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十一五”旅游業發展專項規劃
來源: 陜西省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 2008-01-01 00:00
一、“十五”期間陜西旅游業發展回顧
?。ㄒ唬┌l展基本情況
“十五”期間,旅游產業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旅游體制改革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頑強拼搏,努力克服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非典”、禽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干擾和影響,旅游業呈現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旅游經濟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在我省的經濟結構調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推進我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旅游經濟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笆濉逼陂g我省入境旅游、國內旅游、出境旅游全面進步?!笆濉蹦?,全省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6081萬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93萬人次,接待國內旅游者5988萬人次),年均增長14.2%;年旅游業總收入達到353億元 (其中旅游外匯收入4.5億美元,國內旅游收入316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18.7%,旅游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全省經濟增長速度,旅游業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
2、產品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產業要素配置日趨合理。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成效顯著。秦兵馬俑博物館館前環境改造工程、黃帝陵二期工程建設完成,進一步提升了世界級旅游產品著名形象。華山、太白山、翠華山、玉華宮、金絲峽、壺口瀑布、紅堿淖、瀛湖、南宮山等的開發建設,有效改變我省產品結構單一的局面。大唐芙蓉園、秦嶺野生動物園等主題公園類旅游產品形成新亮點,溫泉、滑雪等休閑項目得到開發建設,初步形成休閑產品體系。
產業要素配置日趨完善。2005年底,全省共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4座;各類等級旅游景區74處,其中,4A級景區17處,3A級景區28處;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7處。2005年底,我省共有旅行社354家,其中國際旅行社35家,國內旅行社319家,導游人員近萬名,旅館業床位總數達到40余萬張。旅游星級飯店達到262座,其中5星級飯店4座,4星級飯店18座,其它星級飯店240座。全省直接旅游從業人員31萬,間接旅游從業人員155萬。
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笆濉逼陂g,我省公路、鐵路、航空、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極大改善了旅游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大力加強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堅持實施旅游環境建設工程,全面提升了旅游景區的形象和品位。
3、旅游宣傳促銷力度不斷加大?!笆濉逼陂g,舉辦了華山論劍、公祭黃帝陵、旅游歌曲大獎賽、法門寺佛指舍利赴臺灣、香港和韓國供奉、在海內外開展一系列宣傳促銷活動,充分發揮了現代傳媒手段的作用,活動影響面廣,宣傳效果明顯,客源顯著增加。
4、保障體系和管理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旅游法規體系建設日趨完善,修訂和實施《陜西省旅游管理條例》。依法治旅的意識不斷增強。旅游服務單位經營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顯著提高。堅持開展旅游市場治理整頓工作,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全社會齊抓共管,市場秩序明顯改善。旅游安全管理得到加強,安全有序的旅游環境逐步形成。大力開展旅游標準化建設,全面提高產業素質和管理質量。
5、精神文明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全省旅游行業積極開展以“創佳評差”為載體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涌現出一批服務標兵、服務明星。
(二)基本經驗
“十五”期間,全省旅游行業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旅游產品結構調整為重點,積極開展宣傳促銷工作,大力進行旅游市場治理整頓,推動全省旅游業健康發展。
1、堅持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戰略是旅游業大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旅游業的綜合性,旅游業的關聯性,以及旅游市場尚處在培育發展期,在旅游產業各要素的資源配置、加快旅游市場主體培育、開展旅游市場監管、旅游整體形象宣傳等諸多方面都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這些因素決定了旅游業必須采取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
