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圖片新聞

【郝家橋村】老楷模的新目標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3-04-28 06:41

郝家橋村一角。?

總書記,我想對您說

“總書記,您為我們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時刻牢記您的囑托,始終以勇當排頭兵的楷模精神,探索‘城鄉融合、三產融合’鄉村振興的新實踐,努力把村子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的楷模,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綏德縣張家砭鎮郝家橋村黨支部書記 劉振喜)

“黃河水流沒來由,信天游就不斷頭……”4月11日,伴隨著粗獷豪放的嗩吶聲,秦腔現代劇《楷模村》精彩亮相,黃土高原深處一個普通鄉村的奮斗故事由此展開。

這個響當當的“楷模村”,講的就是綏德縣張家砭鎮郝家橋村。

2021年9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郝家橋村考察。他指出,努力把郝家橋村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的楷模。

一年多來,郝家橋村廣大干部群眾將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轉化為奮進動力,打響“郝”字號品牌,蹚出了一條“紅色教育+干教培訓+三產服務+果蔬產業”的發展之路,讓“莊戶人”的小日子越過越紅火。

“郝”傳統!紅色精神接續傳

78歲的老馬今年有了“新身份”,被村里正式聘為研學導師。

“山溝里把溫棚建,荒山變成花果園。修學校幼兒園,給老年人修個幸福院……千年長來萬年長,永遠不忘共產黨……”這段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就是老馬的“代表作”。

老馬名叫馬興業。天氣好的時候,他喜歡盤著腿坐在院畔上給游客講村里的變化,“郝家橋人就要守得住好傳統,不能忘本。”

這個“藏”在山旮旯里的小村莊,緣何能成為“楷模村”?

窮,不怕!

“靠著‘精打細算’,林果糧上了山、設施農業到了灘、規模養殖進了溝。”在該村黨支部書記劉振喜的帶領下,郝家橋村告別了“靠天吃飯”,2020年底脫掉“窮”帽,還找到了發展紅色旅游的新路子。

“咱的紅色底蘊不能丟!我們通過打造‘潮紅’和‘潮農’紅色文化,讓更多人了解村里的傳統文化?!眲⒄裣驳莱龃謇锇l展的“秘方”。

郝家橋村這個“紅色村莊”,留著老一輩共產黨人求真務實、重視調研的故事。這里的老鄉、這里的紅色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

“郝家橋被評為農村楷模,劉玉厚的名字也叫得響,邊區這么多勞動英雄,他是響當當的一個?!痹诤录覙虼迨氛褂[館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在戴著大紅花的劉玉厚的油畫前駐足。

是的!勤快、忠厚、儉樸的劉玉厚,影響著一代代郝家橋人。習近平總書記一路觀村史展覽、察村容村貌,了解產業發展和村民生活,對這個“老模范村”的發展充滿褒獎和贊許。

昔日楷模,今又楷模。

“全中國只有10個,這是很了不起的?!?021年,劉振喜從北京捧回了“全國脫貧攻堅楷?!豹勁?。

為了讓紅色教育“走心”又“走新”,郝家橋村與中國延安干部學院等13家培訓中心合作開展干教培訓、群眾課堂、美院寫生等活動,并開設“文藝黨課”“勞動黨課”等特色黨課。

3月底,榆林市優秀年輕干部培訓班在郝家橋“開班”。生動的“黨史課”讓王源鵬等學員受益匪淺。

王源鵬是府谷縣工人文化宮主任。作為一名工會干部,此次培訓他帶著如何為會員紓困解難等問題而來。

“通過培訓,我認識到開展調查研究的重要性。掌握調查研究這個法寶,我們在工作中就能有效破解‘心虛腿軟’等問題?!蓖踉殆i說。

“郝”光景!幸福之歌用心唱

清晨,伴著郝家橋小學瑯瑯的讀書聲,侯志榮收拾起屋里屋外。

“以前的老窯房頂總是掉土渣渣。你瞧,有了補助,窯洞翻修得很敞亮??爝M來坐,一會兒游客就多了!”老侯熱情地招呼著記者。

71歲的侯志榮以前日子過得緊巴,如今他開了小賣鋪,婆姨也在村里有了營生。老兩口每天忙前忙后,日子越來越好。

習近平總書記來村考察時,曾到侯志榮家中看望。老侯回憶:“當時家里有稀飯、肉餡包子,青菜洗好正要下鍋哩??倳浛粗腋Uf看到我們一家人日子越過越好、人丁興旺,他感到很欣慰?!?/p>

