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示范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 (摘 要)
來源: 陜西省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 2008-01-01 00:00
一、示范區成立以來的發展、建設回顧
楊凌示范區成立四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在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的使命,積極改革,不斷創新,認真探索加快自身發展的新思路,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成果轉化、科技示范、體制改革、引進人才及對外開放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總體面貌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基礎設施建設成就顯著?;A設施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速度推進”的原則,投資15.6億元,建設了市政道路、城市供水、會展中心、教育中心、醫療中心以及電力、通訊、天然氣、供熱和計算機網絡平臺等一批關鍵項目,城市面貌大為改觀,功能更加完善,一座科教優勢明顯、產業特色突出、具有田園風光的現代農科城已現雛形。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高科技項目落戶楊凌,初步形成了以良種繁育、節水灌溉設備制造、生物工程、制藥、農用化工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等行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是,一是民營科技型企業占主導地位,機制新,有活力;二是產品普遍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在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三是企業同大學及科研機構協作關系密切,產品及技術研發具有較強的支撐;四是絕大多數企業是涉農產業,而且集中在良種繁育、節水灌溉、無公害農藥、生物肥料、植物化工、農副產品深加工以及現代中成藥等關鍵領域。
—科教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示范區按照“有利于學科發展、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人才培養”的原則,打破舊的管理體制,對當地10家科教單位進行了優化整合,組建了新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這項改革,初步理順了管理體制,整合了科教力量,優化了學科設置,激發了活力,增加了發展動力,為科教潛力的發揮創造了有利條件。
—科技創新穩步推進。按照“機構優化、布局合理、縱深配置”的思路,優化學科,優化隊伍,創新機制,并投資2億元建設了節水灌溉、生物技術育種、植物化工、農業綜合試驗4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和高新技術孵化中心及留學生創業園,面向西部農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開展攻關,為優秀人才提供高水準的創業環境和事業平臺,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孵化出30多家成長潛力較好的高新技術企業。
—科技示范多層次展開。通過產業帶動、推廣應用、技術輻射、咨詢培訓、展覽展示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科技示范。先后在省內建立了11個示范基地,在西部省區建立了41個科學試驗、示范基地,示范推廣應用農作物豐產栽培技術面積1284萬畝,應用經濟林果豐產管理技術350萬畝,開展技術培訓1.51萬期,培訓農民280萬人次,累計帶來經濟效益200多億元,并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
—對外合作交流不斷擴大。按照“拓寬領域、創新方式、提高水平、擴大成果”的對外開放總方針,積極發展同國內外的合作與交流,同美、日、以、法、荷等許多國家的眾多企業、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協作關系,開展了多方面的合作研究和培訓。特別是中以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合作研究項目,在高溫及干旱脅迫對植物生理的影響、分子標記技術在育種上的應用研究、野生高抗旱植物資源利用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二、指導思想、發展思路和奮斗目標
?。ㄒ唬┲笇枷?/P>
“十五”計劃是示范區成立后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從國際國內經濟、社會、科技諸方面出現的新趨勢、產生的大背景、面臨的新環境出發,緊扣功能定位,按照市場經濟的新要求、以人為本的新觀念和制度創新的新思路,“十五”期間,示范區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搶抓機遇,擴大開放,以參與西部大開發為切入點,以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題,以科技示范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為重點,以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環境創新為發展動力,以省部、省內共建體制為重要依托,全面加快建設發展步伐。
?。ǘ┌l展思路
“十五”期間的發展思路是:科教奠基、人才支撐、體制(機制)保障、產業帶動、科技示范。核心是提高綜合競爭力。
?。ㄈ^斗目標
基于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的使命,楊凌示范區的建設發展目標將立足于國家西部開發的大戰略和中國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大目標。中長期的發展目標是:
1、楊凌示范區作為國家唯一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在中國農業實現產業化、現代化方面,要成為“最具影響力和推動作用的科技園區”。
