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陜西要聞

三十億元農險為農戶撐起“防護傘”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6-03 06:14

眼下,正值“三夏”農忙時節。西安市臨潼區的麥田里,麥浪滾滾,一片金黃。

站在田埂上,和土地打交道40多年的劉紅利笑著說:“‘新保險’給我吃下了‘定心丸’。一畝地有900元的保障,這下生產成本能保住了?!?/p>

農業保險是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對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保障農民收益等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陜西農業保險規模達30.33億元,為513.41萬農戶提供風險保障1668.44億元。

完善頂層設計,創新“保險+期貨”模式,撬動金融資源……近年來,陜西打好財政金融“組合拳”,農業保險持續“擴面、提標、增品”,不斷從“保成本”向“保價格”“保收入”升級,逐步實現多元化、跨越式發展。

農業保險有哪些服務創新?對保障農業生產能發揮怎樣的作用?記者一探究竟。

保額“兩連升”

主糧農險守好“糧袋子”

66歲的劉紅利是西安市臨潼區聯盟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是當地出名的種地“能人”。

經過15年的發展,西安市臨潼區聯盟農機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為集農機作業、土地流轉、糧食烘干和儲藏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專業合作社,擁有社員110人、作業機械160臺(套),年經營收入近800萬元。

“種糧最怕病蟲害、旱災、水災,這些年我可沒少吃虧?!眲⒓t利說,剛種糧時,3年賠了72萬元,喪氣得很。

為了撐起助農“防護傘”,2011年,陜西在關中地區開展政策性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保險試點。這一利好政策,讓劉紅利眼前一亮。

“農業生產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收益不穩定。有了保險能彌補一些損失,心里也多了份保障?!眲⒓t利說,不過,由于當時投保的是物化成本保險,每畝賠400元,離他的種糧成本投入還差了一些。

2022年,陜西農業保險持續“擴面、提標”,將政策性三大糧食作物保險保額從400元提升至500元,同時降低了保險費率。農戶繳納的保費沒變,但保障提升了25%。

“去年,情況又有了變化?!眲⒓t利說。

2023年,陜西在產糧大縣開展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在保障物化成本基礎上增加了人工成本等,每畝保額由500元提升至900元,保費27元,中央財政補貼45%,省級財政補貼25%。

過去,物化成本保險只保障種子、化肥等直接物化成本投入,而完全成本保險的保障不僅包括直接物化成本,還包括土地和人工成本等,基本上能覆蓋每畝地成本投入的80%,實現“旱澇保收”。

同時,因為有政策補貼,保額“兩連升”,保費卻未明顯增加。劉紅利笑著說:“保障大幅提高,萬一遭災咱也不怕,種糧底氣更足了?!?/p>

5月21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通知,從2024年起,在全國全面實施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

“這意味著‘新保險’從產糧大縣擴展至全國?!眹医鹑诒O督管理總局陜西監管局原財產保險監管處副處長陳軍表示,早于全國,陜西從年初起就在全省非產糧大縣,通過“中央基本險+地方附加險”的模式推廣完全成本保險,新增部分保費由省級財政補貼45%,實現了農戶“同種糧同享受”。

從“保成本”邁向“保價格”

創新險種增品擴容

從海外學成歸來、25歲的重慶妹子婁婷婷一頭扎進三原縣,成立陜西華茂德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起當地規模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這可讓不少人“大跌眼鏡”。

“讀書時,我也沒想到未來會養豬?!眾滏面渺t腆地說,養豬越來越智能化,年輕人也能大有作為。

在實踐中學習、成長,婁婷婷逐漸能獨當一面。談起養豬,她頭頭是道:“養豬雖然賺錢,但風險很大,最怕的就是非洲豬瘟,一旦遭災,損失慘重?!?/p>

為了防范風險,婁婷婷建立了現代化養殖基地,實行封閉式管理,還為每頭豬購買了生豬養殖保險。她說,公司一共養了7000頭豬,去年光保險就賠付了近3萬元。

5月24日,三原縣財政局生產資金管理所所長焦黎明和保險公司工作人員一起入戶,為陜西華茂德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宣講新政策。