當時,坐在炕頭上,老侯請習近平總書記吃棗??倳浶χ舆^一顆,“很甜吶!”老侯家窯洞窗明幾凈,院里院外綠意正濃。

“讓鄉親們過好光景,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初心使命,共產黨就要把這件事情干好,不斷交上好答卷?!绷暯娇倳涀哌M葡萄種植大棚,走進村互助幸福院,走進村衛生站,一路看得細致。

從“面朝黃土”到“面朝產業”,郝家橋村換了“里子”,也換了“面子”,通了公路、蓋了新窯、發展起了鄉村旅游,鄉親們在山窩窩里唱響新時代的幸福之歌——

“我們老人每天只需花5元錢就能吃上兩頓熱乎飯,花樣多、味道好?!弊詮膩淼叫腋T海像R過上了“瀟灑”日子;

“以前衛生院只有一孔破窯洞、一個藥箱、一只聽診器和為數不多的常用藥,現在啥藥都有,還有了診療室。”村醫劉軍亮感慨,搭乘醫改“東風”,郝家橋的醫療事業達到了“小病不出村”;

“村里蓋了新學校,我每天上班接娃兩不誤?!?4歲的侯梅此前一直在北京打工,2022年回到家門口上班。57歲的母親米淑玲也在村里的企業上班,月收入有3000多元;

……

村里9戶26孔閑置窯洞順利改造成民宿;陜北文化主題商業街區、飼(草)料加工廠等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展覽室迎來一批又一批客人……

“僅2022年,村里對81戶109人開展技能培訓,解決就業480戶967人,累計幫助群眾增收1630多萬元。村民的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劉振喜言語中透著喜悅。

“郝”未來!勞模路子扎實走

沿著“勞模路”盤山而上,層層梯田里蘋果幼樹綻葉吐綠,再繞幾個彎,就能看見郝長雄新建的三孔窯洞和放滿現代化農具的小院。

2021年,郝長雄離開打拼多年的汽修廠返鄉當上“新農人”,種植巴杏。

記者跟隨郝長雄走走停停,目之所及是他的520畝“杏樹莊園”。

“與梨、桃子相比,巴杏好管理、產量高、生命周期長。我還種了西瓜、谷子?!彪m然2022年連續幾場雨,讓郝長雄收成大減,但挫折卻沒有澆滅他的信心。

一大半西瓜爛在地里,新平整的土地出現裂縫,郝長雄起早貪黑補補修修,把品相好的西瓜送給村里人吃。他笑著說:“搞農業是細活?!托由狭松?,黃土變金磚’,甜的日子在后頭咧!”

“走好路,就要不忘來路。看看過去的溝溝坎坎,我們是從這里走過來的,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彪x開郝家橋村時,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字字句句都是對這片黃土地的牽掛。

如今,村里變了,“郝長雄們”回來了,好企業也引進來了。

榆林旅投、陜果集團、中盛牧業……截至今年2月,郝家橋村各類企業及新型經營主體累計幫助群眾增收980多萬元。

企業有了“賺頭”,村里有了“看頭”,群眾也有了“甜頭”。

當下的郝家橋村,還形成了游客“來郝家橋、到郝人家、憶郝故事、品郝美味、結郝親戚、帶郝產品、建郝鄉村”的旅游IP。

“我們希望在郝家橋村打造以培訓為主體、文旅為主線、文創為補充、鄉村振興為目的泛文旅產業,這種模式是可以復制的!”入駐郝家橋村的每一天,榆林旅投集團陜西中紅未來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澤霖都想著如何把“郝”字招牌打造好。

“郝家橋,是下了功夫的?!痹诖謇镒咄暌浴?59旅在綏德”為主題的“勞模路”,開國上將李克農之孫李凱城說。

“紅色”郝家橋,未來“郝”鄉村。

“未來鄉村”研學基地里,孩子們嬉笑打鬧;“郝家橋有我一分地”認養互動項目,引來游客關注……當前,綏德縣正以郝家橋村為樣板,在全縣建設100個“五好”示范村。

踏上新征程,郝家橋村人“擼起袖子”,邁開步伐,正朝著鄉村振興的楷模砥礪奮進?。?span style="margin-bottom: 15px; line-height: 2em;">記者:周明 李旭佳)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