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圖片新聞

畫里畫外話雨水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2-19 08:43

終南山下,春雨過后,麥田開始返青。

2月19日,正月初十,雨水節氣。這一天,三秦大地上,雖然景致不同,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沒有區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雨水前后,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鴻雁北歸。在經歷了一個寒冷的冬天之后,萬物萌動,田里的莊稼亟待一場春雨的滋潤。

在詩人的眼里,“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雨是有靈性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雨是溫柔可愛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春雨是有顏色的。

今天,讓我們跟著長安畫派先賢的腳步,感受他們筆下“春雨如酥”的美妙瞬間。

■ 山外青山田外田

1974年1月29日,農歷正月初七,方濟眾在漢中創作了一幅題為《山外青山田外田》的作品,描繪陜南的早春景象。畫面中,細雨蒙蒙,山坡上已泛出綠意,層層疊疊的梯田里農戶在育苗插秧,辛勤勞作。

如今,陜南的早春又有怎樣的景象?雨水節氣到來之前,記者到陜南采訪。

2月6日,在安康市漢陰縣漩渦鎮,鳳堰古梯田猶如一幅線條靈動的水墨畫。天氣乍暖還寒,勤勞的農人已開始忙碌于田壟之間。

施肥灌水、整翻土地、修整田埂,雨水節氣的農事管理非常重要。

在漩渦鎮茨溝村,村民們搶抓農時,熱火朝天地在地里為種土豆打窩、施肥。正在田里施肥的60歲村民夏培剛說:“雨水節氣前后,我們會抓緊時間整理土地,準備土豆、玉米等農作物的種子,用工具翻地,保證春播質量并達到抗旱的效果。此外,還會對油菜田進行施肥,促進油菜生長。家里有果園的,還會對果樹進行修枝?!?/p>

雨水節氣前后,漢陰縣各處茶園的春季管護也進入關鍵期。在朝陽村茶葉種植基地,記者登上高處極目遠望,翠綠的茶山盡收眼底。茶園里,茶農忙著修整邊溝、清除雜草、翻耕土地,處處呈現著不負春光農事忙的生動景象。

“一年里,茶園的春季管護尤為重要。我們要清除雜草、施催芽肥、噴施葉面肥等,以保證茶樹的營養?!毖咂捍宀鑸@種植負責人吳曉華介紹,“只有鏟掉雜草,把土培到茶樹根部,茶樹才會長得好。同時,還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嚴防春季凍害,根據具體情況,提前采取覆蓋、噴灌水、熏煙等措施進行防護。”

2月11日,在平利縣三陽鎮秦巴綠緣茶業有限公司,公司經理方召軍在茶園查看土壤濕度。該公司建有高山茶園500余畝、絞股藍基地300余畝,年產綠茶20余噸、絞股藍10余噸,帶動65戶村民種茶致富。方召軍介紹,雨水節氣前后,茶園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補水保濕。

■ 終南春雨送日暖

2月14日,距離雨水節氣還有5天,渭北高原上,一場瑞雪悄然而至,雪花入地即化,將田園、溝壑、農舍浸潤得濕漉漉的。文王山前的龍首塬上,麥苗開始返青,人們已經將預留好的秋田耙耱平整,并施過肥料,準備清明前后“點瓜種豆”。剛走完親戚的村民趙成來到地邊,用木棍插了插地里的虛土,說:“今年墑情好,看來又是一個豐收年?!?/p>

趙成所在的銅川市耀州區石柱鎮位于橋山山脈南端的文王山、武王山前,相傳為周文王先祖教子民種莊稼的地方。塬上有好幾個村子以“龍”命名,龍首、活龍、青龍、鐵龍……村民世代以農耕為主,對二十四節氣尤為重視,每個節氣都有對應的農事活動和民間諺語。

“春雨貴如油,耙耱防墑流。積肥多打糧,選種保豐收。”這首民間順口溜,正是這一時節渭北農事活動的寫照。

那么,此刻,秦嶺北麓的終南山下又是什么樣子呢?

