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規劃信息>“十二五”規劃 > 專項規劃

陜西省旅游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來源: 陜西省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 2012-07-11 00:00

  第一章 “十一五”旅游業發展回顧
  一、“十一五”旅游業成績顯著
   “十一五”是陜西旅游業發展最快的時期之一,在全國的排名不斷前移,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十二五”全省旅游業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全省旅游行業緊抓機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人文陜西 山水秦嶺”為主題,以改革開放,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全面提升旅游產業要素為目標,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為宗旨,大力實施旅游精品戰略,積極開拓旅游市場,大力做大做強市場主體,克服了特大地震、金融危機、甲型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旅游產業規模迅速發展壯大,產業素質大幅提升,旅游業在促進全省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ㄒ唬┞糜谓洕咚僭鲩L
  “十一五”期間,全省旅游經濟高速增長,2010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達到212.2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達到10.2億美元,年均分別增長18%和17.8%;接待國內旅游者達到14354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達到916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9.1%和23.7%;旅游業總收入達到983.9億元,年均增長22.7%,旅游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表一  2006-2010年陜西省旅游業發展概況一覽表

年份
入境旅游人數(萬人)
外匯收入(億美元)
國內旅游人數(萬人)
國內旅游收入(億元)
旅游總人數
(萬人)
旅游總收入
(億元)
2006
106.1
5.1
6950
378
7056.1
418.8
2007
123.1
6.1
8015
458
8138.1
504.1
2008
125.7
6.6
9056
561
9181.7
607
2009
145.1
7.7
11410
715
11555.1
767.9
2010
212.2
10.2
14354
916
14565.9
983.9
年均增長率
18%
17.8%
19.1%
23.7%
19.1%
22.7%

表二  2006-2010年陜西省入境旅游人數、外匯收入分析圖
  

表三  2006-2010年陜西省國內旅游人數、收入分析圖

 ?。ǘ┞糜萎a業體系不斷發展完善
  “十一五”期間,全省旅游產業體系不斷發展完善,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日趨合理,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突出顯現。
  1、旅游規??焖賶汛?
  “十一五”期間,政府引導資金、社會建設資金投入大幅增加,推動全省旅游業持續、高速、健康發展。全省旅游項目投資總額達到535.3億元。其中中央、省、市、縣四級財政投入旅游業達到167.9億元,社會投資367.4億元。全省旅游星級飯店達354家、旅行社610家、A級景區101家,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旅游產業體系。
  2、產品結構日趨合理
  “十一五”期間,全省旅游產品從偏重歷史文化資源的一般利用轉變為歷史文化、自然生態、休閑度假、紅色旅游、鄉村旅游一體化發展,地區結構、品類結構、檔次結構日趨合理的全省旅游產品體系業已形成。
  3、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十一五”期間,全省公路、鐵路、航空、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形成了以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為骨干,省級公路、農村公路、旅游專用公路聯線成網的立體交通體系。全省鐵路通車里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農村公路通車里程均比“十五”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通水、通電、通訊等設施都有較大提升,對旅游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
  4、市場開發成效顯著
