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規劃信息>“十五”規劃 > 專項規劃

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旅游業發展重點專項規劃

來源: 陜西省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 2008-01-01 00:00

  序言

  進入二十一世紀,旅游業的發展具有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面對這種形勢,把我省的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加速實現旅游名省的目標,盡快把旅游產業真正做強做大,對把一個充滿活力的陜西帶入21世紀,把陜西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經濟強省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研究并編制出陜西旅游產業"十五"發展計劃。

  一、"十五"旅游產業面臨的挑戰與發展優勢

  (一)歷史性的發展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九五"期間,我省旅游產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現在旅游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日益顯著。

  1.旅游業已成為我省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2000年接待境外游客71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2.8億美元,分別比"八五"末增長60%和98.7%;接待國內游客3063.5人次,收入127.3億元,分別增長45.7%和202.4%。旅游業總收入150億元人民幣,相當于當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9%,比上一年提高1.6個百分點。旅游產業已成為我省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九五"期間,累計接待海外旅游者292萬人次,比"八五"累計增長39.7%;旅游外匯收入12.4億美元,增長62%;接待國內旅游者1.3億人次,增長51%;國內旅游收入417億元人民幣,增長1.8倍。"九五"旅游業總收入519.9億元人民幣,比"八五"累計增長1.7倍。

  2.旅游產品開發初具規模,結構調整取得成效。初步形成了以秦兵馬俑博物館、漢陽陵、乾陵、法門寺、黃帝陵為代表的具有世界著名品牌形象的人文景觀旅游產品體系和以華山、太白山、黃河壺口瀑布等為代表的自然景觀旅游產品體系,陜西旅游產品單一的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旅游業產品結構調整取得成效。

  3.旅游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相關產業協調發展。全省目前已開通8條出境航線和近百條國內航線,西安口岸年通關人次已達310萬人;西潼、西寶、西銅、西藍等高等級公路的建成,構筑了連接我省各主要景區間的快速通道,初步形成了以西安為中心向東西南北輻射的四條旅游線路。鐵路已連通全國各主要旅游城市,并開辟了旅游專列;旅游商品生產銷售穩步增長,創匯能力大幅提高。

  (二)旅游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充分肯定我省旅游產業發展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省旅游發展面臨的挑戰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八十年代,陜西境外游客的接待量曾經排在全國第五位,因此陜西被列入全國重點旅游發展地區之一。進入九十年代以后,我省旅游發展缺乏后勁,接待境外游客的位次逐年下降。1992年排在全國第八位,1997年下降到第十一位。雖然1999年又上升到全國第九位,但陜西旅游產業的發展速度仍落后于全國的整體發展速度。目前,全國有一半以上的省份把旅游作為支柱產業,今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加入WTO后,境外游客對旅游環境和服務質量的要求會更高,國際旅游市場的競爭也更加激烈。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旅游景區、景點開發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指導。"九五"以來,旅游業的發展受到重視,全省各地市都把旅游業當作振興當地經濟的重要產業。但是,旅游景區、景點的規劃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普遍存在著缺少總體規劃或規劃水平不高、規劃陳舊、不受規劃約束等問題,導致了旅游資源的盲目開發,造成了同類項目的低水平重復建設,致使旅游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經濟效益越來越差。

  2.新產品開發滯后,不能滿足國際、國內市場的需要。我省的旅游產品,基本上是80年代建成開放的,相當一部分產品是一次開發定終身。景觀老面孔、服務老質量、環境老樣子的現象較為普遍。旅游產品從整體上看,仍然停留在以文化性資源為主,以參觀性為主。旅游產品開發深度不夠,精品少,一些產品品位低。新產品開發又相對滯后。八十年代初,秦兵馬俑博物館建成并在國內外引起轟動后,近二十年的時間,我省尚未開發出有轟動效應的旅游產品。這種單一的旅游產品結構不能滿足國際、國內市場的需要。

