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固定資產投資重點專項規劃
來源: 陜西省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 2008-01-01 00:00
序言
固定資產投資是相當長一個時期內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保持一個適當的投資力度和合理的投資方向,是實現"十五"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努力走在西部大開發前列,早日建成西部經濟強省的重要保證。為了充分發揮投資對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保障作用,激活投資市場,引導投資行為,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結合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方向,提出"十五"時期我省投資領域的思路性意見,包括投資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投資方向和重點,以及刺激投資活動、培育投資市場的政策措施等宏觀投資層面內容。
一、"九五"回顧
"九五"前兩年,我省成功地實現了經濟軟著陸,中后期又緊緊抓住了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性機遇,促使投資保持了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五年累計完成投資2690億元,年均遞增18%。投資的快速增長,有效地改變了我省基礎設施滯后的狀況,對"九五"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保障作用,保證了GDP年均遞增9%,為"十五"乃至以后全省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投資多元化、社會化格局基本形成。高新技術開發及其產業化、現代設施農業、房地產及經濟適用住房開發,以及市場商貿、咨詢中介、城鄉客貨運輸等領域都主要是由社會投資主體來完成?,F代企業制度的確立和國有大中型企業改組改造的加強,使股份制企業蓬勃發展,進一步激活了我省投資市場。到2000年,非國有和其它經濟成份投資占我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達到35%左右,雖然與東部沿海地區有很大差距,但已經邁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二)宏觀調控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面對社會投資主體形成,但投資市場不發育、不規范,缺乏有效約束和投資指向不明等問題,我省注重將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我省實際需要相結合,以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其它產業發展,引導和刺激社會投資,取得了積極的成效,辦成了一些多年來想辦而又沒有條件辦成的大事,如建成了西安至安康鐵路等重大骨干項目等。
(三)以市場經濟為取向的投融資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取消了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計劃內容,提高了投資計劃的科學性。除國家重大項目和有特殊規定的項目外,凡是企業用自有資金或利用銀行貸款投資于國家鼓勵和允許類產業的項目,項目建議書和可研報告合并按一道程序報批,初步設計、開工報告不再報政府審批。從1997年開始取消了對銀行貸款的規??刂疲y行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獨立審貸,貸款自主性和風險防范意識增強。工程咨詢等投資中介服務組織開始與政府脫鉤,逐步實現自主評審,提高了投資咨詢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四)投資立法和執法工作進一步加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招標公告發布暫行辦法》和《工程建設項目自行招標試行辦法》,提出了我省實施細則與管理辦法,規范了投融資領域的招標投標活動,提高了投資效益,保證了工程建設質量。在加強立法的同時,加大了執法力度,保證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I建了稽察辦,并配合國家稽察辦對國家出資的重大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工程招投標、建設進度、工程質量、資金使用和投資概算等,進行監督檢查,取得了明顯成效。
(五)投資主體的自我約束力有所增強,市場需求對投資決策的影響日益明顯。隨著市場需求環境的逐步改變、法制建設的進展和約束力的提高,政府和企業投資決策的風險意識明顯增強,對一般性的加工工業項目尤其慎重。通過積極推進規范的公司制改造,促進了國有大中型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提高了自我約束能力。集體、個體企業管理趨于規范,自我約束能力增強,投資決策水平有所提高,投資領域不斷擴大。市場需求與投資決策之間的良性循環開始形成,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日趨明顯。在機制創新方面,我省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如基礎設施項目打捆實行統貸、統還,利用經營權進行融資,用成熟的項目前期工作吸引社會資金的投入等。
二、"十五"投資領域所面臨的環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ㄒ唬┡c西部大開發和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要求相比,項目前期準備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重大項目儲備不足,工作的深度和廣度不夠,突出表現在前期工作視野不夠開闊,政策的敏感性不夠,預測性不強,不能完全把握國家政策導向變化,造成某些項目與國家宏觀政策不合拍,難以得到國家政策和資金適時、有效地支持,直接影響了吸引資金和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持續增長。
(二)市場利益機制制約了投資的快速增長。過去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我省和全國一樣,一直存在內在"投資饑渴癥"。從1996年開始,我們在總體上不僅成功地告別了短缺經濟時代,而且在相當多的領域出現了產品供求平衡和供過于求。在這樣的供需環境下,投資的預期利潤率趨于下降,企業家對未來缺乏信心,從而引起投資有效需求不足。據有關部門進行的投資意向調查顯示,1999年不愿進行固定資產投資的企業中,將投資回報率太低或產品沒有市場列為主要原因的企業占46.1%,居各原因之首。
