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規劃信息>“十二五”規劃 > 專項規劃

陜西省“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

來源: 陜西省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 2012-07-09 00:00

  陜西省“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
 ?。?011-2015年)

  2011年3月

  目  錄

  引言    1
 ?。ㄒ唬笆晃濉笨萍及l展的回顧    1
 ?。ǘ笆濉笨萍及l展面臨的新形勢    4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布局和發展目標    5
 ?。ㄒ唬┲笇枷?nbsp;   5
 ?。ǘ┗驹瓌t    5
  (三)戰略布局    6
 ?。ㄋ模┌l展目標    7
  二、重點方向    8
 ?。ㄒ唬┲钨Y源主導型產業發展    8
  1.    煤炭    9
  2.    石油天然氣    9
  3.    礦產資源開發    10
  4.    鹽化工    11
  5.    生物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    12
  6.    生物質的開發和利用    13
 ?。ǘ┮I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13
  1.    節能環保    14
  2.    新一代信息技術    14
  3.    生物技術    16
  4.    高端裝備制造    17
  5.    新能源    18
  6.    新材料    18
  7.    新能源汽車    19
 ?。ㄈ┩苿犹厣珒瀯莓a業升級    20
  1.    種植業    20
  2.    畜牧業    21
  3.    裝備制造    22
  4.    電子信息    23
  5.    有色、黑色冶金    24
  6.    食品工業    24
 ?。ㄋ模┓彰裆c社會發展    25
  1.    健康科技    25
  2.    環境保護    26
  3.    公共安全和生產安全    27
  4.    城鎮化和城市發展    27
  三、主要任務    28
 ?。ㄒ唬┤鎸嵤┛萍假Y源統籌創新工程    28
  1.    深入實施“13115”科技創新工程    29
  2.    促進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    30
  3.    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32
  (二)加大科技計劃對重大科技項目的支持力度    33
  1.    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    33
  2.    重大科技創新專項    34
  3.    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    35
  4.    星火、火炬計劃    35
 ?。ㄈ┘涌炜萍寂c金融結合    36
  1.    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    36
  2.    支持企業開展多種形式融資    36
  3.    建設科技金融合作平臺    37
 ?。ㄋ模┲С指咝录夹g開發區(示范區)快速發展    37
  1.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7
  2.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38
  3.    寶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8
  4.    渭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9
  5.    咸陽、安康、榆林等高新技術產業區    39
  6.    西安國家航空、航天產業基地    40
  7.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40
 ?。ㄎ澹┩晟茀^域創新體系    40
  1.    技術創新體系    40
  2.    知識創新體系    41
  3.    創新服務體系    42
 ?。┩苿又R產權創造與應用    43
 ?。ㄆ撸┩七M科技資源開放共享    43
 ?。ò耍┐龠M科技交流與合作    44
  1.    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    44
  2.    部省科技合作    45
  3.    省際科技交流與合作    45
 ?。ň牛┘訌娛锌h科技工作    45
 ?。ㄊ┳龊每茖W技術普及工作    46
  四、保障措施    47
 ?。ㄒ唬┘訌娊M織領導    47
 ?。ǘ┥罨w制改革    47
 ?。ㄈ┩晟普叻ㄒ?nbsp;   48
  (四)增加科技投入    48
 ?。ㄎ澹娀瞬胖?nbsp;   49
 ?。┙∪珜嵤C制    50 

  引言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陜西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戰略綱要(2006-2020年)》、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在國家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背景下,伴隨著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正式立項建設,充分發揮我省科技資源優勢,加快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步伐,實現建設“西部強省”和構建“創新型陜西”的宏偉目標,特制定《陜西省“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
  本規劃是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一個專項規劃,也是陜西省科學技術發展的全面規劃。本規劃的實施期為2011~2015年。
 ?。ㄒ唬笆晃濉笨萍及l展的回顧
  “十一五”期間,通過組織實施“13115”科技創新工程、深化科研院所和計劃管理體制改革等舉措,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研發活動日趨活躍,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創新環境明顯改善。一是科技政策法規體系框架基本建成?!蛾兾魇〈龠M科技成果轉化條例》、《陜西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等一系列地方政策法規出臺,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維度的科技政策法規體系框架;中介服務機構快速成長,創新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二是財政科技投入明顯增加。“十一五”期間全省財政科技投入累計為86.08億元,年平均增長35.72%,其中省本級財政科技投入41.2億元。三是實施科技計劃力度加大。截止2009年,共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101項,總經費9.1億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692項,總經費8.9億元;“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和“973”計劃首席科學家項目24項,總經費3.7億元;五年共組織實施“13115”、重大創新專項、科學研究發展計劃等省級各類科技計劃8578項,總經費19.2億元;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開發了一批名牌產品,形成了一批知識產權。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一是科研創新能力增強。全省獲得重要科技成果2475項,其中應用類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754項、國內領先水平1248項。截止2009年,全省申請專利41684件,獲得授權16367件;共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124項,獲省級科技獎勵861項。二是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全省形成了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格局,西安、寶雞、楊凌三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步入發展快車道,渭南高新區成功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全省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021家,2009年在孵企業2332家,全省高新技術產值已超過3000億元,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7.42%。三是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步伐加快,新產品研發成果顯著。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形成,新增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3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4人,在重點企業和行業支持建成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建成“13115”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2個,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113個,提升了重點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進一步提高。一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裝備制造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增長迅速。技術市場已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場所和交易平臺,2010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總額突破100億元,較上年增長42%。二是科技興農成效顯著。先后建立了37個農業科技創業示范基地,已建成國家級、省級星火技術密集區34個,建立省級專家大院54個,全省農業科技特派員人數達到2600余人。培育主要糧油作物新品種150個,推廣各類農業新技術100多項,有力地推動我省現代農業的發展。三是服務社會民生發展。圍繞社會和民生發展,共建立國家級可持續發展試驗區3個,省級可持續發展試驗區18個;建成西北地區唯一的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西安高新區創新藥物孵化及產業化轉化綜合基地;攻克了一批創新藥物的關鍵技術;支持了一批節能減排的重大項目。在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生活環境、發展循環經濟、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初見成效。
 ?。ǘ笆濉笨萍及l展面臨的新形勢
  1.“創新型陜西”建設對科技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當前,建設創新型國家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核心戰略,省委省政府已把建設“創新型陜西”作為戰略目標,西安市、寶雞市相繼被確定為全國創新型試點城市。陜西有責任、有能力通過先行先試,率先建設創新型區域,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探索新路徑。
  2.關-天經濟區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設為科技發展提供了新契機
按照《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要求,建立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既是陜西科技發展難得的機遇,也是科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通過統籌科技資源,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我省由科技大省向科技強省的轉變。
  3. 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為科技發展增添了新動力
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將著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抓住這一契機,充分利用中央在陜科技資源優勢,激發軍工科技資源的巨大能量,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擴大規模,形成一批帶動性高、輻射力強的高技術產業集群。
  4. 陜西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為科技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十一五”以來, 陜西經濟社會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財政收入的大幅增長,為科技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科技在提升綜合實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被廣泛認可,全社會的創新意識不斷增強,全社會創新氣氛活躍,為科技進一步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布局和發展目標
 ?。ㄒ唬┲笇枷?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指導方針;圍繞省委省政府“以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為主題,以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的指導方針,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全面實施“科技資源統籌創新工程”,繼續推進“13115”科技創新工程,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落腳點,整合科技資源,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西部強省和創新型陜西建設。
 ?。ǘ┗驹瓌t
  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原則。加強民生科技工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科技事業的根本,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統籌城鄉建設,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堅持體制創新,統籌發展原則。堅持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建立“政府+企業+社會”的科技投入新模式;統籌原始科學創新、關鍵技術自主創新、重大系統集成創新的協調發展;統籌科技資源整合、區域科技資源共享的協調發展;統籌軍民融合科技創新體系的協調發展。
  堅持地方特色,服務國家戰略原則。充分發揮陜西科技優勢,堅持從陜西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注重與國家及本省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目標的銜接。
  堅持應用導向,重大項目帶動原則。面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技術需求,通過組織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有效整合科技資源,加強技術集成與產業融合,促進重點產業科技進步。
  堅持人才戰略,建設創新團隊原則。加強領軍人才,核心科技研發人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重點加強創新團隊建設,優化科技人才隊伍結構,充分發揮人才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ㄈ鹇圆季?