  “十一五”期間,全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穩步發展傳統市場,積極拓展新興市場的促銷方針,以強化市場促銷、擴大市場占有率、不斷增加旅游客源為目標,統籌開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通過大策劃、大推介、大營銷不斷掀起宣傳促銷的高潮。歐美、日韓、東南亞客源市場得到了鞏固,俄羅斯、印度等新興客源市場得到了拓展;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和周邊省份成為全省國內旅游的主體市場。卓有成效的宣傳促銷為“十一五”全省旅游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客源保障。
  5、保障體系全面進步
  以建設誠信體系為目標,大力強化依法治旅工作,旅游行政管理能力不斷進步。旅游、公安、工商、衛生、質監、物價等部門聯合執法能力不斷增強,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
  6、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
  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涌現出一批服務標兵、服務明星和先進單位,行業形象進一步改善。
  二、“十一五”旅游業發展的基本經驗
  “十一五”時期,旅游業的形象進一步樹立,地位進一步增強,影響進一步擴大,積累了一定的發展經驗。
  (一)科學發展是旅游業發展中應始終堅持不渝的指導方針
  全面理解科學發展觀對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全省旅游業快速發展、和諧發展、統籌兼顧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科學規劃,科學管理,突出人文關懷,旅游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ǘ┱鲗锹糜螛I發展的可靠保證
  旅游業正處在市場培育期,旅游業的綜合性決定了政府主導在推動旅游業加快發展上的重要作用。各級黨委、政府對旅游業的重視和支持,是旅游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推動了全省旅游業的加快發展。
  (三)服務大局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堅持服務大局,拓寬旅游業發展道路,夯實旅游業發展基礎,充分發揮旅游業民間外交、拉動內需、統籌城鄉發展的特殊作用,既有力地服務了大局,又為旅游業自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 改革創新是旅游業發展的不竭源泉
  不斷推進旅游體制、機制、制度創新,積極探索大旅游發展的機制和模式,大力推動景區所有權、管理權與經營權分離,不斷深化旅游體制改革,為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實踐證明,只有不斷改革創新,旅游業才能經受住各種危機和考驗,不斷成長壯大。
  三、“十一五”旅游業發展的不足
  “十一五”期間,旅游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
  (一)旅游體制創新不足
  旅游管理體制存在不順現象,多頭管理,條塊分割,決策分散以及行業管理力度不強,企業運行機制不活,旅游開發的市場化程度較低。
 ?。ǘ┞糜尉C合效益不高
  旅行社、酒店、景區、旅游商品等產業要素服務質量有待提高,經濟效益一般,行業整體吸引力有待進一步增強。
 ?。ㄈ┞糜伟l展保障不足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缺乏有力的產業發展協調機制和宏觀調控手段,影響了旅游業的發展。
  
  第二章 “十二五”旅游業發展形勢
  一、“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背景
   “十二五”是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全省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為旅游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大環境;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是旅游業大發展的強力推進器;《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為旅游業大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的舉辦為旅游業的大發展拓展了市場空間。
  二、“十二五”旅游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將旅游業發展納入了國家戰略體系,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全面規劃了旅游業發展的目標、路徑和政策措施;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增長,旅游消費進入快速增長的黃金期,旅游持續較快發展具有強大的市場基礎;全省高速交通等配套支撐體系不斷完善,將為旅游業提供更加穩固的發展基礎。
  三、“十二五”旅游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全國旅游產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旅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旅游產品日益豐富與旅游者對高品質旅游產品需求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旅游市場經營秩序與旅游業大發展的形勢不相適應等都對全省旅游業的發展構成挑戰。
  
