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長征精神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有序推進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7-01 07:52
仲夏時節,樹木繁茂。6月13日,記者來到甘泉縣,踏上長征歷史步道(甘泉段),重走一段長征之路,重溫紅軍長征的歷史記憶。
步道兩旁,古樸的休息驛站、莊重的標識標牌、整潔干凈的衛生間、貼心實用的緊急醫療點等設施一應俱全,為游客帶來更好的參觀體驗。漸漸地,坡越來越陡、路越來越窄,記者仿佛穿越到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
長征歷史步道(甘泉段)建設項目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總長度65公里,占地面積53280平方米,總投資8600萬元。
“該建設項目以‘一線、兩核、多節點’為主要內容,以紅軍長征歷經千難萬險到達甘泉、下寺灣會議和‘雪地講話’為主題,按照‘總體設計、分步實施、先節點、后核心’的工作思路,通過長征歷史步道建設保護,重現1935年中央紅軍進入甘泉路線,開展相關紅色教育和紅色研學活動。項目涉及4個鄉鎮的多個村莊,串聯沿線26處紅色革命舊址?!备嗜h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謝祥聰介紹,由于建設項目路線長、節點多,分兩期實施,目前,一期主體基礎設施建設已完工,預計于11月底前完成全部建設任務。
甘泉縣道鎮象鼻子灣村是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的會師地。2020年,甘泉縣對會師地舊址的多孔窯洞進行征遷、維修保護和陳列布展。如今,甘泉縣在原來的道路遺址上增加了紅色元素,讓更多人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了解長征歷史,感悟長征精神。
近年來,甘泉縣打造的“重走長征路”品牌,成為甘泉縣長征文化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縣各級黨組織組織廣大黨員干部重走長征路,周邊地區的廣大黨員干部、企事業單位也通過重走長征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長征精神教育。
在100多公里之外的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一座塑像映入游客眼簾:毛澤東同志身披軍衣,坐在凳子上,眺望前方。依山而建的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是吳起地標,吸引許多人前來學習。
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以保護長征戰場遺址地、回顧長征歷史、弘揚長征精神為主要內容,是一個集教育、旅游、休閑功能于一體的紅色教育主題公園。
吳起縣搶抓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機遇,不斷挖掘、利用、保護、修繕長征中留存在當地的革命舊址等,打造張灣子毛澤東舊居、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吳起革命紀念館等。
“為了更好地發展園區,我們不斷完善管理體制、園區建設、服務水平,努力開發文創產品,讓游客感受紅色歷史?!敝醒爰t軍長征勝利紀念園主任李樹果說。
延安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共有長征題材紀念設施和遺址148處,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保護規劃》中,吳起鎮片區、甘泉下寺灣片區、富縣直羅鎮片區、子長瓦窯堡片區、志丹紅都片區、寶塔片區都被列入重點基礎工程范圍。
記者從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近年來,延安高度重視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按照“保護長征文物、講好長征故事、傳承長征精神、利用長征資源、帶動沿線發展”的總體思路,規劃建設了甘泉“雪地講話”舊址等11個展示園,安塞高橋村、延川太相寺村等20個紅軍村和“勝利之路”長征紅道,實施體驗長征等基礎工程,并推出《阿良的長征》《再回延安》《延安延安》等長征主題文藝精品,著力打造長征之路、英雄史詩、一路有禮等文化品牌,帶動紅色研學、體育休閑、民宿康養等產業蓬勃發展。(記者:周恒宇)
寶雞:傳承紅色文化
長征時,紅軍戰士經過寶雞、穿越太白山,行走在秦嶺間。他們在秦嶺深處宣傳革命道理,組建蘇維埃政權和武裝游擊隊,播撒革命火種,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
“長征中,紅軍途經鳳縣,在這里發動群眾,深得人民擁護。當地群眾為紅軍當向導,提供食宿,不少青年參加紅軍。紅軍在鳳縣期間的革命活動,使鳳縣人民更加了解和信任紅軍?!?月18日,鳳縣革命紀念館講解員楊倩倩說。
2016年開館以來,鳳縣革命紀念館依托鳳縣深厚的紅色文化資源,不斷挖掘歷史文化、革命文化,持續加強文物保護利用,綜合運用文物展示、實景復原、音像宣教等多種手段帶領觀眾重回崢嶸歲月、接受革命精神洗禮。該館先后被確定為陜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陜西省廉政教育基地等,并與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結為紅色文化傳承共建基地,發揮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主陣地作用。
“我們致力于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文化。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地區黨校和紀念場館的交流合作,主動融入革命精神傳承陣營,推進交流合作與協同發展。同時,我們將強化紅色品牌建設,充分發揮紀念館紅色基因庫作用,推動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兵P縣革命紀念館館長馬海燕說。
鳳縣是一片紅色的土地。記者走進鳳縣雙石鋪鎮張家窯蘇維埃政權舊址,看著紅軍宿舍、群眾大會舊址等歷史遺存,仿佛看到了紅軍戰士在這里戰斗、生活的身影。