2、堅持改革開放是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旅游業是一個外向型行業,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發展壯大起來的。改革開放使旅游業充滿活力?!笆濉逼陂g,我省旅游業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通過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制度創新不斷獲取發展動力;堅持擴大開放,引進省外資金、人員和管理,推動了我省旅游業的持續發展。
3、堅持產業化發展是旅游業發展內在規律的要求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需要。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隨著經濟的發展,旅游產品已逐漸成為人們必需的消費品,旅游業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已成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重要產業。拉動內需是國家一項重要的經濟政策,大力發展旅游業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要按照旅游大產業的思路來進行資源配置,也只有如此才能極大地推動旅游業快速發展。在發展旅游產業時,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檔次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服務,大資金運作,以加快旅游產業化發展進程。
4、堅持旅游各產業要素協調配合發展是旅游業健康發展的核心任務。旅游業中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要協調配合,共同發展,出現缺項和弱項都會嚴重影響旅游產業的發展速度,影響產業的綜合效益。只有在旅游業各要素協調發展,政府和市場各自發揮作用的前提下,旅游業的發展才能是健康、高效的。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五”我省旅游業發展較快,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是旅游產品規模小、結構單一、開發層次低、品牌形象不夠突出;二是產業意識不強,對旅游業的投入不足,一方面政府在旅游項目建設引導性投資、旅游目的地宣傳促銷和旅游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入還不夠,另一方面,旅游開發市場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資金對旅游業的大規模投入;三是部分旅游景區管理體制不順,一些旅游項目管理水平不高,不少旅游企業運營機制不活;四是一些地方和有些領導同志對旅游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還不到位。
二、“十一五”陜西旅游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和戰略措施
?。ㄒ唬┲笇枷氇?/p>
“十一五”我省旅游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可持續發展。堅持以規劃為指導,加強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走規?;l展的路子。進一步加快對外開放,深化旅游體制改革。強化宣傳促銷,做大做強市場主體。加強旅游法制建設,優化旅游環境。形成特點突出,結構合理,體制完善,國際、國內、出境旅游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推動旅游特色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實現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強省的轉變。
(二)“十一五”旅游業發展目標
到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80萬人次,年均增長14.2%;旅游外匯收入10億美元,年均增長17.3%;接待國內旅游者11000萬人次,年均增長12.9%;國內旅游收入740億元,年均增長18.5%;旅游業總收入達到820億元,年均增長18.4%。
?。ㄈ笆晃濉甭糜伟l展的戰略任務和具體措施
實現旅游業“十一五”發展目標,必須盡快實現旅游業的三個轉變:一是從追求數量和速度的粗放型發展轉變到注重保護資源,集數量和質量、效益為一體的規?;s型發展上來。二是從偏重歷史文化資源的一般利用轉變到依托文物資源,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突出人文優勢,實現歷史文化、自然生態和休閑度假一體化發展的軌道上來。三是從單純依靠政府投入轉變到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以社會資金為主體,依靠市場機制,實現旅游業的多元化、強投入、高起點、快發展上來。
1、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實現我省旅游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全面推進旅游產業協調發展。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可持續發展。正確處理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關系,始終把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生態環境放在首位,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加快開發,在科學開發中促進保護。積極推進旅游循環經濟,建設綠色旅游體系,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現代旅游產業。
2、堅持統籌協調。大力發展入境旅游,規范發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國內旅游,促進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國內旅游三大市場協調發展。以旅游產業為切入點,與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生態環境保護、林業、水利、商貿服務業、工農業等發展結合起來,形成互相促進、聯動發展的良好局面。
