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圖片新聞

最是豐收醉人心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2-09-23 08:43

9月13日,西安市灞橋區狄寨街道新狄村村民陳傳根在采摘葡萄。

9月6日,安康市恒口示范區安樂社區群眾晏鎮福向記者展示稻田里養的魚。

九月五日航拍的漢中市南鄭區黃官鎮武營村豐收在望的優質晚熟水稻田。

最美九月收獲季, 最是豐收醉人心。

金秋時節,清風送爽。三秦大地,瓜果飄香、魚肥稻黃,遍地是豐收的景象;三秦父老,腳步匆匆、笑聲爽朗,豐收的喜悅掛在臉上。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和廣大干部群眾上下聯動、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堅持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手抓、兩手硬,全省農業農村經濟實現穩中有升,夏糧生產再獲豐收,農業生產碩果累累,鄉村振興邁出穩健步伐,農民收入快速增長。

■ 節水增產好糧田

9月8日,靖邊縣海則灘鎮大石砭村風輕云淡。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里,茂密的玉米在秋風中搖曳著健碩的身姿。

“現代化種地就是好,糧食年年豐產,還能節約水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毖劭粗G油油的玉米豐收在望,大石砭村黨支部書記劉培杰高興得合不攏嘴,“從現在玉米的長勢來看,今年又是大豐收?!?/p>

劉培杰是土生土長的大石砭村人,初中畢業后回家務農。種地、養羊等農業生產他樣樣都是好把式?!斑^去生態環境差,靠天吃飯、廣種薄收。那個年代,一年四季累死累活,也打不下多少糧食?!蹦赀^半百的劉培杰說,“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農業機械的應用,勞動強度下降了,糧食產量卻上去了?!?/p>

通過土地流轉,劉培杰家共種了230多畝地,倒茬種植玉米土豆,還建起了存欄200多只的養羊場。作為產業發展帶頭人,2015年,他被推選為村委會主任,后來又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大石砭村現有耕地1.4萬畝,長期以來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今年縣上提出節約地下水資源的倡議。為了實現糧食生產節水增效,村集體將2000畝農田流轉給陜西匯豐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種植。”劉培杰說,流轉后的土地,公司按照全省推廣的玉米增密度種植技術,將原來的漫灌、噴灌改為“迷宮式”滴灌,每畝可節約用水20%以上。經測產預估,每畝可提高產量10%。

榆林市聚焦“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把發展高效旱作節水農業作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加強農業節水灌溉綜合措施,強化旱作農業的科技支撐,在探索實踐中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之路。2022年,全市啟動實施節水改造滴灌面積24.73萬畝;根據區域自然條件,統籌兼顧經濟和生態效益,新增補灌面積9.18萬畝;大力推廣旱作農業集成技術,截至目前,全市共推廣旱作農業集成技術15.5萬畝。

近年來,我省堅持把糧食生產作為農業生產工作的首要任務,緊盯糧食“穩面積、保產量”兩大目標,注重區域統籌、完善應對機制、強化政策供給、加強指導服務,大力推廣玉米增密度、小麥寬幅溝播種植技術,實現面積增加、產量穩定。2021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4506.45萬畝、總產量1270.43萬噸。面對去年強秋霖導致小麥晚播的不利局面,今年開春以來,我省干部群眾凝心聚力,通過促弱轉壯等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實現了夏糧大豐收。據統計,2022年陜西夏糧總產達475.9萬噸,較上年增長1.13%。其中小麥總產429.8萬噸,較上年增加1.22%。

■ 葡萄架下話增收

“傳根,給我發20箱戶太8號?!薄按蟾?,還有陽光玫瑰嗎,再給我發10箱?!薄?月13日上午,西安市灞橋區狄寨街道新狄村村民陳傳根的電話響個不停。

“我種的葡萄自然成熟、果大味美,不愁賣,客戶大都是回頭客。今年生產的葡萄已經收獲三分之二,并且全部銷售一空?!标悅鞲f。

2013年,陳傳根注冊成立西安市灞橋區成蹊家庭農場,栽植了60畝葡萄、20畝櫻桃,全部按照標準化果園建設、生產。

剛開始沒有經驗,陳傳根接連吃了幾次虧。為了見效快,在建園之初,他直接引進10畝已有四五年樹齡的成品葡萄樹,在移栽的過程中葡萄樹根系損傷嚴重,導致連續兩年沒有掛果,最后只能忍痛把樹全部挖掉,重新栽植幼苗,損失了20多萬元。有一年春天,大雪壓壞了10多畝葡萄樹,他又損失了20多萬元。