  3.產品多頭管理、權責不清,各自為政?,F行的旅游資源管理體制與發展大旅游的矛盾十分突出。表現在:風景名勝區與森林公園之間的矛盾;文物保護與文物旅游資源開發的矛盾;旅游企業(部門)與地方的矛盾,從而形成了旅游景區資源多頭管理,產業鏈被分割,難以按照市場需求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品的有效開發,很難形成發展旅游的合力。

  4.旅游產品開發投入不足,投資渠道單一。旅游產品事業型管理機制嚴重制約了市場投資機制的形成,表現在旅游產品開發投入主體單一,建設依靠財政撥款,沒有充分發揮市場在引進外資和社會資金方面的作用,致使優質旅游資源長期處于待開發狀態,產品更新緩慢。

 ?。ㄈ?十五"時期旅游產業發展優勢和定位分析。

  1."十五"時期旅游產業發展優勢。

  (1)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旅游產業。為加快旅游產業的發展,1998年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深化旅游體制改革,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把旅游業作為陜西重要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加以培植。各級政府加大投入,全省上下形成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共識,為旅游業的持續發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運行環境。

 ?。?)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豐富多彩。人文旅游資源得天獨厚。陜西以"古"為特色的人文旅游資源豐富,擁有秦兵馬俑、漢陽陵、乾陵、周原遺址、法門寺等一批馳名中外的人文景觀。陜西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先后有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在此建都,省會西安(古稱長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古長安是著名的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近代陜西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中共中央在陜北工作戰斗了13個春秋,保存有大量的革命舊址和文物,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也發生在陜西。我省人文旅游資源開發優勢的突出特點表現在品位高,壟斷性強,開發后能形成世界品牌。

  自然旅游資源豐富多彩。陜西地處我國地理中心地帶,跨越北亞熱帶、暖溫帶、溫帶,中國南北方自然分界線的秦嶺橫亙省境東西,因此造就了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尤以黃土高原壯闊、秦川秀麗、秦嶺雄險、巴山錦繡、黃河洶涌、漢水清秀而馳名海內外。全省現有風景名勝區33處,被列為國家級的有華山、臨潼驪山、壺口瀑布、寶雞天臺山4處。有森林公園49處,被列為國家級的有太白山、樓觀臺、延安、天臺山、終南山、天華山、朱雀、南宮山8處。有自然保護區15個,其中國家級6個。保護區內有大熊貓、金絲猴、朱鹮等珍稀動物并且現代文明景觀獨樹一幟。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現代文明景觀是我省旅游資源優勢之一。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涇陽大地原點、臨潼天文臺、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楊凌農科城、閻良飛機城等在國內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發展現代文明景觀旅游必將成為我省新的旅游亮點。

  (3)旅游人才培養得到加強。形成了以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陜西旅游學校、西安旅游職業學校為主培養多層次旅游人才的教育基地。為我省培養了一大批旅游規劃、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專門人才,為今后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西部大開發為陜西旅游產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中,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會不斷地涌入陜西,給陜西旅游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同時,西部大開發將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環境建設,將對我省旅游產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對陜西旅游的定位分析。

 ?。?)陜西旅游資源的定位分析:綜觀陜西旅游資源、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資源都十分豐富,但最為突出的應是人文景觀。陜西可以在國內和世界上打出的"王牌"就是人文景觀資源。只有以歷史文化為主體的資源開發,才能發揮自身優勢。因此,"十五"時期,陜西旅游資源的開發要堅持以燦爛輝煌的華夏歷史文化、人文景觀為主體資源,突出"古"的特色,強化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展示,使"游覽陜西-縱觀中華文明五千年"成為陜西旅游的標識性口號。同時大力開發秦嶺和黃河、長江兩大水系的自然景觀資源,逐步形成"飽覽秦嶺南北風光,齊看黃河、長江兩水景色"的自然景觀局面,并努力做到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2)陜西旅游市場的定位分析:改革開放初期,我省制定了優先發展國際旅游市場(主要是入境旅游)的政策。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旅游的需求日益旺盛。特別是假日"黃金周"旅游的迅猛發展,使國內旅游發展潛力巨大。單純依靠優先發展國際市場的政策已不能滿足我省旅游發展的需要,因此,"十五"時期有必要對旅游市場的發展重點進行調整,即:采取"兩輪驅動"的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依托國際旅游上水平;依靠國內旅游上規模,國際、國內旅游共同發展。