  按照前瞻思維、超前規劃、突出重點、科學布局的戰略思路,以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全省科技發展進行戰略布局。
  把重點產業發展的科技需求作為主攻方向,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支撐資源主導型產業發展,推動特色優勢產業升級,服務民生與社會發展。
  把關中-天水經濟區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設作為中心任務,以實施“13115”科技創新工程、重大科技創新專項、科學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重大科技計劃為重要抓手,以科技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形成以關中為核心,陜南、陜北為兩翼,各具特色、均衡發展、相互支持、互補協調的科學發展格局。
關中以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設為重點,陜北以新型能源化工技術研發與應用為重點,陜南以發展綠色科技和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及保護為重點,帶動和支撐全省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ㄋ模┌l展目標
  以應用為導向,以產業技術為主線,以平臺為基礎,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手段,通過實施“科技資源統籌創新工程”,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重點支撐資源主導型產業、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傳統優勢特色產業,推進民生科技,全面促進我省科技事業發展。
  到2015年,全社會研究與開發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6%;全省財政科技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1.5%,且省本級財政科技支出占同級財政支出的比重占到2.5%;科技活動人員數達18萬人;年專利申請量達5萬件,且萬人發明專利授權數達2.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7000億元;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8.5%;年技術合同交易額達300億元??萍纪度牒涂萍假Y源開放共享水平顯著提高,科技支撐引領能力顯著增強,高技術產業規模顯著攀升,科技進步水平位居西部之首、全國前列,科技大省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和提升。

陜西省“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主要指標
 
指標
2010
(預計)
2015
全社會研究與開發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
2.3
2.6
全省財政科技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
省本級財政科技支出占同級財政支出的比重(%)
1.11
1.96
1.5
2.5
科技活動人員數(萬人)
16
18
年專利申請量(萬件)
萬人發明專利授權數(件/萬人)
1.9
1.6
5
2.5
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
7.42
8.5
年技術合同交易額(億元)
102
300

  二、重點方向
  按照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的要求,圍繞制約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針對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需求,明確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的主攻方向,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
  (一)支撐資源主導型產業發展 
  陜西是資源大省,資源主導型產業既是特色產業,也是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對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圍繞煤炭、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鹽化工以及秦巴山區生物資源等我省資源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圍繞大企業集團發展的技術需求,攻克關鍵技術、開發新產品、發展新產業。
  1.     煤炭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國家建設陜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為契機,以煤炭產能提高、資源深度轉化和利用、節能減排、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為中心,進行關鍵技術攻關,注重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技術:
 ?。?)提高煤炭產能技術,煤炭洗選提質加工技術,開發研制系列薄煤層大功率、重型電牽引采煤機和新型掘進機,開發研制系列刮板輸送機和膠帶輸送機,開發研制高強度、大采高的高端液壓支架等煤炭工業裝備。
  (2)新型煤化工技術,煤炭氣化、液化,煤制醇醚等關鍵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煤制天然氣技術;突破甲醇合成及甲醇制烯烴等核心技術。
 ?。?)高效燃煤發電技術,推廣應用超臨界發電,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發電技術。
 ?。?)煤炭化工基地生態修復技術,瓦斯治理和開發利用技術,液化煤層氣技術、油渣發電、塵渣回收利用技術。
  2.     石油天然氣
  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實現5000萬噸油氣當量為目標,依靠科技進步,重點加強石油資源的勘探,增加探明儲量;加強油氣需求側管理;以加快產能建設,穩步提高加工轉化率和深加工能力為中心,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治理。
關鍵技術:
  (1)重點研發石油天然氣先進勘探技術,以增加探明儲量,促進采收率和單井產能的提高。
 ?。?)突破綠色開采關鍵技術、提高采收率技術,支持二次、三次采油技術。
 ?。?)研發深度轉化和深加工技術,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4)研發石油天然氣化工基地生態修復技術,污染防治技術、安全生產技術;加強油氣需求側管理。
  3.     礦產資源開發
  以全球礦產資源生產和消費復蘇的契機,挖掘高科技及高附加值領域的潛在市場,以提高礦產開采率、工藝技術的革新改造、產業鏈延伸為中心,著力研究開發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
關鍵技術:
  (1)鉬、釩、鉛、鋅、鐵、金、銀等資源的先進開采和冶煉技術;尾礦及礦渣資源化綜合利用和生態修復技術。
 ?。?)鉬精礦加壓氧化濕法冶金新技術;鉬金屬微摻雜勻化技術及合金材料強化、塑化、高溫熱強性、抗氧化機理技術;鉬金屬加工流變性及工藝控制技術;高性能鉬合金產業化關鍵技術;研制高純鉬粉及高純鉬金屬制備過程中的高純鉬電極等產品。 
  (3)釩資源的先進提取及深加工技術。
 ?。?)復合礦的綜合利用開發。
 ?。?)磷鐵礦高效焙燒和超強磁選新工藝。
 ?。?)礦產資源減量化和再利用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關鍵技術。
  4.     鹽化工
  以提高巖鹽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為取向,以提高質量和附加值、增加品種、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替代進口為重點,集中力量研究資源高效利用和產品升級換代的關鍵技術,開發科技含量高、資源節約型產品。
關鍵技術:
 ?。?)兩堿的先進提取技術。
 ?。?)基于氯、氟、硅、鈦資源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鏈建立關鍵技術。
 ?。?)氟氯精細化工、鹽鹵生物化工等產品系列。
 ?。?)高端有機氯產品、無機氯產品、氯酸鹽、金屬鈉等產品的關鍵技術。
 ?。?)兩堿行業節能、節水及三廢資源化關鍵技術。
  5.    生物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
  以秦巴山區中藥、茶葉、蠶桑、野生動植物等生物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為重點,開展生物資源儲量、資源特征、再生性及其潛力等研究,突破藥用植物資源高效利用、良種培育和精深加工的關鍵技術;提高茶葉質量,改良蠶桑品種,提升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關鍵技術:
 ?。?)秦巴山區特色藥用植物資源發掘和良種培育技術,種植精準化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珍稀中藥材種質資源保存、半人工化栽培及野生撫育技術。
 ?。?)絞股藍、黃姜、山茱萸、丹參、西洋參等道地中藥材先進的培育栽培技術、提取利用技術,大宗道地中藥材規范化生產技術。
 ?。?)中草藥深度加工和功能性食品開發。
 ?。?)茶葉、蠶桑的品質改良、先進加工和綜合利用技術。
 ?。?)珍稀動物的保護,經濟動物人工養殖、綜合利用關鍵技術。 
 ?。?)森林重大災害防控新技術。
  (7)生物資源開發循環經濟關鍵技術。
  6.     生物質的開發和利用
  以促進生物質能源高效化與優質化為重點,支撐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圍繞利用農林廢棄物資源,發展生物質能源戰略產業,重點研究生物燃氣高效制備與綜合利用技術,突破大中型沼氣生產、高質生物燃氣制備與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與共性技術,構建生物質能產業技術體系。
關鍵技術:
 ?。?)農村沼氣池的自動與半自動化技術,推廣大中型沼氣、沼電技術。