3、堅持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戰略。要進一步鞏固和加強旅游業的特色產業地位,繼續發揮政府在資源配置方面的組織、引導作用,加大政府在政策支持、引導性投入、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市場形象宣傳、旅游市場監管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多年國內旅游業發展的實踐證明,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是旅游業跨越式發展的前提和保證。
4、堅持規劃先行的旅游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強規劃編制工作,努力建設以省級規劃為龍頭,市區規劃為骨干,景區規劃為支撐的旅游規劃體系。努力提高旅游規劃的科學性、創新性和可行性,加強旅游規劃的實施和監督,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5、堅持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充分發揮旅游業在聚集各類資源方面的特殊功能,加強不同類型、不同形式、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不同層次旅游產品的整合,以線串點,以點帶面,形成空間布局合理的多元化產品組合。加強旅游“六要素”整合,努力提高旅游業綜合收入。
6、堅持旅游精品開發戰略。堅持大手筆、大投入、大產出、大影響、大人流的發展模式,加強策劃和包裝,充分展示資源特色,突出產品文化個性,知識性、觀賞性、趣味性與參與性密切結合,高起點規劃,高檔次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服務,建成一個旅游產品,就是一個旅游精品,既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又可以發揮關聯帶動作用,推動一方經濟發展。
7、堅持實施旅游市場開發戰略。確定明確的主題形象,挖掘陜西旅游資源的豐富內涵,樹立陜西旅游的良好形象。大力開展旅游市場的調研工作,為提高宣傳促銷的針對性、有效性奠定基礎。積極開展項目策劃工作,使陜西的旅游產品能夠活起來,增強陜西旅游“活”的靈魂。
8、堅持旅游創新發展戰略。一是體制創新,改革現行管理體制中不適應旅游業發展需要的部分,提高政府管理部門的綜合協調能力,進一步理順旅游景區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效率。二是機制創新,在《行政許可法》的范圍內,創立新的投融資機制,擴大渠道,大量引入社會資本進入旅游行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降低準入門坎,擴大投資群體。三是制度創新,以全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通過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廣泛建立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旅游企業,以實現旅游企業間的兼并重組,為做大做強旅游企業開辟道路。
9、堅持大力開發旅游人力資源戰略。充分發揮我省旅游院校教育的優勢,大力拓展旅游培訓教育網絡,形成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中初級教育、在崗在職培訓等階梯層次,多層次培養旅游人才,為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數量充足、質量較高的人力資源保障。
三、旅游產品開發規劃
?。ㄒ唬┞糜萎a品開發思路和原則
以優勢資源和交通網絡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打造知名品牌為目標,建設旅游精品,調整產品結構,充分發揮和提升核心產品競爭力,培育具有發展潛力的重要旅游產品;完善產品網絡布局,加強區域合作,強化旅游網絡重要節點景區和城市建設,完善區域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功能。打造人文旅游精品,提升人文景區吸引力,挖掘獨具特色的歷史、地域、民間民俗類文化旅游產品,著力培育高水平自然觀光和生態、休閑度假旅游產品。
?。ǘ┞糜萎a品體系和產業布局建設
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集中建設一批重點人文景點,著力打造山水旅游品牌,立足建設精品,強化一個國際旅游都市,建設六大品牌旅游景區,完善八條精品旅游線路,開發建設區域旅游集散中心。
1、強化西安國際旅游都市。繼續強化和發揮西安作為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以建設國際性旅游目的地和國際旅游都市為目標,堅持國際化、市場化、人文化、生態化的發展思路,堅持遺產保護、文化復興與旅游發展相互促進、相互協調,以“世界古都”、高品位人文旅游產品等優勢資源為基礎,樹立“最具東方神韻”世界古都形象,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加大以歷史古都和歷史文化為主題的人文景觀產品的深層次開發,提升人文旅游產品內涵,打造世界級品牌;進一步加快秦嶺自然風光旅游區、溫泉旅游產品和曲江旅游度假區等自然景觀產品和休閑度假產品的開發建設,增強旅游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輻射功能。
2、建設六大品牌旅游景區。充分考慮市場需求,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項目進行重點深度開發,堅持點、線、面結合,擴建、改造、新建結合,突出旅游項目特色,提高旅游產品核心競爭力,大手筆投入,高水平建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市場震撼力的六大品牌旅游景區。即打造以秦風、唐韻為主題形象的世界級文化觀光休閑旅游目的地的臨潼旅游景區;融紅色旅游、祭拜朝祖、黃土風情、黃河風光、民俗文化為一體的全國紅色旅游首選目的地和北方區域旅游目的地的延安旅游景區;集山岳觀光、宗教文化、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天下第一險山”的華山旅游景區;以合十舍利塔建設為核心,逐步恢復盛唐風采,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佛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法門寺旅游景區;依托秦嶺獨特的氣候、動植物、地質、水文、生態以及人文等資源,力爭打造國家公園品牌的秦嶺生態旅游景區;以司馬遷祠墓、古城元明清建筑、秦晉黃河峽谷所體現的歷史文化、地方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風光為特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韓城旅游景區。
