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陜西蘋果在國際上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2003年9月29日國家質檢總局宣布對陜西蘋果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2005年,“陜西蘋果”原產地域保護產品更名為“陜西蘋果”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加入國際地理標志網絡組織。隨著果品市場開拓力度的加大,果品出口快速增長。2005年全省出口果品29.3萬噸,創匯2億美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482%和416%。其中鮮果出口1.68萬噸,創匯936.7萬美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251%和212%;濃縮蘋果汁出口26.67萬噸,創匯1.83億美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487%和422%;果品成為陜西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
“十五”期間,我省渭北果品基地建設和蘋果產業化雖然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在農業進入新階段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下, 要把渭北建成全國最大最強的綠色果品基地,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還面臨許多新的挑戰。
?。ㄒ唬┦袌銮熬蔼?/DIV>
1、鮮果市場
世界上有80多個國家生產蘋果,總產量近5800萬噸左右,其中前14個國家產量占總量的73.6%。我國蘋果生產主要集中在西北黃土高原、渤海灣兩大產區,產量分別占總產量的34%和49%,主產省份依次為山東、陜西、河南、河北、山西、遼寧、甘肅。世界人均蘋果產量約10公斤,我國為15公斤,但新西蘭、德國等發達國家人均達到30公斤。
世界蘋果年貿易量約600萬噸,貿易額約30億美元。蘋果進口以歐洲、亞洲為主,分別占總進口量的65%和17%;出口以歐洲和南美洲為主,分別占總出口量的50%和16%。我國是世界蘋果主要貿易國之一,占世界總出口量的10%左右,近年出口呈增長之勢,年增長率約為16.5%。蘋果出口的主要市場是俄羅斯、東南亞、香港地區,約占我國總出口量的72%-99%。我國出口蘋果的主要省份依次為山東、陜西、遼寧、北京。2005年我省出口1.68萬噸,約占全國出口總量的3%左右。出口主要品種是:紅富士、新紅星、秦冠、喬納金、嘎拉等。
近年國際市場蘋果價格不斷下滑,2003年與1996年相比,美國、法國、新西蘭、日本蘋果的市場價格逐漸下降,平均降幅達20%以上,導致歐美和日本許多國家蘋果生產不斷萎縮。這些國家的果品自給率急劇下降,歐美由10年前的89%降為47%,日本由8年前的84%降為41%。目前發達國家40-50%的果品靠進口。歐洲市場鮮果的需求量每年以3%的速度增長,給我省蘋果出口創造了較大的市場空間。
2、加工產品
蘋果濃縮汁是世界最主要加工產品,國外90%的飲料以此為基礎配料,從而決定了未來對蘋果濃縮汁的需求將繼續呈穩中有升的趨勢,近幾年全世界濃縮蘋果汁貿易量已達到80-100萬噸。濃縮蘋果汁主要出口國為中國、波蘭、意大利、阿根廷等,主要進口國為德國、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進口量占世界總進口量的85%,其中美國20萬噸左右,歐洲接近20萬噸,日本在6萬噸以上。美日德等一些國家,隨著生產成本不斷提高,國內濃縮蘋果汁生產的規模不斷縮小,今后主要依靠進口滿足市場需求。我國是世界最大的濃縮蘋果汁生產和出口國,2004年出口量達到48.7萬噸,占世界出口總量的50%左右,主要出口省份依次為山東、陜西、河南、遼寧、甘肅、山西等,其中陜西占全國34.7%。
3、主導產品和市場定位
根據農業部預測,我國蘋果總需求量到2012年達到3252.2萬噸。其中鮮果出口按1996-2000年16.5%的增長速度,2010年將達到137.2萬噸,出口主要國家和地區是東南亞、俄羅斯、歐洲、中東和北美;鮮果邊境貿易2010年有可能突破200萬噸,主要貿易國為俄羅斯、越南、緬甸等國家。蘋果濃縮汁出口2010年50萬噸,主要出口國家仍將是美國、日本和歐洲。國內需求按《21世紀中國農業發展戰略》預測的3%增長速度,鮮蘋果2010年總量將增加到2405萬噸。2010年蘋果汁人均消費量由0.1升達到2公斤。
陜西省是我國蘋果生產主要省份,將在國內果品市場中占有主導地位,并在國際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預計2010年蘋果鮮果出口30萬噸,邊境貿易70萬噸;濃縮蘋果汁出口40萬噸。出口地區與農業部預測的方向基本一致。
(二)競爭力分析
與世界其他主要蘋果生產國家和我國主要蘋果產區相比,我省渭北黃土高原擁有豐富的蘋果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及大規模的生產基地,從而造就了我省蘋果巨大的生產潛力和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1、總量規模優勢。2004年我省蘋果產量分別占世界和中國蘋果總產量的9.4%和27%。國家把我省確定為蘋果優勢產業帶后,渭北優生區再次掀起了發展蘋果的高潮,蘋果產量將不斷擴大,總量規模將進一步影響我國乃至世界蘋果格局。