?。ㄈ┙ㄔO資金總量不足,資金使用結構不盡合理。省內各種資金多頭管理,使用分散,難以形成合力,重點項目資本金和建設所需資金嚴重短缺,并且不能及時足額到位。直接影響了重大項目的審批和建設進度,也增加了爭取中央投資,吸引外資和東資的難度。企業經營狀況不佳,自我積累發展的能力受到限制。企業的后續發展首先要靠企業自身的積累,企業的積累與企業經營狀況和盈利水平密切相關。目前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達50%以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后續發展。
?。ㄋ模┵Y本市場發育不全,融資渠道比較狹窄,對現代投融資管理辦法研究和使用不夠。
?。?)銀行商業化改革強化了金融部門的投資風險約束機制,但由于缺少相應的激勵機制,在實際執行中,一是貸款權限上收過多。二是貸款的責任與利益不配套,有的銀行寧愿將資金上繳,也不愿意貸出去。
?。?)資本市場發育還很不成熟。改革開放以來,部門之間的資金余缺狀況為:政府由資金結余部門轉變為資金短缺部門,企業一直是資金短缺部門,且資金短缺狀況不斷擴大;居民一直是資金結余部門,且結余份額越來越高。沒有形成對不同投資主體間的資金進行合理調劑的有效機制,將相對次要投資主體即居民的閑置資金轉化為主要投資主體企業和政府部門可使用的資金。
?。ㄎ澹┩顿Y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投資體制需要進一步創新。政企不分,政府對企業管得過寬過細,抑制了企業自主投資的積極性;政府對社會投資環境監管、服務不力,投資者負擔過重。具體表現在:①投資項目報批時間長,收費多。②行業準入方面還存在限制,尤其是對中小企業限制較多。一些壟斷或半壟斷行業,長期以來不允許或限制一般投資的進入。許多外資企業可以進入的行業卻不允許民營企業進入。某些法律和政府的一些部門,對民營中小企業的營業注冊設置了種種障礙。而且,注冊手續繁雜、費用高,令一些投資者望而卻步。③缺乏一套完整、權威的投資信息咨詢服務系統。
三、"十五"投資發展思路、主要目標和任務
"十五"是我省為建設西部經濟強省奠定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針對我省經濟總量偏小和產業結構、經濟結構以及投資結構不夠合理的現狀,必須通過保持固定資產投資較高速度的增長,激活存量和擴大增量并重,以支撐經濟總量的擴張,推動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
在不斷增大投資力度和規模的基礎上,調整和優化投資結構。投資結構調整總的思路是適應經濟結構戰略化調整的需要,服從服務于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著力加強鐵路、公路、機場、市政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積極培育和建設高技術產業、旅游、果業、國防科技和能源五大特色產業,扶持優勢產業,配套安排好公、檢、法等政權建設和科教文衛事業。
為確保全省GDP年均遞增10%,經測算,在出口和消費平穩增長的前提下,"十五"期間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年均16%左右的增長幅度比較主動。按這個速度計算,"十五"期間約需投資5700億元。
5700億元投資要重點圍繞生態環境和農業建設、基礎設施、高新技術、能源等特色產業的發展,通過調整投資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優化,促進生產力的合理布局以及生產方式的轉變;通過改善投資環境和投融資體制,加快對外開放步伐,擴大利用外資和東資規模,為社會各類投資主體和項目建設創造更加寬松、健康的投資氛圍。通過機制創新,促進投資增長方式的轉變。著重激發企業內在投資潛力,活躍投資市場,擴大投資需求,使企業自籌資金比例保持在投資總規模的50%以上,利用外資比例達到10%以上,銀行貸款比例等達到30%以上。非國有和其它經濟成份的投資比重達到45%左右。
四、"十五"投資的重點領域
結合國家政策投向和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我省"十五"投資的重點領域是:
?。ㄒ唬┥鷳B環境和農業。
以建設"山川秀美"的新陜西為目標,堅持"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基本措施,大力開展防沙治沙、造林種草、封山育林、天然林保護等生態建設。"十五"期末,使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34%,林草覆蓋率達到56%。水土流失治理率達到63%,初步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
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在"十五"前期,建成黑河金盆樞紐等在建項目,創造條件盡快開工建設東莊水庫等骨干項目,加快古賢水庫前期工作進度。到"十五"末,全省新增灌溉面積200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800萬畝。
?。ǘ┮怨窞橹攸c的基礎設施。
重點加快"米"字型公路主骨架及"一縱三橫兩環"次骨架的新建改建,完善農村公路配套設施,提高通達深度。建成西安至漢中、黃陵至延安等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770公里、公路里程4000公里。
圍繞"兩縱五橫四個樞紐"鐵路干線網構架,新建、改造并舉,著重打通干線通道,建好鐵路樞紐,提高運輸能力。建成神延等鐵路,開工建設太原至中衛鐵路。到2005年,全省新增鐵路營業里程751公里,總營業里程達到3500多公里。完成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擴建工程,遷、擴建漢中、榆林機場,完善延安、安康機場設施。
建設西安三環路、高架快速干道和城市二級道路網絡,爭取啟動建設西安地鐵項目和鐵路新客站工程。加快城市環保工程建設,"十五"末,全省主要城市污水處理率要達到60%左右。
?。ㄈ└咝录夹g、旅游、果業、國防科技和能源五大特色產業。
以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新材料、環保和現代農業等領域為重點,依托關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并加速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十五"末,我省高技術產品產值達到1100億元,年均增長22%,增加值315億元,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5%,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12%左右。