“吃一塹長一智,就當交學費了?!标悅鞲鶎ΜF代農業情有獨鐘,再大的困難他都能挺過去。他在探索實踐中,逐步積累起成熟的管理經驗,共栽培陽光玫瑰、戶太8號等20多個葡萄品種,還創建了自己的品牌——“玉盤珠櫻”。

在生產中,陳傳根緊盯中高端市場,完全按照標準化生產,全部使用有機肥、植保用生物制劑。他家的葡萄深受消費者喜愛,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被認定為全國“特質農品”和“綠色食品”。

“好品質是咱用心種出來的。”陳傳根說,今年櫻桃和葡萄雙豐收,價格也好,全部在周邊銷售,毛收入100多萬元。

西安市把果業發展作為增加農民收入、豐富居民生活、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支撐,不斷調整優化區域布局,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實現了果業提質增效。同時,該市加快休閑觀光果園的建設,有力地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42個省、市級現代果業園區;全市園林水果總面積73.85萬畝,年產鮮果100萬噸,總產值超過65億元。

近年來,我省堅持把加快果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立足“穩規模、提品質、增效益”,加強全產業鏈建設,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推動全省果業規?;?、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實現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穩步增強。蘋果、獼猴桃、櫻桃、冬棗、葡萄、石榴、柿子等特色水果成為產區群眾穩定增收的支柱產業。2021年,全省園林水果產量1896.46萬噸,其中蘋果產量1242.46萬噸,獼猴桃產量129.43萬噸,均居全國第一;全省果業增加值660億元,比上年增加70億元。

■ 稻花香里說豐年

9月6日,安康市恒口示范區安樂社區艷陽高照。青山環抱間,成熟的稻田像一塊塊金色的地毯,豐收的畫卷美不勝收。

“好多魚呀,一網兜下去就撈起七八條,這才3個多月就長這么大,一條魚剛好做一盤菜,今天咱就嘗嘗鮮?!标替偢U驹诘咎锏呐潘疁侠飺]舞著漁具,向旁邊的群眾展示著活蹦亂跳的鯉魚,“再過幾天就能收稻子了,糧食、魚兒雙豐收?!?/p>

晏鎮福本是地道的莊稼漢,但由于土地資源有限,他家只有1.2畝水地、1畝多坡地?!皢渭要殤舴N地的成本高,守著那點薄田養不活一家人?!标替偢Uf,為了養家糊口,他只能常年以打工為生。

“傳統的經營模式,農戶各種各的一畝三分地,投入大、產出小,村民沒有積極性?!卑矘飞鐓^黨支部書記毛鋒說,“要讓撂荒的土地重新種起來,必須規?;洜I,才能提高土地產值?!?/p>

2022年春天,安樂社區通過土地流轉,把600多畝地流轉給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再托管給恒口示范區綠川谷香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托管后,合作社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每畝稻田增加收入3000多元。村民不僅有固定的收入,還可在合作社務工增收。

“每畝耕地每年穩定收入600元,我在合作社務工每天工資150元,今年僅務工收入就有1.8萬多元?!标替偢PΣ[瞇地說。

“安康市因地制宜,大力實施糧食規?;洜I三年行動,積極探索‘稻漁油’綜合種養發展模式,聚焦畝產‘百斤魚、千斤稻、萬元錢’目標,積極推行‘龍頭企業+園區+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初步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穩糧擴漁、糧漁雙贏’?!卑部凳修r業農村局種植業科科長李兆鵬說,截至目前,全市共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面積3.23萬畝,創建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1個,培育種養面積5000畝以上的經營主體2個,100畝以上經營主體23個。

近年來,我省把稻漁綜合種養作為穩糧增效新模式,充分釋放“增漁增收、節地節水、循環高效、綠色生態”疊加效應,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據統計,全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近20萬畝,新型種養主體達到450余家,形成稻蝦、稻蟹、稻魚等10多種適合我省種養環境的技術模式。按照全省目前近20萬畝稻漁綜合種養面積計算,年可穩產漁產品3萬噸、大米6.5萬噸,實現綜合產值25億元。(記者?:艾永華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