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圖片新聞

東風浩蕩滿目春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2-04-20 07:45

陜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月亮巖云海。 

(一)

時光荏苒,又是一個春天。

2020年4月20日,時隔五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就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進行調研,看望慰問干部群眾。

當時,我國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但境外疫情繼續蔓延。如何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鞏固防控戰果,加快推進復工復產、全面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確保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黨全國人民十分關心。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西考察指導工作,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全省人民的關心厚愛。

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作出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重要指示,提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等五項要求。

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陜西考察,強調“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切實抓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做好陜西新時代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強大動力。

陜西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貫通落實“五個扎實”“五項要求”“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堅定信心、知重負重,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進一步把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落實到具體行動上,體現在實際效果上,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

思想的偉力凝聚奮斗的偉力。

剛剛過去的2月,陜西最南端的安康市,吸引了世人的目光。隨著巨大的硬巖掘進機破巖壁而出,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實現全線貫通。

這是人類首次成功橫穿秦嶺底部,過程之艱難無法想象。而當一個個工程難題被一一化解,一個個世界難題變成了世界紀錄,這項歷史性工程也仿佛一種隱喻:新時代新征程上,三秦兒女將鉚足自己的“擰勁兒”、拼勁和干勁,動中求其定,難中求其成,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踔厲奮發、再創輝煌。

牛年金秋,第十四屆全運會在陜西成功舉辦。這是全運會首次走進我國中西部地區。中華民族的夢想在此盡情飛揚,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的身姿在此盡情展現,區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在此盡情釋放。這是屬于陜西的“精彩時刻”,舉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精益求精扎實做好各項籌辦工作,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陜西同全國人民一起,在決勝全面小康、實現偉大夢想的道路上,揮灑激情、綻放希望,以拼搏彰顯力量、用奮斗續寫輝煌。

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奮楫爭先?;⒛甏汗澥占俚谝惶?,總投資4470億元的963個省、市重點項目集中開工。陜西以實際行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跨上新臺階。

以創新驅動開拓新局。2021年,陜西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199家,總數達到8397家,同比增長35.48%;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達11189家,同比增長38.67%;登記技術合同68951項,成交額2343.44億元,同比增長33.23%。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帶動下,陜西大大小小的創新主體,加速高頻跳躍又相互同頻共振,提升陜西創新能級,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陜西抓住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國家重大戰略牽引,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圍繞做好“六穩”“六?!惫ぷ?,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促進“穩”與“進”有機統一。

奮力實干者必有所進,勇于創新者必有所成。

抓創新、促轉型,陜西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達到2.98萬億元,增量突破萬億元;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有力推進,先進阿秒激光設施、電磁驅動聚變大科學裝置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發展規劃,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獎數量居全國前列;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全面推進,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水平全國領先……

推改革、促開放,陜西發展動力活力充分釋放——中央部署的各項改革任務有力有序推進,改革系統性、協同性不斷增強;“畝均論英雄”“標準地+承諾制”等改革全面推行,千人擁有市場主體居西部第一;堅持通道平臺環境一起建、外企外資外貿一起抓,中歐班列(長安號)核心指標穩居全國前列,自貿試驗區多項改革試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三)

一個外省人在西安創辦一家企業需要多久?

答案是不到3個小時。

同樣變快的還有跨境貿易。2021年底,西安市進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為34.3小時、1.1小時,分別比2017年壓縮62.1%、82.3%。

在改革的推力下,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機銜接、高效運轉、協同運行。

在大格局中找定位、在大目標中定方向、在大戰略中作謀劃,陜西用好關鍵一招,以全面深化改革促進大循環暢通,以全方位擴大開放促進雙循環構建,著力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建設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發展中的深入推進——出臺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辦法和指標體系;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實施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全覆蓋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流程壓縮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改革的深度提升著發展的速度。

發展中的重點破題——全面啟動陜西西安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陜西交控集團成功組建,國電地電實現融合發展,2021年省屬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創歷史新高。改革的力度推動著發展的高度。

發展中的加力開拓——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持續加強,“跨省通辦”“24小時全智能辦照系統”“第三方檢驗實驗室持有人制度改革”接連發力,既涵蓋國內,也面向國外。改革的廣度延展著開放的寬度。

發展中的活力釋放——“一帶一路”朋友圈愈拓愈廣,絲博會、農高會、歐亞經濟論壇賓客如云,開放的平臺越來越多,開放的格局越來越大。改革的進度拓寬著發展的維度。

改革開放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陜西在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進程中勇毅前行。

(四)

4月的陜西,春風拂綠,滿目青翠。

秦嶺國家植物園,又迎來了一撥撥義務植樹的人。

兩年前,正是在秦嶺深處,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當地生態環境保護時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并不是說把多少真金白銀捧在手里,而是為歷史、為子孫后代去做?!?/p>

舟循川則游速,人順路則不迷。

透過一組畫面和數據,我們能夠有更直接、更清晰的感受:陜西森林覆蓋率超過45%,國家森林城市達到7個;毛烏素沙地860萬畝流沙全部得到治理,全省綠色版圖由“淺綠”向“深綠”漸進;2021年水環境質量達到近20年來最好水平……如今,“生態文明”已構成定位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尺之一。

