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規劃信息>“十二五”規劃 > 專項規劃

陜西省“十二五”農村扶貧開發規劃

來源: 陜西省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 2012-07-10 00:00

  2011—2015年是我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農村扶貧開發重要的轉折階段。為了搞好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根據《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我省扶貧開發的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依據和面臨形勢

  深入推進扶貧開發,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縮小發展差距的有效途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對確保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建設西部強省具有重要意義。

  “十一五”扶貧開發成績巨大?!笆晃濉逼陂g,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省扶貧開發工作按照“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多元投入、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思路,以穩定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和增加收入為目標,以整村推進為主體,以產業化扶貧和“雨露計劃”培訓為兩翼,切實抓好移民扶貧、信貸扶貧、科技扶貧、外資扶貧和社會扶貧等項工作,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據統計,全省啟動建設扶貧重點村7513個,搬遷貧困人口57萬人(含以工代賑移民27萬人),完成“雨露計劃”培訓轉移26萬人,組建村級扶貧互助資金協會1450個,國家扶貧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5年的1527元增加到2010年的3617元,年均增長達18.8%,有325萬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扶貧開發的有效實施,極大地促進了貧困地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為推動貧困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和諧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十二五”扶貧開發任務依然繁重。站在新的起點上,從統籌城鄉發展、“三化同步”的高度分析當前扶貧形勢,我們清醒地看到,制約我省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尚未根本解決,扶貧開發仍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性任務。一是貧困人口規模依然龐大。目前我省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村還有7400多個,收入在16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還有558萬。破解農民增收難點和重點在貧困地區。二是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矛盾更加突出。我省貧困人口集中在陜北白于山區、黃河沿岸土石山區、陜南秦巴中高山區、秦嶺北麓和渭北“旱腰帶”,這些地方自然條件較差,社會發育滯后,群眾增收難度較大。三是收入差距仍在不斷擴大。貧困人口與其他社會成員的差距持續擴大,構建和諧社會任重道遠。四是因災返貧現象比較突出。我省自然災害頻發,加上沿用的扶貧標準較低,使不少地方返貧率居高不下,扶貧開發成果難以鞏固。

  當前扶貧開發面臨重要的戰略機遇。新階段我省的扶貧開發呈現出三個明顯特征:一是在扶貧對象瞄準上,過去主要瞄準絕對貧困人口,現在要對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二是在制度安排上,過去主要是開發式扶貧,現在進入了開發扶貧和生活救助“兩輪驅動”的新階段,即基本生活靠低保,脫貧致富靠扶貧;三是在主要任務上,過去扶貧開發的任務主要是解決溫飽問題,現在專項扶貧的重點是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更要強調進村入戶、增加收入、縮小差距、構建和諧。同時,我省扶貧開發還面臨許多有利條件:一是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等新的發展理念,為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理論政策環境;二是國家實施新一輪扶貧開發,重點支持秦巴山區等連片特困地區,加大對革命老區的扶持力度,我省的扶貧開發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三是經過多年的扶持,我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產業發展初具規模,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為加快發展奠定了基礎。四是多年的扶貧開發實踐,各地創造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參與式扶貧、板塊推進戰略、到村到戶瞄準機制等,為搞好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五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和我省財力不斷增強,為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創造了條件。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對象范圍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中央關于扶貧開發的新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十二五”期間,我省扶貧開發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圍繞省委、省政府“富民強省民生工程”,以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為中心,把集中連片的貧困區域作為主戰場,堅持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兩輪驅動,立足連片開發、整村推進、扶貧到戶“三大戰略”,大力實施“六大扶貧工程”,進一步加強領導,創新機制,統籌協調,多措并舉,著力改善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發展條件,逐步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確保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力爭實現“十二五”期間國家標準以下的低收入人口減少一半以上的目標,努力緩解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為建設西部強省和構建和諧陜西奠定基礎。

 ?。ǘ┗驹瓌t

  一是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有機結合的大扶貧格局。把扶貧開發放在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位置,堅持國家扶貧與自力更生相結合,通過貧困群眾的自身努力,加快改變貧困地區的落后面貌。

  二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原則。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把低保作為解決溫飽的基本制度,把發展作為消除貧困的根本途徑。高度關注弱勢群體,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提高低收入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發展。

  三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區別不同類型的貧困區域和貧困村,從我省集中連片和特殊貧困地區的實際出發,以增加貧困村、貧困人口收入為中心,以能力建設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發展保障能力。在資金、物資的投放上,堅持突出重點,先難后易,優先扶持最貧困的村和最需要幫扶的人群。