3、完善八條精品旅游線路。依托交通網絡和精品旅游景區,整合區域旅游資源,積極培育特色鮮明、綜合配套的復合型旅游線路,形成八條貫穿全省的主干精品旅游線路。
東線:西安(古城旅游區、秦兵馬俑博物館及遺址公園、華清池等人文景觀,樓觀臺等自然景觀,西安事變革命舊址)—渭南華縣(渭華起義紀念館、少華山)—華陰(華山、兵器游樂世界及御溫泉)—潼關(黃河旅游區)等;
東北線:西安(閻良航空城)—渭南蒲城(橋陵、惠陵等)—白水(倉頡廟)—合陽(洽川黃河濕地)—韓城(古城旅游區)等;
北線:西安—咸陽三原(城隍廟)—銅川(藥王山—耀州窯、玉華宮、照金革命舊址)—延安黃帝陵—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洛川會議革命舊址)—宜川(壺口瀑布)—延安革命舊址—子長(鐘山石窟)—延川(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綏德(漢畫像)—米脂(李自成行宮、姜氏莊園、楊家溝革命舊址)—佳縣(白云山)—榆林(鎮北臺、紅石峽)—神木(紅堿淖、二郎山、能源新區)等;
西北線:西安—漢文化旅游精品線路(漢陽陵—咸陽長陵、平陵、安陵—興平茂陵)—咸陽(咸陽地熱城、咸陽博物館)—涇陽(張家山鄭國渠首、安吳青訓班、云陽八路軍總部革命舊址)—禮泉(昭陵)—乾縣(乾陵)—彬縣(大佛寺)等;
西線:西安—楊凌(農業博覽園、農業示范園、水運中心)—寶雞扶風(法門寺佛文化旅游區)—眉縣(太白山)—岐山(周公廟)—鳳翔(民俗村)—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炎帝陵)—隴縣(關山草原)等;
西南線:西安(朱雀森林公園)—安康寧陜(天華山)—漢中佛坪(野生珍稀動物園)—洋縣(華陽旅游區)—城固(張騫墓、萬畝桔園等)—漢中(漢臺博物館等)—南鄭(紅寺湖、南湖、川陜革命紀念館等)—勉縣(三國文化遺跡、定軍山)—留壩(張良廟、紫柏山)—略陽(五龍洞森林公園)等;
南線:西安(翠華山、南五臺等)—商洛柞水(牛背梁、溶洞等)—鎮安(木王森林公園)—安康旬陽(太極城、紅軍鄉)—安康瀛湖—嵐皋(南宮山、神河源)—平利(千家坪森林公園、茶園)等;
東南線:西安(藍田王順山、水陸庵)—商洛(牧護關)—丹鳳(丹江漂流、紅25軍及蘇維埃政府舊址)―商南(金絲峽)等。
4、開發建設區域旅游集散中心。依托重要景區和旅游產品網絡布局,把寶雞、漢中、榆林、安康、華陰、商南逐步建設成特色鮮明、交通和服務體系比較完善,對形成跨省旅游線路具有支撐作用的區域旅游集散中心。
(三)重點旅游項目
“十一五”期間,要突出抓好對樹立旅游品牌和形象具有積極影響的精品項目,對旅游產品結構調整具有促進作用的重大項目,對建設跨區域旅游線路具有引導作用的支撐項目,對優化旅游產業結構和提高旅游綜合效益具有帶動作用的特色項目,對改善旅游景區生態環境和完善旅游景區服務功能具有建設性作用的基礎項目。集中力量抓好省級旅游重點項目,配套建設區域性旅游項目。
1、省級旅游重點項目
秦始皇陵遺址公園。建設石鎧甲坑展示廳、百戲俑坑展廳、文吏俑坑博物館和銅車馬館;征地2902畝,搬遷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實施文物遺址區綠化工程和園區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文化表演展區。曲江大唐不夜城。大唐不夜城以大雁塔為核心,總占地面積約1000畝,分A.B.C.D.E.F六個園區;建設觀光步行街、老城小商店區、藝術家之村、運動休閑中心、歌劇院、音樂廳、影視城、休閑度假飯店以及唐城墻公園等,形成觀光、藝術博覽、度假、購物、餐飲、娛樂、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復合型休閑旅游區,構筑西安乃至中國最為著名、最具特色的文化商業街區。
漢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建設漢陽陵漢文化綜合館,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演繹漢代歷史著名人物和事件,完善旅游服務設施。
編制茂陵、長陵、平陵、安陵等漢陵和秦咸陽宮遺址保護規劃和旅游規劃,開發參與性、觀賞性、游樂性文化演繹項目,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渭城區段與漢陽陵連接道路4.7公里。
法門寺佛文化旅游景區。以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展示佛教文化,建設佛、法、僧三區。前期重點建設合十舍利塔及塔前廣場,佛光大道等。
華山旅游景區。建設甕峪客運索道及景區旅游公路和服務設施、華山主峰供水項目;實施數字華山工程;開發北斗坪景區及華山演藝廣場等項目。實施西岳廟景區綠化工程和陳列展示項目,開發華山文化表演等旅游項目。
韓城古城旅游區。以古城元明清建筑風格所體現的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為特色,整修開發古城旅游,開發司馬遷祠墓景區和黨家村古民居,建設古城寺廟、司馬遷文化廣場、史記石雕長廊及大型生態停車場;依托秦晉黃河峽谷地質景觀資源,開發禹門古跡和黃河峽谷探幽項目;研究建設古芮國墓葬遺址博物館。
秦嶺生態旅游區。太白山:開發七女峰、紅河谷等景區,建設服務設施及基礎設施。樓觀臺:擴建珍稀動物保護中心,開發道教祖庭朝圣項目,建設服務設施及基礎設施,整合森林、溫泉、道教文化資源,培育品牌。秦嶺植物園:建設植物展示區、科普觀賞區及基礎和服務設施,開發珍奇植物觀賞、秦嶺植被科考、峽谷歷險等游覽項目。研究開發華陽旅游區、牛背梁旅游區、木王國家森林公園、天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紅色旅游。延安革命紀念地系列景區:新建延安革命紀念館及棗園舊址等11處革命舊址維修(一號工程);實施寶塔山整修工程。西安市紅色旅游系列景區:擴建八路軍辦事處紀念館,對張學良公館、楊虎城公館、驪山兵諫亭、華清池五間亭、楊虎城陵園等舊址全面修復利用。咸陽馬欄革命舊址:建設馬欄、馬家堡等景點,修建馬欄革命紀念館、烈士紀念碑等,景區道路及配套設施。銅川照金革命舊址:修復薛家寨革命舊址、建設紀念展廳及配套基礎設施。漢中川陜革命紀念館:擴建川陜革命紀念館,修復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和陜南特委舊址,配套建設旅游道路和服務設施。榆林米脂楊家溝革命舊址:維修革命舊址,配套建設旅游道路和服務設施。
