市服務業優勢,強化城市對農村服務業的帶動作用,創建縣域特色服務業,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服務業的合理布局。
(三)發展目標。
1. 擴大總量。力爭服務業增長速度高于工業增速,到2015年服務業實現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達到42%左右,年均增長18%。生產性服務業功能明顯增強,生活性服務業不斷提升,農業綜合服務體系有較大改善,特色服務業得到較快發展。
2. 增加就業。服務業從業人員持續增加,年均增長5%,到2015年占城鎮從業人員的比重提高到65%,服務業新增就業人員占全省新增就業量的70%,成為增加就業的主要渠道。
3. 優化結構。2015年實現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到55%左右;陜北、陜南地區占全省服務業比重均增加6個百分點;全省產業結構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三次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4. 培育載體。培育建設一批主導產業突出、特色鮮明、層次較高的服務業聚集區;培育形成100戶規模較大、市場競爭力強的大型服務企業;重點抓好100個重大項目建設;創建全國服務業綜合改革示范區1—3個,培育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示范區10—15個,形成主體功能突出、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國家或區域服務業中心。
5. 創新體制。引導推進服務業加快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積極創造包括融資、用地和稅費政策以及財政體制等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環境條件,切實提高服務業開放合作水平。建立和完善統分結合的服務業工作機制,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制度,形成科學的服務業發展考核評價體系。
三、發展重點
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優化發展消費性服務業,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服務業體系。
(一)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1. 現代物流業。大力實施大物流、大交通戰略,通過構建“物流網絡和設施、物流公共信息、物流研發”三大平臺,加快物流服務體系建設,把我省早日建成全國重要物流集散地。關中要大力推進西安國際港務區、咸陽空港產業園和寶雞陳倉物流園區建設,加快發展制造業物流、國際物流和商貿物流;陜北要圍繞能源化工物流和農畜產品物流,加快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園區等一批物流中心建設;陜南要發展循環經濟,加快褒河物流園區等一批綠色產品物流中心建設。加快資源整合,構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培育和引進大型物流企業集團,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充分發揮西安作為國家級物流節點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設立西安陸港型綜合保稅區,逐步形成區域一體化的物流新格局。
2. 現代金融業。以打造西安區域性金融中心為目標,加快建設西安浐灞金融商務區,進一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吸引更多國內外金融機構來陜落戶。加快創業投資、產業投資等股權投資和擔保體系建設,規范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銀行以及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加強農村金融體系建設,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保險,增強對“三農”的金融服務能力。創新融資模式,積極發展債券和期貨市場,推動上市融資工作。積極培育保險市場,優化險種結構。建設發展區域性產權市場,創新業務品種,形成各類產權流轉順暢的操作平臺。鼓勵金融制度和產品的創新,在更好地服務消費者的同時增強自身實力,提高抗風險能力。
3. 科技信息服務業。依托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大學科技園區等,大力扶持科技創新型企業,積極承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充分發揮陜西循環經濟工程技術院、陜西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平臺的作用,強化省重點實驗室和重點企業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的對外開放和服務功能,促進科技成果交流和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按照服務專業化、經營產業化的發展方向,培育建設一批面向中小企業的市縣生產力促進中心、工業園區配套生產性服務中心。以“創意設計”為重點,積極發展研發設計、工業設計、建筑設計、軟件設計、咨詢策劃等產業,完善創意產業園區,發揮集聚效應,創建全國創意產業示范基地。加強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三網”融合,發展互聯網業務。繼續推進電子政務,優化整合網絡資源,推動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積極發展面向“三農”的信息服務,推進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支持郵電通訊信息服務、計算機應用服務和與工農業生產、公共生活相關的信息咨詢等普及性業務,鼓勵視頻協作、增值信息服務和專項信息服務等新興業務。
