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十一五”固定資產投資和重大建設工程專項規劃
來源: 陜西省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 2008-01-01 00:00
一、“十五”期間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十五”時期,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緊抓機遇,深入貫徹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振奮精神,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投資效益日益提高,投資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成功戰勝非典疫情、洪澇災害、禽流感和重大突發事件,有力保證了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
?。ㄒ唬┩顿Y高速增長,規模不斷擴大
“十五”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628億元,是“九五”期間的2.4倍,累計年均增長20%(2000年為基期),超過“九五”時期18%的增長水平,超額完成了年均增長16%、投資5700億元的預期目標。其中2003年投資增速高達31.2%,創歷史新高,2004年超過20%,2005年達到28.3%。“十五”期間的投資率一直在50%以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60—70%左右。盡管有“非典”、洪澇災害、“禽流感”等的沖擊,但在投資高速增長的強力帶動下,經濟發展實現并保持了高速增長?!笆濉逼陂g我省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1.5%,高于全國同期平均水平,比“九五”時期提高了0.7個百分點,經濟運行質量也不斷提高。
?。ǘ┩顿Y宏觀調能力得到加強,投資結構不斷優化
基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得到加強。2004年以來,國家實施土地和信貸雙調控政策,對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過熱行業以及污染嚴重的“五小企業”進行清理。以此為契機,我省在清理、整頓的同時,適時進行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重點加強了基礎設施、優勢產業和社會事業等6個方面的投資力度,基礎設施和優勢產業領域的投資分別占到“十五”總投資的25%和26%左右,較“九五”期間有顯著增長,成為影響全省投資走勢的主要因素。同時,教育、衛生、住房、公共設施等和諧社會建設投資也得到了加強,已占到“十五”總投資的30%。
從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看 ,第三產業投資不斷擴大,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投資所占比重下降?!笆濉逼陂g,第三產業投資增速遠遠高于第一和第二產業,我省固定資產投資中投向三次產業的比重,由“九五”時期的3:36:61,調整為4:31:65。
投資多元化趨勢進一步增強?!笆濉逼陂g,全省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中,各級財政性資金、社會資本、利用外資、企業自籌、銀行貸款等構成了來源基本完備、比例基本合理的融資渠道。隨著市場化進程的深入,資金來源結構不斷優化,國家預算內投資比重逐漸減小,銀行貸款、自籌資金等非政府性資金成為主要的資金來源。為了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導向作用,保持政府意向與資本流向的一致性,省政府構建了省投資集團公司、省投資公司、省風險投資公司和省地方鐵路公司等四個投資平臺,同國家開發銀行簽訂了500億元貸款框架協議,并通過銀企推介會等多種方式定期向銀行通報情況、推薦項目,穩定貸款規模,貸款占到總資金來源的25%。隨著投資體制改革的深入,民營經濟實力的壯大和自籌能力的增強,企業自籌資金增加很快,已占到投資的55%以上。
?。ㄈ┲卮箜椖拷ㄔO成就斐然,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
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為此專門成立了省重大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在省級領導聯系重大項目制度的推動下,優質、高效的前期工作保證了重點項目建設接替有序,保證了投資的穩定增長。
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笆濉逼陂g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720億元,占同期總投資的26%。重點項目建設支撐了投資增長,改善了發展環境。以鐵路、公路為主的交通設施條件空前改善,西康、神延、西合等鐵路建成通車,實現了陜北、關中、陜南三大區域之間的大聯通;五年全省新增高速公路871公里,累計通車里程達到1300公里,“米”字形公路主骨架和“兩縱五橫四個樞紐”鐵路骨架日趨完善。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新航站樓投運,航運吞吐能力大幅提高;建成了西安、寶雞、咸陽、渭南等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市政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水利、通訊、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生態環境建設成效顯著,五年退耕還林1100萬畝,每年防治水土流失面積6400平方米公里。
