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規劃信息>“十五”規劃 > 區域規劃

商洛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 (摘 要)

來源: 陜西省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 2008-01-01 00:00

  “九五”發展回顧

  基本完成了“九五”計劃的主要任務,提前實現了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國內生產總值2000年達到55.5億元,年均增長10.1%,財政收入2000年達到2.78億元,年均增長21.2%。

  堅持以扶貧開發總攬工作全局,如期完成了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偉大歷史性任務?!熬盼濉蹦┺r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128元,年均增長1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551元,年均增長13.7%;

  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度增長,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熬盼濉逼陂g,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0億元。西康鐵路及境內312國道改造建成通車。西南鐵路、商山、洛洪二級公路如期建設;柞水330千伏輸變電站建成投運。通信、城建、農林等重點項目取得較大進展。

  企業改革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非公有制經濟占全區國民經濟的比重由“八五”末的18.9%提高到“九五”末的38.2%。三次產業結構由“八五”末的39∶26∶35調整到31∶33∶36。農業內部結構得到調整,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核桃、板栗、肉牛、食用菌等優勢產業得到較快發展,藥材、煙葉、蔬菜等含稅作物種植面積擴大,逐步向產業化方向邁進。

  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招商引資取得突破性進展?!熬盼濉逼陂g,全區累計引進資金19.8億元,年均增長96.2%。

  科技、教育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縣已達四個,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2%;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89%和91%;農村三級醫療服務網絡得到鞏固和加強,實現了以縣為單位的初級衛生保??;計劃生育工作取得較好成效,人口自然增長率由“八五”末的4.04‰下降到1.29%。

  “九五”期間,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總量小且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民收入低而且增長緩慢,未脫貧和因災返貧的農村人口還比較多,城鎮下崗職工生活困難;國有企業機制不活,投資環境差。這些矛盾和問題,需要在“十五”期間采取切實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十五”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十五”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出發點,實現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十五”發展的基本思路是: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繼續堅持以扶貧開發總攬工作全局,積極開發生物、礦產、生態旅游資源,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區域特色經濟,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小城鎮建設,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

  “十五”發展的奮斗目標是:

  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到2005年,全區GDP達到1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達到4.5億元,年均增長10%。

  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優化工業結構,大力發展服務業。到2005年,三產比例達到22∶40∶38。努力培植支柱產業和區域特色經濟。

  科技教育得到較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到2005年,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0%以上;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各類教育得到較快發展,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村級衛生組織覆蓋率達到95%以上,以鄉鎮為單位的初級衛生保健合格率達到50%以上;廣播電視普及率達到100%覆蓋;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以內。

  各項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社會保障體制比較健全。“十五”期間,基本完成對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的戰略性改組,大多數企業基本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比較完善的投資主體多元化機制;完善市場體系,規范市場秩序;政府機構的設置和職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收入分配關系得到合理調整;基本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

  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到2005年,全區城鎮勞動力就業機會增多,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加快,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6551元,年均增加400元,平均增長7.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20元,年均增加120元,平均增長9%;農村耐用消費品普及率提高,實現村村通路、通水、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城鄉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改善。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到2005年,經過植樹造林、育林種草和荒山綠化,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到70%以上,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初步實現山川秀美。

  “十五”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

  “十五”期間,全區計劃完成投資150億元(包括西南鐵路60億,2條國家高速公路10億),其中:地方投資計劃完成80億元。在80億元投資中,重點項目計劃完成投資65億元,在重點項目投資計劃中,農林水利投資12億元;公路交通投資15億元(不含高速公路);電力投資9億元;郵政電信投資4.4億元;城建投資11.4億元;工業投資11.8億元;其它社會事業投資1.5億元。

  1、以扶貧開發總攬工作全局,進一步加快全區脫貧致富步伐。

  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認真貫徹落實中省關于扶貧開發的各項政策。以邊遠高寒山區的貧困村為重點,以低收入人為對象,采取各項綜合配套措施,加大扶貧開發力度,著力改善貧困村的生產生活條件,鞏固扶貧攻堅成果,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實現小康。

  把扶貧開發同調整農業經濟結構、開發優勢產業、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結合起來,大力推廣和普及先進實用技術,依靠科技進步推動扶貧開發。一要繼續推行小額信貸扶貧。二要大力開展異地移民扶貧。三要努力改善貧困鄉村的基礎設施。四要積極發展貧困鄉村的教育文化衛生事業。五要加強貧困鄉村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在扶貧開發中的戰斗堡壘作用。

  2、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發展區域特色農業。

  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先導,以產業化開發為方向,要結合山川秀美工程和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發展區域優勢產業和特色農業,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