4. 商務服務業。適應產業和市場發展需要,進一步培育發展會計、法律、咨詢、評估等中介企業,促進一批中介服務機構向集團化方向發展。大力發展會計、稅務、審計、評估等經濟鑒證類中介組織,律師、仲裁、公證等法律中介組織,管理和信息咨詢、項目管理、項目資金運作等咨詢管理類中介組織,資產評估、國有資產投資經營、證券、風險投資、團體和個人理財等金融和資本服務中介組織,文藝、體育、旅游、會展、教育等文體藝術服務中介組織。引導中介機構獨立、依法、客觀執業,規范中介服務市場秩序,提高服務質量。加快電子商務發展,建立健全信用、認證、支付等服務體系,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推進電子商務應用。
5. 會展、服務外包業。加快建設以西安為中心的會展經濟圈,以歐亞經濟論壇、西洽會、農高會、通用航空等品牌展會為平臺,整合會展資源,完善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浐灞國際會議中心等會展設施建設,策劃實施一批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會展項目,建設區域性國際會展中心,積極打造“西部會展之都”。順應全球性服務外包產業轉移的趨勢,整合服務外包資源,積極承接信息管理、數據處理、財會核算、工業設計等國際服務外包業務。以發展國際離岸服務外包業務為重點,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務能力的服務外包骨干企業。加快服務外包專業園區和支撐平臺建設,加快建設創業能力強、科技產業發達的ITO(信息技術)中心和BPO中心(業務流程),全力打造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服務外包產業基地,有效發揮產業集群效應,帶動全省服務外包產業快速發展。
6. 農業服務業。從良種服務、農資服務、農技服務、人才培訓、流通服務等方面著手,為廣大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努力在規模化、標準化、企業化和市場化上實現突破,提高現代農業水平。要圍繞農產品資源優勢,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增強帶動能力,逐步實現農工貿、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目標,推動“一村一品”向“一縣一業”發展。充分發揮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科技輻射作用,完善縣鄉科技推廣服務網絡,加強農業科技研發推廣和技術服務。
?。ǘ﹥灮l展消費性服務業,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
1. 文化產業。充分發揮曲江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區和安塞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等示范平臺的帶動作用,加快西部影視數字化制作基地、動漫產業基地、黃帝陵人文始祖文化、文藝路演藝一條街等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打造陜西特色文化品牌,促進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做大做強曲江文化產業集團、廣電網絡、西部電影等一批龍頭企業,培育報業、演藝和出版等骨干企業,加快經營性文化單位改制步伐,大力發展民營文化企業,把西安建成中國文化產業的重要基地和西部文化產業的中心城市。加強秦商(陜商)文化開發。重點扶持“大戲、大片、大劇、大作”的策劃與創作生產,推動陜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努力建設文化強省。
2. 旅游業。以彰顯“人文陜西、山水秦嶺”品牌為目標,優化環境、搞好促銷,加大旅游龍頭企業的培育和引進力度,促進關中人文游、陜南山水游和延安紅色旅游加快發展。加強旅游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城市游客密集區、區域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景區的旅游咨詢服務,建設旅游信息網絡平臺和游客服務中心。加快建設臨潼文化旅游區、法門寺佛教文化旅游區、延安紅色旅游區、秦嶺生態旅游區等項目,形成文化旅游、紅色旅游、自然生態旅游和休閑度假旅游四大系列,著重推進大秦嶺旅游、溫泉旅游,提升農家樂水準,培育新產品,發展新業態,推進旅游業品牌化、網絡化、集團化,全面提升陜西旅游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3. 商貿服務業。以開拓市場、擴大消費為主線,改造提升商貿服務業,構建便利化服務體系。在市區重點完善市級商業中心、區域商業中心和社區商業中心三級商貿服務網絡。在縣(區)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積極推進“縣超工程”、“農超對接”等,形成以縣城為中心、鄉鎮和村組結合的商品流通網絡體系。加快商業廣場、特色商業街、商貿聚集區建設步伐,適應消費升級需要。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多式聯運等新型服務業態,推進社區商業“雙進工程”(便利服務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整合旅館資源,提升酒店發展水平,滿足多樣化需求。鼓勵老字號餐飲店實施連鎖經營,積極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牌餐飲。