  四是堅持瞄準貧困,到村到戶的原則。始終瞄準陜北白于山區、黃河沿岸土石山區、秦巴中高山區等集中連片貧困區域,集中力量解決致貧的主要問題,繼續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努力提高專項扶貧工作水平。始終堅持以貧困村、貧困戶為基本對象,使資金扶持到戶、項目覆蓋到戶、技術服務到戶、干部幫扶到戶。

  五是堅持統籌協調,資源整合的原則。堅持以扶貧開發總攬貧困地區農村工作全局,統籌城鄉發展,創新扶貧體制機制,以集中連片低收入村整村推進為平臺,強化縣一級扶貧責任,聚合各方面支農項目資金,形成扶貧開發的強大合力。

 ?。ㄈο蠓秶?

  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和我省的實際情況,“十二五”期間,我省扶貧開發的基本對象確定為年人均純收入在16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558萬人。

  工作范圍包括連片特困地區、貧困村、貧困戶。

  工作重點是,陜南秦巴中高山區、陜北白于山區、黃河沿岸土石山區、秦嶺北麓山區和渭北“旱腰帶”等集中連片的貧困區域。要把陜北革命老區、秦巴山區扶貧放在區域協調發展的特殊地位予以推進。

  (四)主要目標

  “十二五”期間,我省扶貧開發的總體目標是:改善貧困地區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加快發展區域優勢產業,提高低收入人口的經濟收入,為2020年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創造條件。具體目標:

  1、全省脫貧278萬人,貧困現象得到極大緩解,貧困人口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2、連片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3、建立健全貧困村、貧困戶增收的長效機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收入差距擴大趨勢逐步得到扭轉。

  三、重點建設內容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十二五”期間,我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是,以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為主戰場,以低收入村為平臺,以貧困戶為對象,統籌協調,多措并舉,啟動實施“六大扶貧工程”,即:實施整村推進連片開發扶貧工程,完成2000個低收入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任務,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實施扶貧移民整體搬遷工程,移民搬遷118.6萬貧困人口,從根本上改變貧困戶生存環境;實施百萬貧困戶增收工程,建立3000個低收入村村級互助資金協會,促進貧困群眾增加收入;實施貧困戶能力建設工程,技能轉移培訓25萬人,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實施世行五期扶貧工程,開展471個村的社區主導發展項目,拓寬扶貧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實施社會扶貧工程,通過“千企千村扶助行動”幫扶3000個低收入村人均增收1000元,形成扶貧開發強大合力。計劃投入各類財政資金和扶貧貸款502億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88億元,信貸扶貧資金90億元,行業扶貧及配套資金312億,社會扶貧及國際贈款貸款12億,使5000多個低收入村、100多萬貧困戶、500多萬貧困人口得到有效扶持。

  (一)整村推進連片開發扶貧工程

  以連片貧困地區為平臺,以低收入村為單元,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集中投入,加強水、電、路、田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積極發展農村特色優勢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完善各項社會事業,著力改善村容村貌,提高群眾生活水平;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健全民主管理,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促進貧困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笆濉逼陂g,計劃實施2000個低收入村的整村推進連片開發項目。項目投入財政資金57億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補助20億元(每村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00萬元,其中用于貧困戶增收產業、改善基礎條件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投資比例為5:3:2),整合部門資金37億元。重點項目:

  1、低收入村整村推進項目。對較為分散的低收入貧困村,以村內道路建設、水利設施、產業開發、基本農田建設、村居環境整治等為主要內容,實施1000個低收入村的整村推進扶貧項目,重點完成影響較大的革命老區村的綜合治理。規劃投資25.5億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補助10億元,整合部門資金15.5億元。

  2、連片開發項目。對相對集中的連片低收入村,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實施板塊推進扶貧戰略,集中多方面力量,統籌整合各類項目,實現板塊內低收入村整體推進,協調發展。按照我省貧困人口相對集中區域的分布情況,規劃實施1000個低收入村的連片開發扶貧項目。項目投資32億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補助10億元,整合部門資金22億元。

  (二)扶貧移民整體搬遷工程

  結合建設小城鎮、發展現代農業、避災扶貧搬遷和農民進城就業創業,以陜北白于山區、黃河沿岸土石山區和陜南秦巴山區為重點,對全省生存環境惡劣地區、地質災害高發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區以及居住危陋房屋急需改造的貧困群眾,實施扶貧移民整體搬遷,完成30萬戶118.6萬人的搬遷任務,從根本上改變貧困群眾生存環境。項目投入各類財政資金322億元,其中,投入中省財政扶貧資金50億元,其他部門籌資272億元。重點項目:

  1、陜北白于山區扶貧移民搬遷項目:按照《陜西省白于山區扶貧移民搬遷規劃(2011-2015年)》,“十二五”期間,白于山區計劃完成6.2萬戶、26.8萬人搬遷安置任務,計劃投入財政資金104.8億元,其中省上安排財政扶貧資金20億元,其它部門籌資84.8億元。

  2、黃河沿岸土石山區移民搬遷項目。按照《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扶貧移民搬遷規劃》,“十二五”期間,黃河沿岸土石山區計劃完成2.9萬戶、11.76萬人搬遷安置任務,計劃投入財政資金45.3億元,其中省上安排財政扶貧資金10億元,其它部門籌資35.3億元。

  3、陜南地質災害區扶貧移民搬遷項目:按照《陜南地區移民搬遷安置總體規劃(2011-2020年)》,“十二五”期間,計劃完成14萬戶55萬人搬遷安置任務,計劃投入財政資金122億元,其中安排財政扶貧資金10億元,其它部門籌資112億元。

  4、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及生態移民項目?!笆濉逼陂g,計劃完成6.5萬戶25萬人的搬遷安置任務,計劃投資50億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貧搬遷專項資金10億元,中央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3.9億元,地方配套等36.1億元。

  同時,做好渭北旱塬、秦嶺北麓移民搬遷規劃編制和實施工作,整體推進全省扶貧移民搬遷工作。

 ?。ㄈ┌偃f貧困戶增收工程

  “十二五”期間,產業化扶貧要圍繞百萬貧困戶增收工程的實施,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促進增收的原則,按照產業項目支撐、信貸資金支持、基地龍頭帶動、配套服務跟進的思路,積極扶持百萬貧困農戶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按照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的區域布局,繼續抓好陜北的馬鈴薯、小雜糧、紅棗、羊子,渭北的蘋果、秦川牛、奶畜,關中蔬菜、花卉、瓜果為主的棚栽業,陜南的蠶茶藥菌林特產品和生豬等。同時,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推進貧困地區工業化、城鎮化。積極扶持發展一批承載傳統文化習俗、具有獨特生產工藝的地方特色食品、手工藝品等小型加工業;繼續做好以民俗文化體驗、農業觀光、休閑度假為主的“農家樂”等鄉村旅游。項目投資99.1億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9.1億元,吸納貸款90億元。重點項目:

  1、互助資金項目:以財政扶貧資金為引導,以村民交納的互助資金為依托,在低收入村建立互助資金和村民自愿參加的扶貧互助協會,通過協會管理運作互助資金,建立起支持群眾發展產業的長效資金投入機制。“十二五”期間,以提高項目管理水平、擴大資金規模為重點,在規范鞏固提高現有1450個村互助資金項目管理的基礎上,再啟動1550個低收入村項目,使全省互助資金項目村累計達到3000個,互助組織會員總數達到25萬戶,扶持50萬貧困群眾人均增收450元。“十二五”期間,互助資金項目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1億元。

  2、信貸扶貧項目:針對貧困群眾和貧困地區涉農企業的信貸需求和特點,積極用于扶持貧困地區產業開發的政策性金融投入項目。小額到戶貸款每年投入到戶貼息資金4000萬元,吸納銀行貸款8億元,直接扶持3萬戶貧困群眾發展生產。項目貸款扶貧貼息每年投入項目貼息資金3000萬元,對帶動能力強、市場前景廣、技術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大的龍頭企業,進行重點培育扶持,覆蓋和帶動貧困村1500個,貧困人口200萬人?!笆濉逼陂g,信貸扶貧項目投入扶貧貼息貸款90億元。

  3、基地建設項目:按照省政府制定的農民增收“七大工程”規劃綱要,結合我省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工作,按照“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方向,對識別的貧困對象,采用財政扶貧資金生產補貼和解決產業啟動資金的形式,支持貧困戶通過建棚、建園、建圈以及購買種苗(畜)和大型機具購置等發展產業,增加收入。五年計劃安排財政扶貧資金2.5億元,每年0.5億元。

 ?。ㄋ模┴毨裟芰ㄔO工程    

  通過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推廣農業實用技術、加大科技扶貧項目投入等手段,增強貧困戶創業就業能力,提高科技素質,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提供技術支撐。重點項目:

  1、“雨露計劃”培訓:按照省政府“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及農民創業工程”的要求,以我省“兩后生”(初、高中畢業生)為主要培訓對象,每年安排財政扶貧資金1.5億元,完成5萬人培訓任務(其中:中短期培訓4.3萬人,貧困家庭大學生助學0.7萬人),轉移輸出就業率達到95%以上,穩定就業率達到60%以上,力爭轉移城鎮定居率達到30%以上。

