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千里 傳遞“第一手陜西”
來源: 群眾新聞網 發布時間: 2024-07-22 08:30
7月18日,來自馬來西亞的網絡博主李明豫(左三)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現場錄制節目。
7月17日,咸陽市淳化縣十里塬鎮,來自波黑的網絡博主米爾扎·尼科拉耶夫與小朋友交流。
雨后初霽,泥土清香,淳化縣十里塬鎮蕎花里農業觀光園中,草木滴翠。小孩子興奮地沖進籃球場跳躍、投籃,老人或在家門口的健身器械上活動筋骨,或在鄉間小路旁拉著家常。
7月19日,來自巴基斯坦的網絡博主美月學習戲曲技巧手帕功。
這一幕幕不加雕琢的和美鄉村畫面,成為一些特殊客人鏡頭下的別樣風景。
7月17日,來自巴西、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等21個國家的24名網絡博主,在“中國蕎麥之鄉”淳化縣,開啟了為期3天的陜西采訪之旅。
7月18日,西鐵教育培訓基地,阿塞拜疆網絡博主伊拉達·加迪羅娃體驗叉車模擬駕駛。
夕陽下,手捧蕎麥咖啡,在占地400畝的蕎麥花、向日葵花海中自拍,來自牙買加的網絡博主柯林斯感到非常放松。她說:“這里的風景太漂亮了,連空氣聞起來都很特別。我平時會找一些安靜的地方記日記、思考,這里就讓我感覺很寧靜。”
在淳化縣十里塬鎮的饸饹生產車間內,配料、和面、切面等10道饸饹制作工序,引得網絡博主紛紛舉起手機記錄。“這個面和平時吃的面有什么不同?”“這個怎么吃,是把湯汁和面拌在一起嗎?”“饸饹有什么營養價值?”……他們不時發問。
來自加蓬的網絡博主布拉迪·若爾當·比達耶·穆拉馬在周圍找起了商店。他說:“在我的國家,我們有時候會在晚上舉辦派對,品嘗中國美食。這種口感的面我還是第一次吃到,想買些帶給家人。”
7月19日,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穿上秦腔戲服的馬來西亞網絡博主郭懳恩開心地自拍。
3天時間里,網絡博主們一路走訪、一路拍攝、一路分享,感知更開放的陜西,體驗更美好的陜西,傳遞“第一手陜西”。
在位于西安市臨潼區的西鐵教育培訓基地,還不會駕駛汽車的阿塞拜疆網絡博主伊拉達·加迪羅娃,在模擬實訓室體驗了叉車模擬駕駛。踩離合,踩油門,轉動方向盤,在基地老師的指導下,叉車順利起步。她不由自主地尖叫起來,激動地說:“這真是一次難忘的體驗,我該考慮回國后買一輛車了?!?/p>
在機車駕駛艙,網絡博主們沉浸式體驗了高鐵列車啟動、加速、停車,第一視角感受駕駛火車的真實環境,當了一次“火車司機”。
更讓伊拉達·加迪羅娃感到震撼的是氣勢磅礴、威風凜凜的兵馬俑,以及實景沉浸式演出《復活的軍團》。演員謝幕時,她忍不住起身鼓掌,并自拍記錄。她說:“我把感受分享在視頻里,希望能對阿塞拜疆歷史文化的推廣有所啟發?!?/p>
7月18日,西安市臨潼區,來自巴基斯坦的網絡博主美月觀看完沉浸式演出《復活的軍團》后,
立即錄制視頻分享觀后感。
與大多數第一次來到陜西的網絡博主不同,泰國網絡博主周源盛10年前就參觀過兵馬俑。當時,形體高大、陣容整齊的武士俑,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周源盛說:“時至今日,我仍然覺得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值得全世界的人來游覽,近距離領略中國歷史文化的魅力。我還注意到很多中國的老人帶著他們的子孫來游覽,這樣的世界文化遺產讓他們感到很驕傲?!?/p>
7月18日20時40分,載著網絡博主的大巴車緩緩行駛在西安南大街。網絡博主們被眼前華美的夜景征服,頻頻發出贊嘆,紛紛用鏡頭記錄夜幕下的鐘樓、鼓樓、城墻。來自盧旺達的網絡博主瑪麗亞·索拉熱·尼希姆威說:“在煙火喧囂和流光溢彩中,我感到西安的文物古跡不是冷冰冰的建筑,而是一種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表達?!?/p>
7月17日,咸陽市淳化縣,尼加拉瓜網絡博主弗蘭塞莉絲·桑多瓦爾漫步在向日葵花海中。
陜西采訪之行的最后一站,網絡博主們來到陜西省戲曲研究院,聽秦腔、畫臉譜、學招式。來自馬來西亞的網絡博主郭懳恩稱秦腔為“陜西的搖滾”。她說:“秦腔不同于之前聽過的那些婉轉柔美的戲曲,多了豪邁粗獷,很特別。尤其是剛才一位女性演員,她上臺一開腔,聲音非常有穿透力,我都被震撼了?!?span style="margin-bottom: 15px; line-height: 2em;">(記者:李羽佳)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