2、楊凌作為世界少有的農業科研、教育資源優勢密集地,在科技研發和人才培養方面,要成為“中國農業高新技術特別是干旱半干旱農業重大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開發中心、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孵化中心、成熟農業高新技術的集成中心、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心、農業科技信息輻射中心”。
3、楊凌作為一個擔負國家小城市建設示范使命的新型城市,城市建設的目標是: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結構協調,規模適度。并最終建成“科教發達的農科城、經濟發達的產業城、環境優美的生態城、文明開放的旅游城”。
“十五”期間的奮斗目標是,為上述中長期目標的實現,在體制、人才、科技創新和發展環境方面奠定堅實的基礎。
1、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思路及目標。
從自身的優勢和西部發展的迫切要求出發,“十五”期間的產業發展重點是:
?。?)農牧良種業。21世紀農產品質量的競爭,核心是良種的競爭。我國同發達國家在良種產業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在加入WTO后,良種產業已經成為關乎我國農業生存發展的戰略性產業。良種培育是示范區的最主要的科技優勢之一?!笆濉逼陂g,要圍繞西部地區的農牧良種形成一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產業,培育一個覆蓋西北、輻射全國的大市場。
?。?)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農業的國際競爭力不僅取決于初級農產品的質量,更取決于整個產業鏈條、整個生產體系的發達程度。沒有農業生產外環節的多次增值,農業經濟效益就難以從根本上提高?!笆濉逼陂g,要大力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增強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向縱深發展。工作重點是:加強相關技術和設備的開發,用高技術、新裝備武裝農產品加工產業;二是培育和扶持從事農產品加工的企業,形成一批有主導產品、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三是抓好相應的市場建設,以大流通促進產業大發展。
?。?)現代生物技術產業。采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是使農業、畜牧業向高產、高效、優質、集約化發展的有效途徑。目前示范區主要胚胎生物工程技術水平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通過引進優質種牛和種羊的基礎上,實現胚胎生物工程產業化,快速擴繁高產優質牛、羊優良品種后代,大幅度增加我國良種牛、羊覆蓋面。
?。?)植物化工及生物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產業。西部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利用現代高新技術,綜合開發利用生物資源,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也是西部經濟發展的一條重要出路?!笆濉睂⒅攸c發展動植物基因工程產品、植物化工、高效安全生物農藥、高效有機肥料等新型產業。
?。?)旱作農業新機具、新材料產業。中國是世界13個貧水國之一,農業灌溉用水超過總用水量的三分之二,水資源短缺更是西部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業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圍繞節水農業,重點發展節水灌溉關鍵設備、人工匯集雨水材料設備的產業化開發。主要研制生產適用于大田作物、溫室、大棚、蔬菜、花卉、果樹、園林等使用的噴灌、微噴、滴灌、滲灌和管道灌溉成套設備的規?;a;大幅度提高設備的整體配套性和產品質量。
(6)農業信息化產業。農業信息化技術作為農業科技革命的先導,貫穿于農業生產的全過程,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和推動力量。西部地區幅源遼闊、交通不便,目前產業結構調整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缺良種、缺技術、缺信息。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依靠科學準確、反應靈敏和運轉高效的農業信息體系。十五期間的發展重點是,開發面向西部農業主產區和主導作物的農業專家系統;對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農業生產中已得到一定應用的成熟農業信息技術及產品進行推廣示范;建設農業信息網絡體系及農業技術咨詢服務系統等。
?。?)現代中成藥產業。陜西具有深厚的中醫藥傳統和極為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十五”期間,將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建立以中醫新、特藥研究開發為主的研發中心,并嚴格按照GMP、GAP標準,形成以中藥炮制加工、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和新特藥生產為主的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創出楊凌中醫藥品牌。
2、科技示范的工作重點、思路及目標。
“十五”期間科技示范的重點是,面向西部農業發展的科技需求,立足于西部地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需要。基本思路是,發揮科教優勢,加快優良品種培育、引進和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推動西部地區發展特色經濟;積極探索企業、科技人員和農戶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的有效組織形式;建設好國家農業專利技術信息中心,盡快形成覆蓋西部、輻射全國的農業科技大市場。