  2、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貧困家庭青壯年農民為主要培訓對象,每年安排財政扶貧資金0.24億元,完成100萬人(次)貧困農民培訓任務,使我省貧困地區每縣形成2—3個主導產業,每鄉形成2—3個拳頭產品,每村有1—2個致富項目,每戶有1—2項致富門路。

  3、科技扶貧示范項目:以培育貧困地區優勢主導產業和特色農業為重點,引進、示范、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每年安排財政扶貧資金0.4億元,組織實施科技扶貧示范項目40-50個,達到科技扶貧項目推廣到縣、帶動到鄉、示范到村、富裕到戶、技術到人的效果。

  (五)世行五期扶貧工程

  繼續加強國際扶貧交流與合作,積極拓展外資扶貧新領域,努力爭取國際力量對我省的扶貧投入,學習國外先進的扶貧理念和項目管理方式,不斷完善和提高我省扶貧開發水平。“十二五”期間,我省外資扶貧的重點是實施好中國貧困地區農村可持續發展項目(以下簡稱世行五期扶貧工程)。在定邊、佳縣、吳堡、清澗、吳起、安塞、延長、宜川、陳倉、隴縣等十個縣(區)的63個鄉鎮471個行政村,按照社區主導型發展的方式,堅持項目社區和農戶支配項目資源的主體地位和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原則,著力于培養社區“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能力。項目總投資4.2億元,其中包括貸款項目3億元,贈款項目0.1億元及國內財政配套1.1億元。同時,切實做好秦巴山地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的后續管理工作,確保項目持續增效,項目區農民穩定增收。

  (六)社會扶貧工程

  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扶貧氛圍,積極創造條件,認真組織實施,提供配套服務,著力打造扶貧開發公共平臺,大力吸納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扶貧開發,實施社會扶貧工程,壯大扶貧開發力量,加快扶貧開發進程?!笆濉逼陂g在重點搞好中央部委赴陜定點扶貧、省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兩聯一包”扶貧和3000個以上的企業幫扶3000個以上低收入村的“千企千村扶助行動”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吸收社會力量,拓展社會扶貧領域,加強社會扶貧力度。具體為:

  1、中央部委赴陜定點扶貧:繼續搞好中央部委和單位赴陜定點扶貧的聯絡服務工作,積極配合搞好定點扶貧工作。

  2、省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兩聯一包”扶貧:堅持“領導帶頭、部門包抓、定點幫扶、社會參與”的思路,繼續組織省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開展“兩聯一包”扶貧工作,努力提高扶貧水平和扶貧開發效果。

  3、千企千村扶助行動:按照“分級管理,縣為主體,部門牽頭,企業參與”的思路,全面實施“千企千村扶助行動”,通過帶項目、帶技術、帶信息、帶市場等方式,結對幫扶低收入村,三年內使幫扶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在自然增長的基礎上再增收1000元。

  4、“富縣幫貧縣”活動:按照“富幫窮”的原則,組織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前十位的富??h幫扶經濟發展后十位的貧困縣。以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為重點,提供資金、項目、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整體推動全省扶貧開發工作。
同時,積極搭建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的平臺,探索建立社會扶貧基金,吸引各類社會組織和個人以不同的方式為扶貧開發做貢獻。

  四、保障措施

 ?。ㄒ唬┙⒇斦鲐氋Y金投入機制。各級政府要不斷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力度,保證地方財政扶貧投入逐年有所增加。加大對扶貧重點縣的一般性轉移支付,一般轉移支付增加的市、縣財力,重點用于扶貧開發項目。財力較好的市、縣也要在每年的財政支出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扶貧開發。各項扶貧資金都要嚴格資金投向、用途、范圍、立項及審批程序,集中用于國家確定的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重點區域。財政扶貧資金的管理使用,實行專戶管理、專賬核算、封閉運行,進一步完善公告、公示和報賬制。

 ?。ǘ┩晟菩刨J扶貧政策。信貸扶貧資金要確保貧困戶受益,重點投向貧困戶,主要用于發展生產,每戶貸款額度不超過1萬元。對通過能人(大戶)帶動貧困戶共同致富的項目,每個大戶的貸款額度不得超過10萬元,對農村中貧困戶參與和組織的經濟合作組織,每個經濟合作組織的貸款額度不得超過30萬元,大戶和合作組織的貸款規模不得超過全縣到戶貸款總額度的20%。項目貸款重點投向與貧困村、貧困戶增加收入緊密相關的項目,確保貸款項目與扶貧規劃和重點工作密切結合。推廣貧困村互助資金項目實施經驗,大力扶持貧困地區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貧困地區新型和微型金融服務。