  第三章 “十二五”旅游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旅游業發展全局,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進一步解放思想、擴大開放,以建點、聯網、配套為基本思路,以優化結構、創新產品、提質增效為發展主線,以加強精品景區建設、完善旅游基礎設施為有力抓手,以大力拓展旅游市場為重點,以實施保障措施為支撐,推進全省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發展目標
  以建設旅游強省為目標,“十二五”期末把旅游業基本建成全省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充分發揮旅游業在轉方式、擴內需、調結構、促就業、惠民生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中的作用,加強旅游業同其它產業的融合,彰顯“人文陜西、山水秦嶺”的整體形象。2015年,全省接待旅游者30000萬人次,年均增長15.5%,旅游業總收入2500億元,年均增長20.5%;入境旅游人數400萬人次,年均增長13.5%,旅游外匯收入22億美元,年均增長16.6%;國內旅游人數29600萬人次,年均增長15.6%,國內旅游收入236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20.8%。

表四  2011-2015年陜西省旅游業規劃經濟指標

年份
入境旅游人數(萬人)
外匯收入(億美元)
國內旅游人數
(萬人)
國內旅游收入(億元)
旅游總人數
(萬人)
旅游總收入
(億元)
2011
240
12
16580
1100
16820
1200
2012
275
14
19160
1340
19430
1450
2013
310
16
22130
1610
22450
1750
2014
350
19
25580
1950
25930
2100
2015
400
22
29600
2360
30000
2500
年均增長率
13.5%
16.6%
15.6%
20.8%
15.5%
20.5%

  三、發展戰略
 ?。ㄒ唬?政府主導發展戰略
   重點抓好發展規劃、宣傳促銷、人才培訓和市場監管工作,建立有效的組織協調機制,及時研究解決旅游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切實加強“涉旅部門”的協調配合,努力形成全省上下發展旅游的強大合力。
 ?。ǘ?創新發展戰略
  推動全省旅游產業由觀光旅游向觀光與自然生態旅游共同發展轉變,由數量增長型發展方式向結構優化、集約高效型發展方式轉變,創新全省旅游發展的模式和機制,使旅游創新成為推進全省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
 ?。ㄈ?精品名牌戰略
  堅持大區域開發,大集團引領,大資金投入,科學化管理,建成一個旅游產品就是一個有重要影響的旅游精品,在此基礎上,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品牌,以品牌促發展。
 ?。ㄋ模?項目帶動戰略
  突出大特色,打造大景區,形成大容量,構建大循環,選擇比較優勢明顯、對周邊資源具有整合功能、對旅游線路具有支撐作用、對區域旅游具有帶動效應、影響力大的特色項目,進行綜合開發,帶動全省旅游業加快發展。
  (五) 科教興旅戰略
  充分發揮全省教育資源優勢,建立以學歷教育、職業教育和崗位培訓相結合的旅游教育培訓體系,使旅游人才的數量與質量、結構與布局和全省旅游業大發展的形勢相適應,為建設旅游強省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低碳發展戰略
  建立新型低碳化、生態化發展模式,旅游發展與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相協調,大力發展低碳環保、綠色生態旅游項目,逐步建立旅游低碳環保準入標準,推進全省旅游低碳發展。
  四、基本任務
  “十二五”時期全省旅游業發展的基本任務是:實現一個突破,構建五大體系,抓好六個保障。
  實現一個突破:實現全省旅游業發展的整體環境有突破性的改善。
  構建五大體系:構建全省競爭力強的旅游目的地體系;多元化的旅游產品體系;切實有效的市場營銷體系;結構完善的旅游產業要素體系;科學合理的旅游行業管理體系。
  抓好六個保障:完善旅游業管理體制;強化旅游規劃管理;創新旅游投融資機制;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力度;推進旅游教育和旅游科研;擴大對外開放。
  第四章 總體發展布局
  一、發展思路
  “十二五”期間,堅持點、線、面結合,以“人文陜西,山水秦嶺”為總體形象,進一步優化全省旅游產業發展的空間結構,構筑“168”旅游總體發展格局。
  二、總體布局
 ?。ㄒ唬?著力建設一批旅游目的地城市
  按照把全省建設成為一流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以建設西安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為核心,以建設特色旅游目的地城市、區域旅游目的地城市、輔助旅游目的地城市為重點,以設區市為中心,以縣級城市為輔助,重點改善交通條件,全面提升旅游功能,打造一批旅游目的地城市,初步形成全省功能齊全,分工明確的旅游目的地網絡體系。
  1、打造西安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依托一流的旅游資源,高效便捷的陸、空交通網絡,按照國際化大都市的要求,將西安(咸陽)打造成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2、建設延安、漢中國內一流特色旅游目的地城市
