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厚植科技創新沃土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6-26 06:43
公民科學素質全面提升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決條件和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因素。
“十四五”以來,我省穩步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扎實開展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行動。2023年末,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13.33%,較2022年末的12.08%提高1.25個百分點,提升幅度超過全國增長水平,并呈提速增長趨勢。
省科協認真履行我省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協調機制牽頭部門職責,實施“科普三秦”提升工程,分類推動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打造多元化科普隊伍,服務重點人群科普需求,創新科普活動形式,增強科普服務能力,不斷凝聚科學素質提升的工作合力。
科技小院讓農民變“專家”
6月13日,天氣炎熱,涇陽蔬菜科技小院里仍是一派火熱的學習場景——針對近期西紅柿種植出現的問題,小院里正在開展技術培訓。
科技小院是一種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于一體的科技服務平臺,在服務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提升農民科學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涇陽蔬菜科技小院是2022年國家第一批支持建設的科技小院,有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省、市園藝站,涇陽縣蔬菜產業服務中心的29位專家,累計入駐研究生31人,擁有40多畝的溫室大棚設施和2個實驗室,圍繞設施蔬菜“三改一提”栽培技術體系推廣應用做了大量工作。
科技小院能起到什么作用呢?“為涇陽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同時輻射陜西乃至西北地區的蔬菜產業發展?!睕荜柨h蔬菜試驗示范站專家工作站首席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員張明科介紹。
涇陽是西北地區著名的蔬菜主產區。2012年前后,涇陽縣蔬菜產業面臨土地連作障礙、品種單一、效益低下等難題。面對這些問題,張明科堅持研發、引進水果西紅柿等新品種,并對周邊農民進行科普。
張明科介紹,2023年全縣建起2000多畝日光溫室大棚,發展30余萬畝蔬菜,產值約24億元。
“產業要發展好,關鍵是要把人才培養好?!睆埫骺普f,“我們爭取在每個區域都培養‘頭雁’,開展專業碩士和基層農技專業人才的培養,跟農民一起做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為當地蔬菜產業培養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帶動基層農民技術員快速成長?!?/p>
趙秉茹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藝與種業專業的學生?!拔覀兠堪雮€月對周邊農民開展一次技術培訓,時常在田地里調研,幫助農民解決問題。在科技小院,我們切實做起了土地上的學問,以解決農民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為導向,用科研服務‘三農’?!壁w秉茹說。
目前,該科技小院服務陜西3個縣、17家示范園區,引領新品種新技術輻射到省內的三原、高陵、禮泉等12個縣(區)以及青海、寧夏等地,累計推廣面積197萬余畝,新增經濟效益超2.7億元??萍夹≡撼闪⒅两?,幫助50余名研究生在田間地頭完成了科研課題,培養了31名基層農民技術員,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
目前,全省共有國家級、省級科技小院168個??萍夹≡簩⒏噢r民培養成為懂技術、有能力的“土專家”和“帶頭人”,厚植鄉村振興的科學沃土。
“飛機爺爺”種下飛翔夢
6月14日,西安市雁塔區電子城街道西京社區,一位滿頭銀發的老人正在給小朋友展示航模。
這位老人叫柏景森,今年74歲,現任西安市雁塔老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在40余所中小學擔任科普輔導員,目前已走進上百所學校開展科普宣傳。
2011年退休后,柏景森自制模型近百套,為10萬多名青少年做航模表演,被學生們稱作“飛機爺爺”。
“我從小就喜歡玩航模。60年前,我在北京市東城區一場航模比賽中拿了第三名,從此與航模結下了不解之緣?!卑鼐吧f,“我希望通過我擅長的方式,讓孩子們從小喜歡上科學?!?/p>
“對孩子們來說,科普課堂要聽得懂、有意思、能互動?!卑鼐吧f,玩模型是很好的科普手段,既能讓孩子們學習科學原理,還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為了做好青少年科普工作,10余年來柏景森自掏腰包購買智能機器人、無人機、航模遙控器材等,還打造了一個家庭科學實驗室。他自制的人形飛行器“悟空飛人”性能優越,能做翻筋斗、橫滾等高難度動作。他創新制作的換氣空調演示儀、節能燈具展示箱在社區科普大學展示后受到點贊。
除了玩模型,柏景森還在西安市雁塔區推動設立青少年科普夏令營,開設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講堂,組織青少年航模比賽。他提出,除了常規活動和比賽,還要把科普融入日常教學中。2019年,他推動成立雁塔少年科學院。他指導的學生吳杰輝,參加了“飛向北京·飛向太空”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競賽活動,并獲得電動自由飛項目金獎。柏景森當選“典贊·2023科普中國”年度科普人物。
在我省基層一線,像這樣的科普工作者還有很多。優秀科普工作者就像播撒種子的園丁,把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結合起來,為青少年打開了科學之門。
全國重點實驗室讓科技資源科普化
有這樣一座全國重點實驗室,它既聚焦“國之重器”的研發,又成功創建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這是如何做到的?
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基礎布局全國重點實驗室(原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讓人們看到科技資源科普化的另一種可能性。
漫步于校園里的林蔭大道,穿過一條科普長廊,便來到這座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外,“航小翼”“航小柵”卡通模型俏皮可愛;實驗室內,風洞設施、風洞模型等實驗設備吸引著中小學生前來探索。
該實驗室建有亞洲最大的低速翼型風洞(NF-3)、國內首座增壓連續式高速風洞(NF-6)等風洞群大型試驗設施,以及自主可控的飛行器大型仿真與氣動布局優化設計系統。
“我們希望利用實驗室的設備及科技成果,持續打造‘振翼騰飛,航空報國’科普教育品牌,圍繞‘科學發展、創新引領、加強服務、營造環境’的工作方針,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普及航空知識、培養航空人才貢獻力量?!睂嶒炇页崭敝魅卫畋笳f。
實驗室辦公室主任、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工作委員會組織委員許建華介紹,實驗室于2022年入選2021—2025年首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并專門成立了科普工作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高質量推進科普基地建設。
目前,實驗室建立了一支由重點實驗室主任領銜,以院士、總師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以及教授、副教授、博士生為骨干力量的高水平科普服務隊伍,規模超過50人。近3年,實驗室為各地中小學生、中小學教師、幼兒園兒童、航空科技愛好者等提供航空知識科普服務、實驗室參觀服務5萬余人次。
科技資源科普化是打通“科研—科普”鏈條、實現創新發展“兩翼”齊飛的關鍵路徑。
“我國從去年開始將公民科學素質比例數據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彰顯了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在國家發展大局中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公民科學素質是培育科技創新的土壤,我們將在更高水平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讓科學素質建設發揮更大的價值引領作用?!笔】茀f常務副主席李肇娥說。(記者:李妮)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省政府辦公廳主管 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承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