?。?)推廣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促進結構調整升級。按照“面向市場、因勢利導、突出示范、發揮優勢”的原則,通過建設一批種養示范基地,大力推動楊凌乃至西部地區發展區域特色農業,集中力量抓好名優新特果品、苗木花卉、畜牧養殖和綠色無公害蔬菜五大產業的示范,擴大節水灌溉、設施農業的示范作用和影響。
(2)探索完善產業化要素、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新機制和新形式。按照“政府引導、科技支撐、企業帶動、農戶參與”的思路和“公司+科技人員+農戶”的模式,加快培育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建設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引進、開發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對農戶的帶動力。
?。?)建設好各類農副產品質量檢測、認證機構。抓住國家建設農業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和市場信息體系的機遇,發揮科技優勢,爭取成為國家農副產品質量檢測、認證中心之一,成為首批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
(4)繼續實施好“科教興楊”和“校村共建”工程。加大科技示范工作力度的和投入,發展民辦技術推廣組織和各類農民專業協會,引入市場機制,鼓勵大學、企業、科技人員,以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入股和技術轉讓等多種形式,從事技術推廣和服務工作。采取多種渠道和形式,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
?。?)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場體系。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優化服務、形成規?!钡乃悸?,加速推進市場體系建設。重點建設種子市場、優質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完善市場管理、服務體系。節水灌溉設備、花卉、綠色蔬菜等重要專業化市場建設也要分步實施。鼓勵發展民間農產品流通組織和批發銷售大戶。大力發展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為企業和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各項服務,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
?。?)繼續搞好區外示范,擴大農業科技輻射力。積極探索在區外進行科技示范的有效途徑和方式;鼓勵扶持兩所大學發揮各自優勢,以提供良種、技術、培訓、產品或以科技承包等形式,同各地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新建若干個具有一定規模和代表性的示范點、示范基地,通過科技示范和技術輻射,促進西部地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三、戰略措施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十五”期間,必須牢固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個根本,按照小平同志“三個有利于”的原則,大膽改革創新,實施好以下戰略。
?。ㄒ唬﹦撔聭鹇浴 撔率且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地區發展的動力源泉?!笆濉逼陂g,示范區將通過推進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和環境創新,為示范區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1、體制創新。
人才、資金、技術等發展要素能否得到有效配置,發揮出最佳效益,關鍵取決于體制和機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對示范區的運行管理體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笆濉逼陂g,建立適應市場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要求的管理體制,實現管理體制的規范化、法制化、公開化將是體制創新的主要目標。
體制創新的重點是:
?。?)建立規范、廉潔、高效的政府運轉機制。強化小政府、大服務的理念,落實服務承諾制;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規范服務程序,完善一站式辦公和一條龍服務;建立民主、科學的決策機制。
(2)建立適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高新技術認證機制、投資體制、融資體制、稅收政策、激勵體制、招投標體制、人才體制等,為示范區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體制保障。
?。?)積極引導入區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機制,規范運作,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努力推廣股票期權制度;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管理水平、獲利能力和成長能力。
?。?)引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廣大農村的實踐,推動農業產業化過程中的組織創新、機制創新,探索用市場手段整合生產要素,促進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
2、科技創新。
“十五”期間,科技創新將按照“面向市場,發揮優勢,突出重點”的思路,針對西部農業發展的科技需求,抓好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抓好重大關鍵技術和裝備的攻關。
?。?)建立機構優化、布局合理、縱深配置的技術創新體系和技術創新支撐服務體系。按照“有利于學科發展、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原則,繼續深化兩所大學的改革,搞好生物育種、節水灌溉、植物化工、農業綜合試驗四個國家級工程中心和高新技術孵化中心及留學生創業園的建設,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投入體制和促進高技術、新成果的加速轉化機制。