4. 社區服務業。以構建和諧社區為目標,創新服務方式,增強服務功能,滿足居民家庭生活服務需要。不斷完善社區生活服務設施、安全保障設施、醫療保健服務設施、休閑娛樂健身設施、人際交往場所等基礎服務設施,重點發展社區衛生、家政服務、社區保安、養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務和便民服務。加快城市可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建設,理順社區管理體制,推進社區服務網絡化、規范化。鼓勵社會資本興辦各類社區服務,促進經營性社區服務產業化。強化社區再就業組織服務功能,鼓勵失業人員和轉崗干部創辦多種形式的社區便民服務,促進社區服務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大力推進家庭服務業,引導和扶持有條件的家庭服務企業向規模化、網絡化、品牌化發展。繼續推進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后勤服務向社會化服務轉變。
此外,加強房地產業,增加普通住房供給,引導合理消費,規范市場秩序,滿足居民多層次住房需求;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衛生公平性、可及性和反應性水平;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促進城鄉、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基礎體育設施建設和管理,促進群眾體育發展;加強市政和環保服務建設,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市政設施、環保設施等的建設與經營,提高公用設施服務水平和環保節能效率;推進公共服務業體制改革,逐步實現公共服務供給主體多元化和供給方式多樣化。
四、產業布局
依據各區域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功能定位,合理配置服務業資源,優化空間布局和城鄉布局,積極推進服務業集聚區建設。
?。ㄒ唬┛臻g布局。
構筑“一核、一帶、兩翼”的空間發展格局。
“一核”,把西安(咸陽)打造成現代服務業的核心增長極,建成國家重要的科技研發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會展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和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引領全省服務業加快發展。
“一帶”,以西安(咸陽)為核心,以寶雞、銅川、渭南、楊凌等關中地區次核心城市為依托,形成西部發達的城市群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帶,打造資源共享、功能配套、相互支撐的現代服務業格局。重點發展科技信息服務業、先進制造業服務體系、現代物流業、農業服務業等,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兩翼”,陜南、陜北“兩翼”依托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服務業的輻射功能,促進服務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陜南因地制宜發展生態旅游產業、特色農業服務、循環經濟服務體系和現代商貿業等。陜北重點發展紅色旅游、能源化工基地服務體系、現代物流業和環保服務業等。
(二)城鄉布局。
貫徹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在全面提升城市服務業發展水平的同時,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服務業,不斷繁榮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1. 強化城市服務業的聚集和輻射功能。
中心城市要充分發揮城市聚集功能和輻射能力強的優勢,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過程中,推進服務業的現代化。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具有資源優勢的服務業、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擴大服務業總量,把服務業培育成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鼓勵服務業以城市為中心進行輻射性的網絡布局,降低服務成本,形成規模經濟。西安(咸陽)要充分發揮大都市的優勢,以城市化推進服務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重點發展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把服務業培育成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縣城要在滿足縣域基本服務需求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大力培育發展特色服務業。加強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搞好農民工外出務工的組織服務工作。在經濟較發達縣(市、區),規劃建設新型專業市場、物流園區和產業基地等服務業聚集區,促進服務業與制造業互動發展;在具有生態環境、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等優勢的縣(市、區),完善綜合配套設施,積極發展各種特色旅游;服務業特色鮮明又相對發達的縣(市、區),要率先實現向服務型經濟結構的轉型。