  充分挖掘延安、漢中城市文化底蘊,在城市建設中充分體現旅游的文化元素和功能,凸顯鮮明旅游特色,重點提升城市形象,著力布局完善城市旅游綜合服務功能,在“十二五”末,基本建成特色鮮明,吸引力突出,服務功能較為完善的國內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3、區域旅游目的地城市
  寶雞、銅川、渭南、榆林、安康、商洛、楊凌七城市(區)加快城市功能建設,重點圍繞旅游業“六要素”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努力建設在跨省區域內有較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4、旅游輔助目的地城市
  以韓城、臨潼、黃陵、鳳縣等為代表,作為城市旅游吸引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旅游綜合服務功能的延伸,打造一批對旅游者有吸引力,旅游服務功能較為完善,能滿足旅游者一般停留及游覽需求的旅游目的地。
 ?。ǘ?重點開發建設六大主題旅游板塊
  一是依托周、秦、漢、唐和古都西安等代表性歷史文化資源,加強旅游文化創新,提升文化旅游景區品位和檔次,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歷史文化旅游板塊;二是利用秦嶺生態旅游資源,積極開發參與性旅游精品項目,建設具有國家中央公園品牌形象的秦嶺山水度假勝地旅游板塊;三是以革命圣地延安為龍頭,系統整合陜北區域的祭祖、紅色及民俗文化資源,建設國內一流的紅色旅游板塊;四是依托法門寺文化景區,整合豐富的宗教文化旅游資源,建設國際知名的宗教文化旅游板塊;五是發揮地熱資源優勢,開發重點溫泉旅游項目,完善休閑旅游設施,建設關中溫泉休閑旅游板塊;六是依托黃河沿線瀑布、濕地、峽谷等地質構造,建設具有原生態魅力的黃河風情旅游板塊。
  (三) 大力建設具有省際集散延伸功能和覆蓋全省的八條旅游線路
  依托交通網絡,整合旅游資源,積極培育連接河南、山西、內蒙古、寧夏、甘肅、四川、重慶、湖北等相鄰省份的八條具有旅游延伸集散功能的復合型省際旅游線路。
  1、東線:西安(古城旅游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華清池、樓觀道文化展示區、西安事變革命舊址)-渭南華縣(渭華起義紀念館、少華山)-華陰(華山、華山御溫泉)-潼關(黃河旅游區)等;
  2、東北線:西安閻良(航空城)-渭南蒲城(橋陵、惠陵)-白水(倉頡廟)-合陽(洽川黃河濕地)-韓城(古城旅游區)等;
  3、北線:西安-咸陽三原(城隍廟)-銅川(藥王山、耀州窯、玉華宮、照金-香山)-延安黃陵(黃帝陵)-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洛川會議革命舊址)-宜川(壺口瀑布)-延安革命舊址-子長(鐘山石窟)-延川(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榆林綏德(漢畫像石展館)-米脂(李自成行宮、姜氏莊園、楊家溝革命舊址)-佳縣(白云山)-榆林(鎮北臺、紅石峽)-神木(紅堿淖、二郎山、能源工業旅游區)等;
  4、西北線:西安-咸陽漢文化旅游精品區(漢陽陵-長陵、平陵、安陵-興平茂陵)-咸陽(海泉灣、地熱城、咸陽博物館)-涇陽(張家山鄭國渠首遺址、安吳青訓班、云陽八路軍總部革命舊址)-禮泉(昭陵)-乾縣(乾陵)-彬縣(大佛寺)等;
  5、西線:西安-楊凌(農業博覽園、農業示范園、水運中心)-寶雞扶風(法門寺)-眉縣(太白山)-岐山(周公廟)-鳳翔(民俗村)-寶雞(中華禮樂城、中華石鼓園、炎帝陵)-隴縣(關山草原)等;
  6、西南線:西安(朱雀森林公園、太平森林公園)-安康寧陜(天華山)-漢中佛坪(野生珍稀動物園)-洋縣(長青-華陽旅游區)-城固(張騫墓、萬畝桔園)-漢中(漢臺博物館、拜將臺)-南鄭(紅寺湖、南湖、川陜革命紀念館等)-勉縣(三國文化遺跡、定軍山)-留壩(張良廟、紫柏山)-略陽(五龍洞森林公園)—寧強(青木川古鎮)等;
  7、南線:西安(翠華山、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等)-商洛柞水(牛背梁、柞水溶洞)-鎮安(木王森林公園)-安康旬陽(太極城、紅軍鄉)-安康(瀛湖、香溪洞)-嵐皋(南宮山、神河源)-平利(天書峽)等;
  8、東南線:西安藍田(王順山、水陸庵)-商洛(牧護關)-丹鳳(丹江漂流、紅25軍及蘇維埃政府舊址)―商南(金絲峽)―山陽(天竺山)等。
 ?。ㄋ模┘涌旖ㄔO覆蓋全省的自駕游線路
  順應自駕游飛速發展的形勢,努力建設串聯精華,風景優美、別具特色的全省自駕游線路網絡。
  1、絲綢之路之旅自駕游:西安-漢陽陵-乾陵(茂陵、昭陵)-法門寺-中華石鼓園-彬縣大佛寺。
  2、尋根之旅自駕游:西安-黃帝陵-延安。
  3、秦巴山水之旅自駕游:青木川-黎坪-南湖、紅寺湖-長青華陽-燕翔洞-瀛湖-南宮山-旬陽太極城-木王-塔云山-牛背梁-西安。
  4、黃河風情之旅自駕游:華山-合陽黃河濕地-韓城古城(司馬遷祠、黨家村)-壺口瀑布-白云山-紅堿淖。
  5、紅色之旅自駕游:馬欄革命舊址-安吳青訓班-照金香山-延安革命圣地。
  6、宗教文化之旅自駕游:大慈恩寺-大清真寺-青龍寺-草堂寺—法門寺—周公廟-彬縣大佛寺。
  7、兩漢三國懷古之旅自駕游:西安-蔡倫墓-張騫墓-古漢臺-武侯祠、墓-定軍山-石門。
  第五章 旅游產業體系建設
  一、開發思路
  以“人文陜西,山水秦嶺”為主題,堅持打牢基礎,提升水平,完善結構,全面發展,加速推進旅游強省建設。
  二、旅游產品體系建設