?。?)選擇重點和關鍵技術領域率先突破。包括:生物技術及生物工程;節水灌溉工程、節水設備及節水新材料;植物化工;環境工程及自然資源的保護利用;農業信息技術;精準及設施農業;環保型農用物資;食品工程及其它國家鼓勵的高新技術。特別是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突出抓好北方旱區主導作物優良品種的選育,開發林草種苗快速繁育技術和植保技術,發展與西部植物資源增值轉化相關的精深加工技術。引進一批急需的實用技術和優良動植物品種,通過技術改型和馴化改良,迅速在西部地區推廣應用。加強成熟技術的配套集成,推動農業綜合開發。
?。?)圍繞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選育或引進一批適宜于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恢復植被的優良抗旱林木草種。對荒漠化及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提出規?;卫淼南到y方案并提供相應的技術集成。積極探索通過發展生態經濟帶動生態環境治理的發展模式。
3、環境創新。
楊凌示范區能否完成好國家賦予的使命,關鍵取決于發展環境建設的水平。圍繞人才、資金、技術等發展資源的爭奪,主要是發展環境的競爭。環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整治,綜合完善。“十五”期間,要按照提供高水準發展平臺的要求,全面優化示范區的發展環境。
?。?)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設施,完善城市功能,改進城市管理,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創造舒適、優美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堅持依法治區,強化依法行政和文明執法,搞好社會治安,創造安全、公正的法制環境;
?。?)大力整頓經濟秩序,完善市場管理法規,規范市場行為,搞好知識產權保護,創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
?。?)加強戰略研究和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提高管理水平,創造高效、廉潔的管理環境;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城鄉人民的綜合素質,創造進步、文明的人文環境;
(6)全面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改善金融服務條件和手段,積極發展各類社會中介組織,培育、完善市場體系,創造優良、完善的社會化服務環境;
?。?)加快信息化建設,建設高水準的信息平臺,拓展對外交流合作的渠道和手段,創造通暢、便捷的對外開放環境。
通過“十五”建設,使“人人都是投資環境,個個都是示范區形象”成為每個示范區人的自覺意識和行動,招商引資從主要依靠政策優惠,轉向依靠良好的投資環境上來。
?。ǘ┤瞬艖鹇?/P>
人才戰略的核心是提高楊凌示范區的競爭力。人才是創新的載體,是發展的關鍵。要牢固確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著力培養、引進創新型人才,通過機制創新,凝聚人才優勢,依靠人才優勢形成競爭優勢,并使競爭優勢成為發展優勢。
工作重點是:
?。?)建立起促進人才合理流動的錄用和淘汰機制。按照示范區發展要求,建立科學的人才選拔錄用和評價制度,形成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環境,使優秀人才能夠進得來,留得住,干得成事。通過競爭驅動隊伍流動,通過流動保持隊伍活力。
(2)為優秀人才建立高水準的發展平臺。要從政策、環境、創業條件諸方面扶持優秀人才創業,為他們提供施展才干的舞臺。重點建設好高新技術孵化及留學生創業園,吸引一批掌握前沿科技的海外優秀人才來楊凌創業。
?。?)建立能夠凝聚和吸引人才的激勵機制。通過制訂激勵創新的政策、建立獎勵創新的制度、營造鼓勵創新的氛圍等方式,調動科技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加速高技術、新成果的產出。啟動“科技興企”計劃,支持企業建立技術創新機構,支持大學研究開發積極面向企業科技需求,引導企業采用經營者和成果所有者股權、期權等新的產權制度,將科技成果、管理智能等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實現人才、技術、資金的有效融合,推動產學研結合。
(三)開放戰略 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在我國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發展開放型經濟已成為必由之路。“十五”期間,示范區將按照“拓寬領域、創新方式、提高水平、擴大成果”的對外開放總方針,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以開放促開發、促發展,既要走出去,更要引進來,形成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把發展開放型經濟作為對外開放的總目標。
1、進一步加快利用外資的步伐,擴大利用外資的領域,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要抓住國際資本大流動、產業大轉移的機遇,積極探索利用外資的新方式,爭取吸引一批國際跨國大公司、大企業在楊凌投資興業。
2、實施“走出去”和“引進來”戰略。要主動出擊,尋商機,求合作,開闊眼界,尋找差距,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示范區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尤其要在管理和服務方面向國際水準努力。要積極圍繞企業發展、科技示范、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引進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
3、加強國際間的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要進一步加強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組織以及有關國家在課題研究、人才交流、聯合辦會等方面的合作。繼續推動中以合作項目的實施,組織好農業高新技術論壇和國際水土保持與旱作農業培訓班等國際合作。