2. 全面推進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鄉鎮要因地制宜,加快發展農產品運輸、倉儲、貿易、信息和技術推廣等服務業,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帶資進入鄉鎮發展商業、交通物流業、餐飲業、旅游業等服務行業,建設鄉鎮農產品、畜產品、手工藝品等專業批發市場。完善鄉鎮面向城市和農村的服務功能,擴大服務業發展空間。搞好農民和農民工培訓,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
村組要大力推進農村交通、電信、電力、廣播影視、醫療衛生、教育、供水、垃圾及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加快發展農村文化體育、計生服務及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事業,擴大出版物、廣播影視在農村的覆蓋面,豐富農民物質文化生活。
?。ㄈ┓諛I聚集區建設。
依托大中城市、產業集群和工業園區,引導資源要素合理集聚,加快服務業聚集區建設,提升帶動服務業發展水平。
1. 現代物流業聚集區。
構建以西安為中心,輻射帶動咸陽、渭南、銅川的關中東部物流區域;以寶雞為中心,輻射帶動楊凌的關中西部物流區域;以漢中為中心,輻射帶動安康的陜南物流區域;以榆林為中心,輻射帶動延安的陜北物流區域。
專欄1. 現代物流業聚集區
關中東部現代物流業聚集區。依托西安國際港務區、咸陽空港產業園、長安引鎮倉儲物流中心、渭南物流園、銅川果品物流中心等園區,抓好西安華南城、中陜國際物流中心等項目,形成區域性物流中心。
關中西部現代物流業聚集區。依托“一園四中心”的布局,抓好陳倉現代物流園區和西部物流公司集裝箱配送中心、東嶺集團和華譽公司金屬材料配送中心、秦川機床集團機電設備配送中心、蔡家坡汽車生產及零部件加工配送中心等項目建設。
陜南現代物流業聚集區。依托漢中褒河綜合物流園區、安康綜合物流園區、漢中口岸物流園、商洛農特產品物流中心、鋪鎮物流園區和城固、勉縣特色物流園等,抓好漢中茶城、建興糧油物流配送基地等項目建設,形成區域物流樞紐。
陜北現代物流業聚集區。依托陜北能源化工基地,抓好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中心、綏德物流園、延安物流中心建設,形成區域物流體系。 |
關中東部現代物流業聚集區。依托西安國際港務區、咸陽空港產業園、長安引鎮倉儲物流中心、渭南物流園、銅川果品物流中心等園區,抓好西安華南城、中陜國際物流中心等項目,形成區域性物流中心。
關中西部現代物流業聚集區。依托“一園四中心”的布局,抓好陳倉現代物流園區和西部物流公司集裝箱配送中心、東嶺集團和華譽公司金屬材料配送中心、秦川機床集團機電設備配送中心、蔡家坡汽車生產及零部件加工配送中心等項目建設。
陜南現代物流業聚集區。依托漢中褒河綜合物流園區、安康綜合物流園區、漢中口岸物流園、商洛農特產品物流中心、鋪鎮物流園區和城固、勉縣特色物流園等,抓好漢中茶城、建興糧油物流配送基地等項目建設,形成區域物流樞紐。
陜北現代物流業聚集區。依托陜北能源化工基地,抓好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中心、綏德物流園、延安物流中心建設,形成區域物流體系。
2. 科技信息服務業聚集區。
充分發揮我省科技資源優勢,大力興辦各類科技、信息服務機構,加快技術開發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把各類園區建設成為高新技術研發聚集地、孵化基地和產業化基地。
專欄2. 科技信息服務業聚集區
西安科技信息服務業聚集區。依托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閻良航空產業基地、長安航天產業基地、大學科技園區等,抓好西安軟件新城、西安創業研發園生產性公共服務平臺等項目建設。
西安創意產業聚集區。依托西安碑林動漫產業基地、經濟開發區創意園、紡織城創意產業園等,培養和發展創意產業鏈,形成集動畫、漫畫、手游、網游、圖書發行、音像出版等為一體的創意產業基地。
寶雞科技信息服務業聚集區。依托寶雞高新技術開發區、生產力促進中心、鈦谷新材料應用技術研究院、國家快速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省精密數控機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打造裝備制造業服務平臺,提升裝備制造業水平。
渭南中小企業創業聚集區。依托渭南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各縣(市、區)產業園區服務中心,為中小企業開展技術研發、信息咨詢、技能培訓、安置就業、產品營銷等服務。
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生產性服務業聚集區。依托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形成集技術研發、物流倉儲、信息咨詢、金融保險、營銷服務為一體的服務平臺,提高能源化工基地現代化水平。
陜南循環經濟產業服務體系聚集區。依托漢中、安康、商洛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物流服務、金融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和交易會展平臺等體系,提高園區發展水平。 |
西安創意產業聚集區。依托西安碑林動漫產業基地、經濟開發區創意園、紡織城創意產業園等,培養和發展創意產業鏈,形成集動畫、漫畫、手游、網游、圖書發行、音像出版等為一體的創意產業基地。
寶雞科技信息服務業聚集區。依托寶雞高新技術開發區、生產力促進中心、鈦谷新材料應用技術研究院、國家快速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省精密數控機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打造裝備制造業服務平臺,提升裝備制造業水平。
渭南中小企業創業聚集區。依托渭南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各縣(市、區)產業園區服務中心,為中小企業開展技術研發、信息咨詢、技能培訓、安置就業、產品營銷等服務。