 ?。?)纖維類生物質燃料與非糧液體燃料關鍵技術。
 ?。?)大中型生物燃氣制備關鍵技術與裝備。
 ?。?)生物質能利用新技術、篩選和培育生物質能新資源。
 ?。?)農村沼氣和固體成型燃料清潔高效利用技術。
  (6)農業廢棄物、林木種實深度開發和利用技術。
 ?。ǘ┮I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社會全局長遠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引領帶動作用?!笆濉逼陂g,我省將以需求為導向,圍繞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重大技術突破。
  1.     節能環保
  在節能減排、水資源開發利用、循環經濟、生態保護、環境監測、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再生利用等方面,加強科技攻關研究,為“萬元工業增加值耗水量,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等指標達到國家節能減排標準提供科技支撐。
關鍵技術:
 ?。?)開展能源生產領域(煤炭、石油、天然氣及電力生產)、裝備制造領域(鋼鐵、水泥、有色金屬、化工、建材)和生態脆弱區發展的循環經濟與節能減排關鍵技術研發、綜合利用與示范。
  (2)大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城市污水資源化、大氣污染防治成套設備,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綜合利用的新工藝技術和裝備。
 ?。?)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技術。
 ?。?)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尾礦等資源化技術與裝備,再生資源和廢舊產品回收利用技術。
  (5)地熱資源綜合利用新技術和設備。
  (6)建筑節能新技術和節能建材新產品。
  2.     新一代信息技術
  重點圍繞新一代通信、高端軟件和集成電路等領域,在通信設備、智能終端、關鍵零部件、核心元器件、通信軟件及運營與增值服務等方面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和新產品開發,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打造產業集群。
  關鍵技術:
 ?。?)新一代通信 下一代通信網絡,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智能天線設備,網絡安全設備,三網融合,物聯網等通信技術及產品。
 ?。?)高端軟件 圍繞網絡化嵌入式軟件,網絡服務軟件,數字媒體軟件,物聯網支撐軟件,制造業信息化支撐軟件,綠色產業支撐軟件等方向,重點研發北斗通信與應用系列化、現代電力裝備、通信領域等嵌入式軟件系統,面向軟件及外包產業的云服務平臺,SAAS支撐軟件系統,食品安全的物聯網應用生態環境監測軟件平臺,基于互聯網的工業協同設計軟件系統,面向領域的網絡化信息安全軟件系統等軟件系統。
  (3)高性能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設計、封裝技術,基于北斗/GPS衛星導航系統兼容的終端模塊化、小型化、低功耗技術及系統應用開發與產業化,超低功耗射頻可編程片上系統,新一代專用芯片,第三代高性能低功耗的存儲器芯片,新型大功率器件設計及生產,綠色節能電源控制器芯片,高密度小體積封裝工藝技術。
 ?。?)新型顯示技術 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及大色域投影顯示設備,新一代平板顯示器。
  3.     生物技術
  圍繞生命科學應用基礎研究、生物育種、生物肥料和生物農藥、生物醫藥技術、重點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技術、生物安全等領域的研究,開發新型生物醫學材料和器械,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改善生態環境。
  關鍵技術:
  (1)新型疫苗及創新藥物 重大疑難病治療性疫苗、新型動物基因工程疫苗和藥物的研發;各類新型抗生素、人血代用品、急救藥物等,推進緩釋、控釋、靶向、透皮、粘膜給藥制劑等各類新型制劑的開發和產業化。
 ?。?)生物醫學材料與器械 開發生物醫學材料、人造皮膚、人工骨、心臟起搏器、類人膠原蛋白、鈦合金醫用材料等器件及制備技術,以及重大疾病的急救、診療、康復技術和設備的研發。
  (3)生物制藥 推進中藥提取物、中藥飲片、原料藥等中間體的研發和生產,開展中藥劑型的改造和二次創新,開展治療心腦血管、腫瘤、肝炎、血液病、腎病等重大疾病的中成藥開發與臨床研究。
 ?。?)生物育種 種質資源創制、雜種優勢利用、規模化高效制種、種子檢測與加工、良種試驗示范推廣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究與應用。
  (5)生物肥料和生物農藥新產品 開展綠色植物源農藥新品種,多功能細菌農藥和新型寡糖生物農藥,新型無公害植物源殺菌、殺蟲和抗病毒漁藥,生物肥料、植物生長調節劑、生物飼料添加劑,以及動物用新型生物藥物,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等方面的研究與應用。
  4.     高端裝備制造
  瞄準全國乃至全球裝備制造領域的高端,重點支持高端裝備研發、制造以及傳統設備的更新換代,提升制造業設備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加快生產方式轉變和企業轉型,推進具有帶動性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特色優勢裝備項目實施。
關鍵技術: 
 ?。?)民用飛機、機電、航電等關鍵零部件及設備的研發,航空安全、飛機模擬器和機場專用設備等技術。
 ?。?)航天軍民兩用及軍轉民關鍵技術、設備及配套產品。
 ?。?)百萬伏級特高壓電網及交流輸變電設備、大型變壓器裝備、特高壓交直流電容器、直流輸電成套裝備、直流輸電系統和交流靈活輸電系統控制保護、數字化變電站及配網自動化、智能電網系統、柔性輸電等高端裝備和設備。
 ?。?)高速高精度大型加工設備,光機電一體化設備,集成電路封裝、刻錄設備。
  (5)大型工程施工機械的制造設備,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器材及設備,大功率風電設備和系統。
  5.     新能源
  圍繞低成本光伏發電、光伏電站裝備開發,大功率半導體照明(LED)芯片封裝技術及產品開發,風電、生物質等新能源技術和設備開發,推進新能源技術產品和智能電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關鍵技術:
 ?。?)多晶硅提純技術、高效太陽能電池片技術、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太陽能光伏產業設備。
 ?。?)大功率LED光源、LED電源控制系統、大功率LED燈具、二次光學設計及應用、半導體照明產業設備。
 ?。?)大功率、低成本風電設備,太陽能光熱發電設備。
 ?。?)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等新型化學電源動力電池。
  (5)生物質能源,重點研發廢棄物的固化、氣化燃料的深度開發、規?;a及高效回收技術,垃圾焚燒發電的先進技術與設備,生物柴油加工生產技術。                       
  6.     新材料
  重點研發航空航天用新型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先進復合材料、新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構建碳材料、硅材料、鈦材料、核材料等四大核心產業鏈,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培育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
關鍵技術:
  (1)大規格鈦鉬材及合金等的加工、設備制造的拓展和集成技術;航空航天用高溫鈦合金、高強高韌可焊鈦合金;優質大規格鈦及鈦合金棒材和鍛件的鍛造技術及應用,海綿鈦節能降耗冶煉技術;開發大規格棒、餅、環,寬厚板、薄板、帶材、高精度鈦絲、棒及型材等鈦及鈦合金新產品。
 ?。?)高性能碳纖維和碳復合材料、陶瓷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品的關鍵技術。
 ?。?)核電用新型復合材料的制備技術。
 ?。?)高分子生物材料。
 ?。?)低碳含氟專用化學品。
 ?。?)鉑、鈀、釕、銠等貴金屬系列催化劑制備技術。
 ?。?)金屬、陶瓷等多孔材料和膜材料。
 ?。?)大塊非晶金屬材料的制備技術。
 ?。?)高性能、高耐久性建筑材料。
  7.     新能源汽車
  在我省有關單位承擔國家“863”計劃新能源商用車多個重大項目,取得的多項科研成果基礎上,持續跟蹤研究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推動純電動汽車、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化。
關鍵技術:
 ?。?)新能源汽車的專用發動機、動力模塊(電機、電池及管理系統等)的優化設計技術、規模生產工藝和成本控制技術。
  (2)先進的汽車電子技術和自動變速箱關鍵技術。
 ?。?)普通型混合動力汽車和新燃料汽車專用部件。
 ?。?)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二甲醚等新能源汽車。
 ?。?)電動碼頭牽引車、混合動力垃圾車、混合動力非公路礦用車等新能源汽車產品。
 ?。ㄈ┩苿犹厣珒瀯莓a業升級
  1.     種植業
  在主要糧油作物超高產特性、雜種優勢利用、優質特性、營養元素高效利用、高光效利用、抗逆性、抗病蟲性等方面實現技術突破,結合生物技術和常規育種技術,開展高產、優質、多抗、高效作物新品種培育、示范及推廣。在果業方面,積極推進蘋果、核桃、獼猴桃、紅棗等優良品種選育、標準化生產和果品深加工技術,提高果品安全和果品質量,延長果品生產鏈,促進果業整體效益提高。
關鍵技術:
 ?。?)小麥、玉米、稻谷、油菜、蔬菜、雜糧、馬鈴薯等作物新品種選育、種植和深加工技術。 
 ?。?)高產、優質、抗逆、抗病新品種育種技術。
 ?。?)干旱半干旱地區農作物節水、優質、高效栽培新技術及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
 ?。?)優質基因資源的挖掘與利用。
 ?。?)蘋果、核桃、獼猴桃和紅棗的優質、豐產新品種選育技術及種質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利用;優良良種苗木的快繁與嫁接技術;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及重大自然災害防控。