三秦大地上,蒼郁的青山、蕩漾的碧水、如潑的綠色、瑩瑩的藍色,這濃郁的色彩里,有著沉甸甸的內質。

依山傍水的金米村,從“無金又無米”到“多米又多金”,小木耳已成大產業;黃土高原上的小村高西溝,從荒山禿嶺到“塞上江南”,農林牧全面發展,生態游產業富民;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煤炭生產由“黑”變“綠”,產業不斷升級,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全省新開工重大項目中,高新技術項目比比皆是,“含綠量”“含金量”更足。2021年,陜西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新能源產業發力提速,新興產業穩步發展,綠色經濟穩步前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就是把生態治理和發展特色產業有機結合起來的發展,就是要走出一條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在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深入踐行中,陜西正是將自身置于全國生態環境大局,認清自身擔負的歷史責任,把握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辯證關系,為發展構筑起“綠色譜系”,為轉型積累下“綠色動力”,才有了四季的絢爛色彩,有了三秦大地的秀美風光,有了三秦兒女的美好家園,有了高質量發展的“綠”動旋律。

(五)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23歲的大學生劉俁辛,回到家鄉綏德縣郝家橋村打理起2000多頭生豬;丹鳳縣龍駒街道油房村群眾劉存紅,搬進新居開啟了全新的生活;一年級小學生張瀚宇,蹦蹦跳跳走進了家門口的西安市長安區灤鎮街道新區小學……這是一個個的個體奔赴更美好生活的過程,也聚合起了這個時代發展軌跡中最鮮明的坐標——民生幸福。

“人”是現代化最為核心的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說,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也是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過程。

疫情之下,穩就業就是穩住最大的民生。面對疫情影響,去年陜西下達就業補助資金23.85億元,發放穩崗返還資金16.6億元,城鎮新增就業44.56萬人。民生“壓艙石”穩了,民心方更覺暖意。

實現全面小康后,鄉村全面振興是應變局、開新局的機樞。從制定《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和37個省級配套落實文件,到以“清單化”的責任落實機制明確省級領導責任和包抓責任;從出臺《關于推動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實施意見》等政策,到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投入銜接資金45.73億元;從有收益的村集體經濟超過95%、脫貧縣“空殼村”全部清零,到2021年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745元,較上年增長10.7%,陜西依靠科學的頂層設計和更加有力的舉措,打開了讓農民富裕富足、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新圖譜。

更完備的公共產品和保障體系,體現著小康生活的質地和成色。實現教育公平,讓更多孩子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推行“行走的醫院”“流動醫院下基層”,讓人們在家門口享有優質的醫療資源;構建“弱有所扶”大救助體系,初步建成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在社會更加公平和諧中,陜西正努力讓每一名群眾都享受到發展的紅利。

當所有的宏大敘事被還原成一個個值得關注的個體故事,并真切地體現在他們的衣食住行、柴米油鹽中,人們逐夢圓夢、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成果才變得更加觸手可及。

(六)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小男孩隨媽媽一起到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參觀,不小心和媽媽走散了,就到紀念館對面的西安市西一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求助。工作人員問他:“你怎么找到這里來啦?”小男孩回答:“因為我看到門口有黨徽……”

這是最純真的回答,也是最真誠的信任。唯有將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內化為心中信仰、外化為實干擔當,才能換來老百姓對黨的信任度、滿意度的不斷提升。

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在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的滋養下,陜西不斷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

強化“監督”。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我們必須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政治病毒。從對省市常委班子成員監督清單化,出臺領導干部政治素質考察暫行辦法,到推動“兩個責任”貫通聯動,再到推動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陜西政治建設扎實推進,各級干部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不斷增強。

強調“廉潔”。以案促改促治、完善制度機制、亮劍“微腐敗”、規范“微權力”、嚴懲“四風”……通過懲治震懾、制度約束、提高覺悟一體發力,陜西有力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一批腐敗案件受到嚴肅查處。去年,全省立案23595件,黨紀政務處分23507人,移送檢察機關362人。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讓“不敢腐”震懾力進一步得到強化。

注重“激發”。以高質量發展論英雄,憑工作實績用干部,用實用好“三項機制”,激發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去年,全省鼓勵激勵12596人,容錯糾錯149人,“能下”調整1012人,形成政治生態正氣充盈、政治文化積極健康、干部隊伍心齊氣順的良好局面。

崇尚“實干”。把“實干”作為檢驗黨員干部是否稱職的試金石??挂呔o急時刻,陜西黨員干部沖鋒在前、下沉一線,黨旗高高飄揚在戰疫一線;面對新情況新問題,組織分類破解社區、企業、高校、醫院各領域黨建難題。擼起袖子、撲下身子,成為新時代黨員干部的顯著“標簽”。

牢記“為民”。在去年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陜西各地各部門完成民生項目3400余個。從黨建基地、調解工作室為民解憂,黨員到社區“雙報到雙評議”聯系服務群眾,到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譜新篇,黨員干部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雁”,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持續鞏固拓展,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充分彰顯。

自我革命無止境,“趕考”永遠在路上。

久久為功,必將凝聚一往無前的奮進力量。

(七)

春天,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季節,期許和希望在向未來延伸。

春天,更是一個生機勃發的季節,播種和耕耘在為收獲打樣。

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新時代最鮮明的主題。使命光榮唯有踔厲奮發,重任在肩仍須篤行不怠。

東風浩蕩滿目春!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讓我們一起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記者:趙巖 汪曼莉?攝影:郭朋勃)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