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規劃信息>“十五”規劃 > 專項規劃

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工業經濟發展重點專項規劃

來源: 陜西省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 2008-01-01 00:00

  序言

  跨入二十一世紀,我國即將加入WTO,國家開始全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市場競爭國際化日益顯著,實現全省工業經濟的大調整和大發展任務艱巨,必須認清形勢,選準優勢,突出重點,創造條件,優化升級,使陜西工業經濟走出一條競爭力強、素質高、效益好的發展道路。

  一、陜西工業經濟發展現狀

  陜西工業經濟在世紀末競爭發展中取得了很大成績,形成了新的發展基礎。2000年全省實現工業增加值549.6億元,占全省GDP的33%,工業在全省國民經濟中仍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九五"以來,工業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1996年到2000年,全省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5%,比同期GDP年均增長速度約高1.6個百分點。同時,工業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工業實力進一步增強。高科技產業得到迅猛發展,醫藥、電子、食品、有色金屬等行業取得了較快的增長,陜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初具規模,非國有工業以高于國有工業2倍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長。全省工業形成了一批有市場競爭力的骨干產品,如高壓輸變電設備、民用飛機、工程機械、鈦材、鉬產品、彩管、偏轉線圈、程控交換機、真空開關管等,在全省工業經濟中起著支撐和帶動作用。

  但總體來看,陜西工業經濟的競爭實力還比較弱,發展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一是總量小,全國工業增加值占GDP42%左右,陜西只有33%;二是近十年來工業發展速度和效益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增加值增長速度比全國低3個百分點,綜合經濟效益指數比全國低約30個百分點,企業自我發展能力弱;三是非國有工業規模小、主體弱、投入少。

  二、陜西工業發展面臨的環境

 ?。ㄒ唬┕I經濟發展空間很大,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

  我國工業化水平較低,工業未來發展空間很大。但是,二十一世紀工業產品市場是全球一體化的市場,產品的生存取決于市場和企業競爭力。我省工業企業大部分都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特別是體制落后,產品創新能力弱,嚴重制約了陜西工業的快速發展。

  (二)西部大開發帶來難得機遇,但投資環境仍需改善。

  在西部大開發中,國家將對西部地區有一定的政策傾斜,加上我省的科技、人才、礦產資源等優勢,為工業發展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但能不能抓住發展機遇,關鍵還取決于我們的投資環境。近年來,盡管我省投資環境已經有了一些改善,但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特別是政策環境、法制環境、投資環境以及政府辦事效率等軟環境更是需要我們努力改善的重點。

 ?。ㄈ┑V產資源豐富,資源開發與轉化難度很大。

  陜西是我國資源富集大省之一,不少資源優勢明顯。但在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始終存在著嚴重的障礙。一是開發和轉化的程度低。受人才、資金和外部推動力等因素影響,資源開發加工項目建設難度大,資源轉化緩慢,產品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二是管理力度不夠。資源開采秩序混亂,多頭審批、大礦小開、多頭開采、亂采濫挖、資源浪費、污染環境、層層保護的現象嚴重。三是投入不足導致資源勘探程度低,可供進一步開采的礦點不多;項目前期工作程度低,吸引資金缺乏"磁力"。

 ?。ㄋ模┛萍紝嵙^強,但高新技術產業化任務艱巨。

  陜西是全國航天、航空、兵器、農業等領域的重要科研和生產基地,有一大批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教力量雄厚,科研人才濟濟,科技成果眾多,深受世人矚目。但由于陜西工業的投資能力小、抗風險能力弱,科技轉化的承載能力有限,使得陜西科技力量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還遠遠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全省工業技術進步步伐緩慢,高新技術產業化困難很多,能帶動全省經濟發展、有一定規模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不多。

  三、陜西工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

 ?。ㄒ唬┲笇枷搿?/p>

  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升級和提高競爭力為核心,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發揮比較優勢,擴大總量,提高質量,加快體制創新步伐,加大資產重組力度,推進工業經濟的規?;I化、特色化,提高工業經濟的整體水平,進一步加強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帶動作用。

  (二)總體思路。

  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引導生產要素向優勢領域、優勢企業、優勢產品集中,把裝備、國防科技和能源工業做強做大;積極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面提高工業的科技含量;采取有效措施,壓縮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快國有經濟從一般性競爭領域中有序退出,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