(四)投資體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2003年7月22日,國務院頒布《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核準制、備案制管理辦法、核準項目目錄、中央預算內資金管理辦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投資體制改革邁出關鍵一步。我省制定了《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配套出臺了核準制、備案制辦法,對企業不使用政府投資的項目實行核準制和備案制,促進企業和社會投資的快速增長。并嚴格規范了政府投資的管理,出臺了《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新的投資體制開始全面推行,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對促進投資增長的巨大政策效應逐漸顯現。
(五)民營企業不斷壯大,社會資本成為投資的主力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民營企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放開投資領域,降低準入門檻,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各項建設,企業投資主體地位得以確立,民營經濟迅猛發展,民營企業投資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十五”末,全省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到1.2萬家,非公有制經濟比重由31%提高到45%,非國有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達到34%左右。
我省“十五”固定資產投資在應對多次沖擊中,保持了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以下幾點成功的經驗:充分利用國家政策,爭取資金和項目支持;堅持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重視項目前期工作,加大重大項目建設力度;不斷改革投資體制,完善投資環境,壯大民營經濟,擴大招商引資等。
同時,投資運行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投資的預測性和超前性不夠,政府投資的主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投資體制改革還處在磨合階段,存在一些不協調和不配套問題;投資市場化進程較慢;投資環境還需進一步完善;投資的地區差異比較大,農村投入明顯不足;民營企業的積極性還需要進一步保護和提高;重點項目建設需要協調的矛盾多,重大前期項目培育孵化的難度加大。
二、“十一五”投資發展思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市場經濟的加速形成,生產要素流動性更加充分,使我省在今后一個時期內保持投資的快速增長具備了現實基礎。在進出口總量小、居民收入低、消費需求有限的條件下,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仍是我省今后一段時期的唯一選擇,這就要求投資也需要保持一個快速增長,以保障經濟目標的實現,這種局面將會保持相當長時間。但經濟發展過度依賴于投資、長期依賴于投資,也不利于經濟運行質量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十一五”投資,既要快速發展,又要科學增長。
?。ㄒ唬┲笇枷牒涂傮w思路
根據我省所處的經濟階段、客觀環境和歷史任務,“十一五”時期固定資產投資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綱要》對我省經濟發展的總體部署和要求,以《綱要》確定的各項經濟社會發展奮斗目標為指導,堅定不移的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通過集中力量抓好重大項目建設,重點加大基礎設施、產業項目、環境治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四個方面的投資力度,促進四大基地、特色和優勢產業的集群化發展,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改善投資軟硬環境,推進投資市場化進程,不斷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實現投資“又快又好”的快速健康增長,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帶動作用。
?。ǘ┲饕繕?
為了實現GDP年均增長11%左右、2010年突破6000億元的預期目標,綜合考慮投資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的變化趨勢,我省“十一五”投資主要目標是:
——投資規模累計達到1.7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20%,力爭到2010年末突破5000億元大關;
——投資率穩定在50%左右;
——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產業化項目投資所占比重分別達到30%和40%,產業化項目所占比重比“十五”提高10多個百分點;
——非國有投資比重達到45%左右;
?。ㄈ┲饕ㄔO任務
(1)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大區域協調發展和“兩型”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加強農村生產條件和生活設施建設,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促進關中、陜南、陜北協調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節約型社會建設;繼續加大對教育、衛生等方面的投入,推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改造傳統產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大對我省冶金、有色和建材等傳統產業改造力度,提高技術含量,創名優品牌,使傳統產業的市場競爭力有一個新的提高。