“我們利用走村入戶、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持續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近3年,三原縣累計保費規模達1.2億元?!苯估杳髡f,三原縣創新探索生豬期貨、玉米價格、果蔬收入等保險試點,推動農業保險升級。

聽了講解,婁婷婷對生豬期貨保險十分感興趣。她說:“買保險就是為了抵御風險?,F在‘托底’保障更全面,遇到風險也不怕了?!?/p>

在抵御風險的同時,農業保險創新服務鏈條正在廣袤的鄉村不斷延展。探索開展生豬價格指數、食用菌收入、露地蔬菜完全成本、魔芋收入、森林碳匯遙感指數、茶葉氣象指數、高標準農田等地方特色及創新險種,陜西落實落細財政金融支農惠農政策,為農戶撐起了“防護傘”。

三原縣魯橋清麓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任金玉感慨地說:“去年一場大風,200多座大棚受損,保險賠付了37萬元。雖然每年買保險要花幾萬元,但心里踏實?!?/p>

從“保成本”邁向“保價格”,陜西農業保險在“擴面、提標”的同時,實現增品擴容、提質增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陜西監管局原財產保險監管處處長范勇說:“近幾年,陜西農業保險創新力度大,創造了多個全國首例,電子保單、線上投保公示率超99%,全國領先。今年的重點任務是提升承保質效和服務能力,優化農險經營條件,規范農險產品條款,調動保險機構的積極性,提升農業保險的可持續性?!?/p>

探索“保險+期貨”

引入金融“活水”精準滴灌

陜西是蘋果大省,延安蘋果的產量和面積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然而,在延安種蘋果,冰雹凍害是避免不了的一道坎。黃陵縣阿黨鎮太賢村果農劉博說:“黃土高原坡高溝深,天氣變化大。春夏之交,正值蘋果花期,遇上凍害就會大面積減產。尤其這幾年,極端天氣增多,受災頻繁?!?/p>

劉博種植管護20畝蘋果園。去年春天恰逢倒春寒,夏季又遇冰雹和旱災,他的果園受損嚴重。

“去年,一畝地賠665元,一共賠了1.3萬元?!眲⒉┱f,買政策性蘋果險720元,買“保險+期貨”險2850元。盡管每年要花3000多元,但提供的保障卻是雙倍的。

與傳統政策性蘋果保險不同,蘋果“保險+期貨”險不僅在果價下跌時果農可以獲得賠款,在產量損失時同樣可以獲得相應賠付,為果農提供了價格與產量的雙重保護,是保險經濟補償功能的一次重大創新。2021年,該險種在鄭州商品交易所立項后,黃陵縣是全國首個試點區域。

對農民來說,蘋果“保險+期貨”險相當于給自己上了“雙保險”。對金融機構而言,蘋果“保險+期貨”險相當于為保險公司投了“再保險”,通過期貨市場分散、轉移部分風險。

人保財險陜西省分公司農業農村保險部總經理黎欣說:“市場價格波動頻繁,農業保險很難分散價格下跌的大面積風險,而期貨市場提供了價格風險對沖的平臺。保險公司在期貨市場進行價格風險轉移,即‘再保險’,打通了由農戶到期貨市場風險轉移的渠道,實現多方受益?!?/p>

財政金融齊發力,陜西創新探索“保險+期貨”項目落地新路徑,將省級財政直接補貼45%的模式優化為“交易所+財政+金融機構+農戶”多方共同參與的新模式,通過大力爭取鄭州、大連商品交易所支持資金,積極引導期貨公司、保險機構合理出資,引入更多金融“活水”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更多風險保障。

2023年,陜西共爭取交易所支持“保險+期貨”項目28個,保費總規模9362萬元,為農戶提供風險保障超26億元。全省投入省級補貼資金1459萬元,引入交易所資金3237萬元,帶動金融機構投入1153萬元,實現財政資金的放大效應,有力支撐全省農業產業發展。(記者:蘇怡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省政府辦公廳主管 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承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