  堅持開放的旅游產品開發建設思路,堅持深入挖掘提升歷史人文旅游產品與堅持大力開發建設自然生態旅游產品相結合的原則,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企業主角,大集團運作,大資金投入的旅游產品開發建設模式,以建立完善的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吸引物體系為目標,以旅游產品的提檔升級為重點,推動全省旅游產品開發建設再上新臺階。全力將法門寺文化景區、延安紅色旅游景區、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西安城墻、金絲峽和長青-華陽等建設成為國家5A景區,到“十二五”末,全省國家5A級旅游景區達到10家。
  (一) 歷史文化旅游
   “十二五”期間以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全方位展示文化精粹,進一步增強產品競爭力,提升品牌影響力為重點,繼續鞏固、提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華清池、黃帝陵、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園、西安城墻、法門寺、乾陵、韓城文化旅游區、漢中兩漢三國文化旅游區等傳統優勢旅游產品,加強配套設施和環境優化建設,完善產業鏈,打造品牌旅游區。加大對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樓觀道文化展示區、漢長安城遺址、照金-香山、藥王山等新建在建旅游產品的建設力度,力爭建設成幾個有國際影響力,管理一流,能進入5A級景區的歷史文化旅游產品,使其在“十二五”旅游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ǘ?自然觀光旅游
  以大秦嶺旅游產品開發建設為核心,以精品項目建設為抓手,在大力加強大秦嶺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著力建設華山、少華山、驪山、太平、太白山、黎坪、長青-華陽、瀛湖、南宮山、燕翔洞、牛背梁、金絲峽、壺口瀑布等一批風景優美、生態環保、管理服務一流的高等級旅游景區。加快建設合陽黃河濕地、朱雀、秦嶺國家植物園、仲山生態公園、天臺山(寶雞)、鳳縣生態旅游區、關山草原、紫柏山、天漢水城、中壩峽谷、天華山、柞水溶洞、木王、天竺山、乾坤灣、紅堿淖等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旅游景區,增強全省旅游發展后勁,推動全省旅游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
 ?。ㄈ?商務會展旅游
  以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為平臺,重點開發建設西安的會展旅游,增加會展數量,完善會展設施,健全會展服務機構,提高會展服務水平,把西安建設成國內一流的會展旅游目的地。寶雞、咸陽、延安、榆林、漢中、楊凌示范區加大會展旅游開發建設力度,在“十二五”期間,基本形成全省比較完善的商務會展旅游體系。
  繼續大力開發建設節慶旅游產品,以黃帝陵祭祖、法門寺文化旅游節、玉華宮冰雪節、安康龍舟節等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旅游節慶活動為龍頭,各市都要圍繞本市的文化特色開展旅游節慶活動,打造節慶旅游產品,切實做到全省各市節慶活動增規模、上檔次、擴影響、出品牌。西安、延安、漢中等市應打造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或全國知名度的旅游節慶產品。
 ?。ㄋ模?休閑度假旅游
  堅持又好又快的開發建設指導思想,在“十一五”建設基礎上,加快休閑度假旅游產品的提檔升級,擴大規模,延長產業鏈,完善、提升休閑度假功能,依托大秦嶺山水、溫泉、冰雪等資源打造臨潼度假區、華山度假區、太白山度假區、咸陽溫泉度假區、漢中溫泉度假區、東湯峪度假區、安康漢江度假區、玉華宮滑雪場、牧護關滑雪場等一批各類檔次、別具特色的休閑度假類旅游產品。
 ?。ㄎ澹?康體養生旅游
  康體養生旅游與人們重視健康的生活方式相一致,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充分利用全省豐富的與康體養生相關的自然人文資源,積極開發康體養生旅游產品。陜南三市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實現藥品、保健品、食品初級原料向旅游產品的轉換,實現與溫泉、度假、生態旅游產品的融合,形成比較完整的康體養生旅游產品鏈條;咸陽加強康體養生城市建設,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建成全國知名的康體養生城;銅川充分利用藥王山藥王文化,打造具有一定影響的康體養生旅游產品。
  體育旅游方興未艾,發展前景廣闊?!笆濉逼陂g要充分利用全省豐富的自然山水和文化資源,著力開發建設體育旅游產品,重點開發建設西安城墻國際馬拉松賽、太白山國際登山賽等體育旅游產品。同時,要開發建設多樣性、能夠為廣大普通旅游者參與的登山、自行車、滑雪、狩獵等專項體育旅游產品。
 ?。?紅色旅游
  紅色旅游“十二五”期間依然有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要緊抓紅色旅游發展的大好機遇,堅持突出特色,紅色旅游與綠色生態旅游相結合的發展思路,以建設國內領先,有國際影響力的紅色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大力加強紅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紅色旅游景區管理和服務水平,創新紅色旅游展示手段,努力打造提升延安革命紀念地系列景區、西安紅色旅游系列景區、川陜革命紀念館、馬欄革命舊址、照金革命根據地舊址、渭華起義紀念館、榆林市紅色旅游系列景區、寶雞市紅色旅游系列景區、陜南紅軍革命根據地系列景區、安吳青訓班革命舊址等一批紅色旅游產品,使紅色旅游成為全省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到2015年,全省紅色旅游接待人數9000萬人次,收入760億元。