“當年,紅軍在這里戰斗,無數革命先烈將鮮血灑在了這片熱土上。我們應牢記這段歷史,不忘初心,將紅色故事代代傳?!兵P縣文化館副館長趙棟說,“圍繞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我們投資2700萬元對張家窯蘇維埃政權舊址等進行搶救性修復。同時,以雙石鋪鎮為主體,我們全面啟動了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創建工作,開辟了通天河‘重走紅軍路’研學線路和連云棧道‘紅二十五軍行軍路’拓展線路?!?/p>
作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保護規劃》確定的重點建設片區之一,鳳縣著力保護利用革命文物,深度挖掘紅色資源,打造了鳳縣革命紀念館等一批紅色旅游景點,配套建設中小學研學綜合接待中心、鳳縣紅色研學旅行綜合服務中心,已初步形成紅色旅游片區,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紅色足跡遍布寶雞大地。在太白縣黃柏塬鎮紅軍標語紀念館,一條巨幅標語——“春荒到財東富豪家里去分糧食吃”十分醒目,仿佛把人帶進了昔日的歲月,再現了紅軍帶領貧苦百姓斗爭的場景。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標語背后的故事,用紅軍故事激勵后人,傳承弘揚革命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太白縣全力打造“重走紅軍路、再塑紅軍魂”的紅色研學線路,吸引大批游客前往參觀瞻仰,年接待游客近3萬人次。此外,太白縣對接藝術創作工作室,創作了一批紅軍題材的棉絮畫,通過非遺直觀反映紅軍長征的艱難,進一步營造弘揚長征精神的社會氛圍。
寶雞紅色資源豐富。目前,寶雞共有6處遺址入選《陜西省長征主題紀念設施和遺址名錄》。豐富的長征文物、長征遺址,賦予了寶雞獨有的紅色文化特質和豐厚的精神財富。
近年來,寶雞市成立了寶雞市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工作,加快建設鳳縣革命舊址周邊環境整治工程項目等6個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保護規劃建設項目,圍繞長征革命舊址和文化遺存深入開展文物普查,講好長征故事,傳承長征精神,奮力書寫新時代紅色文化的壯麗篇章。
牢記歷史,不忘初心。紅軍艱苦卓絕的斗爭故事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紅軍長征的革命遺跡鑲嵌在這座古老的城市里。一個個生動鮮明的紅色文化符號,正通過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以嶄新的面貌呈現。秦嶺深處的火種越發紅艷,光芒照耀著三秦大地,激活了陜西革命文化建設和紅色旅游發展的內生動力。(記者:李靜茹)
商洛:守護紅色印記
“我們村的年輕人愛當兵和那段歷史分不開?!?月20日,在商洛市商州區楊斜鎮月亮灣村,83歲的老人張和峰向記者講述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在長征途中,紅軍經過月亮灣村,當地群眾保護和救治了紅軍傷員。
為紀念犧牲的紅軍戰士,商州區民政局投資,在該村太平山下建起了月亮灣革命烈士陵園。陵園內豎立著一座烈士紀念碑,上邊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后還銘刻著7位紅軍烈士的光榮事跡。該烈士陵園也是月亮灣長征主題公園的主要部分。
鎮干部屈婷介紹,如今修建的月亮灣長征主題公園主體為紅軍烈士墓園與毗鄰的展館。展館內陳列有蘇維埃政府石碑碑文,紅軍遺留和使用過的桌椅板凳、武器裝備、生活用品,以及當地群眾支持革命隊伍、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詩詞歌謠等。
今年初,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陜西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印發《關于授予陜西省革命老區8個紅色場館“老區精神教育基地”牌匾的決定》,月亮灣長征主題公園入選“老區精神教育基地”。
商州區老區建設促進會將聯合楊斜鎮政府,重點打造楊斜鎮月亮灣紅色革命遺址示范點,進一步深挖楊斜鎮的紅色資源,全面規劃開發楊斜鎮月亮灣長征主題公園。
“我以前在外面工作,收入很不錯,但后來還是回到了村里。我想把我們村的紅色故事講下去?!睆埌顚W是張和峰老人的兒子,2018年至今,擔任月亮灣村黨支部書記。
月亮灣村留下了濃濃的軍民魚水情,而洛南縣高耀鎮龍河村則被稱為“中原入陜第一村”。
“沒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奮戰,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饼埡哟妩h支部書記石宏斌說,“我們要發揚長征精神,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帶領鄉親們致富,讓龍河村變得更美,讓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p>
如今的龍河村,道路兩旁的房屋墻上繪有紅軍長征主題壁畫,紅色文化氛圍濃厚。這座秦嶺深處的小山村,通過對紅色文化的保護和開發,已成為小有名氣的紅色旅游“打卡地”。
村民趙振杰說,村子的變化很大。以前的羊腸小道現在變成了柏油路,過去的草房變成了樓房……
位于秦嶺腹地的商洛,紅色資源遍及各個區縣。
對照《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保護規劃》,全省長征主題紀念設施和遺址名錄中,商洛共有3類45處。
近年來,商洛高度重視紅色文化遺址、遺跡、遺存的保護和利用工作,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項目庫中,商洛市入庫項目24個。當地整合紅軍長征路線等資源,通過推動項目建設、開展文物調查、加強文物保護、挖掘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旅游,進一步推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
下一步,商洛將繼續深挖紅色文化資源,加強要素保障,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早日建成貢獻力量。(記者:王佳偉)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省政府辦公廳主管 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承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