1963年,趙望云創作了一幅題為《終南春雨》的國畫。畫面中,層巒疊嶂的終南山中煙云繚繞,似乎還有皚皚白雪未曾消融;雨霧蒙蒙的山腳下,柳樹已經生發綠意,桃花點點綻放,農夫牽著耕牛走向田地……

與趙望云畫中詩一般的意境有所不同,柳青筆下的“終南春雨”則是這樣的:“春雨刷刷地下著。透過外面淌著雨水的玻璃車窗,看見秦嶺西部太白山的遠峰、松坡,渭河上游的平原、竹林、鄉村和市鎮,百里煙波,都籠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

時光進入甲辰龍年的正月,2月16日,距離雨水節氣還有3天。柳青生活了14年的西安市長安區王曲街道皇甫村里,走親訪友的村民三三兩兩走在村道上。十幾位老人坐在柳青廣場的長椅上聊著家長里短,享受春日的暖陽。幾天前的一場春雨喚醒了原野,喚醒了泛著粼粼波光的滈河水,麥苗似乎一夜之間褪去了黃褐色的裙裝,變得綠油油、雄赳赳。

67歲的村民王軍軍說,他小的時候常見柳青,有幾次從村巷中跑過,差點撞到柳青。那時候,村邊滈河兩岸都是稻田,每年雨水節氣前后,村民就開始忙著選稻種、育秧苗了,一年兩料莊稼,麥子收了就插秧。如今,玉米產量高,人們不再大面積種水稻,而是改種玉米了。

■ 老村老樹老鄉親

劉文西一生鐘情黃土地,把反映陜北人民生活作為創作源泉,生前多次在陜北與老鄉一起過大年。《老村老樹老鄉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這幅畫描繪的是2014年春節,他赴陜北過大年時看到的情景。

畫面中,高大的老樹上掛起了紅燈籠,人們穿紅戴綠,吹嗩吶、跑旱船、扭秧歌,歡天喜地迎新春。當時,距離雨水節氣已經很近,陜北高原上白雪依然覆蓋著大地。

每年雨水節氣前后,在陜北隨處可見積雪并不奇怪。但氣溫在持續回升,春天的氣息已悄然而至。

2月14日,記者在清澗看到,秀延河水已經解凍,十來只綠頭野鴨悠閑游動,不少路人拿出手機給它們拍照。

從清澗縣城沿340國道一路向東,道路兩側風景各異。今年春季來得早,山上陽坡的積雪已全部消融。從無定河大橋旁走下河灘,只見河中間的河水已經化凍流淌,兩側的冰面也逐漸解凍分散成了一塊一塊。春風從河道拂過,帶著絲絲暖意。

走進高杰村,冰雪消融后的路面有些泥濘。村民們正在享受難得的農閑時光。過了正月十五,他們就要開始修剪棗樹了。

對于休戚與共幾十年的土地,草木萌動的一點點細微變化,村民們都能敏銳察覺。70多歲的村民白順風欣喜地告訴記者:“最近,山上的黃蒿活了,冒出了綠綠的芽;柳樹的顏色變了,開始長出嫩芽;再過一段時間,棗花也就開了。”

在陜北,一般正月十五過后,農村開始備耕。村民們會把家里的牲口糞送到地里。等“九九天”全部結束,山上便會看見“黃牛遍地走”的景象。

雨水節氣多逢正月,這段時間陜北民俗活動特別豐富。扭秧歌、打腰鼓是最歡快的迎春儀式。

2月13日,全國秧歌展演活動在榆林開幕?;顒友垇碜匀珖?0省區的35支秧歌隊,從正月初四到正月十四在榆林古城大街進行表演,正月十五集中會演。

在飲食上,雨水節氣吃紅棗是陜北人的最愛。黃土高原是我國紅棗重要產區,清澗紅棗、佳縣紅棗、延川紅棗都通過了國家地理標志認證。把紅棗和黃米、面粉等結合,做成棗糕、棗饃、棗餅等,香甜可口,是陜北特有的美食。

在陜北一些地方,出嫁的女兒還會選擇在雨水節氣前后回家拜望父母,帶上禮物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