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陜西新篇 爭做西部示范
從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看陜西高質量發展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6-07 06:25
6月6日上午,北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進入“陜西時間”。
“十年來,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4%,去年達到3.38萬億元,連續跨越兩個萬億元臺階?!?/p>
“2023年,全省縣域生產總值達到1.62萬億元,占全省經濟總量的48%?!?/p>
“近3年每年新增城鎮就業40萬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p>
……
一個小時的時間里,大家從一組組數據中看到了一個奮進中的陜西。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抓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等重大發展機遇,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堅定不移揚優勢、補短板,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奮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
如何將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如何進一步擴大開放?陜西在提升游客體驗感、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什么舉措?在增加居民收入方面,陜西有哪些做法?發布會上,記者就自己關心的話題提問。
省委副書記、省長趙剛作了主題發布后,和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曉,副省長王海鵬以及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孫喜民就記者的提問一一作答。一問一答間,陜西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卷,漸次呈現在大家眼前。
向“新”而行——
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光伏方面,陜西誕生了三個‘世界第一’:一是晶硅太陽能轉化效率屢創世界紀錄;二是生產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材料硅片出貨量居世界第一;三是加工太陽能電池的重要材料金剛石線出貨量居世界第一。去年,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增長1.5倍?!卑l布會上提到的三個“世界第一”引起大家熱議。
這是陜西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持續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著力培育壯大具有新質生產力特點的特色產業集群的生動例證。
陜西聚集了110多所高校、1800多家研究機構院所、2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4位兩院院士,擁有230多萬專業技術人才……創新,是陜西的優勢所在、潛力所在、底氣所在。
近年來,陜西堅定發揮科教優勢,激發創新活力,下大氣力打造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聚焦科技成果轉化“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的難題,實施“三項改革”,持續促進創新和產業加速融合,著力構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成就十分喜人:
——十年來,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提高0.31個百分點、達到2.34%,技術合同成交額增加3500多億元、突破4100億元,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到71.72%、提高15個百分點。
——培育形成航空工業、集成電路、先進結構材料3個國家級產業集群,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屢破世界紀錄,超導、特高壓輸電、新型顯示等領域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現代煤化工、高端無人機、金屬增材制造、旱作節水農業全國領先,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鈦金屬加工產業規模、重卡變速器產量全球第一。
——近3年全省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1.8倍,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日益凸顯,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迅猛增長,從2020年的6000多家增長到去年的1.6萬家。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陜西將著力培育一批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省級特色制造業集群,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未來產業,不斷培育壯大光子、人工智能、超導等具有潛在優勢的創新產業集群,不斷開辟低空經濟、氫能與儲能、生物醫藥等新領域新賽道,加快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
改革開放——
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活力
改革開放是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作為一個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省份,陜西如何在新時代把握機遇,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優化營商環境是陜西推進改革的重要環節。陜西連續兩年開展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實施了一系列切口小、見效快、可推廣的改革措施,著力打造辦事更高效的政務環境、市場更滿意的政策環境、支撐更有力的要素環境、預期更穩定的法治環境、親清更統一的政商環境。
——聚焦群眾企業辦事創業的各領域各環節,從壓減時間、優化流程、規范程序等方面發力,實現企業開辦1個工作日內辦結,不動產登記時間壓減至2.5個工作日,396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省通辦”,156項事項實現“跨省通辦”。
——開設“市場準入壁壘問題線索征集平臺”,嚴格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每月召開各層級的政企懇談會,開展政策落實障礙清理行動和專項融資服務,著力破解政策獲得難、融資增信難、企業辦事難等問題。
——建立完善聯系服務民營企業機制,深入企業生產和項目建設一線問需,在市場監管領域探索推行服務型執法模式,上線運行“陜企通”一站式涉企服務綜合平臺,推動惠企政策靠前發力、直達快享。
陜西還持續深化“畝均論英雄”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土地、技術、數據等要素配置效率不斷提高,扎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省屬企業營收、利潤總額、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居全國前列,經濟發展的動力活力不斷增強。
擴大高水平開放,亦是陜西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
率先實現中亞五國通航全覆蓋,中歐班列開行量年均增長12.8%,全省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4.2%……近年來,陜西持續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扎實推動中國—中亞西安峰會涉陜成果落地,著力打造高能級平臺、高水平通道,持續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下一步,陜西將下力氣培育更多外向型經營主體,支持企業發展跨境業務,持續鞏固優勢產品出口,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保持外貿外資的增長勢頭;全力提升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輻射能級,著力打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務更優的國際貿易大通道;聚焦文化、教育、旅游等重點領域,不斷提高國際人文交流水平,為促進民心相通貢獻力量。
人民至上——
讓三秦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發布會上,很多民生領域成就引人注目。
我們堅定不移穩就業促就業——抓就業服務促增收,有效實施助企穩崗、擴大就業、職業培訓等組合政策,全力穩定居民就業,打牢工資性收入這一居民主要收入增長基礎。實施職業技能提升工程,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30萬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3.5萬人。
我們扎實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不斷壯大蘋果、獼猴桃、富硒食品、食用菌、奶山羊、小雜糧等一批特色主導產業,帶動居民經營性收入穩步增長。其中,陜西蘋果產業鏈產值超過1300億元,延安的蘋果收入對農村居民經營性收入貢獻達到六成以上。
我們扎實推進文旅惠民——建成開放西安國家版本館、陜西考古博物館等一批標志性文化場館,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文旅產業不斷發展。去年游客人數同比增長106.5%,今年“五一”假期,大唐不夜城日均客流量達到45萬人次,來陜西賞文物、訪古跡,著漢服、品國風的游客越來越多。
我們不斷增進民生福祉——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8所高校和20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8所高職院校和12個專業入選“雙高計劃”,國家兒童(西北)區域醫療中心加快建設,高鐵運營里程突破1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6700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群眾出行更加便捷。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陜西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多辦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實事,真正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讓三秦百姓的幸福生活在高質量發展中落地生根、精彩綻放。
矢志奮斗——
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
在現代化新征程上,陜西被賦予“在西部地區發揮示范作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的重大戰略使命。
陜西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和向西開放的前沿,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是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國家戰略的重要省份……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我們要做到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
我們堅決當好秦嶺衛士,抓好生物多樣性保護,秦嶺生態環境質量指數達到最高類別;我們堅決守護好黃河母親河,流經關中平原500多公里的渭河被點贊為“最美家鄉河”,黃河壺口“清流飛瀑”成為奇觀;我們實施“大保護”,守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地,確?!耙汇逅览m北上”……牢記“國之大者”,陜西堅決守護好祖國的大好河山。
我們全力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始終主動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實驗室創建體系,努力為國家打造更多國之重器。近年來,神舟飛天、嫦娥探月、蛟龍潛海、天問探火等重大項目中均有陜西科技力量作出的貢獻……
陜西煤炭、石油、天然氣產量均居全國前列,每年將生產的大量煤炭、石油、天然氣和電力輸送給兄弟省份。近年來,我們還加快布局建設清潔能源項目、儲能項目,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
新征程上,陜西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取得新突破,奮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全力以赴把總書記為陜西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記者:孫鵬 劉楓)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省政府辦公廳主管 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承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