溫泉休閑旅游。華山御溫泉及兵器游樂世界項目:建設御溫泉度假村以及兵器展示區、國防教育射擊訓練區、野戰排對抗賽區等項目。華清宮溫泉項目:建設華清宮溫泉沐浴、梨園中華百戲苑、仿唐藝術演藝廣場等項目。樓觀道溫泉項目:建設溫泉養生園區、溫泉康體休閑園區、室內溫泉沐浴區、特色溫泉藥浴區等項目。太白龍溫泉項目:建設溫泉沐浴區、溫泉健身區及溫泉度假村等項目。湯峪溫泉旅游開發項目:建設湯峪水鎮、大興湯苑、湯峪河生態觀光園、湯峪湖森林公園等,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咸陽地熱城開發項目:建設港中旅咸陽關中溫泉度假城等項目。勉縣月亮灣溫泉度假旅游區建設項目:建設鳳凰島沐浴區及溫泉飯店等項目。
旅游環境工程。旅游凈化工程:全省A級旅游景區建設130-150座旅游星級廁所。旅游景區引導標識體系建設工程:在國道、省道設立景區引導標識牌480塊,在景區連接道路設立引導標識牌420塊(涉及全省234個景區);3A級以上旅游區內完善引導標識體系。旅游暢通工程:全省重點旅游景區建設游人步道等服務設施。
2、區域性旅游項目
秦嶺北麓御苑東區旅游開發項目。建設秦嶺小鎮綜合商業配套區、上林瑤池溫泉休閑康體區、大漢天馬園主題娛樂區、獵人飯店、騎士莊園居住區等,打造集旅游度假、休閑娛樂、高檔居住、花園商務為一體的秦嶺北麓生態旅游核心區。
隴縣關山草原旅游開發項目。建設滑雪場、賽馬場、跑馬場、滑草場、狩獵場及民俗風情演藝場等旅游娛樂項目,以及山門、景區交通、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和別墅群、賓館、服務中心等服務設施。
周文化旅游區建設項目。依托周公廟,進行環境治理、文物保護和展示陳列;依托周原遺址,進行遺址區環境整治、道路整修、重要遺跡保護、文物展廳及庫房等設施建設;建設周原博物館;建設旅游道路、基礎服務設施和綠化美化工程。
楊凌農業博覽園項目。以全面系統地反映現代農業科技為主要內容,集農業標本展示、科普教育、科技觀光、園林觀賞、休閑娛樂于一體,建設農業科技旅游觀光主題公園,包括昆蟲館、農史館、動物館、植物館、土壤館、科技廣場、園林雕塑等項目及配套旅游基礎設施。
禮泉唐王陵旅游開發項目。依托唐昭陵,建設禮泉宮水上樂園、昭陵陵山景區、頂天寺森林公園等景區,包括頂天寺森林公園停車場、登山道、觀光亭、功德塔、滑草場、狩獵場、攀巖項目、禮泉宮水上樂園、太宗廟等項目。
玉華宮建設項目?;謴鸵杂袢A寺為中心的寺廟群,建設玉華博物館和佛文化大觀園,開發溫泉度假園區、冰雪館、西苑探險谷、風雨林生態園、狩獵打靶場、跑馬場、民族風情園、唐風坊等項目,完善旅游基礎服務設施。
合陽洽川景區建設項目。開發建設處女泉、夏陽瀵泉、關雎園等景區(點),建設配套道路、環保、供電等基礎設施。
華縣少華山森林公園建設項目。開發紅崖湖、石門峽、密林谷、潛龍寺等景區,建設旅游公路、索道、綠化凈化工程等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
宜川壺口瀑布景區開發建設項目?;謴凸哦煽?,開發旱地行船觀光項目,修建黃河大合唱紀念浮雕,建設綠化美化工程,完善旅游區生態環境,建設旅游道路和小型機場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
安塞黃土風情國際藝術中心項目。依托安塞腰鼓、農民畫、陜北民歌、剪紙、窯洞和陜北民間藝人等為代表的陜北民間民俗風情,建設黃土風情藝術中心,運用展覽、展示、參與以及黃土風情文藝匯演等方式,集中展示陜北豐富的民間民俗文化。
黃土風情國家地質公園項目。圍繞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和延川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開發建設集觀光、科考和參與于一體的項目,建設配套基本設施和服務設施。
神木紅堿淖景區建設項目。建設湖中運動俱樂部、越野運動俱樂部、草原高爾夫球場、草原競技場等休閑運動項目,湖水康體館、陜北劇場、湖西金沙浴場、湖東銀沙浴場等特色運動項目,水上棧道、西部藝術巢、沙雕藝術園、蘆葦蕩、天鵝湖等專題觀光項目,以及度假飯店、旅游接待飯店、湖邊村寨、漁家風情街、漁船碼頭等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
紅寺湖—南湖旅游景區建設項目。建設紅寺湖大孤山、小孤山、池洪等景區,南湖完善門戶區等;開發建設休閑度假園區,開發水上游樂項目,建設配套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
武侯墓-祠、定軍山旅游景區開發項目。開發武侯墓后山景區、古陽平城墻、馬超墓祠、諸葛亮讀書臺等,整合溫泉資源,開發休閑項目,配套建設旅游專用公路、游人步道等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
南宮山國家森林公園建設項目。配套完善高櫟景區游人步道、生態停車場、索道等基礎設施,以及龍湖度假村、游客服務中心等服務設施。
瀛湖景區建設項目。豐富和完善水上游樂設施和娛樂活動項目,進一步建設和完善景區道路、綠化、碼頭改造及基礎設施。
漢江燕子洞生態旅游景區建設項目。進行景區造林綠化,建設富濱公園,新建改建旅游公路、游人步道、停車場等,進行水電基礎設施和環保設施建設,修建游客服務中心、度假山莊、餐飲中心等配套服務設施。
四、旅游市場開發規劃
?。ㄒ唬┲笇枷氇?/p>
調整市場開發戰略,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依托,以質量和創新理念為基礎,大力發展入境旅游,規范發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國內旅游。加強和提高整體形象宣傳促銷力度,調動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和旅游企業的積極性,共同開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使之互相促進,協調發展。
?。ǘ┤刖衬繕耸袌龅拇_定及開發思路
