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利用外資重點專項規劃(摘要)
來源: 陜西省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 2008-01-01 00:00
一、"九五"回顧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利用外資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尤其是"九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兩開、四換、三變"的對外開放戰略指導下,我省利用外資工作從數量上和質量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九五"計劃目標超額完成。截止2000年底,全省累計批準利用外資項目(3291)項,實際使用外資額46.94億美元,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項目3186項,實際利用外資額30.63億美元;利用國外貸款項目(175)項,實際使用外資額16.31億美元。"九五"期間使用外資額28.92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18.19億美元,借用國外貸款10.73億美元),是"八五"累計使用外資總額的1.91倍。
"九五"以來,我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呈現出投資規模擴大化、投資來源廣域化、投資方式多樣化、利用外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向合理化等特點。各行業結合自身的性質和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吸引外商投資,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全方位的引資格局。外商投資也進一步由一般性加工工業和房地產業擴展到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從短平快的試探性項目逐步轉向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大中型長期項目,投資方向與產業政策日趨一致。截止2000年底,到我省投資的國家和地區已達58個,比"八五"期間凈增10多個。借用國外貸款總量進一步擴張,西安黑河引水工程、西安-靖邊天然氣輸氣管道等一批借用國外貸款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對我省基礎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環境改善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有力地推動我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同時我省已有約20億美元的借用國外貸款項目列入國家利用國外貸款規劃,為"十五"利用國外貸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吸引國內投資工作取得新進展。自1997年開始已連續四屆成功舉辦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共簽訂國內合作項目1099項,引入資金202億元,為我省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從1996年建立蘇陜兩省對口扶貧與經濟合作關系到2000年底,共簽訂扶貧協作和經濟合作項 目1354項,實際引入資金2.37億元。
從"九五"的發展看,我省利用外資工作仍然存在著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一是投資環境,特別是投資軟環境與沿海地區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硬環境和涉外法規體系、綜合服務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等軟環境建設都仍然不能適應新形勢和國際慣例的需要。二是利用外資總量規模及總體質量水平仍然較低,結構不盡合理。"九五"期間全省實際利用額占不到全國總量的1%;金融等許多領域利用外資仍未實現零的突破;陜南陜北利用外資僅占全省比重的5%左右;吸引國內資金,特別是東部地區資金規模偏??;走出國門、發展境外投資與經營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三是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利用外資宏觀管理機制尚未建立起來。企業在招商引資中的主體地位依然不甚明確,政府在管理及服務職能方面同時存在越位和缺位問題;國外貸款工作中借、用、管、還并重的全口徑管理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境外投資與經營存在著分散性、盲目性和短期行為的現象等。
三、"十五"利用外資的政策措施及工作重點
為了保證"十五"利用外資計劃目標的順利實現,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1、加強利用外資政策的研究制定。一方面要認真研究新形勢下國家出臺的產業傾斜政策和地區傾斜政策,切實用好、用足、用活國家給予西部地區的利用外資優惠政策;另一方面,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新形勢下如何創新利用外資方式,拓展利用外資領域,建立符合市場經濟及適應西部大開發需要的利用外資新機制,完善利用外資政策法規體系以及商業零售、電信、金融保險等領域開放后的對策。與此同時,要積極推進并完善外商投資特許權項目、經營權轉讓的運行辦法,抓緊研究我國加入WTO后對利用外資的引導、調控政策與措施,包括如何繼續有效實現"以資源換技術、以產權換資金、以市場換項目、以存量換增量"。