 ?。?)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繼續搞好農田水利建設,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積極推進坡度25°以下“坡改梯”、“旱改水”工程,狠抓中低產田改造,重點實施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全面優化農產品品種結構。“十五”期間,要把依靠良種提高農產品品質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首要任務,取得突破性進展。

 ?。?)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笆濉逼陂g,我區種植業生產要以增糧、擴經、提效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先導,以優化種植業結構、擴大經濟作物面積、提高農業生產科技含量、提高農副產品質量為核心,努力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實施農作物良種及包衣技術、間作套種技術、地膜覆蓋技術、壟溝種植技術、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等增產技術。以河谷川道為重點,開發建設噸糧田20萬畝,以坡塬地和部分川塬旱平地為重點,開發旱作高產田100萬畝。以中藥材、蔬菜和油料為重點,發展經濟作物130萬畝,通過擴種經濟作物,使全區糧經比達到6∶4,糧經收入比達到4∶6。

 ?。?)大力發展藥、果、畜等支柱產業。“十五”期間,板栗新發展125萬畝,總面積累計達到325萬畝,嫁接改造100萬畝,核桃新發展55萬畝,更新10萬畝,總面積累計達到155萬畝。以發展草食牲畜為重點,調整品種結構和品質結構,突出抓好肉牛、肉羊、瘦肉豬開發,發展一批養殖小區。建設丹參、薯芋、山茱萸、黃芩、二花、天麻、杜仲、柴胡、桔梗、全蝎等藥材基地。

  3、加快生態環境建設,實現山川秀美。

  以退耕還林為重點,加快生態環境建設步伐。經過五年努力,使全區林草覆蓋率達到77%。

  要重點抓好林業、草業、水保、環保工程。抓好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完成25°以上陡坡地退耕還林150萬畝,飛播造林面積150萬畝,封山育(護)林340萬畝,植樹造林良種率達到85%以上。抓好草場建設。完成人工種草50萬畝,使草場面積達到248萬畝。抓好水利水保。治理小流域1100條,通過興修攔沙壩、塘窖等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000平方公里,治理程度達到70%以上。抓好采礦、化工、造紙、水泥、食品等行業的一批企業的環境污染治理和清潔生產項目建設及7個縣(市)的城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建設。

  4、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基礎。

 ?。?)加快區內公路交通網絡主骨架建設。配合搞好途經我區的二條國家重點高速公路建設,著力抓好區內三條二級公路、四條三級公路的改建、改造,盡快形成以商州為中心,以國道主干線為輻射線,以北部大環線和南部大環線為“兩環”,覆蓋全區的結構合理、進出方便、暢通的快速交通網。

 ?。?)要為鐵路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確保西南鐵路建設順利進行。

 ?。?)加快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要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切實抓好電力建設,盡快形成以330千伏電網為電源點、110千伏電網分布合理、35千伏電網覆蓋全區的區域供電網絡。到2005年,全區電網最大負荷達到26萬千瓦,供電可靠率達到99.9%,電壓合格率達到98%。

  (4)建設現代化的通信網。建成覆蓋全區以光纜為主、數字微波為輔、滿足各種電信新業務發展要求的基礎傳輸網絡。發展重點是:①建設商洛本地SDH光傳輸環網。②進一步擴大完善本地電話網。③加快光纖接入網建設。④重點建設多媒體互聯網及電子商務工程。⑤加快電信生產用房建設,改善電信生產環境。

  (5)建設高效快捷的郵政運輸網。發展重點:一是抓好商洛郵件處理中心自動化建設。二是加快郵政綜合業務計算機網絡建設,力爭縣局與省局盡快聯網。在此基礎上,基本完成電子信函、電子商務、電子匯款等網絡業務。三是加快山陽、商南、鎮安、洛南、丹鳳五個縣郵局生產樓建設和10個鄉鎮郵政支局自辦網點建設。

 ?。?)加快建設廣播電視和信息傳輸網。積極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計劃,建設以光纜傳輸為主,多種技術手段并用的廣播電視覆蓋網。加快建設全區黨政信息網,發展經濟、科技、教育和政府骨干信息資源網,積極推進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和政府上網工程。

 ?。?)加快城鄉供水工程建設。城市供水,重點抓好商州市城區水源建設和鎮安城區二期供水工程建設,以及丹鳳、山陽、洛南、商南、柞水五縣城供水改擴建工程,鄉鎮供水,優先解決好川道人口密集的集鎮和鄉鎮政府所在地的供水問題。農村供水,突出解決少數民族聚居區、邊遠、高寒山區群眾的飲水困難。