 ?。?)陜西旅游產品開發的定位分析:當前,旅游產品開發的突出問題是沒有很好地挖掘和揭示資源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沒有充分利用資源的文化內涵通過開發、包裝,推出高品位的旅游產品品牌。多數產品仍屬于資源型或者文物型,沒有啟動向市場型產品的轉化;部分旅游資源的開發處于初級階段,加之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落后,沒有形成相應的接待能力;還有部分旅游資源雖經開發,且具有一定接待能力,形成了品牌,但文化內涵發掘不夠,沒有從原始的文物形態演化和脫穎成為高品位的文化旅游產品,對游客的吸引力減弱。"十五"時期,對我省旅游產品的開發要以人文景觀為主體,深刻挖掘和展示文化內涵,以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為兩翼,通過點、線、面的有機結合,構筑全省旅游產品的整體形象。

  二、"十五"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十五"我省旅游業面臨西部大開發的嶄新形勢和諸多機遇與挑戰,旅游產業總量擴張、質量提高和加快發展的勢頭日益強勁。這一時期旅游業發展指導思想是:以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旅游體制改革,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為指導,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契機,深化旅游體制改革,調整旅游產業結構,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加大宣傳促銷力度,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在培植全省旅游產業體系和改善旅游基礎設施的同時,以開發周、秦、漢、唐歷史文化為主題,建成獨具特色的大型文化旅游區,塑造陜西在我國旅游業中代表中國歷史文化淵源博大精深不可替代的形象。加快旅游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進程,發揮旅游業的帶動作用,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奠定我省旅游支柱產業地位。

 ?。ǘ┌l展目標。

  "十五"旅游發展目標是:把旅游產業發展成為富于陜西特色的支柱產業,把陜西建設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旅游的首選地之一,讓西安成為著名的文化旅游、觀光旅游、生態旅游、會議旅游、商務旅游和休閑度假旅游中心??梢愿爬椋?一統一、二重點、三層面、四提高"。即:加強全省重點旅游景區、景點的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抓好重點旅游產品和旅游線路的開發,創建一批國際名牌和國內名牌以及地市旅游熱點產品;全面開發國際、國內、省內三個層面的旅游市場;努力提高旅游行業的管理水平,提高旅游景區、景點的環境質量,提高旅游產業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服務質量,提高旅游效益。2005年,全省接待境外游客110萬人次,年均增長10%;旅游外匯收入5億美元;年均增長12%;接待國內游客4700萬人次,增長9%,國內旅游收入214億元;增長11%,旅游業總收入255億元人民幣,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9.6%。

  三、"十五"旅游產業發展重點

  (一)重點旅游產品開發。

  以燦爛輝煌的華夏歷史文化、人文景觀為主體資源,突出"古"的特色,強化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展示,分階段、有步驟地建設周、秦、漢、唐四大文化旅游區。周文化旅游區重點建設周原遺址博物館;秦文化旅游區建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漢文化旅游區建設漢陽陵博物苑;唐文化旅游區主要是加快乾陵搶救性發掘和唐皇陵博物院建設,使"游覽陜西-縱觀中華文明五千年"成為陜西旅游的標志性口號。自然景觀的開發建設,要以秦嶺和黃河、長江兩大水系為依托,利用秦嶺是我國南北分界的特殊地理環境,重點建設華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西安秦嶺自然風景區、佛坪自然保護區,積極開發建設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洽川風景名勝區和安康瀛湖風景名勝區、漢中南湖風景名勝區,逐步形成"東有華山、西有太白、北有壺口、南有漢江"的自然景觀格局。