2、生態資源優勢。陜西渭北地處黃土高原的核心位置,海拔高(800-1200米)、晝夜溫差大(11.8-16.6℃)、土層深厚(80-200米)、質地疏松,富含鈣、鎂、鋅、硒等多種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而且遠離工業區,工業污染少。全國蘋果區劃認為,陜西是我國唯一符合7項蘋果生態適宜指標的最佳適宜區。
3、價格競爭優勢。蘋果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與美國、新西蘭、日本等蘋果生產先進國家和山東等國內省份的競爭對手相比,我省蘋果的生產成本明顯低于山東及全國平均水平,遠低于國外蘋果主產國,分別為山東、國內和國際的74%、97%和53%。我省出口蘋果的價格一般在每噸300-500美元之間,比世界平均出口價低39.1%,分別比新西蘭、美國和法國低85.5%、68.7%和64.2%。由于加工原料價格比較低,我省以蘋果濃縮果汁為主的加工品也具有明顯的出口價格優勢。
4、質量品質優勢。我省蘋果果面清潔、蠟質層厚、著色艷、硬度大、風味濃、耐貯運、貨架期長。在近年的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華圣、寶塔山、旬寶等10多個蘋果品牌被認定為名牌產品。1999年陜西蘋果進入歐洲市場,2002年打開北美市場。陜西蘋果已銷往東南亞、俄羅斯、中東、歐洲等世界53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大中城市。
5、科技創新優勢。我國唯一的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立在陜西楊凌農科城。果樹方面的科研力量雄厚,學科門類配套齊全,擁有大量的種質和品種資源,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強,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三、渭北綠色果品基地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 ?。ㄒ唬┲笇枷?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四、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攬果業全局,緊緊抓住國家把陜西渭北黃土高原列為全國蘋果優勢產業帶的機遇,充分利用渭北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兩大優勢,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綠色基地建設為平臺,以產品質量安全為核心,穩步擴大面積, 加強技術創新,推行標準化生產,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推進產業化經營,把渭北建成全國最大最強、世界著名的綠色果品基地,把陜西蘋果產業做成國際化產業。
(二)目標任務
到2010年,渭北黃土高原蘋果面積發展到800萬畝,其中綠色食品蘋果基地面積達到500萬畝,總產量達到800萬噸,銷售總額達到200億元,鮮蘋果出口100萬噸(含邊貿70萬噸),果汁出口40萬噸以上,出口創匯10億美元,達到世界先進國家發展水平。
四、布局規劃及發展重點
(一)布局規劃
根據渭北綠色果品基地建設發展目標,對渭北蘋果基地縣重新進行全面考核、認證,在將延安市的延長、延川、安塞縣確定為蘋果基地縣的同時,對渭南市的大荔縣、臨渭區、寶雞市的鳳縣、眉縣列入考核認證范圍,積極擴大渭北蘋果基地縣面積,到2010年渭北蘋果基地縣面積占到全省蘋果總面積的95%。對渭北蘋果基地縣實行區域化分工,在渭北北部海拔800-1400米地區重點發展晚熟和中晚熟優質鮮食蘋果,建設渭北500萬畝綠色果品基地;渭北南部海拔600-800米地區重點發展早中熟鮮食蘋果和專用加工蘋果,建設100萬畝鮮食加工兼用或加工專用果基地。加快老園改造,發展新優品種,推廣無病毒種苗,到2010年使早中晚熟的比例調整為10:20:70。
(二)發展重點1、實施優果工程,提高果品質量。到2010年普及“四項”關鍵技術,優質果率達 到75%以上,其中高檔果率達到30%以上。2、壯大龍頭企業,推進產業化經營。適應市場需求,擴大深加工能力,到2010年果品深加工增加值比目前提高1倍。強化產后處理,加強采后全程冷鏈體系建設,鮮果貯藏能力和采后商品化處理能力達到總產量的60%,其中冷庫、氣調庫貯藏能力達到20%。3、實施項目帶動,擴大招商引資。優化果業發展環境,多方籌集基地建設資金,加快基地建設步伐。4、誠信為本,鍛造品牌。以龍頭企業為主體,以“陜西蘋果”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標識為整體形象,開展創名牌活動,發揮品牌效應,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5、開拓市場,擴大銷售。圍繞誠信,強化銷售,繼續擴大國內市場占有率,積極發展邊境貿易,重點開拓國際市場。
五、重大建設項目