  5、強化商州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

  按照“以城帶鄉、精心規劃、綜合開發、改建并舉、保護環境、協調發展”的方針。

  加快以商州市為中心的生態城市城鎮建設步伐。商州市要按照中等城市的標準規劃建設。本著一次規劃到位,建設分期進行,突出山水城市的特色,提高防震減災能力的原則,著力抓好以過境路南移、丹江城防工程、江濱大道拓寬、廣場建設、商州商城建設、城市供氣、城市供水、高新技術園區建設、城市住房、城周綠化、二龍山水庫資源保護與開發等城市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其他六縣也要加大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高城市化水平。

  同時,到“十五”末,力爭全區建制鎮由目前的89個發展到100個,力爭每個縣至少有2個建制鎮達到省級示范鎮、至少有4個建制鎮達到地區級示范鎮。

  6、加快工業改組改造和結構優化升級,努力提高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進步為支撐,突出重點,有進有退,積極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改造。緊緊圍繞增加品種、改善質量、節能降耗、防治污染、提高效益,有重點地發展和改造一批優勢產業和骨干企業,努力培植區域特色經濟,促進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

 ?。?)突出發展以中草藥為原料的醫藥工業。

 ?。?)積極開發礦產業。

  (3)大力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業。

 ?。?)加快調整建材工業。

  7、加快發展以商品流通、中介服務和旅游為主的第三產業。

  突出抓好縣(市)城區、沿路重點集鎮和區內重要商品集散地的市場建設。

  大力發展以休閑度假為主的生態旅游業。發展的重點是:依托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空氣清新,經過若干年的建設,逐步形成“三條旅游線路”。即以商州市仙娥湖景區為龍頭,以丹江水上游樂項目為紐帶,連接商州市大云寺、城隍廟以及丹鳳的“商鞅邑城”遺址、花廟、丹江漂流、武關要塞和商南的商於古道等景區(點),形成連接西安與武當山的中線旅游線路;以柞水溶洞為重點,沿西康鐵路和西康公路把牛背梁自然保護區、柞水溶洞風景名勝區、西康鐵路南隧道、鎮安塔云山、山陽月亮洞、天竺山連為一線,形成連接西安與柞水溶洞并輻射鎮安、山陽的南線旅游線路;依托洛南玉虛洞、倉頡造字遺址、洛南文廟、華陽古道等景點,形成連接西安與西岳華山的北部旅游線路。

  拓寬第三產業發展領域,積極發展信息產業、中介服務業和社區服務業。

  8、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繼續貫徹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關于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決定。積極開展減負治亂工作,營造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笆濉蹦?,全區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1.5萬戶,年均增長10%以上,私營企業發展到3130戶,年均增長20%,非公有制經濟納稅總額及增加值分別占地方財政收入和國內生產總值的45%以上。

  9、全面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不斷進步。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振興商洛經濟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以提高“兩基”水平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重點,加強普及基礎教育。積極發展特殊教育,努力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的入學率。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各縣(市)在“十五”期間,都要建立職教中心,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加快教育技術現代化建設步伐,力爭7縣(市)城區重點中小學實現教育技術現代化。多渠道培養培訓教師,使小學、初中、高中教師的學歷合格率分別達到95%、90%和70%以上。繼續深化農村教育綜合改革,集中力量建設一批教育強鄉(鎮)和骨干學校,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高中以上階段的學校和短期職業培訓學校。

 ?。?)加大科教興商戰略的實施力度,依靠科學技術推動商洛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以先進實用技術的普及推廣為重點,以加快技術成果產業化為目標,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農村科技推廣服務網絡,著力建設好以專業科技工作者為骨干、以返鄉初高中畢業生為主體的農村科技推廣服務隊伍。通過實施農業綜合科管等技術措施和引進推廣資源綜合利用、新材料、新能源、生態環境保護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等先進技術,努力提高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促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工業,集中抓好礦產冶金、醫藥化工、農副產品加工、建筑材料等四大支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集中在醫藥、化工、礦產領域抓若干個科技產業化項目,開發出一批市場容量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拳頭產品,培育一批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產業關聯度大、龍頭帶動作用強的科技先導型企業。同時,積極支持和發展多種形式的民營科技企業,努力提高科技產業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

  (3)大力發展文化、衛生、體育事業,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積極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事業;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預防保健、衛生監督服務體系,重視農村醫療體系建設,加快醫療衛生改革步伐,保障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加快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普及全民健身活動。

  (4)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繼續貫徹落實計劃生育國策,鞏固“三為主”,落實“三結合”,積極創建綜合服務縣和地區,逐步實現“兩個轉變”,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笆濉逼陂g,要進一步穩定低生育水平,全區計劃生育率保持在93%以上,人口自增率不超過5‰。

  10、積極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擴大就業與勞務輸出并舉,不斷培育和完善勞動力市場,規范勞務中介組織,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大職業培訓力度,形成以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十五”期間我區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目標是,加快形成獨立于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保障體系。從區情出發,首先要繼續做好“兩個確?!保U先藗兊幕旧?;著力做好調整和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研究制定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辦法,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企業職工工傷保險制度,加快建立城鎮職工生育保險制度,推動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并軌,加強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社會化,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社會化發放率達100%,不斷擴大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范圍,通過加大征收力度、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變現部分國有資產等方式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資金,加強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

