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溝村:拓寬致富路 紅火新生活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5-06 06:48
南溝村蘋果喜獲豐收,村民在搬運蘋果(資料照片)。
我的心里話
南溝村黨支部書記 ? 張潤生
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積極落實各項富民政策,進一步做大做強蘋果產業、勞動教育研學產業,推動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各項產業更加興旺,村民更加富裕。2023年,南溝村村集體收入達63萬元。好日子離不開黨的好政策,我們要時刻主動擔當作為,把南溝村建設好、發展好,讓老鄉們生活越來越紅火。
萬物并秀,山川披綠,陜北風光無限。
4月15日,在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山頂的千畝蘋果園,一簇簇白里透粉的蘋果花開滿枝頭,迎風輕舞,帶來陣陣清香。
“花開得這么好,今年指定是個豐收年?!蹦蠝洗妩h支部書記張潤生在一旁扳著手指算起賬,“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破2萬元,達到2.15萬元。”
10多年山村巨變,南溝村收入節節攀升,已是遠近聞名的“明星村”,前來學習取經的人絡繹不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把富民政策一項一項落實好,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老鄉們生活越來越紅火?!?022年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溝村,看看老鄉們脫貧后生活怎么樣,還有什么困難,鄉村振興怎么搞。
“總書記對我們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培育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老鄉們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這讓我們深受鼓舞?!睆垵櫳f,“我們要堅定抓蘋果產業,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讓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p>
“說一千道一萬,發展產業才是硬道理”
蘋果,承載著南溝人的致富夢。南溝村的改變,也源自山梁高處的這片蘋果園。
在南溝村矮化密植栽培示范園區,果農趙永東忙著疏花、拉枝。他動作熟練,時不時還指導一旁的村民。
“春季果園管理環節多,要格外上心。只有管理到位了,蘋果的坐果率和質量才能提高?!壁w永東說。
10多年前,這里還是荒地。彼時,村民廣種薄收,入不敷出,“出行難、娶媳婦難、干事難”成為南溝人的貧困標簽。
“現在大不一樣,村子變美了,產業也多了,人氣更旺了?!贝遄拥淖兓?,趙永東看在眼里。他至今仍記得前任駐村干部張光紅的話,“說一千道一萬,發展產業才是硬道理?!?/p>
2011年,張光紅來到南溝村。對村情進行一番“把脈問診”后,他決定在南溝村發展蘋果產業。“只要村民人均種兩畝蘋果,致富就不愁了?!睆埞饧t說。
“我是延安農校園藝專業畢業的,知道延安的氣候、光照、緯度、海拔等非常適宜發展蘋果種植。”張光紅說,他給村民算了一筆賬,種蘋果的收益是種雜糧的好幾倍。
說干就干,張光紅多次召開村民大會,動員村民上山修路、除草整地,引導村民種果樹,幫助有果園的村民規范管理果園。
2012年,南溝村共有6個村民小組實現了蘋果產業全覆蓋。有些果農當年就收入1萬多元,大家吃下一顆“定心丸”。
此后,南溝村推進“三變”改革,通過村企合作,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盤活土地資源,建起高標準山地蘋果示范園和生態農業示范園,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
“如今南溝村蘋果種植面積達到3160畝,人均3畝?!备邩蜴側舜笾飨?、南溝村駐村干部尚文景說,“南溝村的蘋果產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關鍵是推廣了現代農業技術?!?/p>
“這就是農業現代化,你們找到了合適的產業發展方向?!笨疾鞎r,得知南溝村通過筑水壩、搞滴灌和精細化管理,有效解決了用水和灌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稱贊道。
水肥一體化滴灌解決山地缺水及肥力問題,防雹網給果樹穿上“防彈衣”,山地蘋果病蟲害綠色防治,果園綠肥豆菜輪茬增肥……小小一顆蘋果,藏著農業現代化的密碼。
“去年以來,我們應用新技術,通過老園挖改、新品種補植、高接換優等措施,帶動全村果園優化升級。”高橋鎮果樹站技術人員龐濤說。
在示范園區的帶動下,不少南溝村村民主動改造老果園?!靶缕贩N果樹管理方便,產量高,不愁賣。今年,我打算更換10畝矮化新品種,看看效果。”果農姬紅林說,如果收益可觀,他計劃把家里的70畝老果園逐步換新。