 ?。ǘ┲攸c旅游線路開發。

  重點完善以西安為中心,向東西南北輻射的四條旅游線路(東線-西安、臨潼、華山、洽川、韓城;西線-西安、漢陽陵、咸陽、乾陵、楊凌農科城、法門寺、周原、太白山、寶雞、茂陵;北線-西安、漢陽陵、銅川、黃帝陵、延安、壺口;南線-西安、佛坪、洋縣、漢中、安康、漢江旅游線),在此基礎上逐步建設陜西旅游大環線。以東北環線(西安、臨潼、華山、洽川、韓城、壺口、延安、黃帝陵、玉華宮、藥王山、漢陽陵、西安)和西環線(西安、漢陽陵、咸陽、乾陵、楊凌農科城、法門寺、周遺址原、太白山、茂陵、西安)為重點,加快旅游環線的道路建設。同時,把我省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全國特別是與西北地區相鄰省份的整體旅游資源開發密切結合起來,統籌考慮,加大聯合促銷力度,樹立西北地區整體旅游形象。重點開發建設以西安為中心,貫穿古絲綢之路的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線路。文物古跡旅游線-古城西安、銀川、蘭州、西寧、喀什沿線的文物古跡;生態旅游線-陜西華山、太白山、關山草原、寧夏沙湖、青海湖、天山、阿爾金山等。開辟建設與九寨溝、三峽、神農架、武當山等自然景觀連接的旅游線路,擴大我省旅游業的發展空間。

  (三)國際、國內、省內三個層面的旅游市場開發。

  "十五"期間,全面開發國際、國內、省內三個層面的旅游市場,抓好面向三個層面的旅游產品開發建設。

  (1)面向國際市場,重點開發文物觀光型產品。一方面對現有的具有一定規模和接待能力的重要景區、景點進行深度開發和包裝。繼續抓好秦兵馬俑博物館二期擴建工程、唐華清宮芙蓉圓、椒園、陜西歷史博物館唐墓壁畫館、碑林石刻藝術館、黃帝陵整修二期工程、法門寺博物館陳列廳改造等工程;另一方面,集中力量以周、秦、漢、唐文化旅游區為重點,開發一批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新產品。

 ?。?)面向國內市場,重點開發品級較高的自然景觀產品和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人文景觀。以秦嶺南北兩麓和黃河、漢水為重點,著重抓好華山、太白山、樓觀臺、南宮山、柞水溶洞、張良廟-紫柏山、壺口等景區建設。加快五陵塬、洽川、藥王山、朱雀、紅堿淖和華麓景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挖掘和展示人文景觀的文化內涵,以西安古都旅游區、咸陽帝王陵墓旅游區、法門寺佛文化旅游區、延安"三黃一圣"旅游區和漢中"兩漢三國"旅游區為重點,抓好西安半坡博物館陳列廳改建、小雁塔文物庫房和陳列廳建設、五陵塬保護性開發、法門寺博物館文化壇建設、延安革命紀念館改建、三國遺跡武侯祠定軍山項目建設。同時,集中力量開發一批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新產品,著重抓好建設省自然博物館、西安繞城森林公園、秦嶺植物園等項目。

 ?。?)面向省內市場,重點開發休閑、度假、療養、娛樂型產品。產品開發要立足高起點,適應多種消費層次。開發的重點是大中城市和縣城周圍的自然景觀和參與娛樂項目。著重抓好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區和未央湖旅游度假區、寶雞關山草原旅游區、咸陽永壽槐樹林旅游區、楊凌農業觀光旅游區、渭南石鼓山森林公園、銅川玉華宮風景區、漢中南湖風景區、安康贏湖風景區、商洛丹江漂流項目、延安萬花山和榆林白云山旅游區的建設。

