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跨越”三縣區的協議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1-09-06 08:02
嵐皋縣大道河鎮碼頭。
8月3日清晨,陜南安康青山蒼翠,寧靜的漢江碧波蕩漾。
伴隨著馬達聲響起,3輛車從漢濱區大竹園鎮政府駛出,沿大臨公路一路向南,直奔上游的嵐皋縣大道河鎮碼頭。
“白書記,你好,出發了沒?”手機鈴聲響起,大竹園鎮黨委書記白云飛接通后還沒來得及開口,電話那頭就傳來聲音。
“剛進大道河鎮界,預計還有20分鐘到?!?/p>
“好!徐書記一會兒也到碼頭?!?/p>
打來電話的是嵐皋縣大道河鎮黨委書記黃仁勇,他口中的徐書記是紫陽縣洞河鎮黨委書記徐恒鑫。
一個普通的工作日,分屬3個縣的3名鎮黨委書記一同趕到大道河鎮碼頭“碰頭”,到底是為了啥?
這還得從漢濱區大竹園鎮、嵐皋縣大道河鎮、紫陽縣洞河鎮三個鎮特殊的地理位置說起。
三鎮同處秦嶺南麓、漢水以北。自古以來,三地姻親相通,人文相近,產業趨同。在工作中,三個鎮的干部發現,有很多時候都需要“鄰居們”幫忙。
“就拿生態環境保護執法來說,之前我們在本鎮境內江面發現了違法者,在我們進行制止時,當事人卻將船開到了鄰鎮,造成我們工作比較被動……”黃仁勇說,不僅如此,三個鎮還有很多群眾存在居住地在一個縣,戶口又在另一個縣的情況,這樣一來,群眾辦事就很不方便……
隨著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安康一些地區出現了農業產業跨村發展、易地搬遷群眾跨村居住、資源要素跨村流動的新動向。如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如何依托綠水青山實現綠色崛起?這一系列問題,成為擺在大家面前的大事。
安康市在總結前期脫貧攻堅經驗的基礎上,創新推行“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的三聯共建工作機制,以此打破村莊、地域界限,帶動聯建區域內發展資源科學配置和集約利用,把黨建活力轉化為振興動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共同富裕。
三家合力,握指成拳謀發展,這樣的想法在三鎮之間不謀而合。三個鎮通過反復商討,最終確定按照“共建共贏、團結協作、整體提升”的總體思路,依托三鎮的生態優勢、產業優勢、資源優勢,創新工作機制,調動跨區域行政和社會資源,共聯共建共治共享,推動實現新時代跨縣區三鎮綠色崛起協同發展。
隨即,由漢濱區大竹園鎮、嵐皋縣大道河鎮、紫陽縣洞河鎮共同醞釀的一份“新時代跨縣區三鎮綠色崛起協同發展框架協議”應運而生。
白云飛這一趟就是過去簽協議的。
翻開這份協議,出現頻次最多的詞是“生態保護”。用白云飛的話說,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從三個鎮的區位來看,漢江流經大竹園鎮出水斷面達標,是大家共同的目標。
“簽署了協議,生態環境實現共護,協同發展成為趨勢。”白云飛說。
協作發展,不僅僅局限于生態保護。三個鎮還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文化旅游、基層治理等領域進行交流合作,實現黨建引領共進、沿江經濟帶共建、平安村鎮共創。
經商議,三個鎮黨委確定聯合開展新一輪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固本強基、隊伍提升、黨建賦能、服務發展專項行動,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推進毗鄰村黨支部開展支部結對聯建工作,共同搭建基層黨組織互動共融、協同發展平臺。
黨建引領是核心,資源共享是路徑,產業發展是目的。三個鎮依托“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戰略,加強同質聯營、異業聯動、龍頭聯帶,推進各自轄區內集體經濟、龍頭企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建立產業發展聯盟,提高市場競爭力。
“茶葉、柑橘、大水面漁業養殖……我們三個鎮的特色產業有很多相似之處。就拿柑橘產業來說,之前我們鉚足了勁要打響洞河柑橘品牌,可真正要接軌國際市場,在規模上又覺得底氣不足。”徐恒鑫說,“現在簽署了協同發展框架協議,鎮域產業進行了聯盟,下一步我們從龍頭企業入手,強強聯手,將有效解決規模的問題?!?/p>
三個鎮緊密相連,進一步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老百姓拓寬致富增收路,也是大家的共識。
“共同立項爭取G541沿線三鎮至紫陽蒿坪高速公路口連接線建設,爭取318省道沿江公路早日開工,爭取建成跨漢江大橋,必將為沿線老百姓造福?!秉S仁勇在座談中說。
基礎設施建設的互聯互通帶來的直接變化是資源流動的便利化。按照協議,三個鎮將積極整合特色農業、民俗文化、生態康養等資源,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積極推進茶旅融合、橘旅融合、農旅融合,打造一條集現代農業、旅游觀光、休閑娛樂、餐飲住宿、民俗體驗為一體的紅色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鎮有邊界,景卻沒有邊界。通過統一規劃,三個鎮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將逐步形成觀‘十里茶花’、游‘沿江美景’、品‘漢江魚宴’、購‘漢水柑橘’、住‘江岸農家’等一系列集吃、住、行、游、購、娛要素的旅游精品線路,這將有力推動三鎮在鄉村振興中突破發展。”徐恒鑫說。
“三鎮之間支部聯建、產業聯盟和資源聯享,極具樣本意義和實踐價值,既順應了特色現代農業跨村發展、易地搬遷群眾跨村居住、資源要素跨村流動的新動向,又滿足了特色現代農業規模化、生態保護與社會服務一體化的要求,對于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具有積極作用。”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省委黨校(行政學院)教授張首魁表示。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