 ?。ㄈ┌l展目標。

  1、總量目標 

 到2005年,全省工業增加值達到9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0.5%,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保持在90%以上。

  2、結構調整目標

  -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以裝備工業、國防科技和能源工業為支撐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到2005年力爭將陜西建成全國重要的裝備工業、國防軍工、能源工業基地。

  -產品結構調整:發展70個重點產品,使重點產品產值在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占到50%以上。

  -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到2005年,努力形成5個以上年銷售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集團,10個年銷售收入50億元左右的大型企業集團,25個年銷售收入5-20億元的企業集團。在現有60戶優勢企業的基礎上,培植100戶能夠支撐陜西經濟發展的骨干企業。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基本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法人治理結構趨于完善。

  -所有制結構調整:到2005年,非國有工業生產總值占到全部工業總產值的50%以上。全省三分之一的大型工業企業、三分之二的中型工業企業國家可以參股或全部退出,國有法人股也逐步由控股地位向參股地位過渡。

  3、企業技術創新目標

  -新產品開發:"十五"期間,開發新產品6000項,其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600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1800項,新產品產值率達到25%以上。

  -提高裝備和生產技術水平:"十五"期間,主要工業行業中基本淘汰國內落后水平的裝備,40%以上的設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其中15%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建立企業自主開發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推進產學研聯合,全省大中型企業都應有產學研聯合開發計劃,并至少擁有1-2個產學研聯合開發項目,完善銷產學研信息服務網。

  -名牌戰略工程:"十五"期間全省鞏固和發展名牌產品300個以上,名牌產品年銷售收入爭取達到500億元,年實現利稅80億元。

  4、對外開放與國際經貿發展目標

  "十五"期間,全省工業企業利用外資8.5億美元,積極爭取世界500強中的企業和沿海大企業集團來陜投資。擴大對外貿易,工業品出口76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總額的90%。

  四、工業各行業發展方向和重點

  (一)機械裝備制造業。

  充分發揮我省機械裝備工業的基礎優勢,選擇有發展優勢的軍民用飛機、電力機械設備、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配件、機床工具等五大類產品為重點,走國產化和規?;纷樱l展成陜西的重要支柱產品。同時抓好工業自動化儀表、新型紡織機械、制冷設備、石油化工機械等一批具有一定基礎的產品的升級改造,全面提升我省機械裝備工業的整體實力。到"十五"末,機械裝備工業總產值達到400億元。

  1、飛機制造:在改進"運七"、"運八"飛機的基礎上,抓緊開展研制、生產新一代支線客機,形成年產40~50架支線客機的生產能力。同時積極開發生產市場需要的各種專用微型飛機和機載設備。進一步擴大飛機轉包生產,使轉包生產額達到2億美元以上,用五到十年時間把西安建成中國最大的民用飛機制造和航空零部件生產基地。重點建設運七-200A改進專項工程、運八改型,擴大新舟60飛機的產銷、新一代支線客機的設計和制造、抓好波音737-700垂尾轉包生產技改、西航公司發動機盤環內航空零部件技改、650MN多向模鍛水壓機生產線等項目。

  2、電力機械設備:重點發展50萬伏及以上超高壓交、直流輸變電設備以及以光纖光纜為主的電工電器產品,實現以產頂進,把西電公司建成全國最大的電力機械集團企業。主要建設西安高壓開關廠50萬伏SF6全封閉組合電器、800千伏高壓開關項目、西安高壓電器研究所三期工程項目、直流輸電成套設備國產化項目和年產光纖100萬公里、光纜40萬芯公里等項目。

  3、工程機械:重點發展以大噸位液壓挖掘機、滑模式水泥攤鋪機、大型瀝青混凝土攪拌設備和裝載設備為代表的系列產品。以現有骨干企業為主體,主要建設年產500輛PC-400型大噸位液壓挖掘機項目、350臺瀝青混凝土攤鋪機項目、150臺穩定三合土拌和機、年產1000臺裝載機等項目。

  4、汽車工業:圍繞軍民兩用重型汽車、豪華大客車、客車底盤、零部件及專用汽車、微型汽車的發展,重點建設5000輛大客車底盤技術改造、年產100萬套車用安全氣囊、富賴變速器技術改造、天然氣汽車工程技術產業化、汽車電子防抱死系統等項目。同時加快微型車的改造和調整,提高生產技術和產品競爭力,努力擴大市場銷售規模。