 ?。?)大力發展"假日旅游"。高度重視正在興起的"假日經濟"對旅游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大力發展"假日旅游"。各地市要建設一批不同檔次、不同規模的旅游接待設施,鼓勵興建"家庭旅館"。各有關部門要對交通、賓館、餐飲、旅行社、旅游景點、旅游線路進行統籌安排、合理協調、點面結合、加強管理,推動假日旅游由目前的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促使相關行業全方位提高服務質量,使游客出得去回得來,游得高興,消費得輕松。對熱點旅游景區、景點要盡快開辟新的景點,提高接待能力。

  四、實施規劃目標的重點建設項目

  "十五"期間,以陜西旅游大環線建設為核心,以周、秦、漢、唐四大文化旅游區建設為重點,以秦嶺和黃河、長江兩大水系的自然景觀開發為依托,重點建設16個旅游項目。

  1、東北旅游環線工程。

  東北旅游環線工程是貫通我省東、北兩條旅游精品線路的重要工程,是實施我省旅游大環線的重要步驟。東北旅游環線全長925公里,連接的主要景區景點有:秦兵馬俑博物館、唐華清池、華山國家風景名勝區、洽川風景區、韓城歷史文化名城、壺口國家風景名勝區、南泥灣、延安革命圣地、黃帝陵、玉華宮、藥王山、漢陽陵。工程的主要建設內容有:貫通華山-洽川景區70公里黃河觀景旅游道路、韓城-宜川139公里以及壺口-云巖-南泥灣100公里的旅游道路。

  2、西旅游環線工程。

  西旅游環線工程是將西線上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用環線有機的聯系在一起以提高產品競爭力的重要工程。西旅游環線全長320公里,連接的主要景區景點有:漢陽陵、昭陵、乾陵、法門寺、太白山、楊凌農科城、貴妃墓、茂陵。工程主要內容有:貫通店張-昭陵、昭陵-乾陵、乾陵-法門寺、茂陵-興平的旅游公路。

  3、秦陵外城以內文物保護工程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陵外城以內文物保護工程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我省確定的周、秦、漢、唐四大文化旅游區中秦文化旅游區內的重點建設工程。主要建設內容有:一次性統征文物保護用地2902.51畝,移民建鎮安置保護區內的1007戶居民,建設以秦兵馬俑博物館、石鎧甲坑博物館、銅車馬博物館、秦墓葬文化博物館、驪山園為主要內容的秦始皇帝陵博物苑。

  4、乾陵搶救性發掘(前期)工程。

  乾陵搶救性發掘(前期)工程是唐文化旅游景區內的主要工程??偼顿Y10億元人民幣,主要建設內容有:搶救性發掘乾陵,妥善保護乾陵地上、地下文物,建設唐皇陵博物院。

  5、漢陽陵博物苑工程。

  漢陽陵博物苑工程是漢文化旅游景區內的重要建設項目??偼顿Y10億元人民幣,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有:征用文物保護用地2894畝,建設羅經石遺址保護廳、升字冢地下展廳以及帝陵叢葬坑等遺址博物館。

  6、華山擴容和西岳廟修復工程。

  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岳之一,華山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華山擴容工程的主要內容有:建設上山設施和進山公路。西岳廟是歷代帝王祭祀華山的神廟。西岳廟修復工程的主要內容是:玉鳳樓、御書樓等。華山建設要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力爭華山"十五"期間入選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名目。

  7、西安繞城森林公園。

  西安繞城森林公園是1998年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旅游體制改革,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中確定的十大旅游項目之一。其建設內容有:建林帶70公里,平均寬度200米。

  8、黃帝陵整修(二期)工程。

  黃帝陵整修(二期)工程是1998年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旅游體制改革,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中確定的十大旅游項目之一。二期工程主要建設內容有:廟區的祭祀大殿和祭祀廣場、公德壇、碑廊、古柏防火。

  9、省自然博物館。

  省自然博物館是1998年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旅游體制改革,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中確定的十大旅游項目之一,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

  10、太白山休閑度假區。

  太白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太白山休閑度假區是1998年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旅游體制改革,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中確定的十大旅游項目之一。建設內容有:(1)一期生態工程:生態治理、河道治理及交通道路工程、水電和環保設施建設、旅游服務設施建設;(2)開天關景區開發:生態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開天關七女峰索道、太白山國際旅游接待中心。