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生產性服務業聚集區。依托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形成集技術研發、物流倉儲、信息咨詢、金融保險、營銷服務為一體的服務平臺,提高能源化工基地現代化水平。
陜南循環經濟產業服務體系聚集區。依托漢中、安康、商洛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物流服務、金融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和交易會展平臺等體系,提高園區發展水平。
3. 文化旅游業聚集區。
以西安為中心,加快文化旅游資源整合,加強文化旅游景區和線路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提升文化旅游資源產業化水平,建設國際文化交流平臺,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我省文化旅游產業整體實力。
專欄3. 文化旅游業聚集區
西安文化產業聚集區。依托西安大雁塔、碑林博物館、大唐芙蓉園、大明宮、大唐西市、西部影視城等景區,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打造中國文化產業重要基地和西部文化產業中心城市。
西安(咸陽)旅游業聚集區。依托秦兵馬俑博物館、華清池、咸陽漢唐帝陵文化旅游區(漢陽陵、昭陵、乾陵、茂陵)等景區,構筑以遺產旅游為主體,包括文物觀光、都市旅游、生態旅游、養生保健等多元化的旅游產品體系,打造國際旅游都市。
寶雞旅游業聚集區。依托法門寺佛文化景區、太白山景區和姜炎周秦文化、秦嶺生態休閑旅游板塊,打響“華人老家、佛祖圣地、秦嶺云頂”三大旅游品牌,把寶雞建成西部旅游熱點城市。
銅川文化旅游業聚集區。依托玉華宮、藥王山、耀州窯、照金等旅游景點,充分利用唐玄奘、孫思邈、柳公權等歷史文化名人效應,加快香山、云夢山景區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業發展水平。
渭南文化旅游業聚集區。依托大華山旅游景區、洽川風景名勝區、韓城古城旅游區和富平國際陶藝文化產業園、華縣皮影文化產業園、潼關金三角文化創意園等,完善旅游服務體系,建設“國際山水旅游文化城市”。
延安紅色旅游聚集區。依托延安革命紀念地和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等景區,開發陜北民歌、大秧歌、安塞腰鼓、剪紙和農民畫等陜北黃土風情文化,形成以紅色旅游首選地、炎黃子孫朝圣地等為代表的文化旅游格局。
榆林文化旅游業聚集區。依托長城鎮北臺、大夏國都統萬城遺址、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觀、摩崖石刻紅石峽和李自成行宮、內陸湖泊紅堿淖等,發揮人文優勢,促進旅游業快速發展。
漢中文化生態旅游聚集區。依托長青華陽景區、定軍山三國文化景區和南湖、紅寺湖、南沙湖等景點,塑造“秦巴天府·水韻漢中”新形象,建設西部地區重要的休閑旅游目的地。
安康生態旅游聚集區。依托安康特色山水園林和南宮山、瀛湖等旅游景點,開發安康絲綢系列產品、富硒茶、鎏金蠶、特色藥材、民歌、漢劇臉譜等產品,建設國內聞名的生態旅游勝地。
商洛旅游和特色文化聚集區。依托商洛生態旅游資源和秦楚文化交融的獨特優勢,抓好仙娥湖、金絲峽、木王等景區建設,宣傳具有優勢的詩歌、小說、戲曲、民歌,打造生態旅游目的地和西安第二生活區。 |
西安文化產業聚集區。依托西安大雁塔、碑林博物館、大唐芙蓉園、大明宮、大唐西市、西部影視城等景區,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打造中國文化產業重要基地和西部文化產業中心城市。
西安(咸陽)旅游業聚集區。依托秦兵馬俑博物館、華清池、咸陽漢唐帝陵文化旅游區(漢陽陵、昭陵、乾陵、茂陵)等景區,構筑以遺產旅游為主體,包括文物觀光、都市旅游、生態旅游、養生保健等多元化的旅游產品體系,打造國際旅游都市。
寶雞旅游業聚集區。依托法門寺佛文化景區、太白山景區和姜炎周秦文化、秦嶺生態休閑旅游板塊,打響“華人老家、佛祖圣地、秦嶺云頂”三大旅游品牌,把寶雞建成西部旅游熱點城市。
銅川文化旅游業聚集區。依托玉華宮、藥王山、耀州窯、照金等旅游景點,充分利用唐玄奘、孫思邈、柳公權等歷史文化名人效應,加快香山、云夢山景區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業發展水平。
渭南文化旅游業聚集區。依托大華山旅游景區、洽川風景名勝區、韓城古城旅游區和富平國際陶藝文化產業園、華縣皮影文化產業園、潼關金三角文化創意園等,完善旅游服務體系,建設“國際山水旅游文化城市”。
延安紅色旅游聚集區。依托延安革命紀念地和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等景區,開發陜北民歌、大秧歌、安塞腰鼓、剪紙和農民畫等陜北黃土風情文化,形成以紅色旅游首選地、炎黃子孫朝圣地等為代表的文化旅游格局。
榆林文化旅游業聚集區。依托長城鎮北臺、大夏國都統萬城遺址、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觀、摩崖石刻紅石峽和李自成行宮、內陸湖泊紅堿淖等,發揮人文優勢,促進旅游業快速發展。
漢中文化生態旅游聚集區。依托長青華陽景區、定軍山三國文化景區和南湖、紅寺湖、南沙湖等景點,塑造“秦巴天府•水韻漢中”新形象,建設西部地區重要的休閑旅游目的地。
安康生態旅游聚集區。依托安康特色山水園林和南宮山、瀛湖等旅游景點,開發安康絲綢系列產品、富硒茶、鎏金蠶、特色藥材、民歌、漢劇臉譜等產品,建設國內聞名的生態旅游勝地。
商洛旅游和特色文化聚集區。依托商洛生態旅游資源和秦楚文化交融的獨特優勢,抓好仙娥湖、金絲峽、木王等景區建設,宣傳具有優勢的詩歌、小說、戲曲、民歌,打造生態旅游目的地和西安第二生活區。
4. 會展、服務外包業聚集區。
以歐亞經濟論壇、西洽會、農高會、通用航空等品牌展會為龍頭,依托西安高新區和經開區,做大做強會展和服務外包企業,打造區域性會展中心和服務外包基地。