  5、機床工具:主要發展以數控磨床、電火花成型機床為代表的精密數控機床系列和以精密復雜刀具、精密功能部件為主體的工具和功能部件產品,研制開發柔性制造單元和柔性生產線成套設備、汽車工業及其它產業專用機床等,擴大市場占有率,替代進口。重點建設秦川機床集團高效數控磨齒機、高速主軸項目,漢江機床廠滾動直線導軌以及滾珠絲杠項目,寶雞機床廠的柔性制造單元和自動生產線項目,漢江工具廠復雜刀具擴能等項目。

 ?。ǘ╇娮又圃鞓I。

  電子工業的發展,要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革命為契機,依托現有骨干企業,技術引進和自我發展相結合,以電子元器件、通信通訊、數字化視聽設備和計算機及外圍設備四大類產品為主導方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到"十五"末,電子行業工業總產值達到650億元。

  1、新型元器件產品: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依托彩虹集團、偏轉集團、驪山微電子公司、寶光集團等骨干企業,發展系列化顯示器、顯像管、顯示屏產品,偏轉線圈、偏轉磁芯、厚膜電路、液晶顯示與硅晶材料、高壓真空開關管等元器件產品,專用集成電路產品和光電器件、敏感元件、片式元器件、電力電子器件等新型元器件產品。

  2、通信通訊產品:以大唐電信集團和航天航空企業為骨干,重點開發GSM/CDMA無線通信系統、M30移動程控交換機、無線接入網系統、光電轉換設備和衛星通信設備、雷達導航設備等產品。

  3、數字化視聽設備:依托長河集團、彩虹集團、陜西康佳等骨干企業,發展超能電器、多媒體電視、高清晰度數字化電視、大屏幕數字化投影儀、數字相機、汽車音響設備及三網(電話網、有線電視網、光纖網)合一的電視機頂盒產品等。

  4、計算機及外圍設備:依托彩虹集團、海星集團、長嶺圣方、長河集團等骨干企業,發展筆記本電腦、顯示器、鈦磁光盤、刻錄機、板卡、大容量高速圖形工作站、專用工業控制模板及編程控制器等產品。

  重點建設項目:大唐集團GSM/CDMA無線通信系統工程和M30移動程控交換機,咸陽偏轉集團年產磁芯2000萬個、繼電器1500萬只、電阻3億支、晶體1億支、厚膜1000萬支電子元器件基地,西安高新開發區的計算機軟件園等。

 ?。ㄈ┽t藥工業。

  以生物藥品、天然植物提取藥物、化學藥品、藥品包裝材料及醫療器件四大類特色產品為重點,走生產集中化的路子,逐步與國際生產技術水平接軌。

  重點發展四大類產品:依靠陜西的科技力量、秦巴山區生物資源和已有的骨干企業,以新、特藥品為主要特色,重點發展生物藥品、天然植物提取藥物、化學藥品、藥品包裝材料及醫療器件四大類產品。生物藥品主要發展轉移因子、干擾素、促紅細胞生長素、生物蛋白、胸腺肽、腦生素、生物活性穩定制品、基因芯片、生物芯片等;天然植物提取藥物主要發展維奧欣、腦心通、葛根素系列產品、紫杉醇、山海丹、絞股蘭系列產品、復方青黛丸、天麻、杜仲系列產品、中藥標準化提取物等;化學藥品主要發展紅霉素系列產品、泰樂菌素、半合成抗菌素、解熱鎮痛藥品、抗過敏藥品、助消化藥品等;藥品包裝材料及醫療器械主要發展藥用鋁管、軟包裝輸液袋、結石粉碎機、心臟監護儀、大電流X醫用主機及數字處理系統、CT機和CT三維圖像處理系統、各種專用手術器械等?! 〗ㄔO八大骨干項目:金花藥業生產基地、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生物芯片產業園、西安高科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藥現代化生產基地、東盛醫藥科技園、西安醫藥園、西安利君集團紅霉素系列產品擴建、亨通光華泰樂菌素項目等,加快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等企業的技術引進和改造發展。

 ?。ㄋ模┠茉垂I。

  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走大規模、高起點、重轉化的路子,加快能源工業發展,建成我國21世紀重要的能源接續地和重化工基地。重點推進陜北煤炭、天然氣、石油資源和漢江梯級水電的規模化開發,積極配合國家實施煤液化工程,發展坑口大機組火電及配套電網,形成"西電東送"、"西煤東運""西氣東輸"的新格局。