1、陜西入境旅游市場概況。 “十五”期間,入境旅游市場開發力度不斷加強,客源地域總體格局發展平穩,結構更趨優化。到2005年,外國人占據了陜西入境旅游市場80%的份額,絕對增量加速;日、美、歐等三大傳統市場來陜游客總數占陜西入境總人數的42%,主體地位明朗;以韓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增幅較快,來陜游客占陜西入境總人數的10%,發展成為主要的入境客源地;港澳臺及東南亞市場進入平穩發展期;以商務為主體的散客市場持續擴張。
2、目標市場的確定及開發措施。
日本。作為亞洲主要客源輸出大國,出境游市場在經歷了持續高速發展之后,目前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廉價、近距離、短時間為其基本特征。中日間航空交通的強勁發展,免簽政策的實施,對兩國旅游交流產生了長遠的便利空間。對日本市場要實施科學、務實、針對性強的促銷策略和措施,加大對高層公關和社會媒體的影響,強化樹立“絲綢之路”、“中華文明精華”、“世界文化遺產”、“古老王朝街道”等旅游品牌,不斷更新包裝,豐富產品內涵,穩定主流客源層,培育新興客源層,增加文化修學旅游市場份額。
韓國。亞洲后起的經濟大國,國民人均出游率高,由于更多的企業實行五天工作制,推動了短途出境旅游。韓國到中國距離近、航班多、關系良好,經貿文教交往更加頻繁,出游人數中訪華比率上升至25%左右,已成為陜西主體入境市場。對韓國市場的宣傳要突出中國豐富奇異、多姿多彩的特點,以民眾熟悉或向往的人物、節日、事件為宣傳切入點,開發一批鮮明獨特的產品,不斷擴大產品內涵,如“佛教之旅”、“貴妃之旅”、“古三國之旅”等。利用航空便利條件,設計推廣“精品周末游”產品,持續及時地進行宣傳促銷。
歐洲。由德、法、英、意和瑞士等組成的西歐市場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客源輸出地,也是我省穩定的主要客源地?!爸袊幕辍钡念l繁舉辦使中國文化在歐洲日益受到關注,喜愛古老歷史文化的法國更是將中國作為在亞洲旅游的第一目的地。對歐洲市場的宣傳要突出東方文化的獨特與神秘,將世界最大規模的柏林旅游展作為重要平臺,組織對公眾的宣傳促銷,不僅注重整體形象宣傳,還要將形象宣傳與旅行商的產品相結合,加大對旅行商的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他們對陜西的認知程度,通暢產品的銷售渠道,提高陜西在歐洲的市場份額。
北美。近年來,美國出境游市場出現了快速增長局面,2004年中國目的地的增幅為72%,排在世界各國之首。2005年美國再度成為陜西首位入境客源國。加拿大經濟發展穩定,兩國關系保持良好發展,旅游市場持續增長。對北美市場要積極組織參加有影響的旅游展銷會,堅持長期促銷不懈,利用廣告或舉辦陜西旅游推介會等活動,加強和建立與經營中國旅游業務的大批發商的聯系,從進入性、安全性、獨特性等方面整合產品著力推廣。提高網上運營能力,滿足游客快捷便利需求。注重探索開發高端客源市場,提升商務、會議、獎勵旅游產品專業水平,為市場增添新的亮點。
東南亞。具有地理位置近、客源流向變化周期短、再訪率高、語言文化相近等特點,多年來一直是中國重要的客源地區。該市場在陜西的份額偏低,是我省具有開發潛力的目標市場。近年來陜西與該地區航線不斷增多,高層互訪頻繁,政府在旅游方面的合作繼續深入和廣泛。對該市場要研發內涵豐富的旅游產品,除歷史文化古跡外,增加宗教、自然、民俗、美食、休閑娛樂等豐富多彩的互補性產品,使其富有新意、個性和樂趣。
港澳臺。我省入境旅游的基本市場,來訪目的趨于多樣,不斷向觀光、商務、探親、交流等多方面發展,形成了地域分布廣、形式多樣的旅游格局。對該市場從華夏文明探源、觀賞西部自然風光、開展文化科技交流、尋根祭祖、商務考察、體驗民俗等方面開發設計旅游產品和線路。市場推廣要注重點面結合,將業內推廣、媒體報道與公眾宣傳相結合,大眾產品與游客的特殊要求相結合,一地推廣與跨省區聯合推廣相結合,發揮整體優勢,樹立跨省區旅游品牌。
在深入拓展目標市場的同時,還要做好印度、俄羅斯、南非等潛力市場的調研與開發。尤其是印度經濟的持續增長,使其成為未來10年內旅游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受到世界同業的關注。對新興的南亞旅游市場,應在未來的宣傳推廣中加以重視和拓展,盡早打開新局面。
3、規劃目標。到2010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達到180萬人次,其中:日本25萬,韓國20萬,歐洲30萬,北美30萬,澳新10萬,東南亞5萬,港澳臺40萬,其它地區20萬。
4、重點推廣主題線路。兵馬俑故鄉游,絲綢之路游,夢回大唐游,珍稀動植物觀賞游,佛教文化游,陜西民俗游,黃陵祭祖游,修學旅游,陜西過大年,古三國游。
(三)國內目標市場的確定及開發措施
1、陜西國內旅游市場概況。 “十五”末,陜西年接待國內旅游者5988萬人次,游客由省際間旅游者、省內旅游者(含公眾節假日休閑旅游者)構成,散客所占比例較大。有調查顯示,陜西對國內游客的吸引力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排名第7,具有顯著優勢。全國出游意愿最為強烈的地區依次是: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和中部地區,陜西的潛在客源地區依次是:環渤海地區、東南沿海、中部地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由于地域和文化的關系,北方省份比南方省份更加認知和青睞陜西。
2、目標市場的確定及開發措施
東南沿海和長江三角洲。中國人口密集地區,經濟發展和收入消費水平高,出游客源市場規模大。受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的影響,對陜西的關注程度、出游意愿遠低于總體出游意愿,極具市場開發潛力,是我省重要的國內旅游目標市場。應采取積極措施,制定有效、可實施的宣傳促銷計劃,發掘潛力,爭取更多市場份額,使其成為未來陜西重要的客源地區。
環渤海和中部地區。與總體出游意愿相比,來陜西客源較為理想,對該地區應采取措施保持客源穩定,鞏固和持續發展這一市場。北京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主要的游客集散地,尤其是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將給該地區帶來巨大經濟利益,促進居民出游,同時會有更多的游客到北京并轉赴其他省市區旅游。要加強同北京等主要客源地旅游機構、企業的合作,使陜西成為北京游客輸出的重要目的地。
周邊省份。對周邊省份的宣傳要注重旅游信息的新穎與快捷,提供適應大眾家庭度假觀光的產品,強化近距離優勢,完善自駕車旅游服務設施,建立自助旅游服務體系,使陜西成為周邊省市二日游或三日游的主要目的地。加強區域合作,實現資源共享,產品互補,客源互動,市場共建,促進周邊省市區產品的組合和聯銷。