在示范園區不遠處的空地上,延安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趙繼榮在進行延安山地蘋果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專項試驗。
“我們在示范園區開展山地蘋果砧木和優質新品種引進及示范等6個課題研究,并長期開展技術服務與培訓,示范展示先進生產技術。”趙繼榮說,專項課題將在明年年底完成,推動延安山地蘋果產業提質增效。
產業發展起來了,南溝村越來越好了,在外打工的人也慢慢回來了。“和美鄉村,宜居宜業,家門口能掙著錢,誰又愿意漂泊在外呢?”“80后”張忠說,2017年,看到南溝村發展勢頭強勁就決定返鄉。
“這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產業?!比缃褚咽谴逦瘯敝魅蔚膹堉倚判臐M滿地說,“我計劃明年流轉20畝地搞蘋果種植示范,還要創建青年創業園,號召更多返鄉青年投身蘋果種植業,干一番事業,助力鄉村振興?!?/p>
“景區‘火’了,村民的日子更‘旺’了”
舞獅、油菜花?!拔逡弧奔倨?,延安南溝景區的游玩項目“上新”了。
“春種一面坡,秋收一袋糧”曾經是南溝村村民揮之不去的“黃色哀愁”?,F在的南溝村已發展成環境優美、宜居宜游的知名“打卡地”。
走進南溝村,一眼望去,天空明凈,山巒疊翠,民居整齊,平坦寬闊的水泥路向山頂景區延伸……
2015年,延安惠民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流轉了南溝村2.2萬畝土地,啟動建設集現代農業、生態觀光、鄉村旅游于一體的南溝生態農業示范園區。
“如今南溝的發展勢頭正好,農文旅融合發展前景廣闊?!毖影不菝褶r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魏艷說,“我們積極創新形式,確保景區月月有活動。”
清明假期,南溝景區首屆“雜技花潮節”便火了一把。
自行車高空炫技、高空走鋼絲……精彩的雜技表演讓游客大開眼界?;顒娱_幕首日客流量達2萬余人次。
“游客太多了,那幾天車從山頂上的停車場沿著公路一直排到山腳下。”張潤生邊說邊指向遠處的村道,“景區‘火’了,村民的日子更‘旺’了?!?/p>
“在南溝村,哪兒都能賺錢。”一旁的村民李佼利笑著說,“我在景區負責餐飲,妻子在景區打零工。在家門口就業,就是一種幸福?!?/p>
為支持南溝村產業發展,駐村工作隊全力推進南溝村產業融合發展。
在農文旅融合的發展思路引導下,延安惠民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培育研學旅游新業態,打造以“紅色文化、農耕文化、黃土風情文化、自然綠色生態文化”為主題的研學項目,吸引來一批批游客。
“多少人的團?”“我們可以提供‘菜單化’定制課程。”……4月以來,南溝村勞動教育研學迎來“旺季”,魏艷的電話從早到晚響個不停。
4月24日,延安市新區第一中學近千名師生走進南溝生態農業示范園,開展“傳承農耕文化 ? 弘揚勞動精神”實踐活動。
微風和煦,花香撲鼻。同學們唱著歡快的歌,奔向田間地頭。整地施肥、起壟覆膜、下種覆土……同學們跟隨農藝講師認真勞作,體驗農耕的樂趣。
南溝生態農業示范園先后被評為全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基地、陜西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今年以來,安塞南溝教育培訓綜合實踐基地已累計接待省內外研學學子2.6萬余人次,單日高峰期3600余人次。
在魏艷看來,南溝村發展勞動教育研學,優勢顯而易見。南溝生態農業示范園是現成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這里還有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農藝講師。
“村民都是種地的‘好把式’,自然就成為農藝講師?!蔽浩G說,在傳統文化體驗項目中,不少有才藝的村民還當起剪紙、民歌課堂助教。
當過民辦教師的趙永東,如今干起了老本行,解鎖了農藝講師“新身份”,給前來參加勞動教育研學的學生講農耕文化和農田勞作技巧。
“讓孩子們知道糧食從哪里來,感悟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這樣的研學很有意義。”趙永東說。
2023年,趙永東收入非??捎^,靠著種植蘋果,收入超過10萬元,在蘋果園區務工收入3萬多元,講課收入1萬多元。
“我們過上了以前不敢想的好日子。村里掙錢的路子多,我們朝前奔的勁頭更足了?!壁w永東說。
隨著研學人數日漸增多,魏艷提出與村民開展住宿聯營,建立更加牢固的利益聯結機制。
“目前,我們對村民的9院27孔窯洞進行了裝修改造,通過租賃或共同經營的方式,將閑置民房利用起來,讓村民收入更高、公司發展更有保障。”魏艷說,去年,公司接待研學學生8萬余人次。
現在的南溝村,農文旅融合搞得紅紅火火?,F代農業、鄉村旅游、勞動研學已成為拉動南溝村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
昔日“窮山溝”,今日“幸福村”。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南溝村,成為這座小山村蝶變的親歷者、參與者、見證者……