  1、煤炭:煤的開采要引入市場機制,以建設優質環保煤基地和煤液化基地為目標,繼續擴大神府、黃陵礦區規模,起步建設榆神礦區。力爭國家煤轉油液化主體項目定點榆神建設。到"十五"期末,神府、榆神礦區煤炭生產能力達到5000萬噸。同時,限制關中老礦高硫煤的產量,取締小礦井建設。

  2、電力:要按照適度超前發展的原則,以建設西電東送商品電基地為目標,爭取開工建設神府礦區大容量、超臨界、高自動化的坑口電廠,積極推進陜北火電基地建設。同時,加快漢江流域水電開發,推進全國聯網。通過一批大型項目建設,到2005年我省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重點建設蒲二電、韓二電、漢江喜河電站等工程,適時啟動陜北火電基地和西電東送工程。

  3、天然氣:配合國家西氣東輸工程,增加陜北天然氣生產能力,到2005年,天然氣開采量達到50億立方米。依靠科技進步,提高采收率。積極擴大天然氣的應用領域,鼓勵發展天然氣汽車、天然氣供熱等。

  4、石油:加強石油資源勘探,增加儲量,保持原油穩定開采,擴大原油產能。積極利用注水等采油技術,提高油田采收率。到2005年全省原油產量達到600萬噸。

  (五)石油化工和化學工業。

  石油化工和化學工業依托資源優勢和現有企業、科研機構,以調整結構為主線,發展市場前景較好和有比較優勢的產品,以石油化工、煤炭天然氣化工、精細化工三大類產品領域為重點。石油化工關小保大,發展深加工產品;煤化工和天然氣化工要以化肥、大甲醇及后加工產品醋酸等為重點,力爭有較大突破;精細化工要發展專業化程度高、附加值高的技術密集型產品;化肥要在控制總量的前提下,增加高濃度優質氮、磷肥產量,壓縮小磷肥和小氮肥。

 ?。┦称饭I。

  不斷適應市場消費需求的變化,建設一批帶動農副產品深加工的骨干項目,提高技術水平和競爭力。重點是果品加工業、煙草加工業、乳制品、方便食品、多功能保健食品、飲料制造業等六大類產品的調整和發展。

  1、果品加工業:突出陜西的優勢和特色,重點發展蘋果和獼猴桃的深加工,扶持2~3戶濃縮果汁和果品加工和貿易的龍頭企業,使其上規模、上檔次,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帶動全省果品深加工的發展。同時,加強宏觀規劃,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采用真空冷凍干燥技術,開發凍干果片、果粉以及低糖、無硫果脯、果漿、果凍等系列產品。

  2、煙草加工業:按照國家政策,調整布局和結構,關小保大扶強。重點發展名優高檔煙,逐步淘汰低檔煙,建設陜南高效優質煙葉基地,擴大煙用絲束等輔料和包裝材料生產規模,加快產品調整和資產重組,發展1~2個年產50~60萬箱的大型企業集團。

  3、飲料制造業:重點支持和發展蘋果酒、獼猴桃干酒、葡萄酒和果汁飲料的生產,開發研究白酒的香型改進,以適應不同消費層次的需要,適度發展啤酒生產,鞏固提高寶雞啤酒和漢斯啤酒的市場占有率。

  4、乳品加工業:在加強奶源基地建設、增加乳制品產量的基礎上,提高嬰幼兒、老年人以及特殊人群需要的配方奶粉的產量和質量,抓好液體奶、活性乳酸奶等產品的開發。重點支持以秦俑、東方、神果等全國名牌產品的擴產改造。

  5、方便食品:積極發展方便主食、方便肉食、方便菜肴、冷凍食品等方便食品,重點扶持壯大毅武方便面、邦家食品、宴友思等名牌產品,改進質量,提高檔次,增強競爭能力。

  6、綠色食品及功能保健食品:以生物資源為基礎發展具有鮮明地方特色、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保健食品、綠色食品,重點開發黑米、魔芋、山野菜、蕎麥等系列食品和沙棘、刺梨、絞股蘭、富硒茶等系列飲料等。

 ?。ㄆ撸┯猩饘俸忘S金工業。

  以發展深加工產品、進口替代產品、高耗能工業產品和新材料產品為方向,重點發展鉬材、鈦材、電解鋁、黃金、鉛鋅五大產品,依靠西北有色金屬材料研究院等科研部門,發展有色金屬高新技術產品。