 ?。ㄆ撸?鄉村旅游
  發展鄉村旅游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帶動農民致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途徑。“十二五”期間,以創建省級旅游示范縣、旅游名鎮、旅游示范村、星級“農家樂”為抓手,完善鄉村旅游基礎服務設施,以西安為核心,構建秦嶺北麓、千里漢江、秦晉大峽谷三大鄉村旅游帶,力爭2015年全省旅游名鎮達到40個,旅游名村達到200個,星級“農家樂”達到2萬家,使鄉村旅游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旅游產品。
  三、產業要素建設
  (一) 旅游餐飲業
  “十二五”期間,大力弘揚具有悠久傳統的陜西飲食文化,重點抓好特色餐飲開發、餐飲設施布局、旅游餐飲行業管理三項工作。①大力開發地方特色風味飲食,打造三秦小吃知名名牌。充分利用三秦小吃譽滿天下的品牌效應帶動各市發展一批以接待旅游者為重點,以三秦小吃為特色的旅游餐飲企業。西安以德發長、老孫家、西安飯莊等老字號為核心,在保持特色的基礎上弘揚陜西飲食文化,帶動特色旅游餐飲企業發展。寶雞、咸陽、渭南、漢中等各市都應深入挖掘地方飲食文化,打造地方名吃,服務陜西旅游;②合理布局旅游餐飲設施。圍繞旅游城市、旅游景區、交通節點建設陜西飲食文化特點突出,高、中、低檔配套的全省旅游餐飲網絡,到2015年形成有特色的全省旅游餐飲名店100家,其它各類三秦小吃店配套合理的旅游餐飲體系;③加快旅游餐飲設施和管理的標準化建設,加強餐飲業的管理。制定旅游餐飲設施標準和服務質量標準,進一步提升全省旅游餐飲業的服務質量。
 ?。ǘ?旅游住宿業
  順應旅游業發展形勢,加快全省旅游住宿業發展,形成區域布局合理,檔次結構優化,能滿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住宿業發展體系?!笆濉逼陂g,西安市新建五星級酒店25家,四星級酒店30家,全省新建5星級酒店達到35家,全省新建4星級酒店達到80家。按照客源結構,大力發展中檔旅游酒店,著力發展會議、商務、度假、溫泉等專業型酒店。
 ?。ㄈ?旅游交通運輸業
  “十二五”期間旅游交通運輸業的主要任務是外通內連,著力建設以航空交通、高速鐵路交通為重點的與國外、省外重點旅游市場相銜接的快速交通干線;大力建設省內大區域之間和城市與景區之間、景區與景區之間、交通主干線之間的以旅游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各類公路連接線。在“十二五”末初步形成可進入性強、運輸效率高、換乘便捷的旅游交通運輸一體化、網絡化體系。
  一是積極發展旅游航空。完善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旅游服務功能,爭取開通西安直飛歐洲、北美國際航線。提升延安、榆林、漢中、安康機場的旅游服務設施建設水平。在條件允許的重點景區積極發展直升機旅游;二是加快發展高速鐵路交通。在現有鄭西高鐵的基礎上,依托在建的西成、西蘭、西包等高鐵線路,將鄭州、太原、蘭州、成都、重慶、銀川、包頭等周邊主要城市納入西安2—3小時旅游圈;三是大力發展旅游公路及景區交通。在加快高速公路建設,提高大區域之間、城市與景區、景區與景區之間通達能力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區域旅游公路建設:加快關中旅游環線的拓展和延伸,加快陜北、陜南的旅游環線建設,加快關中、陜南、陜北三大區域之間的若干條旅游連接線建設。同時不斷優化重點景區之間的交通聯系,加快通往4A級以上旅游景區的旅游道路建設,實現4A級景區與交通主干道對接、5A級景區與高速公路對接;四是完善自駕游交通設施建設。省內各市區要合理布點、建設一批自駕游綜合服務營地,推動全省自駕游加快發展。
  (四) 旅行社業
  以打造旅游龍頭企業為目標,堅持質量數量并重的旅行社業發展原則,全面提升旅行社業的管理和服務水平?!笆濉逼陂g,主要扶持并引導旅行社向集團化、專業化、網絡化方向發展,創新以客戶關系管理為主的發展模式,在全省范圍內建立旅行社批發商、代理商、零售商經營體系;對中小旅行社進行兼并重組,做大規模,鼓勵有條件的旅行社向集團化發展;推進旅行社信息化管理,提高旅行社網絡化經營水平;推行“旅行社質量等級評定”、“導游人員質量等級評定”等管理制度,提高旅游組織服務和導游服務的水平?!笆濉逼陂g,至少培育1家有全國性旅游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百強旅行社。
 ?。ㄎ澹?旅游商品業
  “十二五”期間重點是打基礎,以逐步建立全省旅游商品產業體系為目標,以建設遍及各市的旅游商品生產基地為核心,以建設旅游商品銷售網絡為要件,全面推進全省旅游商品的發展水平。各市必須建設1家以上旅游商品生產基地,建設一條(家)旅游商品銷售街區或大型旅游商品銷售超市。積極推進旅游商品的產業化發展,大力培育“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一條龍的大型旅游商品生產企業集團,提高旅游商品設計和生產能力。各市(區)合理布局旅游商品銷售商店,各旅游景區開辟空間,加大反映景區特色旅游商品銷售力度。依托省內裝備制造業優勢,逐步開展旅游裝備品、旅游酒店用品的生產,進一步延伸全省旅游產業鏈條,提高旅游經濟效益。到“十二五”期末,旅游購物在旅游消費中的比重超過25%。
  (六) 旅游觀賞娛樂業
  “十二五”期間,各市(區)和重點旅游景區著力打造一批按商業演出模式運作的有特色的旅游演藝節目和晚間旅游活動項目,豐富旅游產品類型,帶動娛樂等相關服務業的發展。