“把富民政策落實好,把群眾的事情辦好”
4月15日,村民馬金圖起了個大早,開著三輪車,沿著平整的產業路趕往果園。
馬金圖有30多畝山地果園。清園、上肥、打藥等農活全靠他和老伴兩個人完成。
“果園里一年到頭都有活?,F在產業路修通了,我們能開著三輪車、帶著各種農機具進園干活,勞動強度大大降低,方便多了?!瘪R金圖說。
同樣因產業道路改善受益的還有馬金圖的弟弟馬玉圖。他和哥哥一樣,經營著幾十畝果園。
“村里產業路修得好,果商收購蘋果的車能直接開到地頭,我們聯系果商都更有底氣了,不愁沒有銷路!”馬玉圖說。
道路通,百業興。路,曾經是南溝人的痛——10多年前,南溝村只有一條坑坑洼洼的通村土路,人們經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滿腿泥”。
2013年夏季,一場罕見的大暴雨沖毀了南溝村的所有道路,也給南溝村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好的發展路子需要強有力的“主心骨”引領。村民邀請在外打工多年的“致富能人”張潤生回村帶領大家重建家園。
出任南溝村黨支部書記后,張潤生帶領村民一邊改善基礎設施,加強生態治理;一邊推進“三變”改革,發展現代農業。
“干群齊心,敢闖肯干”的氛圍深深感染了從南溝村走出去的企業家張維斌。張維斌幫村民蓋起了新房子,謀劃了通村道路,建成一條長超過3公里、寬10多米的通村道路。此后,南溝村干部群眾做起“路文章”,修筑了多條產業道路和村組道路。
沿著村道漫步,寬闊道路兩旁綠意融融,花團錦簇。站在南溝村的山頭看去,道路如絲帶般串起村組、景區、果園。
產業因路而興、生活因路而富、鄉村因路而美。條條大路成為激活南溝鄉村旅游的“新引擎”。
“如今的南溝村,房子整齊道路寬,電燈連串串,誰不說好!”馬金圖感慨。
“路的問題解決了,但是要發展鄉村旅游,村子環境不好誰會來?”張潤生總是這樣問自己。
黨員示范引領,大家齊心協力、齊抓共管,持續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提升,推進綠化亮化美化工作,村子一天更比一天美。
2023年,南溝村實施了小南溝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提升項目、湫灘子村民小組道路硬化項目,修建了小南溝村民小組過水橋,讓群眾每一步都走得舒心安心。
1565米磚側鋪路面、515.5米漿砌石擋、150米漿砌石水渠……這一個個不起眼的數字,實實在在改變了南溝村的人居環境。
76歲的村民高文英站在村道旁新建的涼亭下感慨地說:“前些年,路不通,沒產業,娃娃們長大一個跑一個,村里沒人氣,還發展啥嘛。現在好了,路修好了,出門一腳平。環境美了,大家心里頭也更敞亮了?!?/p>
“我們將繼續完善水頭、杏樹窯則、梨樹溝等部分村組的基礎設施,同時對景區沿線的部分老舊廣告牌進行更換。”南溝村第一書記康蛟宇說。
“共產黨當家就是要為老百姓辦事,把老百姓的事情辦好?!痹谀蠝洗蹇疾鞎r,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強調。辦好一件件民生實事,就是一次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生動實踐。
80年前,共產黨員張思德在距離南溝10多公里處的洛平川村燒木炭時犧牲。在張思德追悼會上,毛澤東同志發表了著名演講《為人民服務》。
如今,安塞區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積極打造“張思德文明服務+”品牌,將其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文明實踐、鄉村振興等方面。
南溝村吸納黨員干部、退役軍人、熱心村民組建起張思德文明服務隊,開展產業技術指導、矛盾糾紛調解、政策法規宣傳、安全隱患排查、人居環境整治等服務,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作為“新生代”村干部,張忠深知重任在肩,先后前往杭州、寶雞等地參觀學習基層治理經驗,立志讓南溝村變得更好。
“我們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工作,把富民政策落實好,把群眾的事情辦好,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讓群眾的生活越來越紅火,讓南溝村的鄉村振興‘藍圖’變‘實景’?!备邩蜴傸h委書記高飛說。
“南溝村的山是綠的,水壩里的水是清澈的,早已沒有了老照片中千溝萬壑、黃土飛揚的模樣。我們從中能夠更直觀感受陜北黃土高原生態環境的變化,非常震撼?!币晃挥慰驮谀蠝暇皡^的留言本上留下這句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蹦蠝洗宓纳搅荷?,這10個紅色大字是南溝蝶變最生動的注解。在黃土高原上,一個個小山村正在續寫新的綠色發展故事……(記者:陳宏江?琚鵬飛??王姿頤?延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劉小艷?安塞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馮青花?張志林?潘燕燕)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