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西溝村:當好黃土高原生態治理樣板
來源: 陜西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4-24 06:26
高西溝谷子熟了(資料照片)。
我的心里話
高西溝村黨支部書記 ? 姜良彪
近3年來,高西溝村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守好了這份生態家業。經過植綠補綠興綠護綠,我們村的綠化面積擴大了2000多畝,村黨支部也成了“三秦楷模”。我們帶領村民吃上了“生態飯”,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里有了幸福院,還辦起了“村晚”,村民幸福指數越來越高。我們盼著總書記再來高西溝!
“滾滾黃河里沒有咱高西溝的泥?!边@句話,道出了米脂縣銀州街道高西溝村人的欣喜,也反映了他們引以為傲的綠色巨變。
一個普普通通的陜北小山村,如何從生態環境脆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的村子“升級”為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黃土高原生態治理樣板村?
秘密,藏在一份被珍藏了59年的發言稿《立下愚公移山志 ? ?敢教窮山變富山》中——自力更生摸清山水的“脾氣”,通過山頂栽樹戴綠帽、山坡梯田纏腰帶、峁邊植樹種牧草、陡坡立坬種檸條、溝條莊稼帶果樹、溝底打壩淤良田的“六層擺布法”,實現農、林、牧相結合的生態格局。
這一次發言,發生在1965年3月召開的陜西省貧農下中農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匯報人是如今80歲的高西溝村村民常錦棟。
“高西溝村是黃土高原生態治理的一個樣板,你們堅持不懈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與時俱進發展農村事業,路子走的是對的?!?021年9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高西溝村考察調研時,肯定了高西溝村的成績,這讓高西溝人心潮澎湃、備受鼓舞。
暮春時節,高西溝村山桃花競相開放,梯田果園里的蘋果花相繼開放。近3年來,高西溝人不忘囑托,持續守綠、追綠、用綠,綠色的村莊里笑聲越來越響亮。
“滾滾黃河里沒有咱高西溝的泥”
4月,春風習習,龍頭山上迎來一批批“綠色”取經者。
清清嗓子,高西溝村“當家人”——村黨支部書記姜良彪又一次為來訪者激情講述“綠色家產”的由來:“經過60多年堅持不懈地治溝治坡,村里40座山峁、21道溝岔實現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溝’……”
姜良彪聲音洪亮,銀白色的頭發寫滿了奮斗的故事。
陰坡上松樹、槐樹等生態林綠意盎然;陽坡上蘋果樹、杏樹等經濟林充滿生機。
“這是我們幾代人拍崖畔、筑地埂、挖水溝、壘埝窩辛勤耕耘的結果?!被貞浧?021年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時的情景,姜良彪難掩激動,“就在龍頭山山頂,我給總書記介紹了村里近年來水土治理的成效。那天我還特意穿了新布鞋哩。”
時光倒轉,景象迥異。誰曾想,“層層梯田盤山頭、片片林草蓋坡洼”的高西溝村以往卻是“早上湯,中午糠,晚上碗里照月亮”,土地瘠薄、十年九旱。
1958年起,痛則思變的高西溝人民通過科學規劃、大膽實踐開啟了艱難的征山治水。
“那時候大家沒日沒夜地干,冬天頭發上都是冰碴子也沒人喊累!”姜良彪憶苦思甜,“我們主動退耕還林還草才有了這份‘綠色家產’。百靈子過河沉不了底,滾滾黃河里沒有咱高西溝的泥?!本瓦@樣日復一日,高西溝人發揚“愚公”精神,把“窮山溝”變成了“塞上江南”。
為了防止水土流失,村民在陡坡立坬種檸條。那些場景,常錦棟歷歷在目:“大家把繩子綁在腰上從崖頂吊下去,然后把檸條籽捏在泥蛋蛋里往崖坬坬上扔。遇到雨水,檸條就能生根發芽?!?/p>
作為攀坬爬坡的“高手”,時任生產隊副隊長的常錦棟被村民稱為“爬山虎”。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如今高西溝的陡坡立坬上迎來新的一批“爬山虎”。
4月11日,在高西溝村果園北側的深溝里,一架無人機在操作員劉利軍的“指揮”下,帶著兩株圓柏騰空而起,快速飛向崖畔上早已打好的魚鱗坑。種樹人接下樹苗,種下新的綠色希望。
“以往種樹需要人拉肩扛,費時費力。如今用無人機‘飛天種樹’,2至3人就能搞定幾座山,效率很高?!眲⒗娬f。
在科技的加持下,曾經難以征服的陡坡立坬有了新的守護者。“新時代造林員”將越來越多水土流失嚴重的山梁溝峁逐漸變成同高西溝一般的綠水青山。
老一輩高西溝人“積淀”下的綠色財富,也成為“林二代”高治根的執著與堅守。他的父親高祖圣曾是高西溝村林業隊隊長,小時候的高治根總跟著父親上山種樹。
“那時候山上沒水,澆水全靠人從溝里往山上抬?,F在種大樹有吊車吊,種樹苗有無人機,澆水也有水泵抽水,比以前輕松太多了?!笨粗矍懊艿牧值?,高治根感慨不已。
如今,高治根從父親手里接過生態護林員的接力棒,每天6時準時騎著摩托車入山巡護。他說:“樹林里落下的松針有油性,煙頭落下去很可能會著火。防火是巡林的主要任務之一。近幾年村里沒發生過森林火災,我可要把這個紀錄保持好嘞!”