?。?)發展優勢產業,壯大支柱產業。抓住我國能源需求持續增長的有利時機,發揮我省能源資源優勢,加大開發力度,加快三個轉化,建成全國主要的能源接續地。利用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和國際制造業向我國轉移的有利時機,發揮我省存量資產優勢,構筑產業集群,建成西部裝備制造業基地。
(5)培育新興產業,構筑三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充分發揮我省旅游、文物、文化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步伐,培育一批文化產業。加快現代物流產業園區、物流配送等體系建設,發展壯大現代物流產業。
三、“十一五”重大建設工程
根據“十一五”投資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任務,規劃實施十大工程,238個項目,總投資9473億元,“十一五”期間預計完成投資6276億元,占同期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的37%。
1、交通工程。總投資2251億元,“十一五”投資1676億元。主要項目有:
10大鐵路工程:包括西安樞紐擴能、鄭州至西安客運專線等。18條高速公路:包括戶縣至勉縣、柞水至安康高速公路等。
5個機場項目:包括西安咸陽機場二期擴建、榆林、漢中、延安機場遷建,安康機場改造。
“十一五”全省將新建鐵路約2460公里,其中新建鐵路約1000公里,增建第二線鐵路1460公里,到2010年全省鐵路運里達到4300公里,形成“兩縱五橫四個樞紐”鐵路骨架網。全面建成國道主干線和西部大通道“米”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著力改善“一縱三橫兩環”次骨架及國省干線公路通行條件,形成連接周邊10個省會級城市的“一日交通圈”;全面實施農村“通暢”、“通達”工程。到2010年,全省公路總里程達到6萬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1800公里以上,通車里程達到3100公里?;拘纬伞耙恢魉妮o”的省內空運格局,西安咸陽機場成為全國六大航空樞紐之一。有效提升我省在西部和全國的交通樞紐地位,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硬環境。
2、能源工程??偼顿Y2142億元,“十一五”投資1781億元。主要項目有:
超億噸煤礦建設工程:包括紅柳林、檸條塔等23個煤礦。
1000萬噸原油和60億立方米天然氣建設工程:包括長慶石油產能和天然氣開發、延長石油產能和天然氣開發項目。
1890萬千瓦火電建設工程:包括神木錦界、府谷廟溝門和馬屋孟村煤電一體化和銅川電廠等16個項目。
104萬千瓦水電工程:包括喜河、蜀河等4個水電站。
電網工程:建設330千伏線路4864公里,新建改造110千伏線路6857公里。
到2010年,我省形成1000萬噸鋼鐵、80萬噸鋁、1800萬噸水泥生產能力,傳統產業得到有效提升。
6、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偼顿Y145億元,“十一五”投資101億元。主要項目有:
4個產業化項目:包括海升公司果汁加工、銀橋奶源基地、漢中150萬畝水稻商品糧基地建設等。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包括農村義務教育、衛生服務、文化設施、安全飲水和沼氣工程等。
這批工程建成后,將大大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有力促進農業產業化和城鄉協調發展。
7、水利工程??偼顿Y291億元,“十一五”投資104億元。主要項目有:
6個水源工程:包括王圪堵、亭口和南溝門等水庫。
4個調水項目:包括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引水一期工程、引石過渭、引紅濟石、引漢濟渭。
工程建成后,將解決我省水資源短缺的矛盾,有力地支撐重點開發建設區和主要城鎮群發展以及部分農村的用水需求。
8、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工程??偼顿Y791億元,“十一五”投資398億元。
環保項目包括107個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廠、106個城市和縣城垃圾處理場、西安城市環保綜合治理二期等。生態項目包括漢丹江流域綜合治理、秦嶺生態和生物資源保護、浐灞河綜合治理開發等。
到2010年,全省水土流失治理率達到70%,森林覆蓋率達到40%,林草覆蓋率達到60%,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60%和65%左右,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促進人與自然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9、旅游、文化和現代物流業工程。總投資397億元,“十一五”投資197億元。主要項目有:
10個歷史文化開發項目:包括秦始皇陵遺址公園、大唐不夜城、國家重點紅色旅游景區建設等。
4個自然景觀開發項目:包括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榆林沙漠森林公園、玉華宮景區旅游開發等。
11個現代物流園區項目:包括西安國際港務區、西安咸陽航空港產業園等,以及一批專業物流中心和連鎖批發項目等。
到2010年,初步建立以旅游、文化和現代物流為支撐,商業、餐飲、娛樂及新興產業相互協調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10、社會事業工程。總投資495億元,“十一五”投資342億元。包括省有線電視數字化轉換項目、高?!?85工程”二期、西部影視文化城、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等15個項目。工程建成后,將進一步提高我省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水平。
四、實現投資目標的主要工作措施
?。ㄒ唬├^續深化投資體制改革