 ?。?)綠色、有機果品生產技術及栽培管理技術標準的研制。
 ?。?)果品貯藏、運輸及產品深加工關鍵技術;果品安全質量控制技術及高標準規?;痉痘亟ㄔO。
  (8)耕地質量提升新技術。
  2.    畜牧業
  在牛、豬、羊為主的種質創新與新品種培育、高效規?;蜆藴驶a、安全優質高效制品生產加工及可追溯系統研究、良種繁育及產業化、新型飼料加工等方面,取得重點突破。
關鍵技術:
  (1)肉牛、奶牛、肉羊、絨山羊、奶山羊、豬等主要畜產品的品種良種化、生產集約化、過程無害化以及產品優質化。
 ?。?)現代生物技術和現代常規育種技術的相結合的新型實用育種技術體系。
 ?。?)重大疫病防治技術。
 ?。?)制品安全生產加工及質量檢測追溯系統。
 ?。?)藥物殘留、農藥殘留的快速診斷以及糞污無害化處理技術。
  (6)新型飼料良種選育、栽培、貯存、加工技術。
  3.    裝備制造
  繼續推進技術創新升級、產品優化升級、集群化發展升級和信息化,依托裝備制造業產品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的開發,實現關鍵領域的重大突破。
  關鍵技術:
 ?。?)汽車制造業 安全、節能、環保新型汽車和專用車,重型車用大功率柴油發動機,大馬力、高檔次系列重型汽車變速器、離合器和車橋等零部件。
 ?。?)工程機械制造業 新型智能化、大噸位的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攤鋪機、壓路機等筑路工程機械及關鍵零部件。
  (3)數控機床制造業 精密、復合高檔數控機床、高端精密數控磨齒機、高速精密數控車床、精密高效數控螺紋磨床、精密復合數控機床、高檔數控珩磨機等關鍵技術及精密功能部件和刀具。
 ?。?)專用設備制造業 船用大功率柴油機,冶金設備,新型紡織、縫制機械,新型印刷機械,新型磚機,環保、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設備,光伏產業太陽能電池及半導體照明產業專用設備,農業機械。 
 ?。?)能源化工裝備制造 石油鉆采和輸送設備,耐腐蝕管材及其裝備,大型煤炭綜采設備,大型化工成套設備等新型設備。
 ?。?)制造業信息化 專用設備高端制造數字化應用示范,現代設計/制造技術,云制造技術,制造物聯技術,企業數據倉庫與集成技術。
  4.    電子信息
  構建以通信設備為核心、智能終端與關鍵零部件為支撐、軟件和集成電路設計為基礎、增值服務為依托、核心元器件為補充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關鍵技術:
 ?。?)通信設備
   移動通信 無線通信系統及終端、應用軟件與系統集成技術、短距離無線互聯與無線傳感器網路、無線寬帶接入系統、雙工VSAT衛星寬帶通信系統。
   衛星導航 地面監控檢測設備、地面衛星通信設備、星載通信與成像設備等衛星導航通信設備與終端。
  微波通信 大型微波傳輸設備、短波/微波通信天線、中小型微波通信設備與無源微波部件。
   核心通信元器件 高效光傳輸設備、高性能功率器件、專用集成電路等。
   通信測試儀器設備 電纜充氣機、波導充氣機、氣壓監控系統等產品。
 ?。?)新型電子元器件及設備 新型電連接器、新型表面貼裝元件、新型傳感器及敏感元器件、半導體電力電子器件、液晶材料、電子漿料、硅材料及設備。
  5.     有色、黑色冶金
  圍繞鉬、鈦、釩、鋁、鉛、鋅、鎂、金、銀、其他貴金屬和鐵等資源開發和加工制造,優化品種結構,改進生產工藝和生產技術,降低綜合能耗,在提升采選能力和加工能力、關鍵工藝技術、節能減排技術以及高附加值產品研發、提取有價元素、生產和應用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
  關鍵技術:
 ?。?)勘探、采選的技術改造與新技術。
 ?。?)冶煉過程中的節水、節能、環保關鍵技術。
 ?。?)節能、降耗、提質的深加工新技術。
  (4)高附加值產品開發與應用。
 ?。?)稀有及貴金屬在高技術領域的應用。
  6.    食品工業 
  圍繞果蔬、飲料、糧油、乳品、肉、蛋加工和白酒制造,以及其他農副產品深加工,開展關鍵技術和名牌新產品開發。
關鍵技術:
 ?。?)食品深加工與現代儲存技術,食品生產裝備數字化及生產過程自動化。
 ?。?)綠色、安全食品新產品開發。
 ?。?)食品物流的現代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技術。
  (4)食品危險性評估、溯源與預警技術,安全評價和檢測技術。
  (四)服務民生與社會發展
   “十二五”期間,繼續圍繞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和生活環境改善,在生態環境、人口與健康、循環經濟、人居環境、公共安全等重點領域,堅持關鍵技術攻關、技術集成和工程示范相結合,緊密銜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加快實施社會發展科技示范工程,切實抓好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
  1.     健康科技
 ?。?)醫療衛生 重大傳染病流行、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范的關鍵技術;高發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及疑難疾病的綜合防治和臨床診治新技術;非傳染疾病、常見多發病、地方病防控及治療新技術的推廣;中醫藥現代化及中西醫結合治療關鍵技術;預防、康復、保健、適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精神性疾病、婦女兒童健康、環境因素致病等臨床應用技術;轉化醫學研究與應用。
 ?。?)創新藥物 化學藥物、生物技術藥物、中藥復方等方面的關鍵技術,重點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研發,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傳統和常規藥物的研制,新型、智能化醫療器械的研發和應用。
 ?。?)傳統中藥 中草藥的規范化生產及深加工技術,中藥材產地加工--炮制一體化技術,中草藥活性成分提取分離純化等技術。
 ?。?)醫藥生物 功能基因組學、生物芯片技術、干細胞技術、組織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學材料、微檢測技術等方面的關鍵技術,重點是生物技術診斷產品、生物技術預防性產品、生物技術創新藥物、生物醫學工程等生物科技產品的研發。
  (5)計劃生育 優生優育和生殖健康研究,重點是避孕節育的新方法,避孕藥具、生殖保健等新產品的研制。
  2.     環境保護
 ?。?)有毒有害物綜合治理,養殖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利用。
 ?。?)礦區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與無害化技術集成、礦區塌陷區的綜合整治技術、生物措施防治油井污染技術。
 ?。?)蘭炭清潔生產、皂素行業污染防治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
 ?。?)先進污染防治監測、動態監控技術及信息化管理。
 ?。?)城市污水再生資源化新生水源技術,渭河、漢江、丹江流域水污染控制及綜合治理集成技術。
  (6)節水、節能新技術與新產品,清潔生產和低排放新技術。
 ?。?)核與電磁輻射安全防護技術。
  3.     公共安全和生產安全
 ?。?)城鄉公共安全事故防范和社會治安監控與處理等公共安全保障技術集成與示范。 
  (2)氣象、地震等自然災害預測預報及應急處理應用技術,災后新農村建設技術集成及示范。
 ?。?)煤炭、石油化工、礦產資源開采加工等重大危險源監控技術與應急處理預案等安全生產關鍵技術的研究與示范。
  4.     城鎮化和城市發展
 ?。?)城鄉一體化、小城鎮建設結構模式以及城鎮規劃與建設技術,開展城鄉統籌發展及小城鎮環保生態型建筑示范。傳承歷史文化等特色城鎮人居環境構建關鍵技術的研究、應用和工程示范。
  (2)城鄉居民住宅新能源利用與建筑節能關鍵技術,城鎮和農村生活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新技術,農村居住環境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公用設施建設集成技術,生態城市建設關鍵技術。
 ?。?)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關鍵技術,主導產業節能減排技術,城鎮生態建設與污染治理技術、自然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繼續推進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新型模式和管理體制。 
 ?。?)城鎮發展的資源合理利用、環境污染治理、交通狀況改善和車輛尾氣治理的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實施清潔發展機制項目。
 ?。?)城鎮、社區信息化應用技術的集成與示范。
  三、主要任務
  以科技資源統籌創新工程等各項工作為抓手,深化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創新,強化科技管理,完善工作機制,加強頂層設計,發揮重大項目引導作用,保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目標的全面實現。
 ?。ㄒ唬┤鎸嵤┛萍假Y源統籌創新工程
  認真貫徹《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2009-2020)》,以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設為重點,發揮在陜高校、科研院所、軍工單位、大中型企業的科技資源優勢,實施以“13115”科技創新工程,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工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等為主要內容的“科技資源統籌創新工程”,實現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創造與應用,突破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促進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1.     深入實施“13115”科技創新工程