以陜西旅游大環線建設為核心,以周、秦、漢、唐四大文化旅游區為重點,以秦嶺和黃河、長江水系自然景觀開發為依托,全面開發國際、國內和省內三個層面的旅游市場,把旅游業發展成為富有陜西特色的支柱產業,把陜西建設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旅游的首選地之一。2005年,全省接待境外游客110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5億美元。加強貯運設施建設,提高鮮果現代化貯運能力,優化布局和品種結構,全面實施優果工程,加快以蘋果為主的果業產業化步伐。2005年,全省水果年總產量達到800萬噸左右,果品商品率達到80%以上。
以飛機、電力機械、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信息和通訊設備、機床工具、航天產品等為重點,實施產品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振興國防科技工業。爭取"十五"期間,國防科技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年均增長12%。
以煤、電、氣、油等能源開發為重點,加速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建設優質環保煤基地和煤液化基地為目標,繼續擴大神府、黃陵礦區規模,建設榆神礦區。"十五"末期,陜北能源基地煤炭生產能力要達到5000萬噸。
重點建設蒲城電廠二期、韓城二電廠和漢江喜河水電站等工程,適時啟動陜北火電基地和西電東輸工程。2005年,全省電力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
配合國家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強化陜北氣田生產能力,"十五"末期,年開采氣量達到50億立方米。加強石油資源勘探,增加儲量,保持原油穩定開采,擴大原油產量。2005年,原油產量達到800萬噸。
?。ㄋ模┛平涛男l和公檢司法。
以"三個面向"為指針,全面實施"科教興陜"戰略,加強科技文衛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強化公、檢、法等政權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堅實可靠的保障。
五、保證"十五"投資高速增長的措施
?。ㄒ唬├^續抓住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西部大開發的有利時機,保持必要的投資力度和建設連續性。從未來幾年尤其是"十五"前期經濟發展趨勢看,必須保持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鞏固和發展當前經濟回升的良好態勢。由于社會投資持續增長的機制尚未完全形成,"十五"前期,即2001、2002年,國家已經明確要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促使在建國債項目早日建成投產。同時,從2001年起,每年發行部分西部開發建設債券,集中建設一批重大骨干工程。我們要繼續做好項目前期準備等各項工作,爭取國家最大限度的支持。
?。ǘ┕膭詈鸵龑鐣顿Y,加大資本市場對投資增長的支持力度。要進一步放寬投資領域,取消行業壟斷,擴大行業準入,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投資者增加對基礎設施,包括電力、電信、城建,以及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事業的投資。加強對社會投資信息服務,提供技術、管理、培訓等方面的幫助。大力培育資本市場,創新投融資方式。研究建立政府貼息等銀行信貸激勵機制和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機制。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系統,支持具備條件的中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
?。ㄈ┓e極擴大利用外資,引導外資投向。隨著我國加入WTO,要逐步擴大對外開放領域,引導外資投向農業、生態環保、教育、醫療等領域。探索利用外資新方式,積極采用收購、兼并、投資基金和證券投資等方式利用中長期國外投資。大力鼓勵外商直接投資,"十五"期間,利用外資總規模中外商直接投資的比重要達到2/3以上。加快研究制定外商以并購等方式參與我國企業改組、改造的政策措施。繼續做好BOT、TOT試點工作。引導和鼓勵外商特別是跨國公司投資高新技術產業和基礎設施,提高外資項目的技術含量。合理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努力拓寬貸款使用領域。
?。ㄋ模┘涌焱度谫Y體制改革步伐,著重激活各類投資主體的內在動力,加速投資機制創新。制定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的政策,培育和保護非國有經濟單位投資的積極性。除事關國計民生和必須由國家壟斷投資的項目、產品外,在項目布局、定點、土地使用、行政審批和收費等方面對各類投資主體一視同仁,使國有經濟和非國有經濟處于平等競爭的地位。充分發揮制度創新的優勢,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增強各類企業融資能力。加快企業股票上市步伐,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使各類投資主體都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籌措建設資金。積極進行西部產業投資基金試點。
?。ㄎ澹┣袑嵏纳仆顿Y軟環境,擴大招商引資規模。以簡化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為突破口,創造一個吸引國內外投資的良好氛圍,樹立陜西新形象。在項目前期審批程序簡化后,各相關部門也應相應減少環節,共同為投資者減負,防止出現程序不配套,甚至一邊減一邊增的現象。優化服務意識,定期發布投資信息。發展中介、咨詢服務機構,為科學決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⒑吞峁┏渥阃陚涞捻椖恐С?。為保證"十五"經濟增長和投資的需要,必須在加大在建項目建設力度的同時,儲備一批重大骨干項目。"十五"期間,初步提出農業和生態環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等方面重大建設項目316個,作為我省新世紀的起步工程,建設總投資4300多億元。要圍繞我省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的發展,以316個重大項目為重點,超前、準確和高效地開展工作,使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國家規定環節,達到規范要求,為投資快速增長提供切實可靠的項目支撐。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