  11、洽川風景名勝區綜合開發工程。

  洽川景區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它集黃河古文化、歷史遺跡、以及河、湖、灘、島、鳥于一體,屬國內少見的黃河濕地湖泊型景區。工程主要內容有:洽川旅游服務中心、風景區內一期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金水公園。

  12、紅堿淖風景區開發。

  紅堿淖是省級風景名勝區。紅堿淖風景區開發的主要內容有:旅游道路、綠化工程、環保設施。

  13、陜西省國家秦嶺植物園。

  建設內容有:原始生態及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育區、生態治理保護區、引種馴化栽培區;科普設施、旅游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

  14、周原博物館。

  周原博物館是1998年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旅游體制改革,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中確定的十大旅游項目之一,是周文化旅游景區內的重要工程。其建筑面積37000平方米。

  15、法門寺園區。

  法門寺園區是1998年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旅游體制改革,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中確定的十大旅游項目之一。建設內容為世界佛教博覽館。

  16、佛坪自然保護區。

  佛坪自然保護區是1998年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旅游體制改革,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中確定的十大旅游項目之一。建設內容有:生態治理、環保設施建設、道路工程,旅游服務設施建設。

  五、實現規劃目標的政策措施

  1、加強政府宏觀管理職能。

  加強政府對旅游業發展的宏觀管理,充分發揮政府在決策、規劃、指導、協調、監督等方面的職能,確保旅游產業有序、快速、健康發展。

  2、制定高水平的旅游景區規劃。

  旅游規劃是產品開發的基礎。高質量、高水平的旅游規劃,才能開發出高品位的旅游產品。旅游景區的規劃要引入競爭機制,重點景區要面向世界范圍內招標??沙醪酱_定周、秦、漢、唐四大文化旅游景區總體規劃向國內外招標。省上應成立重點旅游景區招投標辦公室,通過信息網絡向國內外發布旅游景區規劃信息。

  3、抓好旅游企業改革。

  大力推進國有中小旅游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實行產權多元化,調整所有制結構,推行股份合作制、員工持股制、股權激勵制等多種形式的改革,促進旅游企業兼并、改制和聯合。對一些包袱重、虧損大的國有賓館,要進行資產重組、股權轉讓的改革。調整旅行社的所有制結構,積極推進國有旅行社進行股份制改革,支持多種所有制,包括非公有制旅行社和中外合資旅行社的發展。陜西旅游集團公司和西安旅游集團公司,要充分發揮規模大、實力強的優勢,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轉換企業內部經營機制,成為全省旅游企業發展的龍頭。陜西旅游集團公司要充分發揮資本運營的功能,把秦兵馬俑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放在整個工作的重要位置,同時,積極引進境外資金,盡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資本優勢。

  4、貫徹投資多元化方針,拓寬投融資渠道。

  大力培育非公有制旅游企業市場主體。餐飲、飯店、交通、娛樂、旅游商品開發等應主要依靠社會力量興辦,鼓勵民間投資有序向旅游產業流動。鼓勵利用外資開發旅游景點和旅游項目,積極爭取與國際大的娛樂公司、旅行社合作、合資,建設有一定影響力的大旅游項目。

  5、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旅游交通環境。

  "十五"期間,要重點解決好干線公路到旅游景點的交通問題,有計劃地在重點旅游線路上開設公交班車和旅游客運專線。旅游景區內的供水、供電、通訊、道路、公共衛生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要適度超前發展,滿足國內外游客的需求。要積極創造條件,爭取開通西安-歐洲(法蘭克福)、西安-東南亞(曼谷)、西安-北美的國際航線。

  6、積極推行國民旅游計劃。

  要積極推行國民旅游計劃,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推行獎勵旅游制度。倡導鼓勵居民一年內拿出一定時間參加一次或幾次旅游活動。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