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深入開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7-17 08:00
咸陽:深挖黃河文化資源
7月4日,旬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講解員宮姍姍介紹旬邑非遺相關情況。?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近年來,咸陽市立足現實,組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咸陽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以“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五大工程項目為抓手,精心策劃乾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弦板腔傳習基地建設項目等30余個重點項目,促進科學保護、世代傳承、合理利用。
7月4日,記者走進旬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旬邑彩貼剪紙、旬邑嗩吶、旬邑十三花宴席等集中展示著“豳”文化的魅力。
“旬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項目集展示、陳列、傳習、研學和研發功能于一體,目前已基本建成?!毖乜h文化館館長、非遺保護中心主任第五亞東說,“我們計劃今年8月啟動項目改造提升工程,項目改造完成后將正式對外開放?!?/p>
“項目共分為兩層。第一層集中展示了旬邑縣36項非遺項目,第二層是庫淑蘭剪紙藝術館,共展出她的剪紙作品68幅?!毖乜h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講解員宮姍姍介紹,項目采用圖文介紹、實物陳列、場景復原、多媒體展示等方式,直觀呈現非遺項目的歷史淵源和發展現狀。
展廳里,不少游客站在庫淑蘭的剪紙作品前仔細觀看?!拔液茉缰熬吐犝f過‘剪花娘子’,今天專程來看看?!眮碜晕靼驳挠慰统{惼颊f,這些剪紙作品令她非常震撼。
近年來,旬邑縣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普查出非遺線索183個,通過建立三級保護體系等多種形式,全面加強對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
“我們發掘并培養非遺傳承人,加強傳習培訓,組建命名非遺傳習所,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等活動,持續推動非遺傳承?!毖乜h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吳徹說,截至目前,旬邑縣已累計培養非遺傳承人萬余人次,組建非遺傳習所31個。
如今,旬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正在加速建設,很多加快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點項目已投入使用。
在乾陵景區游客中心大廳,唐十八陵、唐簪花仕女、乾陵唐墓壁畫等充滿唐元素的大型浮雕映入眼簾,讓人仿佛穿越千年,夢回大唐。
據了解,乾陵景區游客中心項目總投資2.4億元,占地面積130余畝,由文化廣場、生態停車場等設施組成,日接待游客量可達3萬人次。
“為進一步推進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乾陵景區游客中心于去年9月正式投入運營,吸引了眾多游客來乾陵參觀,感受盛唐文化?!鼻昃皡^游客中心副主任王寶靜說,乾陵景區游客中心的建成,極大地提升了景區的整體形象,得到了游客的好評。
為加快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咸陽市積極推動文旅融合,探索咸陽文旅發展新模式,塑造咸陽文旅品牌,不斷講好黃河故事、咸陽故事,策劃推出了咸陽中英文城市宣傳片、宣傳冊。依托文化資源優勢,咸陽市扎實推進文藝精品創作,推出秦腔歷史劇《劉古愚》等一批文藝精品。
7月5日,渭河咸陽城區段碧波蕩漾。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咸陽市將黃河文化傳承保護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緊密結合,持續開展渭河岸線整治、防洪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
“我們實施渭河咸陽城區段續建工程,融入歷史文化特色,建成集防洪、生態保護、休閑觀光等功能于一體的綠色生態走廊?!毕剃柺形己由鷳B區保護中心黨支部書記王振華說,經過多年綜合治理,如今的渭河已成了咸陽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接下來,咸陽市將強化項目支撐,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系統性、創新性推動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切實講好黃河故事。(記者:琚鵬飛)
渭南:推動文旅融合
渭南地處黃河中游,自古以來受黃河滋養。悠久的歷史孕育出燦爛深厚的黃河文化,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秦東兒女。
相傳,“中華文字始祖”倉頡在黃河的重要支流洛河邊創造了文字,結束了人類結繩記事的歷史。
7月5日,記者來到渭南市白水縣倉頡廟。穿過倉頡廟前殿,抬頭望去,多棵千年古柏冠蓋如云、枝干蒼勁。其中,最古老的倉頡手植柏,樹齡已有5000年。
作為全國唯一集“廟、墓、碑、書、柏”于一體的文祖殿堂,倉頡廟內古建、石碑眾多,石雕、木雕等藝術元素豐富,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我小時候就聽過‘倉頡造字’的故事。剛聽了講解員的詳細介紹,我感受到這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有機會還會再來看看?!苯衲甏髮W畢業的游客鄭一帆說,他把“黃河游”作為畢業旅行的主題,倉頡廟是第三站。
2023年,渭南市編制《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渭南段)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編印《黃河國家文化公園資料匯編》,提出黃河文化研究發掘、保護利用、文旅融合、品牌塑造、傳播推廣“五大行動”,策劃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項目6大類95個。其中,倉頡廟中華上古文化園區建設項目、白水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建設項目、華山景區旅游標識系統及旅游道路標識系統、堯頭窯遺址保護管理設施和環境整治工程、劉家洼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項目、大荔縣豐圖義倉景區提升項目被列入陜西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重大項目庫。
“依托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渭南段)建設和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我們打造倉頡文化IP,結合倉頡廟、中華漢字文化研學和中國漢字節等活動,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價值?!眰}頡廟景區管委會旅游服務部負責人李敏介紹,“這段時間正值暑期研學季,我們打造了研學互動課堂,帶著學生穿漢服、習漢禮、寫漢字,體驗古法雕版印刷,讓學生在體驗、觀察、游覽中收獲知識,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span>