省內休閑度假市場。距離近、時間短、花費少的省內休閑度假游近年來發展前景良好,開發這一市場對實現我省國內旅游規劃目標起著關鍵作用。各市旅游機構、旅游企業要積極開發省內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開展城市間的宣傳促銷活動,通過旅游推介會、公眾展示、業內交流等形式,促進省內客源合理流動。
3、規劃目標。到2010年,全省接待國內游客11000萬人次。
4、重點推廣主題線路。文物古跡游,紅色之旅,華山論劍之旅,秦巴漢水生態游,黃土風情游,大漠風情游,三秦農家游,溫泉度假游,工農業旅游。
?。ㄋ模┦袌鲩_發工作措施
1、堅持大旅游、大市場、創品牌的觀念。開展高質量的旅游整體形象宣傳,樹立安全、穩定、繁榮的地方形象。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全社會關注旅游,全行業一致促銷的良好局面。通過區域協作組織開展營銷,實行區域聯動、行業聯合,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促進市場不斷拓展。
2、加大對旅游宣傳促銷的投入。省市及重點旅游縣區政府要將旅游促銷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每年以不低于10%的增長率落實宣傳促銷經費,力爭“十一五”末期使我省旅游市場開發資金與旅游總收入的比例達到旅游發達省份的平均水平。實行旅行社外聯獎勵制度,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市場促銷和目的地形象宣傳,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3、科學調查和分析客源市場。重點調研客源市場上陜西旅游整體形象及產品的客觀定位和消費潛力。加強對市場動態的研究和把握,根據不同目標市場和細分市場,確定不同的主打產品、旅游形象、標識口號、節慶活動和現場促銷方式。建立市場應急反應機制,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及時預測、快速決策、正確應對各種市場風險及變化。
4、創新旅游市場促銷模式。充分利用媒體宣傳、展銷會、推介會、公眾展示、業內交流等傳統模式,加強與航空、文化、教育、體育、科技、商業等諸多行業的聯系,利用社會力量推廣陜西旅游。增加宣傳促銷工作的科技含量,借鑒國際化和專業化理念,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制定有創新精神的宣傳促銷計劃。重視開展“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的建立和推廣使用工作,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利用網絡媒體進行旅游宣傳營銷,逐步實現旅游信息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樹立我省優秀旅游城市營銷品牌。
5、策劃組織旅游宣傳促銷活動及節慶活動。建立重大事件跟蹤宣傳推廣機制,借助活動及重大事件的廣泛影響力,將組合推廣相關旅游產品、提供優質服務等各個環節有機結合,運用新聞媒體、影視、廣告等手段,提高宣傳效果,形成完整、有效的運作鏈條。承辦絲綢之路合作大會,以此為契機開創絲綢之路經典線路宣傳推廣新局面。利用名人效應,邀請具有廣泛公眾影響力的知名文化人協助制作一部有份量的陜西旅游廣告宣傳片。
6、促進旅游業內交流。力爭在陜西舉辦一次“中國國內旅游交易會”。省及市級旅游部門、各旅游企業每年至少參加一次大型旅游交易會,不斷擴大參展規模,提高參展水平。加強與國內外重要旅行商的合作,建立廣泛和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為契機,邀請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公眾人物訪問陜西,推廣中華傳統精品線路。支持和鼓勵旅游企業在境外設立陜西旅游代理機構,提高陜西旅游產品在境外的銷售份額。
7、開發散客旅游市場。編制、提供更多的指南性手冊和宣傳品,增加信息量,增強實用性,使宣傳品成為指導散客觀光游覽的便利指南。盡快建立散客集散中心或問訊中心,提供自主性強、選擇性多的旅游產品,形成自助旅游服務體系。
8、拓展境外旅游合作。在“十五”期間與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旅游部門簽署旅游合作協議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新的合作伙伴,與之建立密切的旅游協作關系,聯合開發產品,制定適合入境游客的理想線路,招徠更多的境外旅游者。
9、規范發展出境旅游。出境旅游的發展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發達的象征,也是一個國家旅游業成熟的標志。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出境旅游市場增幅最快、潛力最大、影響最廣泛的國家之一。對出境游市場要規范管理,協調發展,加強同中國公民出境游目的地國家的合作,建立旅游協作關系,聯合開發國際旅游線路。
五、旅游產業體系的建立和發展
(一)旅游產業體系建設基本思路
按照大旅游、大市場、大發展的思路,堅持政府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的發展模式,吃、住、行、游、購、娛各要素全面配套,鞏固強項,突破弱項,形成結構完整、比例合理的旅游產業發展體系。
?。ǘ┊a業規模建設和產業結構優化
1、旅游交通。要大力發揮西安國際航空港的作用,力爭開通更多的國際航線,重點是西安至美洲、歐洲及日、韓航線。發展包機公司是開拓我省國際、國內旅游航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榆林、延安、漢中機場的新建、改建工程應盡快實施,并爭取在“十一五”期間全面完成,形成比較完整的省內空中交通網絡。青藏鐵路的投入使用,鄭西高速鐵路的投入建設必將給陜西旅游帶來重大機遇,爭取增開西安與國內主要旅游目的地之間的高檔直達列車,重點是上海、福州、廣州、昆明、蘭州、鄭州;爭取開通絲綢之路、西安—香港等豪華專列。加快省內高速公路建設,西—漢、西—康、西—延高速公路應加快建設,改善城市間通達能力。加快沿黃公路建設,促進北環線全部貫通。通往景區的道路建設以升級為主,拓寬道路,增設服務設施,進行環境綠化,改善旅游路途視覺環境。
2、旅游住宿設施。 “十一五”期間,旅游飯店建設再上新臺階,全省旅游住宿設施總體床位數達到65萬張以上,形成高、中、低檔次旅游飯店寶塔形分布。進一步加快飯店星評工作,重點旅游市要爭取建設5星級飯店,各設區市、各重點旅游景區所在縣要有4星級飯店,全省星級飯店總數達到400家以上。要大力發展各種具有專項服務功能的飯店,以適應不同旅游者的需要。