專欄4. 會展、服務外包業聚集區
西安會展業聚集區。依托西安國際展覽中心、浐灞國際會議中心和大唐西市等,辦好歐亞經濟論壇、西洽會和民間博物展會,整合會展資源,改善會展設施,打造西部“會展之都”。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會展聚集區。依托楊凌農高會,走綜合性展會與專業性展會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實現專題展與農高會綜合展的有機結合。
渭南通用航空會展聚集區。依托通用航空產業園,拓展國際通用航空會展平臺,加大會展商品的策劃、宣傳和促銷力度,構建渭南會展品牌。
眉縣磚瓦機械會展聚集區。依托陜西寶深建材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加快磚瓦機械會展交易中心建設,辦好磚瓦機械展會,提升磚瓦機械研發制造水平和知名度,爭創中國第一磚機城。
西安服務外包產業聚集區。依托西安高新區軟件園和西安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基地,聚合服務外包企業,強化孵化培育,改善基礎條件,大力發展BPO(業務流程)和ITO(信息技術)外包服務,推動西安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 |
西安會展業聚集區。依托西安國際展覽中心、浐灞國際會議中心和大唐西市等,辦好歐亞經濟論壇、西洽會和民間博物展會,整合會展資源,改善會展設施,打造西部“會展之都”。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會展聚集區。依托楊凌農高會,走綜合性展會與專業性展會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實現專題展與農高會綜合展的有機結合。
渭南通用航空會展聚集區。依托通用航空產業園,拓展國際通用航空會展平臺,加大會展商品的策劃、宣傳和促銷力度,構建渭南會展品牌。
眉縣磚瓦機械會展聚集區。依托陜西寶深建材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加快磚瓦機械會展交易中心建設,辦好磚瓦機械展會,提升磚瓦機械研發制造水平和知名度,爭創中國第一磚機城。
西安服務外包產業聚集區。依托西安高新區軟件園和西安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基地,聚合服務外包企業,強化孵化培育,改善基礎條件,大力發展BPO(業務流程)和ITO(信息技術)外包服務,推動西安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
5. 農業服務業聚集區。
以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為中心,以關中現代農業為重點,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新產品、新技術,做好農民技術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專欄5. 農業服務業聚集區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服務聚集區。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建設楊凌現代農業科技服務聚集區,提升農作物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農林園藝、節水灌溉和農業信息化等領域的技術水平,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
寶雞現代農業服務聚集區。依托寶雞中小企業信息服務中心、農業信息中心和35個農業專家大院、12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進一步做好農民技術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搞好農業新技術的引進推廣應用。
渭南現代農業服務聚集區。依托大荔荔民農資公司等企業,大力發展良種繁育供應、技術指導、農機應用、流通加工服務業,建立農業綜合信息網絡和病蟲害防治、農情檢測預報、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服務體系。
銅川周陵現代農業科技示范聚集區。依托九州果業有限公司、陜西大匠農科產業有限公司、周陵農業科技開發公司等企業,建設集科技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于一體的農業科技綜合示范基地。 |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服務聚集區。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建設楊凌現代農業科技服務聚集區,提升農作物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農林園藝、節水灌溉和農業信息化等領域的技術水平,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
寶雞現代農業服務聚集區。依托寶雞中小企業信息服務中心、農業信息中心和35個農業專家大院、12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進一步做好農民技術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搞好農業新技術的引進推廣應用。
渭南現代農業服務聚集區。依托大荔荔民農資公司等企業,大力發展良種繁育供應、技術指導、農機應用、流通加工服務業,建立農業綜合信息網絡和病蟲害防治、農情檢測預報、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服務體系。