4、多渠道對外開放。要依托外經貿部、科技部、外專局等共建部委提供的有利條件,積極擴大對外交流;利用各駐外機構的窗口作用,積極捕捉信息,引進資金、技術、項目和人才。采取切實措施,利用好作為亞太經合組織(APEC)開放科技工業園區的優勢,辦好海峽兩岸農業綜合試驗區、中法食品聯合研究開發中心,爭取國際農業科技合作示范園建設初具規模。
(四)投融資戰略
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經驗表明,資本市場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動力。因此,必須創新投融資戰略,開發利用好資本市場資源。
“十五”期間,示范區將加速啟動與資本市場的整體對接戰略,積極進行投融資體制的探索和創新,推動當地資本市場的發育,充分運用資產重組、上市、收購、兼并等一切有利于生產力發展的資本運作方式,突破資金制約瓶頸,實現產業與金融的結合、科技與資本的結合、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結合,努力使示范區發展成為市場活躍、機制完善、投資效果良好的區域性資本市場中心之一。
1、設立“楊凌控股”,并盡早進入國際、國內資本市場。示范區的國有資產已有一定的積累和產出效益,但原始投入資本的效應尚未最大化,急需進入資本市場,盤活存量,通過資本資本市場的放大效應,實現增量。對現有資產通過優化整合設立楊凌控股,通過上市、增發、國有股流通、分拆上市、海外上市等方式,實現資本結構的公眾化、經營的多元化、業務的國際化、資產的證券化,爭取在3-5年內成為法人治理機制完善、組織結構合理、運作規范、經營多元化,業務國際化,業績優良的大型國有控股集團,力爭實現在2005年資產總額達到150億元,利稅總額為20億元的目標。
2、籌組楊凌金融集團。適應楊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要求,特別是一大批具有良好成長性的中小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要求,逐步建立起功能強大、服務完善的金融支撐體系。包括:爭取設立楊凌發展銀行;成立楊凌信托投資公司;建立楊凌風險投資基金;發行楊凌開發建設債券;建立高新技術產權交易市場。
3、利用“楊凌概念”這個品牌優勢,積極推動入區企業上市。楊凌許多企業成長性好,上市題材多,發展潛力大。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推動企業直接上市融資,并通過配股、增發新股等方式在證券市場持續融資。爭取“十五”末,在示范區成長起若干主營業務突出、核心競爭能力強大的上市大公司,使其成為結構調整、產業示范的骨干和依托。
4、積極引進外資。爭取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加大利用國際金融資本、產業基金的力度,抓好世行貸款和外國政府贈款、貸款爭取工作。吸引更多金融、投資機構和中介服務組織在楊凌開展業務。積極探索項目融資、股權轉讓、境外直接上市等方式利用外資。
5、研究制訂吸引民間投資政策措施。探索建立以民間企業性風險投資為主體,以政府投資為引導、外資及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風險投資體系。挖掘民間資本巨大的投資潛力,采用BOT、TOT等多種融資形式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示范區基礎設施建設。
?。ㄎ澹┏鞘谢瘧鹇?/P>
城市具有突出的生產要素聚集效應,城市經濟具有典型的規模效益遞增特點。推進城市化是國家“十五”計劃的一個重大戰略取向,實施城市化戰略是示范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迫切要求。
示范區城市建設的目標是: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結構協調,規模適度。
示范區城市化戰略的基本思路是,以產業化推動城市化,通過城市化促進產業化?! 笆濉逼陂g,示范區城市化戰略推進的重點是:
1、以規劃為先導。通過認真研究城市發展的一般規律,充分借鑒國內外城市建設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制定出高水平的城市建設規劃。
2、推進城鄉一體化。通過發展鄉鎮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等途徑壯大村鎮經濟,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把村鎮建設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使村鎮設施建設標準逐步向城市靠攏,并作為城市功能的完善和補充。加快有線電視、電話、互聯網等設施的進村入戶步伐,利用現代信息手段使現代文明更多、更快地傳播輻射到農村。
3、探索城市建設的投融資新機制。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和市場補償相結合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機制,引入市場機制,凡是能夠通過市場經營的城市設施,爭取吸引社會資金建設,逐步形成投資、經營、回收的良性循環機制。積極推行BOT(建設-經營-轉讓)、TOT(轉讓-經營-轉讓)方式等特許權經營,動員民間資金和外資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范城市土地批租,推行土地公開競價出讓,建立土地出讓金用途分解機制,確保主要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發行城市建設債券。
4、改革戶籍制度等一系列與城市化要求不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優化城市人口結構。拆除阻礙農村人口進入城市的不合理限制,吸納附近農民進城興辦第三產業,從事社會化服務。發揮楊凌農高會的品牌優勢,推動發展會展經濟,通過會展經濟的帶動效應,拉動城市基礎設施和其他相關硬件設施的建設。
四、結束語
本計劃主要從宏觀和全局的角度,概括了示范區“十五”期間發展的大思路、大目標和主要的戰略措施,是一個綱要,解決的是戰略、思路和目標層次的問題?!笆濉庇媱澋膶嵤?,還需要通過專項規劃進行細化和具體項目落實。因此,做好專項規劃和選擇好支撐項目是落實“十五”計劃的關鍵。“十五”計劃是指導示范區今后五年發展建設的總綱要,要用它來統籌各項工作。編制完成本計劃,僅僅是“十五”規劃工作的開端,隨著實踐的發展和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要及時修訂完善,以適應實踐和發展的要求。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