“十一五”期間,要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和《陜西省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意見》,以及出臺的各項配套文件,研究完善各類投資政策,包括刺激社會投資,擴大利用外資,推行政府投資代建制等,進一步保障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規范政府投資行為,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充分調動和保護各類投資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政府各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協調,維護投資政策的權威性、統一性。
政府投資項目要強化規范的科學化管理。政府投資主要用于關系國家安全和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經濟、社會領域,在“十一五”期間,政府投資要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產業升級等方面,投資方式要發揮引導作用。要規范政府投資項目和資金的管理:一是改進政府投資項目的決策程序,重大項目要向社會公示,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二是引入市場機制,改進建設實施方式,政府投資的項目推行方案招標和代建制。三是對于有一定市場前景也有風險的項目,由政府進行前期培育,待成熟后政府投入退出。四是要促進政府投資與社會投資的融合,對于一些重大項目,更多地采用注入資本金和貼息方式進行引導。五是建立政府投資項目后評價制度和投資決策責任追究制度,用項目綜合效益評價投資效果。
?。ǘ┘訌娡顿Y的宏觀調控
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為了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實現經濟的平穩和社會的穩定,要切實加強投資的宏觀調控。政府要通過制定和完善發展規劃、產業政策,以及運用經濟和法律的手段,營造有利于各類投資主體公平、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要注重發揮規劃的指導作用,通過編制重要領域、產業發展規劃來引導投資方向。改進投資調控方式,建立起綜合運用經濟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間接按調控方式為主的宏觀調控體制。政府靈活運用投資補助、貼息、價格、利率、稅收等多種手段,調節經濟運行,對全社會投資實行間接調控。加強項目和信貸政策的對接,引導信貸總量和投向。嚴格控制和規范土地使用制度,充分發揮土地供應對社會投資的調控和引導作用。
?。ㄈ├^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快重大項目建設
1、選準項目,實現與國家發展需要的對接。我省處于工業化的初級階段,自主發展能力有限,需要國家的資金和政策支持。要加強與國家產業發展和投資方向的對接,使我省重大項目能夠得到更多的支持。
2、做好重大項目前期工作。要積極探索投資體制改革后項目前期工作的新特點,針對不同投資主體和投資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分類指導。工作重點轉向做好項目規劃布局、協調建設等方面。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和協調作用,建立健全前期工作的長效機制,保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有效推進。
3、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創造良好環境,加快重點項目建設進度。要“十一五”規劃重大工程和年度重點項目建設計劃,都要向社會公開,鼓勵各類資本投資建設。已列入開工計劃或者具備開工條件的,要抓緊時間開工并爭取多完成工作量;已開工項目要在不形成新的拖欠的前提下,力爭超額完成投資任務。
?。ㄋ模┡ν卣菇ㄔO項目籌融資渠道,積極落實建設資金
要有針對性地做好國家投資的申報工作,多爭取國家投資;充分發揮省政府投資平臺作用,促進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各級政府承諾的配套資金要足額及時到位,資本金注入要達到項目規定的基本要求。并研究采用貼息、補助及完善中小企業擔保體系等多種方式幫助企業提高融資能力。鼓勵有條件的項目通過發行債券、股票上市等多種形式籌集資金。
(五)鼓勵非國有經濟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實力
要充分發揮投資體制改革的政策效應,提高企業投資積極性,加快項目建設。同時,要進一步放寬投資領域、取消行業壟斷、擴大行業準入、加強對社會投資的信息中介服務,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投資者增加對基礎設施,包括電力、電信、城建等,以及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事業的投資,鼓勵社會投資購買、兼并政府性投資項目,盤活國有資產存量。
(六)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招商引資規模
要繼續加快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投資力度,優化投資大環境。要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培育支柱產業,加快研究我省國有企業重組、改制相關政策措施,強化招商引資合作的基礎。要擴大對內對外開放領域,引導省外資金和外資向農業、教育、醫療、生態環境等領域投資,合理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努力拓寬融資途徑。要營造一個吸引國內外投資的良好氛圍,配套和完善招商引資政策法規建設,優化服務意識,簡化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發展中介、咨詢機構,發布有效投資信息,進一步改善投資軟環境。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