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新技術走向“民間”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3-11-10 08:26
十一月六日,西安康本材料有限公司生產一線,工人在生產復合材料結構件產品。
近日,國家能源局公布了全國第三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名單,全國共有58臺(套)技術裝備(項目)入選。其中,借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的航天新技術建設的兩個重大技術裝備(項目)——國產2噸/天氦膨脹制冷氫液化系統和60英寸超大口徑裂解氣大閥榜上有名。
在人們的印象中,航天新技術和新材料通常使用在火箭、飛船等國之重器上,充滿神秘感。殊不知,如今的航天新技術和新材料已經從航天領域走向“民間”,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國產2噸/天氦膨脹制冷氫液化系統由航天六院航天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研制。該系統包含透平膨脹機、控制系統、正仲氫轉化器、氦壓縮機等關鍵核心設備,技術國產化率超過95%。該裝置投產后可實現液氫產量每天2噸、仲氫含量大于等于95%,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該系統采用基于氦膨脹制冷的氫液化工藝流程,在國內首次完成了高效大功率氦透平膨脹機技術、高性能正仲氫轉化技術、氫液化冷箱結構設計與制造技術、氫液化系統控制邏輯和程序等多項關鍵技術突破。
氫能是我國綠色低碳能源系統的組成部分。國產2噸/天氦膨脹制冷氫液化系統填補了氦膨脹制冷氫液化方面的國內技術空白,為氫能儲運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保證了未來液氫在民用市場應用的可靠性、穩定性,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60英寸超大口徑裂解氣大閥是全球首臺20萬噸單爐膛工藝乙烯裂解爐的關鍵設備,實現了技術和口徑雙超越。
運載火箭的外殼包覆著一些漆層。這些漆層既可以避免火箭因太陽輻射而增溫,又可以防止火箭在上升過程中與空氣摩擦產生靜電。
近年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的西安航天三沃化學有限公司在積極開展火箭特種涂料研發與創新的同時,還將這些涂料逐步用到建筑行業,讓建筑物也穿上了火箭的“外衣”。
據介紹,西安航天三沃化學有限公司充分發揮航天科技優勢,在技術升級、工藝調整等基礎上,研發出氟碳材料、丙烯酸涂料、環氧防銹涂料、防靜電涂料、外墻彈性涂料等30多種高性能建筑涂料。其中,具有對水泥和金屬等無機材料有附著力強、耐高溫、耐腐蝕、耐磨、耐沖擊等特點的環氧富鋅底漆已經受到市場青睞,成功應用到西安北站樞紐、蘭州中川機場、渭河大橋等國內大中型工程建設中。
航天四院43所的西安康本材料有限公司依托先進的航天復合材料研發技術,深入開展先進復合材料在風電領域的設計、成型、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等相關方面的研究,先后研發出以碳纖維綁扎帶為代表的一系列復合材料結構件產品。其中,玻璃纖維復合套管在保證絕緣性能的前提下,重量更輕,強度更高,在發生擊穿瞬間爆碎時會對基體產生拉伸作用,大大提高了電力設備的安全性;碳纖維套筒電機比傳統的電機效率更高,更加輕質、堅固,可承受更高的功率和更快的轉速。目前,這些產品已廣泛應用于輸配電設備,實現了復合材料部件力學和電學性能的完美結合。該公司還參與了國內首臺兆瓦級高速永磁電機轉子的研制,目前項目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航天四院42所在國內首次將航天固體動力技術帶入消防行業,催生了燃氣驅動的新型滅火裝置——非儲壓式滅火裝置。據介紹,該產品具有響應快速、工作壓強穩定、可靠性高、環境適應性好等優點,引領我國消防滅火裝備進入“無壓”時代。目前,非儲壓式滅火裝置在電動客車鋰電池箱滅火、數據中心機柜消防、電器柜消防中都已有成功應用案例。
陜西擁有眾多的航天技術研發機構,技術實力雄厚。他們研發的許多前沿技術正在加速進入各行各業,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記者:沈謙)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