銅川周陵現代農業科技示范聚集區。依托九州果業有限公司、陜西大匠農科產業有限公司、周陵農業科技開發公司等企業,建設集科技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于一體的農業科技綜合示范基地。
6. 金融、商貿服務業聚集區。
依托大中城市商業中心和區域商業中心,建設金融、商貿服務業聚集區,大力發展金融和批發、零售、餐飲、住宿服務業,完善服務功能,拓寬發展空間,提升商貿流通現代化水平。
專欄6. 金融、商貿服務業聚集區
西安金融業聚集區。依托浐灞金融商務區,抓好金融服務核心區、總部商務區、金融產業孵化基地等項目建設,完善綜合配套服務設施,創新金融業發展模式。
西安商貿業聚集區。依托實施“唐皇城復興計劃”,加快東大街、解放路、炭市街等商業區改造,抓好萬達廣場、中國原點新城等一批影響大、功能全的大型商貿項目及特色商業街建設,形成區域商貿中心。
寶雞商貿業聚集區。加快國際商業廣場、嘉隆國際商城、五洲購物中心、高新國際商業廣場等大型商業設施建設步伐,進一步完善經二路商務區、特色商業街功能。
延安商貿業聚集區。整合現有商業資源,加快二道街綜合商業街、市場溝美食娛樂街、西北川民俗商業街和綜合農貿市場建設,推動規模集聚和產業升級。
漢中商貿業聚集區。依托萬邦時代廣場、世紀陽光、星光百貨等大型商場和超市,加快漢中茶城、運達商城建設和北大街商業街改造,打造區域商業核心區。 |
西安金融業聚集區。依托浐灞金融商務區,抓好金融服務核心區、總部商務區、金融產業孵化基地等項目建設,完善綜合配套服務設施,創新金融業發展模式。
西安商貿業聚集區。依托實施“唐皇城復興計劃”,加快東大街、解放路、炭市街等商業區改造,抓好萬達廣場、中國原點新城等一批影響大、功能全的大型商貿項目及特色商業街建設,形成區域商貿中心。
寶雞商貿業聚集區。加快國際商業廣場、嘉隆國際商城、五洲購物中心、高新國際商業廣場等大型商業設施建設步伐,進一步完善經二路商務區、特色商業街功能。
延安商貿業聚集區。整合現有商業資源,加快二道街綜合商業街、市場溝美食娛樂街、西北川民俗商業街和綜合農貿市場建設,推動規模集聚和產業升級。
漢中商貿業聚集區。依托萬邦時代廣場、世紀陽光、星光百貨等大型商場和超市,加快漢中茶城、運達商城建設和北大街商業街改造,打造區域商業核心區。
五、保障措施
強化政策、機制、體制、人才、項目、載體“六大支撐”,突破瓶頸制約,增強服務業發展活力。
?。ㄒ唬┘哟笳叻龀?,優化發展環境。
加強產業規劃協調,切實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有關促進服務業發展的一系列扶助政策,加大在稅費、財政、注冊、土地、價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并支持企業用足、用活、用好這些政策。認真落實國家和省上各項服務業稅收優惠政策,加大財政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并根據服務業發展需要,視財政增收情況逐步增加資金規模。各市、縣應建立具有一定規模的服務業引導資金。繼續調整服務業用電、用水、用氣價格政策,實現與工業同價并軌。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服務企業予以信貸支持,加快開發適應服務業需要的金融產品,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企業進入境內外資本市場融資。支持金融機構和有實力的企業建立服務業產業投資基金。鼓勵創業風險投資機構、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和信用擔保機構對服務企業開展業務。合理調整城市用地結構,逐步增加服務業用地比例,對鼓勵發展的服務業建設項目,在土地供應上給予傾斜。省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制訂現代服務業發展指導目錄。
(二)健全組織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充分發揮省服務業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加強對服務業發展的宏觀指導、政策扶持和綜合協調。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搞好協作配合,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各地也要建立相應的服務業工作領導機制,加強對本地服務業發展工作的指導和協調。要建立健全服務業工作機構,加強服務業工作隊伍建設。建立服務業發展考核評價制度,強化對服務業工作績效及發展狀況的考核評價,形成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合力。加強服務業統計工作,完善服務業統計調查方法和指標體系,提高服務業統計的全面性、精確性和及時性。組建陜西省服務業聯合會,支持服務業商會、行業協會發展,積極發揮協會在行業自律和服務產品技術創新、交流推廣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形成政府引導、協會推動、行業自律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新機制。
?。ㄈ┥罨w制改革,擴大開放合作。
進一步打破體制機制約束,加快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服務業發展機制。積極推進國有服務企業的改革,培育大型服務業企業集團。加大壟斷行業改革,進一步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穩妥推進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探索建立特許經營制度。推進生產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實現后勤管理和服務職能的分離。積極推進企業內部二三產業分離,引導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大力吸引國內外知名服務企業來陜投資設立企業總部、地區總部、采購中心、研發中心等。完善企業“走出去”的政策體系,支持有實力的服務企業開展跨地區性經營,建立健全國內國際營銷網絡。加強與港澳臺、長三角等區域服務業的交流和合作,在合作中拓展我省服務業發展空間。