  1、鉬材:在金堆城鉬業公司的基礎上,發展鉬粉、鉬酸銨、鉬棒桿絲、鉬板帶箔等系列產品,建成全國最大的鉬深加工基地。

  2、鈦材:以寶雞有色金屬加工廠和西安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為依托,加快技術改造,引進冷床爐設備,發展進口替代的鈦材深加工產品,擴大鋯合金管材、層狀金屬復合材等生產,壯大我國最大的鈦、鋯生產基地的實力。

  3、電解鋁:以神華集團為主體,走煤、電、鋁、運一體化的路子,在榆林建設大型電解鋁廠,"十五"期間以10萬噸電解鋁規模起步,逐步擴大,發展鋁的深加工產品。以銅川鑫光鋁業公司及自備電廠為基礎,進行擴能改造。同時,積極發展鋁合金材料、鋁塑復合材等產品。

  4、黃金:引入新機制,大規模、高起點地開發鳳、太地區的八卦廟、龐家河等大型金礦,以及勉、略、寧地區的煎茶嶺、張家山金礦,并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勘探、開發模式。

  5、鉛鋅:合理開發和利用陜西的鉛鋅礦產資源,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鼓勵采用濕法冶煉工藝對現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禁止采用傳統焙燒脫硫工藝的新建和擴建項目建設。積極發展鉛鋅深加工產品。

 ?。ò耍┮苯鸸I。

  冶金工業主要發展方向是突出重點、完善改造、發展特色。一是改造提高鋼鐵生產。逐步淘汰一些配套條件差、工藝設備落后、負債過高的小鋼鐵企業。對于發展條件相對較好的鋼鐵企業,通過完善改造,改進工藝,改進設備,調整產品結構,發展適銷對路的產品,達到節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使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和適當發展。二是發展精軋帶鋼生產。對產品有一定特色和市場占有率、并有一定技術力量的骨干企業,重點支持其擴大生產,建設高精度冷軋寬幅薄帶鋼生產線,工藝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填補我國蔭罩帶鋼生產的空白,實現以產頂進。三是積極開發黑色金屬礦產。以大西溝鐵礦為重點,積極開發有優勢的黑色金屬礦產。

 ?。ň牛┙ú墓I?!?/p>

  建材工業以調整水泥、玻璃、陶瓷生產結構為主,有選擇、高起點地發展新型建材。

  1、水泥:發展原則是合理布局、關小上大,改造中間,提高標號,擴大總量,使水泥生產規模水平和技術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在關中地區不再新建小于日產2000噸的熟料水泥生產線,在陜南和陜北規劃建設幾條規模大于日產1000噸的熟料水泥生產線。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對小水泥廠堅決關閉。對一般水泥企業加強改造,提高工藝技術水平。

  2、玻璃、陶瓷:玻璃生產要調整結構,壓縮小型,發展高檔產品,大力開發具有保溫、隔熱、裝飾等功能的玻璃深加工;陶瓷要壓縮落后的生產能力,利用陜西的優質原料和較強的技術力量,發展高檔陶瓷。

  3、新型建材: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發展一批新型建材產品,如塑鋼門窗、新型墻體材料、鋁塑復合管等。特別對陜南的大理石、花崗石等石材資源,適時地、有選擇地進行規模開發和加工。

 ?。ㄊ┘徔椆I。

  把紡織壓錠、資產重組、形成規模經濟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有機結合起來,提高產品檔次,加快高檔印染品后整理和化纖行業的改造提高,大力推進服裝面料國產化,發展裝飾用和產業用紡織品等,積極開發生產綠色紡織產品,努力開拓國內外市場。

 ?。ㄊ唬┹p工業。

  輕工業重點改造和發展制漿造紙、室內裝飾、塑料、皮革及皮制品、照明電器、包裝裝璜六大類產品。

  造紙業在做好關閉年產量在5000噸以下的制漿造紙企業基礎上,采取多種形式盤活資產存量,抓好現有企業治理污染工作,同時發展市場前景較好的低定量涂布紙、高強瓦楞原紙和白卡紙。室內裝飾業要提高室內裝飾設計水平,發展室內裝飾用材料,實現從設計到施工一條龍服務。塑料業以現有國家定點生產廠家為依托,重點發展大棚薄膜、滲灌、噴灌用管材及管件等支農產品。皮革業發展要走規模化、系列化的路子,建設集畜牧、肉食加工、皮革加工、皮革制品一條龍的聯合大型企業。