  以需求為導向,超前部署重大戰略性新興產品,突破資源主導型產業關鍵技術瓶頸,加強科技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建設,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到2015年,攻克10大領域資源主導型產業關鍵技術(鏈),開發3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產品(群),建設10個科技產業示范基地,擇優扶持100個重點實驗室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搭建50個科技服務示范平臺。
  圍繞煤炭、石油天然氣、礦產開發、生物等我省資源主導產業優化升級,依托大企業集團,在頂層系統層面上凝練資源主導型產業的技術需求、攻克關鍵技術,帶動形成一批資源轉化新產品及其制造系統。 

  專欄1:資源主導型產業關鍵技術(備選)
  重點突破油氣田高效開發關鍵技術,新興煤化工關鍵技術,鹽化工關鍵技術,鉬、鈦深加工關鍵技術,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生態修復技術,陜南尾礦及礦渣資源化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化工新材料及精細化工等關鍵技術,種質資源開發利用及高效制種關鍵技術,現代生物質資源高值利用及制品開發技術,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及中草藥深度加工技術等一批產業發展中的重大關鍵技術(鏈)。

  根據我省已有產業基礎和研發優勢,在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和高端制造等領域,凝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產品(群),制定產品研制路線圖,以科技專項的方式組織研發和轉化。 

  專欄2:戰略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備選)
  開發工業節能及空氣污染治理設備,大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及城市污水資源化成套設備,新一代寬帶通信產品,集成電路設計、封裝和集成電路裝備,衛星導航產品和系統,物聯網及新型傳感器,嵌入式軟件,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及大色域投影顯示產品,生物疫苗,創新藥物,生物醫學材料與器械,糧食作物和果樹生物新品種,生物肥料和生物農藥新產品,新型動物基因工程疫苗及藥物,高速鐵路器材及設備,高速高精度大型機械加工設備,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太陽能利用產品,半導體照明,大功率風電設備和系統,化學電源動力電池,高性能碳纖維及碳復合材料,航空航天用新型材料,核能用新型材料,低碳含氟專用化學品,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產品(群)。
 
  按照成熟一個、建設一個的原則,逐步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科技產業示范基地,提高其創新和公共服務能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化發展新模式。
完善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布局,重點向企業傾斜。建立科學的評價考核機制,擇優支持重點實驗室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與發展,進一步提升區域產學研合作能力。 
  對接中國西部科技資源中心,圍繞提升區域研究開發、技術轉移、合作交流、企業培育等能力,對現有各類科技服務平臺進行補充、整合和完善,加強基礎條件建設,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和能力。
  2.    促進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
  建立和完善開放、便捷、高效的技術轉移保障體系,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推進產學研結合,促進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向企業轉移,在本省實現轉化。注重企業孵化能力建設,大力培育科技型企業。
  到2015年,建設完善的技術轉移體系,培育50家科技中介示范機構,建設100個科技企業孵化器,120家生產力促進中心,增強科技成果的孵化、轉化能力,孵化轉化500項成果項目,技術合同年交易額突破300億元。
  建設以西安為中心的“統籌科技資源成果轉化基地”,啟動“陜西科技大市場”建設,建立和完善促進科技中介機構發展的運行管理和激勵機制,提升中介機構的服務能力,開展績效考評,擇優表彰獎勵,形成專業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活躍和規范技術成果交易活動,促進技術合同交易額穩步增長;支持以行業骨干企業為主體,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為能源化工、裝備制造、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新材料等我省重點產業技術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深入實施“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形成更加緊密有效的產學研合作共贏機制;建立以應用為導向的科研考核評價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考核獎勵制度,通過經費后補助和貸款貼息等措施,鼓勵省內企業承接本省高校、院所開發的重大科技成果;繼續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充分發揮工業技術研究院的作用,圍繞我省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結合企業需求,組織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搭建公共服務平臺。
  3.    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持續提升我省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建立大中型企業技術創新目標責任制,把企業科技創新意識、研發投入、研發機構建設、新產品銷售收入比重等作為企業負責人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采取獎勵、后補助、貼息和風險補償等方式,進一步增強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和活力。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支持企業建設省級和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完善科研條件和研發平臺,培養科技領軍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加強企業的科研團隊建設。開展制造業信息化科技示范,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推動企業組建技術創新聯盟,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鼓勵企業進行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開發,引導企業使用本省首臺(套)產品。 
  支持軍工單位加快民用技術和產品的開發,支持民口單位參與軍品配套科研生產,促進軍工企業與民用企業組建科技產業戰略聯盟,支持軍工單位培育軍民結合創新企業,建立軍民兩用技術服務平臺,構建軍工企業與民用企業間協作配套體系,推進軍民融合。
 ?。ǘ┘哟罂萍加媱潓χ卮罂萍柬椖康闹С至Χ?
  科技計劃是政府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手段?!笆濉逼陂g要加強科技計劃體制的創新,科學設置,合理布局,注重科技計劃的定位和銜接,在加大對重大科技項目支持力度,重點實施“13115”科技創新工程計劃的同時,抓好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重大科技創新專項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科技計劃的實施和管理。
鼓勵和支持在陜科研力量圍繞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目標,積極承擔或參與國家各類科技計劃和重大科技工程;同時,整合省內相關科技資源,形成合力優勢,爭取國家對我省的進一步支持。
  1.     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
  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關鍵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攻關。加強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軟科學研究、技術轉移及重點科技成果推廣、國際科技合作、重點新產品開發、科技富民強縣、科技扶貧等重點科技計劃的實施和管理。
    科學技術攻關  針對陜西省工業、農業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科技問題,圍繞我省特色支柱產業和公益性重大關鍵技術需求,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開發,重大成果推廣,科技示范和科技體系建設,組織實施應用研究與開發項目,為結構調整、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    自然科學基礎研究  以應用基礎研究為主,重點支持優勢學科發展,推動學科群與創新鏈的形成;加大力度培養青年創新人才和科研領軍人才,積極推進創新團隊建設;圍繞陜西經濟社會發展,著力解決農業、信息、能源化工、新材料等主要產業領域的重大基礎科學問題;加強科研平臺(基地)建設,促使原始性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    軟科學研究  緊密圍繞科技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開展決策咨詢服務,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等方面開展科學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研究,不斷提高軟科學研究水平,為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提供支撐。