“十一五”期間,渭北綠色果品基地建設將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著重抓好良種繁育體系、基地建設、果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技術服務體系、果品產后處理和現代物流體系等重大項目,促進規劃目標的實現。
(一)良種苗木繁育體系
按照建設“一個中心六個分中心”的果樹良種苗木繁育體系框架,擴建省果樹良種苗木繁育中心,加強延安、渭南、寶雞3個市級在建種苗擴繁分中心的建設,新建銅川、咸陽2個市級種苗擴繁分中心,按照發展需要,選擇一批重點產業縣建立繁育苗圃。加快引進優新品種,選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系),加強品種的審定、推廣工作,保證生產發展和苗木更新的需要。
(二)基地建設
建設100萬畝出口蘋果基地和100萬畝加工專用蘋果基地。包括標準園和示范園兩部分,標準園建設包括果園道路系統、水利設施、改土整地及標準化生產體系等,示范園的建設除包括果園基本建設外,還包括節水灌溉系統和無公害生產體系等。
(三)果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
質量和安全是影響果品貿易的兩大關鍵因素,盡快建立起我省果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對產地環境、投入品、檢疫性病蟲害、農藥殘留、重金屬等有害元素等進行有效監控。在西安市建設陜西省果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在五個蘋果主產市建設果品質量安全檢測站;選擇部分重點縣建設果品質量安全檢測點。
(四)服務體系
重點建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信息服務體系、市場服務體系和果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1、技術創新服務體系。主要從事果業生產、流通、加工等技術的創新研究,加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新技術的攻關研究和試驗示范,組織全省技術骨干的培訓交流和果農培訓。在西安建設陜西省果業技術創新中心,在五個蘋果主產市建設果業技術服務分中心,在渭北蘋果基地縣建設果業技術服務站。
2、信息服務體系。及時收集、分析、發布國內外、省內外果品生產、管理、貯藏加工、果品交易等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各方面的信息和政策,為果農、中介組織和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在西安市建設陜西省果業信息服務中心,在五個蘋果主產市建設果業信息服務分中心,在渭北蘋果基地縣和重點龍頭企業、批發市場建設果業信息服務站(點)。
3、市場服務體系。建立果品交易流通平臺,為批發商提供果品交易信息和功能服務等。在蘋果重點縣選擇建設一批果品產地批發市場,在西安市等中心城市的果品批發市場設立綠色果品交易區,建立精品果品交易一條街。
4、組織制度創新。重點是加快發展果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提高果業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一是建設陜西省蘋果協會,協助政府開展行業管理、保護和技術交流,加強行業自律。二是在蘋果基地縣扶持建設一批發展較好的果農協會,組織果農進行果業生產和果品銷售,提高果農的組織化程度。
(五)產后處理和現代物流體系
主要包括采后商品化處理生產線、冷藏、氣調貯藏設施、冷鏈運輸設施以及果品系列深加工及循環綜合利用。按照產業發展目標,“十一五”期間要選擇一批蘋果基地縣、市建設年處理能力 300萬噸商品化處理生產線,建設60萬噸的冷藏、氣調貯藏設施,發展一定能力的冷鏈運輸能力。加強蘋果粉、蘋果飲料、蘋果酒、蘋果醋等系列深加工生產線的改擴建,進行蘋果渣等加工副產品的循環綜合利用開發。
六、保障措施
(一)健全四個支持體系
1、建立健全領導組織體系。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建立健全省長、市長、縣長、鄉長四級行政首長負責制,進一步強化對果業工作的領導。各級果業部門要做好果業的生產、貯藏、加工、流通和出口各環節的綜合協調與管理工作。鄉鎮農業技術服務機構要圍繞果業發展搞好服務工作。按照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則,加快組建陜西蘋果協會或商會,提高果業組織化程度。鼓勵果農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組建鄉村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合作經濟組織,積極開展技術、農資供應、病蟲防治、產品銷售等服務,逐步提高果農的組織化程度。各級要安排專門資金,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信息、技術、培訓、質量標準與認證、市場營銷等服務。有關金融機構要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興辦倉儲設施和加工企業、購置果品運銷設備,財政可適當給予貼息。