  五、對策措施

 ?。ㄒ唬┥罨瘒薪洕母铮哟笳叻龀至Χ取?/p>

  按照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對國有經濟布局進行戰略性調整,引導國有經濟逐步從一般性競爭行業退出,對國有中小型企業采取多種形式放開搞活,國有經濟只保留壟斷性、基礎性、先導性的行業,如能源、交通、電訊、重要原材料、國防軍工、重要的設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

  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步伐,積極推進資產重組。到2005年,全省國有大中型企業基本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用好國家技改貼息、債轉股、核銷銀行呆壞帳準備金、壓錠補助等有關政策,通過政策支持,擇優扶強,通過兼并破產,淘汰落后,壓縮低水平生產能力,關停無改造價值的企業,淘汰長期虧損的企業,防止新的重復建設。"十五"期間,力爭再有一批國有大中型企業進入國家兼并破產和債轉股盤子,盤活資產存量,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

  加強省級財稅及社會保障的支持力度。建立和用好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基金;對重點國有企業采取扶持政策,降低改革成本;積極推薦優勢行業中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清理"三亂",減輕企業負擔;同時在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下崗職工生活保障和再就業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ǘ┐罅Πl展非國有工業。

  要保護非國有工業的合法權益。在支持國有企業改制改組,主動退出一些不具優勢的領域,為非國有企業創造更大發展空間的同時,鼓勵非國有企業通過參股、控股、租賃、兼并、收購等形式參與國有經濟資產重組和產權置換,實現共同聯合發展。對有市場、有潛力的非國有企業,在土地使用、項目立項、稅收、信貸等方面予以扶持,引導其形成規模效益。加快鄉鎮企業的發展,使鄉鎮企業向高起點和規模經濟跨越。

 ?。ㄈ┘訌娂夹g進步和技術創新。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科研機構和高校廣泛參與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立面向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和面向行業、服務社會的行業技術開發基地。同時,加速科研體制改革,鼓勵科研機構興辦企業或與大企業聯姻,使技術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建立科技風險投資基金,支持重點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加大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力度,加快六大支柱行業的技術改造與升級。

  實施名牌戰略,以市場容量大、科技含量高、產業鏈長、實現利稅多為標準,擇優扶強,集中相應人力、物力和財力,增加投入,開發和壯大一批在國內外市場上叫得響、過得硬、用戶滿意的名牌產品。重點扶持大唐牌程控交換機、新舟60支線飛機、高壓輸變電設備、黃工牌工程機械、楊森、利君等藥品、彩虹牌顯象管、顯示器等70個重點產品發展壯大。

 ?。ㄋ模嵤╅_放帶動戰略。

  進一步擴大開放。在對內開放方面,重點放在吸引東中部更多的生產要素向陜西流動,吸引東中部大企業、大集團來陜投資。在對外開放方面,重點放在努力創造條件,積極爭取世界知名大企業特別是世界500強來陜投資辦廠或建立分支機構,通過引進外資培植一批優勢企業,使之直接走向國際市場。

   擴大產品出口。要千方百計擴大出口,努力實現市場多元化,使出口成為拉動陜西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要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省內企業到國外辦廠設點,促進企業主動參與國際競爭。

  (五)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宏觀指導作用,積極引導工業企業進行結構調整。

  在市場經濟中調整產業結構,政府的引導、協調和服務工作十分重要。首先是制定切合實際的規劃和實施規劃的政策措施。其次要從戰略角度引導企業選好項目,對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給予更多的支持,要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作前期費用,夯實前期工作基礎。第三,要創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公平競爭環境,制定結構調整的配套政策,各級政府及計劃、經貿、財政、稅務、金融、勞動、土地、電力等部門,要充分運用政策手段和行業資源,把各方面的扶持政策集中,優先用于全省工業結構的調整。同時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管理,維護礦山的開采秩序,重點礦山的開采規劃、開發項目以及重點礦山資源的開發項目,統一由省政府指定的部門審批。堅決打擊濫采亂挖,制止無序開采,制止小規模開采。加強礦產資源的勘探工作,探索引進外資勘探、開發資源的新路子。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