為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更好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渭南市推進“文旅+”融合創新發展,創新“文旅+交通”,開通西安—福州“華彩渭南”高鐵專列、西安—華山直通車和西安—蒲城免費旅游大巴,打造“黃金旅游移動名片”;發展現代旅游、鄉村旅游、文化創意旅游等6條重點文旅產業鏈;建設富平縣中華郡文化旅游景區、蒲城縣時間博物館、合陽歷史文化博物館等一批文旅產業新空間;推出《甘北風云》《華山憶秦娥》等一批旅游演藝新項目。
2023年,渭南市策劃文化旅游項目84個,接待國內外游客8360萬人次。
依托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黃河文化、關隘文化的資源優勢,近年來,潼關古城持續打造集黃河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于一體的旅游新格局。
7月11日,記者登上潼關古城景區的山河一覽樓,極目遠眺,秦嶺美不勝收,黃河奔騰不息。
“我們不斷加大對潼關西門甕城遺址保護維修、十二連城烽火臺遺址保護修繕、潼關古城城墻搶險加固等文物保護工作力度,做好黃河文化保護傳承?!标兾魅A山旅游集團潼關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曉南介紹,“今年,我們聚焦創新文旅產業發展模式,計劃打造交通文旅融合示范區,在示范區內綜合展示多種黃河文化元素,游客在旅行途中就可以體驗當地特色?!?/span>
為持續打造黃河文化渭南標識地,擦亮“黃河華山·家在渭南”黃河文化名片,渭南正加快創建關中文化生態保護區,實施關中文化品牌塑造工程,打造渭南公共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示范點,聚焦黃河文化傳承與弘揚,推動文旅產業創新發展。(記者:耿楊洋)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
榆林是黃河入陜第一站。建成全省首家以黃河文化為主題的綜合性博物館,持續打造陜西黃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聯盟……如今,乘著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東風,榆林結合自身優勢,全力以赴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為展示我省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成果,助力我省講好黃河故事、傳承弘揚黃河文化,2023年,陜西黃河文化博物館在佳縣拔地而起,填補了陜西黃河類博物館的空白,成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的一部分。
7月10日,記者踏上沿黃公路,來到陜西黃河文化博物館。該博物館使用全國最大的現代機械矩陣藝術裝置,將5464塊機械模組變成矩陣,向游客展示“大河湯湯睇四方”“文明曙光耀九州”“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黃河安瀾海晏清”等內容。
1.6萬平方米、1萬多件展品,黃河流域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在這座博物館里一一呈現。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黃河上中游地區與下游地區由于地域差異,形成了不同的民俗風情。從飲食、建筑到曲藝、舞蹈,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形式多樣。該博物館將黃河瑰寶紛紛“收入囊中”。
“落腳佳縣,突出陜西,放眼沿黃九省區,博物館的展陳內容涉及整個黃河流域的文化?!标兾鼽S河文化博物館副館長馬張鋒告訴記者。
作為黃河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核心區域,“十四五”期間,佳縣圍繞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建成東方紅文化產業園、赤牛坬民俗文化村、神泉堡革命紀念館、木頭峪古鎮、峪口國際藝術小鎮、泥河溝千年古棗園6個3A級旅游景區和大美石窯省級旅游度假區,以及陜西黃河文化博物館等30余處展館。黃河沿岸的神泉村、泥河溝村、木頭峪村等13個村落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為聚力打造陜北紅色旅游帶、沿黃生態文化旅游帶、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佳縣正在推動古城歷史街區修繕以及九曲黃河地質公園、佳縣紅土林地質公園等13個項目的建設?!奔芽h發展改革和科技局負責人高劍說,“2025年,我們力爭把佳縣建成黃河康養旅游度假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陜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全方位推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p>
榆林作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黃河文化資源雄厚、存量大、種類多、文物遺存極為豐富,涉及黃河文化題材景點達百余處。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保護規劃》中,佳縣、府谷縣、神木市都被列入重點基礎工程范圍。
“榆林正在積極打造陜西黃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聯盟,攜手渭南、延安兩市共同打造黃河流域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同時,榆林加快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創建,組織開展市縣兩級旅游集散中心建設,規劃建設榆林全域旅游標識系統等項目,提高旅游消費體驗,提升榆林旅游業整體形象?!庇芰质邪l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科科長姬宇翔說。
此外,榆林市高度重視黃河水文化建設,推進白云山水利風景區申報國家級景區等工作?!拔磥?,我們將協調爭取中央和省級水利專項資金,為推動榆林水文化建設、黃河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作出積極貢獻?!庇芰质兴志珠L周文軍說。
如今,“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成為沿黃群眾的共同期盼,黃河沿岸的故事還在不斷更新,黃河文化也在不斷發展。通過打造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榆林正在把更多的黃河故事講述給全世界。(記者:馬騰)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省政府辦公廳主管 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承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