?。ㄋ模┘訌娙瞬排囵B,提高人員素質。
構建強有力的人才支持體系,多層次、多渠道培養和引進各類服務業所需人才。引導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加強與服務業發展相適應的學科專業建設,加快培養服務業緊缺人才。支持有條件的服務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建立實訓基地,支持各類教育培訓機構開展服務業技能型人才再培訓、再教育。完善和規范職業資格和職稱制度,健全服務業職業資格標準體系。積極吸引和聘用國內外高級人才,鼓勵海外留學人員來我省創業,組織實施服務業管理人才培養工程,積極搭建人才交流平臺,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要針對不同類型服務業從業人員的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崗位職業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業務水平。研究完善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有關政策,建立多元化分配激勵機制,大力改善用人、留人環境。
?。ㄎ澹嵤╉椖繋?,打造名牌產品。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承接國際國內服務業轉移,拓寬融資渠道,鼓勵民營資本進入服務業。強化項目管理,確保資金使用發揮最佳效益。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創意經濟、網絡經濟、會展經濟、商務經濟等新經濟業態,鼓勵發展連鎖經營、特許經營、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數字傳媒、動漫游戲、工程咨詢、管理咨詢等各類具有創新意義的現代服務企業。搶抓《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的機遇,建設一批帶動力大、支撐力強、產業關聯度高的重大項目,全面提升服務業實力。推廣寶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渭南市大荔荔民農資銷售(連鎖)有限公司的科技服務、農資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水平。加強名牌產品、商標、商號、老字號等認定與復檢。加強品牌文化、品牌市場、品牌旅游、品牌會展建設,培育知名商業中心、特色街區。打造有國內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服務品牌。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建立健全服務行業標準體系,擴大服務標準覆蓋范圍,積極開展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工作,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
(六)抓好載體建設,推進創新發展。
把載體建設作為推動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支持大中城市規劃建設服務業聚集區,優化城市布局,增強產業聚集效應,提升城市現代服務功能。加大扶持力度,促進各地科技創業園、物流園區、商貿聚集區、制造業服務體系、生產力促進中心、工業園區配套生產性服務平臺等規范發展。努力爭取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積極開展各類省級服務業改革試點,重點抓好現代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試點等,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按照有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的要求,多方位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服務業的發展。加強創業基地和創業服務中心建設,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和信息咨詢等服務。具有自然資源、人文歷史、文化積淀、交通樞紐等優勢的地區,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服務業,不斷提高服務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加強服務業宣傳,搞好示范推廣,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鼓舞全省上下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
六、規劃實施
省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工作分工,加強溝通協商,密切配合,編制或修訂相關產業專項規劃,完善服務業發展規劃體系。有關市(區)要編制產業區域規劃和大型功能區規劃。要建立部門聯合發布信息制度,適時向社會發布服務業發展有關信息。有關部門要適時開展規劃的后評價工作,及時提出評價意見。
各市(區)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抓緊組織實施,確保取得實效。各地的貫徹實施意見以及工作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報省服務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