  同時要發展其他社會保障事業,繼續發展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等社會保障事業,推進社會福利的社會化進程。發展慈善事業和老齡事業,切實保障婦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

  11、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

  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和江總書記關于“三個代表”的重要論述,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教育,堅持不懈地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發展社會主義人民民主政治,加強法制建設,努力推進依法依德治區進程,提倡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深入開展創建“文明小區”、“文明大院”、“文明校園”、“文明村鎮”、“十星級文明戶”活動。整治城鎮臟、亂、差和村容村貌。發展和繁榮文化事業。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反對封建迷信活動。加強基層文化館站建設,積極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加強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完善村民自治,加強社區民主建設,堅持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實行政務、廠務、村務公開。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識。推進政府工作法制化,從嚴治政,依法行政,積極推進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制,提高行政執法水平。積極推進司法改革,強化司法監督,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確保社會穩定。

  主要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十五”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十五”計劃是我國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也是我國實施第三步戰略目標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笆濉庇媱澋膶嵤┰谡?、體制、環境等方面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必須從變化了的實際出發,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振奮精神,開拓進取,知難而進,頑強拼搏,放開視野,拓寬思路,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施以開放促開發戰略。

  1、擴大開放,構筑以開放促開發的新格局。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與區外特別是東部地區的合作,加強與西安的聯合,加大引進資金、技術、人才的力度。

  2、拓寬利用外資領域,創新利用外資方法。加強利用外資方向的引導,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

  3、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外商投資。加大鼓勵投資者參與生態農業和山地綜合開發的力度,對承包“五荒”和小流域治理開發的,酌情少收或不收租金。在礦產資源勘探開發上,允許外商勘查國家限制以外的所有礦產(包括貴金屬),優先取得采礦權,允許探礦者依法轉讓采礦權。投資基礎設施的外商項目,按照土地審批權限,實行最高土地限價,出讓金可先實行掛帳,工程投入運營后一定時間內分期付清。

 ?。ㄈ┏浞职l揮金融融資主渠道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廣籌建設資金。

  加快金融創新,完善融資服務功能。加大金融資金投放力度,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以成熟的好項目,積極爭取中省資金。

 ?。ㄋ模┓e極推進科教興商人才戰略。

  加強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的引進。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和引進有用人才。留住和用好人才,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作用。

 ?。ㄎ澹┱J真做好項目的論證及實施管理。

  1、做好重大項目的篩選和儲備。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性機遇,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基礎,下大力氣篩選一批能夠支撐商洛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大項目,保證隨時能夠拿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的項目“菜單”。

  2、切實抓好重大項目的實施管理。加強和完善重大項目領導責任制、前期工作責任制。事關全局的重大項目,要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動員和吸收社會中介機構參與重大項目建設。加強重點項目的全程管理,實施工程質量領導責任制、項目法人責任制、合同制、招投標制和工程監理制,強化重點項目法制化管理,加大項目稽查力度,規范資金使用,確保工程質量,提高項目成功率。

  3、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投融資體制。進一步縮小行政審批范圍,逐步以建設項目登記備案制替代行政審批制,大力培育自主經營、自主決策的各類市場投資主體,以利益主體多元化帶動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完善投資公司運行機制,充分發揮投資公司在項目參股、控股、貸款擔保方面的融資作用。建立規范緊密的銀企關系,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監管水平。推進基礎設施和部分社會事業產業化的市場化投融資體系的完善,積極探索以政策性風險投資為主導、民間商業性風險投資為主體、外資及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風險投資體系,全方位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

 ?。┘訌姯h境保護,合理利用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采用先進的清潔生產技術、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技術、節水節能技術,改進生產與經營管理方式,實現資源與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堅持開發與保護并舉,杜絕破壞生態環境和浪費資源等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實施可持續發展。

  加強“三廢”污染治理和城市環境整治。切實把水資源的合理開發、有效利用和保護放到突出地位。

 ?。ㄆ撸┺D變職能,依法行政,為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1、切實改善招商引資的政策環境。制定有吸引力的區域產業投資導向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稅收政策,廣泛吸納國內外資金投入我區開發。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依法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公正、廉潔、高效地做好執法工作,給投資者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和長期可靠的制度保障。

  2、堅持依法行政,下決心治理“三亂”。

  3、轉變職能,強化服務。在項目審批、證照辦理等方面,積極推行“一廳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制度,提高辦事效率。在行政執法檢查中,嚴格程序,依法辦事,杜絕吃、拿、卡、要等違法違紀現象,為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