2、進一步拓寬利用外資領域,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努力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加強對外資投向引導的主動性和有效性。要積極引導外資在逐步放開的旅游、金融、保險、商業、外貿、通信和中介服務等領域有所突破;鼓勵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現有企業通過并購、轉讓經營權、股權轉讓方式吸引外商投資;選擇一批公路、橋梁、隧道、機場、水利及城市公用設施等基礎設施項目,吸引外商以特許權經營、項目融資等方式參與建設和經營;鼓勵和支持條件成熟的企業到境外資本市場上以對外發行H股和紅籌股的方式利用外資,鼓勵有條件的高新技術和成長型企業到境外創業板市場融資;吸引國際實力雄厚的大財團、跨國公司并購國有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和資產重組,以及各類基金來陜投資。
3、建立國外貸款借、用、管、還有效結合、相互促進的良性管理機制,提高利用國外貸款的使用效益和社會效益。進一步加強利用國外貸款項目的計劃管理工作,充實完善利用國外貸款備選項目庫和國外貸款項目信息庫,建立起國外貸款項目動態管理及宏觀預警系統,保持合理的利用國外貸款結構;樹立并強化償債意識,切實落實還款責任,盡快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原則和法律規定的還款、擔保新機制,分級建立外債償還基金。確保到期債務的如期償還,樹立良好的對外信譽。
4、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項目的前期工作。①"十五"期間要圍繞省上確定的重點發展領域,篩選出一批符合產業政策,前期工作扎實,有發展前景及有償還能力的新項目,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爭取列入國家國外貸款備選項目盤子;②對擬吸收外商投資的新項目,每年從中篩選出若干個重點項目,做好符合國際慣例的可行性研究、建設規劃、征地拆遷、"三通一平"等各項目前期準備工作,進行科學包裝,使對外推出的每一個招商引資項目具有較強的可談性和吸引力,提高其成功率;③盡快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招商引資機制,進一步提高我省對外招商引資推介項目的質量,做到讓項目等外商、等資金。建立和完善全省項目庫中心,對現有的招商引資項目庫,按照國際慣例進一步充實、修正、完善和包裝,運用現代化網絡信息技術,在全省范圍內建立起高效、快捷、順暢的項目信息傳遞通道,并通過國際互聯網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實現對全省招商引資項目的規范化、制度化、動態化及網絡化管理。
5、繼續下大功夫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投資的硬環境,加快能源、交通、通信、城市供水、供電、供氣、市政公用事業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的服務功能,形成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與此同時,以建立健全涉外法規體系、綜合服務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為重點,進一步改善投資軟環境,努力營造一個能夠使外商進得來、留得住、能發展的符合國際慣例的良好投資環境。建立和完善地方性涉外法規體系;推行"一廳式"服務,努力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推行行政公示制和服務承諾制,公開辦事內容、程序、標準和時間;堅決制止一切形式的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亂檢查,要在治理現行各種收費項目的基礎上,編制收費項目目錄,并向社會公布;建立外商投訴制度。
6、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境外投資工作。加強對境外投資工作的統一領導,成立統一的境外投資協調機構,研究、協調、管理境外投資工作。強化政策指導,對具備條件的境外投資主體在進口、稅收及資金方面給予優惠和支持。重點培育一批集生產、技術、管理和人才優勢為一體的企業,組建以資本為紐帶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股份制企業走出國門,開展跨國經營與兼并。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以現有設備、成熟技術、零部件和原材料等實物到境外投資辦廠,開展境外加工貿易。通過境外投資,彌補國民經濟急需而省內短缺的部分生產要素不足,促進省內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設備和技術占領國際市場并逐步擴大其份額,學習一些國家的先進技術和吸引部分資金為我所用,同時帶動省內的勞務輸出。
7、繼續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兩個《決定》的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進一步加大國有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對外開放及引進外資工作的力度,鼓勵扶持我省非公有制企業積極利用外資,對國有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利用外資,只要符合產業政策和貸款要求,確有還款能力的,均給予積極的支持。
8、努力提高涉外工作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培養一支跨世紀的涉外人才隊伍。對從事利用外資工作管理人員及涉外工作人員,要分對象、分層次、多渠道、多方式的進行培養。在抓好國內培訓的同時,有計劃地選派業務骨干到引資重點國家和地區進行專項培訓,以達到造就一支思想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知識層次高的跨世紀的涉外人才隊伍。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