“村里的生態越來越美,產業越來越旺”
小米是高西溝的“金穗穗”。
“如今,憑借好品質,村里的小米不愁賣!”4月11日,高西溝村村委會主任高治前告訴記者,當前村里已建成谷子示范樣板田500畝,配套建有“四位一體”集雨補灌節水設施等,種植谷子、糜子等小雜糧,產量較米脂縣平均水平高30%。
為了讓小米走上產銷“快車道”,高西溝村加快現代農業數字化轉型,引入電商平臺成立“高西溝陜北直播基地”,并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產業運營模式,由企業對農副產品進行訂單收購。
“通過采取‘線上+線下’營銷策略,我們建立起完整的產銷體系,解決了群眾種植小米的后顧之憂?!备咧吻罢f,雜糧已經成為村里產業發展的振興糧。
改革開放以來,高西溝村與時俱進,逐步把林、草、田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用地模式,優化為三分林地、二分草地、一分田地的“三二一”模式,村里的綠色生態逐漸轉化為村民增收致富的綠色經濟。
從高西溝村驅車盤山而上,只見千畝蘋果花迎春開放。不少果農早早來到果園,為果樹疏花、剪枝。這里種植了富士、黃元帥、嘎啦等品種。
“我們的山地蘋果因種植地區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光照足,色澤鮮艷、肉質細脆、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备咧吻膀湴恋卣f,村里的蘋果很早以前就出過國。
為提高山地蘋果競爭力,2022年,高西溝村為果園示范區配套實施了滴灌系統、防雹網架設工程,實現畝均產量2000公斤,果園總產值達120萬元。山地蘋果成為村民致富的“金蛋蛋”。
作為黃土高原生態治理樣板村,高西溝村名聲在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團隊和個人來此學習黃土高原生態治理經驗,這也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
高錦武是高西溝村村民,在村里經營著一家“不掛牌”的農家樂,吃上了“旅游飯”。4月12日,記者見到高錦武時,他剛剛完成一個團隊的用餐接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用來形容我們村太準確了?,F在,來村里旅游的人越來越多,農家樂生意越來越好,我們的業務也從餐飲服務拓展到民宿接待?!备咤\武笑著說,“村里的生態越來越美,產業越來越旺?!?/p>
依托自身生態優勢,高西溝村把村民鑲嵌在鄉村旅游產業鏈上。近年來,高西溝村年平均接待參觀者8萬人次以上,旅游收入100余萬元。
此外,高西溝村大力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鄉村文化藝術節精彩紛呈,“村晚”“啤酒節”活力四射,新能源充電樁、便民超市等設施一應俱全,這些都為高西溝鄉村旅游發展增添了亮色。
“讓綠水青山成為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
老黨員高錦仁的生活有了新奔頭。
在村口的坡道上,去年新落成的“高西溝記憶”三館靜靜矗立。精美的非遺展品、豐富的館藏圖書吸引了不少游人駐足。如今,茶余飯后散步到館中借閱圖書,成了高錦仁的新樂趣。
三館是啥?“三館就是文化館、美術館、圖書館,是我們村打造精神文明實踐園地的新探索?!薄?0后”高西溝村專班工作人員馬川川“答疑解惑”。
三館所在的23孔窯洞,是高西溝精神代表人物老支書高祖玉、兩屆全國三八紅旗手常秀英的故居。如今,經過復原修繕、功能劃分、院落及周邊環境整治,這里煥然一新。
“村里的文化活動越來越豐富,村子越來越有人氣了!”高錦仁說。
舉辦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整理編寫高西溝村志、文化技術送教入戶……這兩年,作為村里的文化宣傳標兵,馬川川過得忙碌而充實。
“為了編寫村史,我花一年時間遍訪村里老人,聽他們講述開山造林的奮斗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老一輩不懈奮斗的精神?!瘪R川川感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年輕干部要繼承好、踐行好、宣傳好高西溝精神。”
積極創建各級文明村、多方爭取資金建設文化廣場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施高西溝村文化墻項目……一項項舉措,不僅提高了高西溝群眾的文化素質,也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生活。
如今的高西溝,不只是生態村、產業村,更是幸福村、美麗村。
“近年來,村委會班子成員帶領村里做大做強蘋果等產業,提升了生活質量,改善了村容村貌。我們正從生態高西溝走向幸福高西溝?!薄?0后”高西溝村黨支部副書記高利東說,“群眾的幸福生活就是我們最大的目標?!?/p>
午后,在高西溝村幸福院門前,老人們飯后圍坐在一起曬太陽。現在,由村集體出資,高西溝村75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免費在幸福院吃飯,頓頓有肉吃。
一旁的村衛生室里,醫療設備一應俱全,村醫白慧正在為前來買藥的老人詳細說明使用方法。
“高西溝村是米脂縣最早使用智慧醫保系統的村子之一。老人買藥實現足不出戶,看病治病方便省心。”白慧介紹。
漫步在村道,村中處處干凈整潔,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現在,我們還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先后開展了清理垃圾、淤泥、路障,治理柴草亂堆、糞便亂倒、墻院破爛‘三清三治’行動,切實改善了村容村貌?!备呃麞|說。
“修建水旱廁所、打通斷頭路、修整窯洞屋舍……”姜良彪細數這些年村里為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所作的努力。對于未來,他還有說不完的計劃和目標?!皹s譽、擔子在肩上,就要堅持下去。我們要想方設法為村民謀福利,讓綠水青山成為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姜良彪說。
夕陽西下,參與過當年開山造林的高錦仁坐在幸福院里,望著對面山上的蒼翠森林,眼中滿是欣慰。
“我們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下一代手中。只要守住這些綠色,高西溝村的明天會越來越好。”高錦仁說。在他的胸前,“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熠熠生輝。(記者:李旭佳?劉坤?張樂佳?榆林傳媒中心記者:劉勃江?何易卓?米脂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朱嬋?高津)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