3、旅行社。大力發展旅行社行業,增強國內旅游有組織接待能力,做大做強旅行社。旅行社發展的重點是上規模,上檔次,提升服務質量。逐步向國際慣例靠攏,建立完善旅行批發商制度。
4、旅游紀念品。加強旅游紀念品開發和銷售,提高旅游產業的綜合效益。重點開發體現傳統歷史文化和地方風土人情的旅游紀念品、工藝品,積極開發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土特產品和旅游日用品。積極推進旅游商品的研制工作,逐步建立旅游紀念品、工藝品研發中心,培育研發隊伍,定期開展紀念品設計競賽活動,培育特色鮮明、能夠滿足不同需求的品牌商品。運用市場化方式,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產銷體系,旅游城市和旅游區要規劃建設旅游購物街區。旅游城市、重點旅游區和大型商業零售企業,要建設旅游紀念品、工藝品專業銷售市場。扶持發展旅游購物,逐步將我省建成重要的旅游商品生產和銷售基地。
5、旅游餐飲。大力開發以地方特色為主體,兼有其它菜系的風味飲食。積極改革創新,爭取多出名牌小吃,以擴大我省飲食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6、旅游娛樂。依托傳統文化,挖掘整理,市場化運作,推出一批以秦風秦韻、漢風漢韻、唐風唐韻或地方民間藝術、風俗民情為看點的文化娛樂節目。
六、旅游業發展保障體系建設
?。ㄒ唬┘訌娐糜畏ㄖ平ㄔO,堅持依法治旅
認真宣傳貫徹執行《陜西省旅游管理條例》,制訂完成《陜西省旅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各設區市要根據立法權限,制訂或轉發《條例》。積極抓緊制定旅游景區、旅游商品市場、景區導游人員的管理辦法,逐步建立健全旅游法律體系,保障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各設區市應建立專職執法隊伍,重點旅游縣應有專職執法人員,形成省、市、縣三級旅游執法網絡。大力開展誠信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行業自律和行業監督,逐步建立旅行社監督員制度。大力治理整頓旅游市場秩序,維護旅游者合法權益。
(二)深化旅游體制改革,培育多元化市場體系,堅持改革開放,推動旅游業快速發展
全面開放旅游市場,允許境外、省外有實力的資本進入旅游市場,重點是進入旅行社行業和旅游景區(點),廣開投資渠道,使我省旅游業的投資主體多元化。深化旅游體制改革,理順景區(點)旅游管理體制,改變多頭管理的狀況,建立統一、高效、發展的旅游景區管理模式。大力推動旅游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做大做強旅游企業。
?。ㄈ├^續堅持和進一步強化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戰略
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旅游工作的領導,強化旅游產業地位,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建立健全旅游業發展的指導和協調機制。按照建立旅游大市場、發展旅游大產業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旅游行政管理機構,強化宏觀調控和規范監督職能。進一步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增加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產品開發和旅游整體形象宣傳的財政性投入,引導公眾樹立社會化大旅游的觀念和意識,營造良好的旅游發展環境。
?。ㄋ模┘訌娐糜稳肆Y源開發
把旅游教育提到重要的戰略地位,為旅游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和智力資源保障?!笆晃濉蹦?,旅游業直接從業人數將達到40萬人左右,以滿足全省旅游業高速發展對各類專門人才的需求。要建立健全省、市、企業三級旅游教育培訓機構,形成學校、社會、旅游企業三個層面的旅游教育培訓網絡,通過建立旅游人才開發機制、旅游專題培訓等各種形式,加強對旅游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崗位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ㄎ澹┘涌炻糜涡畔⒒ㄔO,加大旅游科研投入
“十一五”期間,我省旅游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建設完成省、市旅游局的辦公自動化網絡并聯網工作,提高政府管理部門的辦事效率和信息資源管理效率。組建大型旅游專業網站,集成全省旅游信息,并接入國際國內各主要門戶網站。完成旅游城市和旅游企業、旅游景區景點上網工程,開展網上信息發布、網絡銷售、網絡預定等多種形式的旅游電子商務。實行旅游統計的網上報送,為旅游決策及市場開發提供依據。
逐步加大對旅游科研的投入。建立旅游管理部門、旅游企業與高校旅游院系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固定協作關系,爭取省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基金,設立旅游開發與管理基礎性研究項目,爭取設立專項旅游科研資金,加強對旅游科學基礎性研究和應用性研究。
?。┘訌娋裎拿鹘ㄔO,營造有利于旅游業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以《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決定》為指導,以思想道德建設為核心,以創建文明行業為目標,不斷提高全行業優質服務水平。持續開展行業“創佳評差”競賽活動和“青年文明號”的創建活動,深入開展“三講一樹”、“三優一滿意”、“三愛一德”教育活動,全面提升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和行業文明程度。以《陜西省創建文明風景旅游區實施細則》為標準,大力開展爭創“文明風景旅游區”的工作,使國家級、省級文明風景區數量列我國西部省區前茅。促進規范守信的旅游市場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建設協調發展。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