    “青年科技新星”培育  建立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的激勵機制,支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等科技活動,培育學科和技術帶頭人,使其加快進入國家和省級重大人才工程計劃,為建設西部強省提供技術和人才儲備。
  2.    重大科技創新專項
  支持符合國家和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政策,創新性強、技術含量高,具有較強的市場優勢和發展潛力,能夠產生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產品開發項目。圍繞我省重點產業發展,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顯著提高產業技術競爭力;圍繞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積極培育一批科技創新型企業,形成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圍繞充分發揮陜西的科教資源優勢,打造以工業技術研究院為重點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促進產學研結;推動科技創新創業金融政策的實施,建立加速科技產業化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創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的金融環境。
  3.    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
  重點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及其項目,引導企業的技術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程。
  4.    星火、火炬計劃
星火計劃以推進農村科技創新創業為核心,推廣普及先進適用技術,加快科技成果向農村轉移。支持農村科技創業基地和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農村中小企業,培養農村實用科技人才,扶持區域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促進星火產業帶和星火技術密集區發展。
  火炬計劃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攻關計劃的研究成果和其他科研成果為依托,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基地,以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形成產業為目標,擇優組織實施高科技產業化項目,孵化科技型企業,造就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集團。
  (三)加快科技與金融結合
  通過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導和促進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金融機構及創業投資等各類資本創新金融產品,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積極開展“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工作,以試點帶動示范,創新機制模式,實現科技創新鏈條和金融資本鏈條的有機結合。
  1.     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
  積極探索科技投入方式,引導金融資本參與實施國家和省級重大科技計劃;建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庫,運用創業投資機制,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建立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引導和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科技信貸投入;建立和完善科技保險保費補助機制,重點支持自主創新首臺(套)產品的推廣應用和科技企業融資類保險。
  2.     支持企業開展多種形式融資
  建立擬上市的科技型企業后備庫,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培育和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在中小板、創業板及其他板塊上市融資,組織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集合票據,探索發行復合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高收益債券;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創新金融業務和金融產品,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多種金融服務;開展高新技術企業信用貸款試點,推動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和高新技術企業股權質押貸款業務;加強與農村金融系統的合作,創新適應農村科技創新創業特點的科技金融服務方式。
  3.     建設科技金融合作平臺
  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評價和評估體系,培育一批專業化科技成果評估人員和機構;加快發展科技擔保機構、創業投資機構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等機構,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服務;開展科技企業信用征信和評級,引入專業信用評級機構,開展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信用評級工作,推動高新技術企業信用報告制度;舉辦多種形式的科技金融對接活動,推介科技型企業、科技融資項目和金融產品。
 ?。ㄋ模┲С指咝录夹g開發區(示范區)快速發展
  重點支持西安、楊凌、寶雞、渭南、咸陽、安康、榆林、航空航天基地等科技產業園區的發展,使其成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的示范區、自主創新的戰略高地、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創新驅動和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域、培育科技企業的搖籃和集聚高水平人才的基地。
  1.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以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示范區為目標,大力推進西安高新區打造全球研發中心聚集地,提升高新區自主創新能力、規模經濟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重點在通訊、光伏、軟件與服務外包等領域,發展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建設中西部地區最大的科技園區、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使其成為產業優化升級、輻射擴散、梯度轉移和創新型服務業發展的平臺,以鮮明的國際化特征,支撐引領和示范帶動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支持其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支持其與西安灃渭新區合作共建統籌科技資源示范園。
  2.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圍繞建設科技楊凌的目標,堅持“以集聚促創新,以產業促示范”的思路,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提升楊凌示范區科技集聚創新能力,推進楊凌示范區科技核心示范能力建設,推進楊凌示范區科技示范輻射工作,推進楊凌示范區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使楊凌示范區成為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中心,農業科技創業推廣服務的重要載體,國際農業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帶動我省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3.     寶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以建設國家創新型園區為目標,營造創新網絡,以龍頭企業和產業聯盟為主體構建開放性產業創新系統,通過激活創新創業和提升集群實力增強園區經濟活力,高標準打造寶雞科技生態新城、寶雞中國鈦谷,優化園區創新環境,將寶雞高新區建設成為國家鈦材加工、石油鉆采及油氣輸送設備、高檔數控機床和重型汽車及其零部件等領域的產業引擎區,關中-天水經濟區的創新增長極,寶雞市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核心示范區。
  4.     渭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以建設國家創新型特色產業園區為目標,推動精細化工、裝備制造、新能源、現代制藥、農產品加工和職業教育六大支柱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加強科技創新,完善園區發展環境,注重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融合,加快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跨越發展,成為關中戰略高地的開放門戶和率先發展的東部引擎。
  5.     咸陽、安康、榆林等高新技術產業區