  在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基礎上,大力展開對秦腔、陜北民歌、關中皮影、長安古樂、漢劇等地方曲藝形式的創意性開發和產品設計,各市(區)都要設立1-2處為旅游者演出的地方劇場(舞臺)。
  加強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旅游集散中心的酒吧街、娛樂城、主題游樂園等旅游娛樂項目建設,拓展游客娛樂空間,豐富旅游娛樂產品,提高旅游產業經濟效益。
  積極創造條件,制作一批旅游類影視作品。
 ?。ㄆ撸?旅游服務體系建設
  “十二五”期間,按照全面建設,重點提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與企事業單位標準化建設齊頭并進,為全省旅游業大發展打牢基礎的方針,大力推進全省旅游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全省旅游服務提檔升級,最大限度地滿足旅游者的服務需求。
  圍繞交通節點、城市中心、旅游集散地、旅游景區全面開展旅游服務中心體系建設,各市(區)市中心、重要的游客集散地、高速路城市(旅游目的地)入口、重要的國道、省道節點、旅游景區必須建設游客服務中心,“十二五”期間完成市、縣、景區三級,能夠全面滿足旅游者需要的旅游服務中心體系建設。在全省旅游者公共活動區域內,建立起規范的旅游標識系統、旅游衛生系統。
  全面推進全省旅游標準化體系建設,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堅持以人為本,誠信服務。參照國際標準,建立涵蓋餐飲、住宿、游覽、購物、娛樂、旅行等領域的旅游服務標準化體系。旅游各要素行業積極推進標準化建設,A級景區、星級酒店、旅行社要全面實施標準化管理和服務。
  加強服務誠信建設。大力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的誠信教育,推行誠信旅游服務規范,完善誠信旅游管理辦法,建立誠信激勵機制和失信懲戒制度,在全行業構建完善的誠信旅游服務體系。
  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全面優化旅游發展環境。各市、縣應將景區周邊環境治理作為推動旅游業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常抓不懈,“十二五”期間要使全省旅游環境有一個明顯的改善。
 ?。ò耍?旅游教育業
  加強旅游人才建設,建立多層次旅游培訓網絡,對旅游從業人員開展經?;瘜I培訓。把培育旅游人才作為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工程來抓,把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全省干部培訓計劃和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充分整合社會教育資源,加大普通高校旅游院系和旅游職業教育建設力度,加強對紅色旅游、鄉村旅游和文化遺產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完善旅游企業崗位培訓制度,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的常態化在崗培訓。建立全省旅游專家庫和旅游研究機構,對全省旅游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提供智力服務。注重旅游高端人才引進,進一步完善用人制度、人才獎勵制度,強化引進全省急需的專業人才和中高端旅游管理人才、服務人才,優化全省旅游人才結構。到2015年,全省直接從事旅游業的人員達到60萬,各類旅游服務從業人員超過200萬。
  第六章 旅游市場開發
  一、發展思路
  “十二五”期間,堅持國際旅游、國內旅游同步協調發展的全省旅游業市場開發方針,以國際旅游促進旅游業的提檔升級,品牌打造,以國內旅游打牢基礎,擴大規模,增加效益,形成全省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品牌突出,效益良好的旅游市場發展新格局。堅持品牌營銷戰略,政府、企業雙引擎推動,依托高A級旅游景區,以全新的促銷方式全面開展旅游市場宣傳促銷。全面發展國內旅游,積極發展入境旅游,有序發展出境旅游,不斷鞏固傳統市場,拓展新興市場,進一步挖掘市場潛力,使全省旅游業不斷擴大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全省旅游業大發展。
  二、市場開發目標
 ?。ㄒ唬?全面發展國內旅游市場
  “十二五”期間國內旅游市場要分層次開發,重點是進一步拓展周邊省區、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客源市場,在此基礎上,逐步向外輻射,基本形成層次分明、品牌突出、吸引力強、覆蓋全國的旅游大市場格局。
 ?。ǘ?積極發展入境旅游市場
  大力開拓入境旅游市場,依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歷史文化旅游產品,針對不同國際市場,包裝設計不同旅游形象與線路,進一步提升國際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一是以“絲綢之路”、古都西安等經典旅游產品為基礎,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傳統客源市場。①針對北美西歐市場,主打中國歷史文化精華、中國經典旅游線路等旅游產品;②針對日本、韓國客源市場,主打中國盛唐文化、三國歷史文化等傳統文化遺跡旅游產品,輔助以朱鶚、大熊貓等自然生態旅游產品;③針對港澳臺和東南亞市場,主打宗教文化旅游產品。二是積極拓展新興市場。在澳新、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以及東歐市場,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以經典文化旅游產品和線路為依托,強化陜西旅游形象宣傳,擴大知名度。