2、建立健全龍頭帶動體系。打破地域、行業和所有制界限,通過市場和政策引導,支持重點龍頭企業,以資產、名牌產品等為紐帶,采取兼并、聯營、參股、租賃等多種方式實行低成本擴張,在種苗生產、果品銷售、果品加工等方面發展大公司、大集團,依靠大公司、大集團帶動產業大發展。3、建立健全技術創新和推廣服務體系。加快陜西省蘋果研究發展中心和陜西省蘋果改良中心建設,以此為平臺,促進蘋果關鍵技術的研究和轉化。依托科研院校、技術推廣單位實施果業培訓計劃,加強對基地縣干部、果農和企業管理人員的培訓。4、建立健全產品質量和安全監督體系。加快陜西果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建設,完善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的標準化生產經營管理,加強“陜西蘋果”地理標志產品標識使用和管理,強化農資和包裝市場監管,確保陜西果品質量。
(二)堅持科技興果,全面提高果品質量
1、努力提高優質果率。堅定不移地推廣優質蘋果生產“四項”關鍵技術,擴大示范,提高普及率,力爭到2010年“四項”關鍵技術在渭北蘋果產區全面普及。2、積極建設生態果園。以農村能源戶用沼氣為紐帶,建設“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態果園,通過沼氣建設,帶動農戶養畜、果園種草,實現果畜良性互動,促進渭北果業、畜牧業兩大特色產業協調發展。3、加快建設綠色果品基地。果區各級政府要搞好規劃,切實做好綠色果品認證的組織實施和監管工作。重點解決農藥殘留、植物膨大劑使用等問題,強化病蟲害、產地環境和投入品的監控和管理,盡快建成500萬畝綠色果品基地,提升陜西果品的質量安全水平。4、進一步優化果樹品種結構。充分發揮我省科技優勢,產、學、研相結合,以市場為導向,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快新優品種的引進、繁育、示范、推廣,建立“栽培一代、試驗一代、儲備一代”的品種格局,從品種上搶占果業發展的制高點。5、強化技術培訓。果區各級政府要認真組織實施果業培訓計劃,落實培訓場所,保證培訓經費,完善培訓手段,提高培訓效果,每年培訓果農100萬人次,盡快使全省果樹種植戶都有1名技術明白人。
(三)樹立陜西蘋果品牌,提高市場信譽和競爭力
1、加強“陜西蘋果”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監管工作。省質檢局和省果業局要制定完善《陜西蘋果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標準》,組織果農嚴格按照標準進行生產,選擇具有一定實力、市場信譽好的企業優先使用“陜西蘋果”地理標識產品保護標志,鼓勵支持龍頭企業結合自己的品牌開展創名牌活動。2、提高果品商品性。要引導廣大果農和經營者按照市場規則,加強果品產后商品化處理。要切實加強蘋果包裝箱管理。省工商、技術監督、檢驗檢疫、包裝品生產管理、果業等部門要制定《陜西果品包裝箱生產管理辦法》、《陜西果品包裝箱生產標準》,規范包裝市場,打擊假冒陜西蘋果的不法行為。3、強化行業自律。要通過協會等自律組織加強果品企業和果農的行為自律,維護陜西蘋果的信譽。引導全行業建立誠信理念,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塑造陜西果業誠實守信的良好形象。
(四)建立健全銷售體系,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
1、著力提高國內市場占有率。采取靈活有序的銷售方式,實行直銷、設點經銷、外地超市、果行代銷等,不斷拓展銷售渠道。要重點推廣在銷區設立專賣店的做法,對內細分產區,對外細分市場,有計劃、有組織地擴大銷售網絡。2、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要繼續開拓歐美市場,擴大以俄羅斯為主的東歐市場,加快提高東盟市場占有率。同時檢驗檢疫、果業等部門要按照省政府和國家質檢總局簽署的《關于促進陜西果品果汁出口的合作備忘錄》的要求,積極配合國家質檢總局做好陜西蘋果出口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市場的解禁工作,擴大陜西蘋果出口。3、加強出口果園注冊認證。檢驗檢疫、果業和出口企業要按照進口國的要求,加強出口果園的建設、注冊、認證和監管工作,到2010年建成蘋果出口基地100萬畝,使陜西蘋果穩步走向國際市場。4、優化銷售環境。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減關去卡,真正營造果品運銷的“綠色通道”。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現有信息資源,加強果業信息的收集、處理和發布,為企業、果農提供及時、準確的行業資訊。
(五)扶持壯大龍頭企業,推進果業產業化進程
1、強化服務和指導。渭北各級政府要認真落實國家和省上出臺的一系列扶持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 加強協調,搞好指導,幫助企業改進技術、開發產品、建設基地、搞好產銷銜接,扎扎實實為企業做好服務工作,壯大龍頭企業實力,增強競爭力,提高帶動力。
