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陜西要聞

筑牢地質災害防線 守護一方平安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5-14 06:07

隨著汛期的到來,地質災害防控尤為重要。近年來,陜西緊盯地質災害防治風險點,壓實各方責任,強化監測預警,抓實抓細“發現隱患、監測隱患、發出預警、果斷撤離”的全鏈條閉環管理模式,在開展“隱患點+風險區”雙控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地質災害風險區管控機制,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023年,全省自然資源系統按照地質災害防治全鏈條閉環管理模式,有效應對25輪區域降雨,高效處置災情險情55起,成功預報地質災害35起,避免人員傷亡212人,避免經濟損失178.7萬元。全省地質災害成功預報數量位居全國第三。

防在災害發生前

安康是陜西乃至全國地質災害多發高發區域,地質災害極高、高、中風險區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63.91%,防災減災任務艱巨。

“我們以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成果應用為基礎,以高質量實施好治理和監測預警項目為抓手,進一步筑牢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預警、綜合治理和應急處置工作防線,著力構建聯動防御體系和源頭防控體系?!?月29日,安康市自然資源局局長王顯放說。

為從源頭防控災害的發生,安康全面部署地質災害隱患點汛前排查、摸清隱患現狀,及時調整完善群測群防網絡,動態更新隱患點臺賬,提高地質災害風險防控能力,已完成“隱患點+風險區”雙控體系建設工作,以及重點鄉鎮1∶10000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工作。

同時,安康自然資源部門與氣象、應急、水利等部門建立預警預報會商機制,2086處地質災害專群結合監測預警點已有效運行;持續完善強降雨期間“喊醒”“叫應”機制,不斷提升應急響應和緊急轉移避險工作能力,確保信息及時傳達到防災責任人、群測群防員和受威脅群眾;明確隱患點、風險區和轉移人員清單,嚴防因撤離不及時、應急避險回流造成人員傷亡,做到信息處置、預警響應、人員管控閉環管理。

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可有效減輕災害風險。安康統籌管理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的進度、質量、安全,嚴格按時間節點要求完成治理、監測預警項目的實施和竣工驗收,并對交通沿線、景區、廠區等區域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治理,因地制宜實施地質災害“工程治理+生態修復”“工程治理+文化旅游”項目,多渠道開展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逐步消除隱患威脅。

風險防控由點到面

近日,鎮巴縣長嶺鎮小長嶺村開展了一場緊張有序的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演練。

本次演練模擬小長嶺村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導致山體滑坡,隱患點出現嚴重險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接到險情報告后,小長嶺村地質災害防控指揮部立即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并將滑坡險情向長嶺鎮政府及長嶺鎮自然資源所報告。同時,該村迅速組織人員、裝備、物資趕赴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險情排查、緊急疏散、現場救援、交通管制以及受災群眾臨時安置等應急搶險救援,通過發警報、鳴鑼、吹口哨等方式,有序撤離群眾。

這只是漢中開展地質災害培訓演練、提升防災能力的一個縮影。為進一步提升群眾防災避險意識和能力,漢中市自然資源局按照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演練全覆蓋的目標,建立了培訓、演練任務臺賬和推進計劃。截至目前,漢中共組織開展地質災害宣傳培訓2587場、避險演練2495場。

“漢中還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建立‘一庫兩清單一體系’。截至目前,群測群防數據庫全面更新,完善了4468個風險區避險人員清單、管控責任清單,構建了‘隱患點+風險區’雙控體系?!?月28日,漢中市自然資源局地質災害防治業務負責人說。

同時,漢中緊盯重點區域,全面排查隱患。今年以來,完成了39處遙感識別疑似地質災害隱患圖斑現場核查,核查確認地質災害隱患10處,均已落實管控責任,并更新了隱患點群測群防網絡,進一步落實防治責任和防范措施。

目前,漢中市自然資源部門已啟動汛期24小時值守制度,組建了地質災害應急排查、技術支撐、應急小組和專家組4支隊伍,各項應急裝備和物資已準備到位,全市901處監測點4253臺設備在線率98.6%,已核查處置預警信息612條。

筑起“閉環式”安全防線

“今年,我們總結了全市近10年地質災害‘零傷亡’經驗,制定了地質災害防范應對‘4+9+7’閉環管理工作流程,規范了降水前、中、后全過程地災防范措施,將防災措施梳理細化為3方面20條,實現分步防范、環環緊扣、相互銜接的防災效果?!?月30日,咸陽市自然資源局地質環境監測站副站長柴毅敏說。

地質災害防治,重在防患于未然。降雨前,咸陽市縣兩級會根據降水預報信息,分層組織開展全域隱患排查,自然資源部門聯合氣象、應急等部門研判防災形勢,逐級上報準備情況。通過雨前“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覆蓋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排查,及早摸清防災現狀,研判發展趨勢,將風險防控關口前移。

降雨時,咸陽市自然資源局及時搜集掌握全市降水情況,對雨情進行聯合會商,加密預警頻次,將降雨時段、落區、量級與地質條件疊加計算,把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精細到鎮(街道)一級,并多渠道進行發布,第一時間叫應受威脅群眾。同時,依據會商結果和預警結果,調整優化防范措施,督促市、縣、鎮、村、監測員(巡查員)五級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和技術人員加密隱患巡查,全面掌控各類情況。

雨停后,針對地質災害的滯后性,咸陽市自然資源局會組織縣自然資源局、技術支撐單位、有關專家等,綜合分析會商本輪防范工作整體態勢,對降水集中區、受災重點區等進行重點核查,對災情險情進行技術認定。同時,持續開展風險隱患核查,嚴防次生災害發生。

“今年,咸陽在陜西率先完成了地質災害風險區實地核查工作,共認定具備孕災條件且有威脅對象風險區175個,制定了涵蓋1421戶7062人的轉移避險清單,明確了撤離路線并編制了‘防搶撤’預案,守牢安全防線?!辈褚忝粽f。(記者:李欣澤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省政府辦公廳主管 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承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