 ?。ㄈ┯行虬l展出境旅游市場
  出境旅游是全省旅游業加快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加強監管,規范出境旅游市場有序發展的前提下,積極、認真、有計劃地開展出境旅游市場拓展工作。
  三、旅游市場營銷主要措施
  以品牌建設為引領,大力拓展旅游營銷渠道,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加強區域聯合,部門聯動,實施整合營銷。
  (一) 打造具有國內國際影響力的旅游品牌
  堅持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品牌是全省旅游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以“人文陜西,山水秦嶺”為指導,針對國際市場進一步打造和提升古都西安、秦兵馬俑、華清池、黃帝陵、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法門寺等一系列國際知名人文旅游品牌和華山、壺口瀑布、珍稀動物等自然觀光旅游品牌;針對國內市場,除經典人文旅游品牌之外,還要重點打造秦巴山水生態旅游品牌、溫泉休閑旅游品牌、民俗旅游品牌、紅色旅游品牌和宗教朝圣旅游品牌,通過旅游品牌的打造提升陜西旅游形象,擴大陜西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提高旅游市場占有率。
 ?。ǘ?充分重視旅游營銷渠道建設
  進一步加強旅游展會、旅游推介會、媒體廣告等常規旅游宣傳,創新形式,豐富內容,在重點媒體上進行省、市、企事業單位一體疊加宣傳,增強宣傳效果,擴大陜西旅游影響力。積極拓展旅游宣傳渠道,充分利用駐外使領館、國家旅游局駐外辦事處、各大航空公司駐外辦事處、國外主要旅行商門市、機場、火車站、碼頭、主要旅游企業合作單位等渠道,將旅游宣傳資料配送至主要客源市場;抓住重大事件、大型節慶活動機遇,積極參與,全力跟進,形成轟動效應,達到宣傳效果;邀請海內外主要旅行批發商、媒體赴陜考察,擴大陜西在境內外知名度。
 ?。ㄈ?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加強網絡宣傳與營銷
  充分認識并切實采取措施大力實施陜西旅游宣傳網絡建設,設計制作專門針對游客進行宣傳、咨詢的陜西旅游信息網,并利用博客、微博、社交網站、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新興網絡方式進行營銷。各市(區)要加強旅游網絡建設,加大網絡新媒體旅游宣傳推廣力度,加快旅游創新宣傳步伐。
 ?。ㄋ模?建立區域間、部門間的聯動機制,實施聯合營銷
  加強部門聯合、區域聯合、政企聯動,形成旅游宣傳推廣的合力。加強與文物、文化、外宣、外事、經貿、體育、會展等部門的結合,加強政府與企業的聯動,共同宣傳推廣陜西旅游;加強旅游區域合作,依托國家品牌旅游線路,共同推廣跨省旅游線路。調動旅游企業宣傳促銷積極性,采用獎勵、補貼等辦法,鼓勵旅游企業開展自主外聯、旅游包機、旅游專列等活動。
  第七章 旅游保障體系建設
  進一步優化全省旅游發展環境,重點提高全省旅游發展的軟環境水平,為全省旅游業大發展創造條件。
  一、加快全省旅游法制體系建設
  圍繞《旅游法》的出臺,進一步強化旅游法制化建設,修訂《陜西省旅游管理條例》,制訂其實施細則,推進依法治旅工作,從而優化全省旅游業發展的制度化環境。
  強化旅游科研工作,優化決策機制。加強省、市兩級旅游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推動政府主導旅游發展戰略的科學實施。
  二、加強旅游市場監管,優化旅游業發展環境
  堅持一手抓服務,轉變旅游行政部門管理職能,強化服務職能,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做強做大市場主體;一手抓監管,推動省市縣三級旅游與相關部門聯合執法的旅游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凈化旅游市場環境,為旅游業大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氛圍。
  三、積極探索旅游體制改革
  旅游體制在區域旅游發展中作用重大,要進一步調動各方面發展旅游業的積極性,深化旅游體制改革,積極探索符合省情、符合景區實際的旅游管理體制,推動縣域旅游管理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和景區管委會體制改革。
  四、全面推進旅游信息化
  加強全省旅游信息化體系建設,建設覆蓋全省的旅游多媒體數據庫,全面推進旅游咨詢、旅游宣傳、旅游銷售的電子信息化;完善旅游景區、旅游飯店、旅行社、旅游商品的電子管理系統,實現旅游經營主體的智能化管理。各市(區)、各旅游重點縣、各4A級以上景區必須建設旅游網站,全面提升信息化服務水平。
  五、加強安全管理,實現平安旅游
  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切實建立安全工作責任制,設置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配備安全設備和設施,制訂旅游安全緊急預案,認真查找安全隱患,切實保障旅游安全。依托全省的公共安全系統,以旅游景區、交通沿線、旅游集散地為重點,加強預警系統、服務場所防范系統、救援系統等公共安全項目建設。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打造“平安陜西旅游”。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