 ?。ㄈ┞鋵崈灮荻愂照摺7e極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對企業用于公益事業扶貧的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12%以內的部分在計算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在重點貧困村興辦中小企業的,享受國家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稅收政策;從事農、林、牧、漁項目所得,依法減免企業所得稅。另外,要積極探索貸款擔保、農業保險等與產業發展密切有關的保障措施,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ㄋ模┘哟髮Ω锩蠀^的扶持力度。把革命老區建設納入各級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大對陜北革命老區,特別是延安革命老區扶貧區域板塊開發示范區的扶持力度,不斷改善老區基礎設施條件,促進老區群眾增收。設立扶持老區建設專項扶持資金,加大對老區建設的投入,每年分配財政扶貧資金時,革命老區縣在基數上增加2個百分點。強化老區建設機構職能和任務,為老區建設提供組織保障。繼續實行老區建設投入、項目、人才、政策“四傾斜”的政策,促進老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ㄎ澹└愫眯袠I扶貧。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大扶貧資源整合力度實施區域板塊開發提高整村推進實效促進貧困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抓好扶貧資源整合,搞好行業扶貧。各部門在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安排項目資金時,要加大對貧困地區的傾斜,尤其對大型項目、重點工程、新興產業和固定資產投資要向貧困地區傾斜。扶貧和以工代賑部門的專項扶貧資金,重點向扶貧重點村和貧困戶傾斜,主要用于提高貧困人口素質、增加貧困地區群眾收入的建設項目。農業、林業、水利、交通、國土、環保、教育、衛生、民政、文化、人口等行業主管部門,在安排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土地整治、生態建設、人口發展等項目投資時,要優先照顧貧困地區,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進貧困地區加快發展。

  五、組織領導

 ?。ㄒ唬娀鲐毠ぷ髫熑沃啤8骷夵h委、政府特別是重點縣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真正把此項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建立健全黨政領導包抓制度和扶貧工作考核體系。進一步夯實縣一級的扶貧責任,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范圍。各部門尤其是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兩聯一包”牽頭單位,要加強協作配合,在項目資金安排上向貧困地區傾斜,努力完成好本部門、本單位承擔的扶貧任務。同時,按照工作任務到縣、項目到縣、責任到縣、考核到縣的原則,繼續推行重點縣動態管理辦法,鼓勵經濟實力增強、能依靠自身力量使貧困人口脫貧的重點縣退出。對扶貧開發工作不力,出現重大問題的重點縣,調減或暫停次年的扶貧資金項目,直至取消重點縣資格。

 ?。ǘ┮婪ūU县毨丝跈嘁?。適時推進扶貧立法,從法律上明確扶貧開發的對象范圍、政策措施等,保障貧困人口利益,鞏固扶貧開發已取得的成果。通過立法明確政府、社會組織和貧困人口等相關主體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尤其要強化各級政府在扶貧工作中的責任,使扶貧工作法律化、規范化、制度化。通過立法進一步規范扶貧項目和資金管理,明確扶貧的投入來源和投入規模,規范扶貧開發的規劃、計劃、政策、組織、管理、監督等環節,建立相關制度,確保規范實施。

 ?。ㄈ┙⒔∪晟频呢毨ПO測體系。實行扶貧開發專項統計制度,建立扶貧開發動態監測體系,及時、準確、全面地掌握扶貧開發動態。完善貧困監測指標體系,探索新的方法、新的機制,提高統計調查能力。加強貧困監測數據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為各部門共同參與扶貧開發打好基礎。加強統計隊伍建設,加強業務培訓,完善統計監測的手段,全面提升貧困監測能力。

  (四)加強貧困地區干部隊伍建設。不斷加強貧困地區干部政策理論學習和業務知識培訓,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工作能力。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工作,不斷完善扶貧開發政策措施。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把扶貧開發與基層組織升級晉檔結合起來,完善基層組織制度,提高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在人才政策方面加大支持,采取掛職鍛煉、干部交流等方式,選派德才兼備的優秀年輕干部到貧困鄉村掛職鍛煉,大力提拔重用掛職任職的優秀干部。搞好貧困地區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不斷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精、作風實、能力強的扶貧干部隊伍。保持貧困地區扶貧干部的穩定性,對長期奮戰在貧困地區和扶貧一線的干部要在工作給予支持,生活上給予關心,使他們更好地為貧困群眾服務。


  附:十二五扶貧項目規劃匯總表.xls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