2、強化龍頭企業自身建設。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引導、幫助龍頭企業加快經營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支持龍頭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共同研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盡快形成有一定市場份額的知名品牌。加強果品企業家隊伍建設,組織開展技術、經營管理培訓和國際國內市場調研,在市場大潮中造就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戰略思維、懂經營、會管理、重信用、作風正的企業家隊伍,促進產業發展。
3、探索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要按照訂單合同、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經營組織形式,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建立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豐富和深化訂單農業的內涵,規范公司與農戶的產銷合同,提高履約率。全省要以綠色果品基地建設和專用加工果品基地建設為重點,積極推行訂單農業,促進產銷協調發展,推進產業化經營。
4、加大對龍頭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一是渭北各級財政要積極增加對龍頭企業的投入。對果品加工和銷售企業的技術改造,納入全省技改年度計劃予以優先安排;對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的技改貸款,可給予財政貼息。對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培訓、營銷服務,以及研發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展基地建設和治理污染等,可給予財政補助。外貿發展基金要向果業傾斜,主要用于研發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認證、扶持出口生產基地。對于貧困地區的果業龍頭企業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信貸扶貧資金重點扶持。不管哪種所有制和經營形式的龍頭企業,只要能帶動農戶,與農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給農民帶來實惠,都要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一視同仁地給予支持。二是我省地處內陸,為了增強出口企業的競爭力,擴大陜西果品出口,對果品出口企業實行內陸運費適當補貼和出口創匯獎勵政策。
(六)多方籌集建設資金,促進產業發展
整合現有資源,集中財力, 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和果農投入為主體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加大對綠色果品基地建設的扶持力度。渭北各級政府特別是蘋果基地縣都要加大對果業的投入,財政新增財力要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果業發展,主要用于標準化生產、實用技術培訓推廣、良種苗木繁育引進、示范園建設、中介組織培育和市場開拓等方面。扶貧開發、老區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和水土保持、科技發展、生態環境建設、退耕還林(草)等項目的資金,都要向渭北綠色果品基地建設傾斜。各級金融機構要從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搞好信貸工作,增大果區信貸規模,重點扶持龍頭企業提高加工和貯運水平,解決企業收購資金和果農生產等問題。通過政府的投入引導,優化環境,吸引境外更多的資金支持果業發展。各級保險單位要在渭北地區探索并率先開展陜西蘋果保險試點,加快全省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
(七)強化領導,保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果業是果區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果區各級政府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發展果業作為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點來抓,集中精力、人力、財力,抓好這一富民強縣的大事。渭北蘋果主產市、基地縣要明確一名現職領導專抓果業,加大對果業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力度。各級政府要把果業工作納入部門、干部年度考核,建立強有力的獎懲機制。各級果業部門要盡職盡責抓產業,涉果部門全力配合,共同促進果業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