咸陽、安康等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依托各自的資源和產業優勢,積極引進國內外集團,大力發展循環模式,打造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加大基礎建設項目投入,努力促進技術、資金、人才等各項生產要素向高新區園區流動,真正把高新區建設成為當地聚集人才的高地、改革創新的前沿、催生產業的搖籃以及現代城市新區、科技研發中心、開發合作平臺和城鄉統籌發展的實驗區。
榆林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要以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為目標,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整合科技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加工轉化水平,培育和發展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節能環保等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為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和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力保障。
  6.     西安國家航空、航天產業基地
重點支持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自主創新和國際合作相結合戰略的實施,加強航空產業集群發展中的重大關鍵技術研發和平臺建設,發揮其在全國民用航空產業發展中的“窗口、示范、輻射、帶動”作用,使其成為我省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增長極之一。
重點支持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在民用航天、新能源、新光源、服務外包和創意等產業發展中的重大關鍵技術研發和平臺建設,發展衛星通訊、導航、遙感等衛星應用產業,提升基地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使其成為國家新型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
  7.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推動科技創新,圍繞汽車、電力、航空等先進制造業和新材料、風電、光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科技資源定向聚集,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打造西部制造業創新示范基地。
 ?。ㄎ澹┩晟茀^域創新體系
  1.    技術創新體系  
  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基地、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為依托、產學研結合的研究開發體系。
  繼續深化科研院所的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快企業化轉制步伐,鼓勵科研機構轉制建立一批行業技術開發中心,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繼續加強各類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能力建設,促進各類技術開發機構的聯合、開放、共享,為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共性和關鍵技術問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和中小企業創新提供服務。
  加大對民營科技企業的支持,將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納入創新體系建設規劃;扶持和培育一大批規模大、效益好、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集團;采取更加開放的政策吸引和鼓勵在陜外資企業設立研究開發機構,開展本土化創新活動,鼓勵有條件的民營科技企業牽頭組建或加入產業技術戰略聯盟,參與國家及省市重大科技計劃。 
  2.    知識創新體系   
  全面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識創新能力,積極支持省內科研機構,圍繞國家戰略目標與前沿技術發展趨勢,開展前瞻性和戰略性研究,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確保我省在國家知識創新體系中的優勢地位。
  引導、支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針對“十二五”期間學科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安全的重大科技問題,開展創新性研究。以項目為核心,以資本為紐帶,與國家科研機構、大學、高新技術企業共建或者新建一批重點實驗室和研究開發中心,使其成為我省知識創新體系的中堅力量;支持建立民間研究開發機構,引導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共同建立科研基地和產業化基地。
  3.    創新服務體系  
  加大各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試基地、生產力促進中心、創業服務中心、各類產業促進中心、行業檢測中心的投入力度,完善組織機構,提高服務能力,建立市場化運行機制和企業化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科技創新要素市場體系,重點完善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科技人才資源流動市場、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完善綜合性或者專業性技術市場,壯大技術經紀人隊伍,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大力推進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提升農業科技專家大院和科技“12396”等信息化、社會化農村科技服務模式的功能。加強科技中介服務和信息平臺建設,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大力發展資產評估、產權交易、風險投資基金、政策法律、會計、稅務、管理咨詢、項目評估、技術創新融資擔保、技術交易擔保、招標投標、技術信息等專業性中介服務機構,積極培育研發服務、生產性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充分發揮各類行業協會的功能和作用,引進國際著名的科技中介機構在陜建立合作、合資或者獨資的服務組織,使其向著“專業化、規范化、網絡化、國際化”的目標發展。
 ?。┩苿又R產權創造與應用
  大力支持專利申請,依托高新技術企業,篩選一批核心專利,進行國際布局;建設知識產權產業化孵化基地;建設創造活躍、管理有序、產權明晰、保護得力的知識產權工作體系;建設知識產權展示交易平臺和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爭取設立國家知識產權西北數據中心。促進知識產權(專利、版權、標準、商標、地理標志產品、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和植物新品種等)的創造與應用,大力發展知識產權產業,使知識產權成為我省經濟、社會與科技發展的重要依托。
 ?。ㄆ撸┩七M科技資源開放共享
  以共建、共享、共用為目的,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配置、分類實施、綜合集成的原則,以市場機制鏈接科技資源供給與需求,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打破科技資源分割、分散、分離狀態,盤活存量資源,切實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
  充分發揮陜西省科技資源中心的資源整合作用,力爭將其建設成為立足陜西、面向西部、輻射全國的西部科技資源中心。完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平臺,擴充“陜西省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公用網”,大力發展公共檢測服務;提升科技文獻共享平臺服務的廣度與深度,加大科技文獻資源的集成、共享范圍和揭示深度;豐富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的數據內容,開展數據內容服務;加快自然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提高實驗動物條件建設和管理水平,加強微生物菌種資源等動植物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創新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運行與服務模式,形成開放、流動、合作、競爭的機制。 
 ?。ò耍┐龠M科技交流與合作
  1.    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
  為實現科技創新的趕超先進和跨越式發展,立足省情,以科技項目合作為重點,鼓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工程,開展多國之間的科技項目研發工作,在能源化工、航空航天、新材料、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等領域,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加強技術和人才的引進,鼓勵企業通過建立聯合研發中心、并購、合資、參股等方式推動技術研發的國際化;加強國際人才交流互訪,吸引一流科學家、領軍人才和有潛力的中青年科學家來陜開展合作研究或建立創新團隊,提高企業和核心競爭力。
在現有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設基礎上,圍繞中醫藥、清潔能源、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重點領域完善布局,建立國際化科技園區平臺。
  2.    部省科技合作
