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積極構建現代化學生資助管理體系——確保實現精準資助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6-17 08:00
學生資助是一項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關教育公平和民生福祉。近年來,陜西不斷規范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積極構建數字引領的現代化學生資助管理體系,切實提高學生資助工作的科學化、智慧化水平,確保資助到人,實現“精準滴灌”。6月11日,陜西省學生資助事務中心主任姬建鵬向記者介紹了全省學生資助工作開展情況。
數字化助力精準資助
2017年4月,“陜西省教育精準資助管理信息系統”正式投入使用。該系統具有“對象精準、標準精準、分配精準、發放精準”的四大特點,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數據共享,助力精準資助。學生是否享受資助,是否按照規定檔次享受資助等重要信息,在系統中一目了然,確保應助學生按標準精準受助。
對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等重點保障人群進行系統的全流程管理,實現精準認定。根據系統數據比對分析結果,陜西優先保障重點人群學生資助資金需求,迅速生成資助名單下發各地各校,并依據名單精準下達預算。為加強資助資金發放監管,系統中設置了發放核驗功能,在線審核發放憑證,確保資助資金及時足額發到學生手中。
建立健全服兵役資助“三項機制”,確保資助政策落實到位。自2009年實施服兵役資助政策以來,陜西嚴格執行申報材料學校初審、省級復審、國家終審三級審核制,確保受助學生符合資助條件。
2022年4月,陜西成立高校退役士兵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權益保障工作領導小組,與全省高校簽訂《退役士兵學生國家教育資助工作承諾書》,督促各高校認真履行學生資助工作管理職責。在全省教育精準資助管理信息系統中,開發了“服兵役資助數據比對”模塊,將線下審核通過的數據與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填報數據進行逐條比對核查,確保錄入全國系統的資助數據準確。
確保資助公平公正
為公平、公正、合理分配資助資源,切實保證國家制定的各項學生資助政策和措施落實到位,陜西進行科學預算,規范資金分配。
我省不斷優化國家獎、助學金分配模式,強化省級統籌,形成了較為科學的分配體系。陜西省學生資助事務中心根據《學生資助資金管理辦法》,按照財政部、教育部確定的總名額,統籌考慮區域、校際差異等因素,最終確定獎、助學金分配因素。通過專家座談、征求意見、模型推演等方式反復論證,陜西科學設定國家獎、助學金因素分配系數。根據分配指標體系測算出預算分配方案后,印發高校,聽取意見建議,積極采納合理意見,校準偏差,提高預算精準度和滿意度。
我省每年組織高校開展資助工作自查,制定了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自查對照表,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精準到人、覆蓋完全的責任體系,倒逼資助工作提檔升級。在高校全面自查的基礎上,陜西省學生資助事務中心結合省級系統監測預警情況和日常管理發現的突出問題,開展重點抽查,并將抽查結果同評獎評優、資金分配掛鉤。
全省建立協同監管機制,匯集紀檢、審計、媒體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學生資助監管,對發現的問題嚴肅查處,如實通報、絕不姑息,確保資金安全、程序規范、發放及時足額。
凝聚資助育人合力
經濟資助是手段,精準資助是要求,資助育人是根本,勵志成才是核心。全省積極構建紅色育人模式,不斷深化學生資助的育人屬性,發揮紅色資源優勢,培養造就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時代新人。
全省高校組建起資助聯盟,先后開展“崢嶸七十載 逐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立足新時代 奮斗新青年”資助育人主題教育、“延安精神放光芒,資助育人譜新篇”教育研學等系列育人活動,一步步凝聚資助育人合力、探索優化高校協同育人模式。
2023年,陜西舉辦了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青春榜樣說”宣講活動,10名優秀學生講述勵志成才故事,吸引超百萬網友在線觀看。
我省先后組織開展“共產黨員+資助”“助學圓夢育新人,為國育才建新功”“學生資助宣傳大使”等資助育人主題活動,聚焦愛國、誠信、感恩、勵志、社會責任感教育,構建學校全員參與、各部門配合、各教育教學環節協調的資助育人活動機制,向社會展示學生資助工作在人才培養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目前,陜西已建立完善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現了“三個全覆蓋”,即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有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學校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記者:郭妍)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省政府辦公廳主管 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承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