  深化與科技部的部省會商,積極推進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以及中央部門和國家大型企業集團的戰略合作,搭建合作平臺,針對地方重點產業布局和重大技術難題,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建成果轉化基地。
  3.    省際科技交流與合作
  積極探索省際科技交流合作新機制、新模式和新方法,圍繞關中-天水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設,推進國內科技合作;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依靠自身優勢和經濟發展需求,加強與周邊地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及相關省市的科技交流與合作。
繼續深化與港、澳、臺的科技交流與合作。
  (九)加強市縣科技工作
  加強區域科技基礎能力建設,推動各市科技資源共享平臺與省科技資源中心的對接與整合。大力提升市縣科技創新能力、技術轉移能力和公共科技服務能力,培育、壯大一批具有較強區域帶動性的特色支柱產業,為市縣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逐步建立省市科技創新工作會商機制,有效集成科技資源,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共同推動市縣科技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加快科技園區建設,建立科技園區跟蹤管理運行機制,開展升級達標行動,對于帶動和集聚作用明顯的園區予以重點支持,提升其公共科技服務能力。圍繞解決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生態平衡之間的矛盾,建設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開發市縣適用環保節能減排技術,建立起完整的區域循環經濟技術支撐體系。加強科技(工業)園區生產力促進中心和孵化器建設,引導中小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鼓勵其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積極應用新技術、新成果。
  積極實施“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計劃,支持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引進、轉化、應用先進技術、設備和工藝等適用技術成果,推動產品更新換代、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大力提倡“企業+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增強龍頭企業自主創新實力,建設農業科技創業示范基地,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加強市縣科技管理服務推廣隊伍建設,做好科技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建立和完善市縣科技進步與創新的考核機制,繼續開展創建科技先進示范縣(區、市)活動。
 ?。ㄊ┳龊每茖W技術普及工作
  繼續堅持“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方針,深入落實《陜西省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06-2010-2020年)》,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科普事業,以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為根本目標,推動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水平持續提升。
  四、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
  加強各級一把手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建立一把手抓科技的工作機制和組織機制,把科技工作納入市縣黨政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建立省科技管理部門與市政府科技工作會商機制,強化區域科技資源統籌水平,實現科技與經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促進軍民科技協作支撐與互動發展,強化軍民科技工作的銜接與協調。
  成立“關中-天水經濟區”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設領導小組,研究決策基地建設重大事項,進一步推動基地建設。
 ?。ǘ┥罨w制改革
  按照“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的原則,繼續深化科研院所體制改革,加強科研院所創新能力建設。對應用開發類轉制院所,不斷提升研發能力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水平,使其做強做大,鼓勵條件成熟的院所整體進行改制;對于公益類院所,加強其服務能力建設。加快科研院所研發生產基地建設,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萍紕撔滤胶蜕鐣漳芰?、激勵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加強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科技管理方式,重點深化科技計劃管理體制改革,構建 “定位清晰、各有側重、銜接配套、運行高效”的科技計劃體系和“公正、公開、規范、高效”的科技計劃管理體系。對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引入招投標機制,進一步增強科技項目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三)完善政策法規
  積極落實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時研究制定地方性科技政策法規,推動科技創新法制環境建設與完善。
  認真落實國家激勵自主創新的各項政策,尤其是落實好激勵企業技術創新、促進資源共享等方面的科技政策。研究制定《陜西科學技術進步條例》、《陜西省科技資源共享管理辦法》等政策法規。制定和完善科技服務機構發展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政策法規。研究制定軍轉民技術成果為地方經濟服務的有關政策。深化產權制度改革,明確大型科研儀器、自然科技資源等有形科技資源的所有權、使用權。
 ?。ㄋ模┰黾涌萍纪度?
  加大全省財政科技投入強度,采取切實措施,確??萍纪度氲姆€定增長,地方財政科技投入增長幅度應明顯高于經常性財政收入增長幅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激勵企業、個人和民間資本不斷增加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資體系。
整合財政資金投入渠道,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大對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強對財政資金使用的監管,完善財政科技投入的績效評估機制。
 ?。ㄎ澹娀瞬胖?
  通過支持科技人員合理流動,完善科技人員培養及引進機制,完善科技人員評價機制和獎勵機制,培養知識型高素質企業家、科技型企業領軍人才和學科帶頭人,加強優秀科技青年人才、科技新星培養和選拔。
  對在科技創新創業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企業家,給予表彰獎勵及授予榮譽稱號,充分發揮企業家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加強科技領軍人才的培養引進工作。結合省委、省政府“三秦學者”、“百人計劃”等人才戰略,做好優秀科技人才的培養、選進、引進及使用,將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對市縣政府科技工作考核之中。進一步開展好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突出貢獻專家、青年專家、拔尖人才等評選和獎勵表彰活動,做好“青年科技新星”專項培育工作。
  加大對優秀科技人員及其科技成果的獎勵力度。完善科技人員及其科技成果獎勵辦法,充分發揮科技獎勵的激勵作用,努力營造鼓勵科技創新的文化氛圍,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為科技人員的成長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珜嵤C制
  建立健全規劃實施協調機制。發揮規劃對未來五年我省科技發展的指導性作用,加強規劃與計劃的銜接。根據規劃確定的總體思路、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結合我省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的總體部署,制定和實施各項地方科技計劃。各行業主管部門、各市縣從各自的發展實際出發,制定相應的科技計劃。省科技主管部門根據部門、行業、區域特點,加強對部門、行業和區域科技計劃的協調和分類指導。
  建立健全技術預測與動態調整機制。進一步把握科學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點,建立健全技術預測制度,跟蹤已納入“十二五”規劃的科技領域和重大項目的新變化,為科技規劃的滾動實施和動態調整提供決策依據。根據科學技術的新進展和社會需求的新變化,對規劃做出必要的調整。
  建立規范的監督機制和績效考核機制。建立健全獨立與規范的評估和監督機構,規范評估和監督程序,完善評估和監督機制。制定和完善評估指標體系,定期評估規劃的實施情況,監督重大項目的執行情況,建立科學、公正、公平的獎勵機制。
  加強科技宣傳工作。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科技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重點宣傳“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的落實、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設的推進和科技資源統籌創新工程實施,營造科技工作的良好氛圍。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